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65)
- 2023(2486)
- 2022(2026)
- 2021(1792)
- 2020(1479)
- 2019(3420)
- 2018(3328)
- 2017(6188)
- 2016(3457)
- 2015(3895)
- 2014(3812)
- 2013(3701)
- 2012(3529)
- 2011(3315)
- 2010(3461)
- 2009(3263)
- 2008(3557)
- 2007(3116)
- 2006(2778)
- 2005(2521)
- 学科
- 济(13582)
- 经济(13561)
- 管理(10578)
- 业(10332)
- 企(9221)
- 企业(9221)
- 方法(5928)
- 学(5190)
- 数学(4592)
- 数学方法(4497)
- 财(3907)
- 业经(3523)
- 农(3347)
- 理论(3240)
- 中国(3017)
- 务(2989)
- 财务(2985)
- 财务管理(2982)
- 企业财务(2851)
- 和(2620)
- 贸(2403)
- 贸易(2403)
- 制(2379)
- 环境(2376)
- 教育(2368)
- 易(2316)
- 农业(2303)
- 划(2082)
- 地方(1972)
- 技术(1962)
- 机构
- 大学(57017)
- 学院(55550)
- 研究(20035)
- 管理(19714)
- 济(19602)
- 经济(19194)
- 理学(17267)
- 理学院(17006)
- 管理学(16584)
- 管理学院(16485)
- 中国(13662)
- 科学(13642)
- 京(12336)
- 所(10796)
- 农(10519)
- 研究所(10091)
- 财(9559)
- 范(8975)
- 师范(8881)
- 业大(8814)
- 江(8750)
- 农业(8402)
- 中心(8186)
- 财经(7878)
- 北京(7545)
- 师范大学(7365)
- 经(7124)
- 院(7057)
- 州(6708)
- 经济学(6140)
- 基金
- 项目(37869)
- 科学(30010)
- 基金(28122)
- 研究(26545)
- 家(25358)
- 国家(25168)
- 科学基金(21011)
- 社会(16868)
- 社会科(15863)
- 社会科学(15857)
- 基金项目(14826)
- 省(14422)
- 自然(14145)
- 自然科(13805)
- 自然科学(13797)
- 自然科学基金(13564)
- 划(12879)
- 教育(12532)
- 资助(11018)
- 编号(10329)
- 成果(9078)
- 重点(9063)
- 部(8475)
- 发(7927)
- 创(7902)
- 课题(7438)
- 计划(7421)
- 科研(7376)
- 创新(7328)
- 国家社会(7120)
共检索到79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潘梅
论述了袁同礼晚年目录工作的具体情形,介绍了其各种目录著作的概况。认为袁同礼晚年目录著作的特点是:搜集范围广、查考出作者的中文姓名、完善每条目录的细节、编制方法灵活。它们具有工具价值、线索价值和学术积累价值。袁同礼的目录工作体现出的奉献精神、考证精神和实践风格是值得学习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书美
袁同礼作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之一,凭着对图书馆内涵发展的深刻理解,他适时地提出当时中国图书馆尤其是国立北平图书馆(以下简称北图)发展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即图书馆如何发挥社会效能,充当平民教育的工具。本文浅述了袁同礼在北图注重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使北图“由藏书之所变为用书之所”———发挥出图书馆社会效能的读者服务观。
关键词:
袁同礼 图书馆 读者服务 读者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彭元
袁同礼先生是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协会北京图书馆协会的发起者,以后又参与筹建和发起成立北平图书馆协会和中华图书馆协会。袁同礼先生长期担任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部部长、执行委员会主席、理事会理事长,主持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实际工作,对发展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稌年
袁同礼早期的图书馆生涯,由清华学校图书馆工作、赴美留学及赴欧考察、回国后在北大工作等阶段组成,大致时间为1916年至1926年。在清华学校图书馆时,他对李大钊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促进了李大钊对北大图书馆的改革,他以个人和清华学校图书馆名义,向北大图书馆捐赠图书,以实际行动改进北大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在留美期间,主动介绍北大情况,促进许多机关团体和北大图书馆开展学术、文献交流,承担联系美国国会图书馆赠送北大全套目录,在美国学生中,开展北大图书馆建设的募捐活动等。回国后,除在图书馆工作外,还创建了图书馆课程的教学工作,为北大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顾晓光
文章整理了袁同礼致王重民四通书信,并进行释读。这四通书信分别写于1927年9月23日、1934年11月12日、1935年4月13日和1935年5月2日,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重民专藏之资料。这些书信折射出袁同礼对国立北平图书馆工作的部署以及对馆员王重民的帮助和影响。
关键词:
袁同礼 王重民 国家图书馆 书信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潘梅
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领导者袁同礼在培植图书馆人才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选才方面,重视人才的知识基础和学术功底;在用才方面,尊重人才的志趣,用人所长;在育才方面,努力为人才提供学术训练和进修深造的机会,注重人才的成长;在留才方面,关心人才,充分发挥个人的领导魅力。此方法对当今图书馆的人才培植仍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图书馆人才培养是事关图书馆事业发展、学术进步的战略问题,图书馆应适度增加空间职位层次,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才提供多方面的成长渠道。
关键词:
中国图书馆事业 人才培植方法 袁同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潘梅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化教育机构遭受重创,文献资料极为匮乏。袁同礼敏锐地看到了中国学术文化事业对文献的渴求,辛劳奔走,首先取得了国际图书请援的突破。他的图书请援活动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侧重于广泛征募图书,以请援为主;后期则是请援与互助双管齐下,将图书请援扩展为更广义的文化合作与互助。袁同礼的图书请援活动,为中国的文化抗战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袁同礼 图书请援 文化交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段洁滨
1938年随着西南联大在昆明的成立,国立北平图书馆也迁到了昆明,和西南联大共同组建了图书馆,袁同礼出任馆长,为了征集抗战史文献,国立北平图书馆又和西南联大共同组建了"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广泛征集抗战史料,为丰富今日国家图书馆抗战时期的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袁同礼 抗战史料 北平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罗益群
一事平生无旑龁但开风气不为师──纪念中国新图书馆运动的推进者袁同礼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罗益群1895年,我国早期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新图书馆运动的倡导者躬行者袁同礼先生诞生于河北省徐水县。今年是袁先生诞辰百周年纪念,我们更加缅怀这位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近代...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洪斌
王国维的治学之路是从哲学到文学再到史学,治史领域则由古史研究转向西北史地学。关于王氏晚年的史学转向,论者意见纷纭,莫衷一是。在古史领域大获成功并为世人瞩目之际,王国维晚年史学研究的主题,其实早已悄然预伏。在全力研究殷周史的同时,王国维仍兼顾边疆民族史与地理研究,这凸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史学意识,即国史研究不应局限于域内,需要紧密关注周边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这得益于其青年时代感染的东洋史学的历史视野。近代西北出土的大批文物及文献资料,强烈地吸引欧洲东方学者、日本东洋史家的目光,使这一区域的研究成为国际汉学界的前沿领域。1919年,因为伯希和、沈曾植的启迪,王国维事实上已完成史学转向的心理调整和专业预备。王国维一方面继承清代西北史地学的传统,一方面积极引入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史学的新视野、新材料,推动中国本土史学的现代转型。同时,他借论定沈曾植的治学风格,进而构造自我的思想世界,宣示其追求真实的历史世界与理想的人文世界的学术旨趣。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加强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日前,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新版《目录》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郑幸
上海图书馆藏有《慈溪竹江袁氏宗谱》一种,经笔者考订,确系袁枚家谱。该谱不仅详细记载了袁枚家族之世系资料,而且还保留了一篇已佚的袁枚传文,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考订,本文不仅确证了袁枚籍出浙江慈溪的说法,而且补充了袁枚的若干生平事迹,有助于袁枚生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袁枚 慈溪竹江袁氏宗谱 佚传 生平考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红梅
恩格斯晚年在批判资产阶级批评家和党内"青年派"思想家对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关系的歪曲和攻击的同时,充分论证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恩格斯晚年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它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应当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效互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与社会政策的协调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红红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庄子》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以对《庄子》在古代较为复杂的传播与接受历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