- 年份
- 2024(6902)
- 2023(9372)
- 2022(8422)
- 2021(7987)
- 2020(6638)
- 2019(15557)
- 2018(15546)
- 2017(30175)
- 2016(16503)
- 2015(18609)
- 2014(18469)
- 2013(18308)
- 2012(16624)
- 2011(14928)
- 2010(14625)
- 2009(13203)
- 2008(12576)
- 2007(10563)
- 2006(9093)
- 2005(7678)
- 学科
- 济(64040)
- 经济(63974)
- 管理(46604)
- 业(44800)
- 企(37037)
- 企业(37037)
- 方法(32276)
- 数学(28092)
- 数学方法(27780)
- 农(16862)
- 中国(15476)
- 财(14716)
- 学(14437)
- 业经(14200)
- 地方(13138)
- 农业(11463)
- 理论(10901)
- 贸(10836)
- 贸易(10832)
- 和(10695)
- 技术(10506)
- 易(10455)
- 环境(10347)
- 务(9707)
- 财务(9647)
- 财务管理(9632)
- 制(9545)
- 企业财务(9124)
- 划(9056)
- 教育(8831)
- 机构
- 大学(230795)
- 学院(228920)
- 管理(95448)
- 济(87550)
- 经济(85610)
- 理学(83859)
- 理学院(82968)
- 管理学(81569)
- 管理学院(81183)
- 研究(75534)
- 中国(53329)
- 科学(49386)
- 京(49200)
- 农(39360)
- 所(37938)
- 业大(37734)
- 财(37204)
- 研究所(35117)
- 中心(33706)
- 农业(31149)
- 江(31102)
- 财经(30885)
- 北京(30800)
- 范(29792)
- 师范(29516)
- 经(28217)
- 院(27361)
- 州(26006)
- 经济学(25108)
- 经济管理(24417)
- 基金
- 项目(166557)
- 科学(129918)
- 基金(120333)
- 研究(119968)
- 家(105777)
- 国家(104922)
- 科学基金(89738)
- 社会(73729)
- 社会科(69819)
- 社会科学(69800)
- 省(65329)
- 基金项目(64906)
- 自然(60176)
- 自然科(58767)
- 自然科学(58756)
- 自然科学基金(57660)
- 划(55021)
- 教育(54307)
- 资助(49782)
- 编号(49095)
- 成果(38694)
- 重点(36882)
- 部(36222)
- 发(35009)
- 创(34759)
- 课题(32979)
- 创新(32382)
- 科研(32035)
- 大学(30709)
- 教育部(30690)
共检索到316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水生 刘跃俊 苏英 陈雪红
介绍松阳县袋栽香菇的优良当家品系,周年生产的品系搭配,生产季节安排及配套技术。周年生产不仅能提高生产设备、菌种场和栽培场地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安排劳力,而且还能促进香菇的优质高产和周年供应,调节市场,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
香菇 袋植 周年生产 品系 效益 松阳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施拱生
对袋菇主产区香菇生产现状的系统研究表明,袋菇生产是发挥山区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好项目,但目前菇农自发争相发展,追求数量,粗放经营,导致资源、人力、物力浪费,后备资源发展无相应地位,菇田矛盾突出,香菇生产难以持久发展。为此亟需加强领导,改革生产方式,主要技术环节分级管理,确定合适规模,增加资源转化值,提高菇木营林地位,扩充后备资源等,促使袋菇生产稳健持久地发展。
关键词:
香菇 林产品 生产环境 生产能力 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文斌 张玉飞 李毅志 范文丽 舒黎黎 李天来 杨宇
在香菇生产中,为了满足香菇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实现提质增效,在覆盖材料上寻找一种新型棚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探讨PEP绿白膜在香菇集约化生产中应用效果,在辽宁地区香菇生长关键时期(大暑和白露节气期间)分别测定PEP绿白膜和PVC膜为覆盖材料的2栋大棚内环境因子(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并检测香菇主要品质指标(菇型、颜色、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以期为PEP绿白膜在香菇集约化生产中的优化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以提高辽宁地区夏季香菇生产的水平及产品品质。试验结果表明:7月末(大暑节气),与PVC膜处理相比,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可以使大棚内中午最高温度降低1.6~2.1℃,光照强度由5088lx降至279lx,空气相对湿度由50.1%提高至73.2%;9月初(白露节气),使用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可以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由60.4%提高至71.0%。PEP绿白膜处理对棚内CO2浓度没有显著影响。香菇品质检测结果表明,以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香菇个体大(PEP处理比PVC处理盖径增加17.1%,单菇鲜重增加37.9%,单菇干重增加45.4%)、菇型正、菇体颜色浅、菇柄较长,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但呈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较低,风味不如PVC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在辽宁地区夏季香菇设施栽培中,采用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以期增产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中营养成分和其他栽培措施,以期提高香菇的口感风味。
关键词:
香菇 PEP绿白膜 环境因子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郑林用 黄忠乾 谭伟 甘炳成 彭卫红
以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为研究材料,以香菇931-9为对照菌株,采用拮抗反应及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2个试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与对照菌株呈隆起性拮抗反应,ISSR图谱存在显著差异,具有0.310的遗传距离,证实青川县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与对照菌株931-9不是同一菌株。
关键词:
香菇 拮抗 ISSR 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彭卫红 王波 黄忠乾 谭伟 甘炳成 郑林用
以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为研究材料,以香菇931-9为对照菌株,采用ITS及β-tubulin序列分析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香菇栽培袋是2种香菇菌株菌丝的混杂,与对照菌株931-9不是同一个菌株,证实青川县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与对照菌株931-9不是同一菌株。
关键词:
香菇 ITS β-tubulin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海明 于天一 肖小平 逄焕成 汤文光 聂泽民 任天志 汪柯 李玉义 杨光立
以双季常规稻搭配(湘早籼45号-湘晚籼12号)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T优705-湘丰优103(M1,早熟早稻-早熟晚稻)、金优974-丰源优272(M2,中熟早稻-中熟晚稻)、金优402-T优6135(M3,迟熟早稻-迟熟晚稻)3种双季杂交稻搭配的早、晚稻生长发育和周年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早、晚稻(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表现为:M3>M2>M1>CK。早稻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各处理水稻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1>M3>M2>CK;灌浆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顺序为M3>M2>M1>CK;晚稻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3>M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志香 曾峰 曹秀明 蔡杨星 林冬梅 罗海凌 林占熺
以鲜菌草五节芒和干菌草五节芒栽培香菇,比较鲜、干菌草两种培养料中,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及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并测定鲜、干菌草栽培所得的香菇子实体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灰分和总糖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鲜、干菌草培养料中,香菇菌丝体的形态差异明显,子实体生长情况相似;鲜菌草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高于干菌草;鲜菌草栽培的香菇子实体中粗脂肪、粗蛋白、灰分和氨基酸等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略低于干菌草栽培的香菇子实体,前者的总糖含量高于后者,重金属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因此,使用
关键词:
鲜菌草 干菌草 香菇 品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汪汉林 赵立武 文志平 李一平 吴福顺
通过三年(六季)的试验,从品种的生育期、群体生长发育、形态生理特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以及后期形成高产的优势和最终的实收产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湘乡地区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的品种搭配方式是迟配迟的方式增产潜力大,每公顷产量可达17t左右;适合迟配迟的品种有湘早籼19号、V56、V48、V46、培两优特青;迟配中或中配迟的品种搭配方式每公顷产量也可达16t以上,中熟品种有新香优71、V77;作为超高产栽培,中配中的品种搭配方式不宜采用。
关键词:
双季稻 品种 搭配方式 比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文良
用香菇L867与Cr04两品种单核菌丝体配对杂交,培育出L934;用香菇L33与Cr04两品种单核菌丝体配对杂交,培育出L937。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完全证实它们与杂交亲本的不同,从而确认L934和L937为两个各自独立的香菇新品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琳琳 张俊飚
运用空间统计学相关方法对中国及31个省区2001-2013年两大食用菌主要品种(香菇和平菇)的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总体差距缩小,但区域间差异明显;食用菌主产区由原来的东部沿海、中部、华南和东北为主的格局,逐渐演变为以东部沿海、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为主的新格局,福建的"中心"地位被河南和山东所代替,"南菇北移"的现象异常明显;香菇和平菇在空间上均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现象,平菇的集聚现象更为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志兰 江巨鳌 何长征
为探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了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对香菇发菌、出菇以及后期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栽培料中添加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健壮 ,减少病菌感染 ,提早出菇和增加产量 ,降低病 (畸 )菇率 ,提高品质 ,添加量以 0 .2 %最好 .在香菇出菇后期通过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中浸泡菌筒也可增加出菇数量 ,极显著提高产量 ,并缩短采菇期 ,浸泡时食用菌增产剂Ⅰ号的添加量以 1∶80 0 (质量比 )为宜 .
关键词:
食用菌增产剂Ⅰ号 香菇 栽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芳灿 张树庭
以24个香菇菌株为材料,对其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及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进行了分析。在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中,未获得原双核体预期应有的1:1的核型比例。在担孢子中,4种类型的单核体亦不呈预期的1:1:1:1之比。为确定在中国广泛栽培的香菇菌株中所存在的A、B因子的数目,进行了24个菌株单核分离物间的交配试验。鉴定表明,4个野生菌株有7个不同的A因子和8个不同的B因子,而20个栽培菌株仅有13个不同的A因子和14个不同的B因子。
关键词:
香菇 不亲和性因子 交配型 种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敏 余明玉 杜瑞卿 惠丰立 杨柯金
以玉米秸秆粉为主料,栎木屑和麦麸为辅料,采用有限制的配方均匀设计对玉米秸秆代料栽培香菇的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以80%栎木屑和20%麦麸的组合为对照组,测定了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2个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质量分数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存在显著负向线性回归关系;栎木屑质量分数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线性回归关系;麦麸的质量分数变化虽没有直接表现出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变化的规律性关系,但与玉米秸秆粉、栎木屑共同作用时,与玉米秸秆粉的交互作用表现出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的负向线性回归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玉米秸秆粉质量分数不宜过高,当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72.61%,栎...
关键词:
配方均匀设计 香菇 玉米秸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冰 王波 刘勇 甘炳成 彭卫红 黄忠乾 贾定洪 王一 张小平
利用对峙培养和酯酶同工酶电泳方法,对2个不同山林以及不同枯木上生长的32个香菇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枯木上生长的香菇菌株之间出现颉颃。在相似系数0.177水平上,两个不同山体的香菇菌株分别聚为不同类群。同一枯木上生长的香菇菌株并没有都聚为一个类群,同一枯木上生长的香菇菌株在遗传上存在较大差异,相似系数在0.143~0.875。同一枯木上生长的香菇,可能不是来自同一子实体的后代。
关键词:
野生香菇 分布 酯酶同工酶 遗传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