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10)
- 2023(13702)
- 2022(11127)
- 2021(10080)
- 2020(8328)
- 2019(19376)
- 2018(19075)
- 2017(36734)
- 2016(19511)
- 2015(21665)
- 2014(21268)
- 2013(21021)
- 2012(19209)
- 2011(17363)
- 2010(18125)
- 2009(17131)
- 2008(17164)
- 2007(15483)
- 2006(13992)
- 2005(13205)
- 学科
- 济(97952)
- 经济(97843)
- 业(84662)
- 企(77903)
- 企业(77903)
- 管理(70674)
- 方法(38428)
- 业经(31946)
- 数学(29358)
- 数学方法(28793)
- 农(27788)
- 财(26984)
- 中国(25899)
- 地方(21065)
- 农业(20048)
- 务(19946)
- 财务(19897)
- 财务管理(19878)
- 理论(19153)
- 技术(18927)
- 企业财务(18789)
- 制(17791)
- 策(16862)
- 和(16580)
- 划(15762)
- 贸(15588)
- 贸易(15567)
- 易(15015)
- 学(14042)
- 体(13892)
- 机构
- 学院(285465)
- 大学(278283)
- 济(123649)
- 经济(121366)
- 管理(115213)
- 理学(98134)
- 理学院(97163)
- 管理学(95427)
- 管理学院(94900)
- 研究(92365)
- 中国(73513)
- 京(59643)
- 财(57897)
- 科学(52798)
- 所(45800)
- 江(44989)
- 财经(44890)
- 农(43445)
- 中心(41433)
- 研究所(40724)
- 经(40523)
- 北京(38093)
- 业大(37867)
- 经济学(37037)
- 州(35901)
- 范(35433)
- 师范(35165)
- 农业(33444)
- 院(33311)
- 经济学院(33162)
- 基金
- 项目(178578)
- 科学(143847)
- 研究(135012)
- 基金(129954)
- 家(111121)
- 国家(110074)
- 科学基金(97445)
- 社会(87639)
- 社会科(83177)
- 社会科学(83154)
- 省(72230)
- 基金项目(67400)
- 教育(62261)
- 自然(61308)
- 自然科(60029)
- 自然科学(60017)
- 自然科学基金(58976)
- 划(58516)
- 编号(54867)
- 资助(53246)
- 成果(43680)
- 发(42151)
- 创(40621)
- 重点(40273)
- 部(38841)
- 课题(38461)
- 业(37865)
- 创新(36998)
- 国家社会(36019)
- 发展(35299)
- 期刊
- 济(147585)
- 经济(147585)
- 研究(88111)
- 中国(60701)
- 管理(50600)
- 财(48166)
- 农(41607)
- 科学(36884)
- 学报(35089)
- 教育(33743)
- 技术(29977)
- 大学(28542)
- 农业(28416)
- 融(27902)
- 金融(27902)
- 学学(26684)
- 业经(26522)
- 经济研究(23405)
- 财经(22956)
- 经(19993)
- 问题(18603)
- 业(17685)
- 技术经济(17553)
- 统计(15218)
- 商业(14900)
- 贸(14597)
- 现代(14534)
- 策(14526)
- 世界(14000)
- 经济管理(13188)
共检索到445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小春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学界对企业业绩衰退后的反转提出了若干理论模型,通过对这些反转理论模型进行梳理,明确几个主要模型如Robbins和Pearce的模型、Arogyaswamy等的模型、Lohrke等的模型、Trahms等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揭示它们的演化过程,从而提出一个再扩展的模型,以期为企业反转工作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考逻辑和行动的方向性指导。
关键词:
衰退 业绩 反转 复苏 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小春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学界对企业业绩衰退后的反转提出了若干理论模型,通过对这些反转理论模型进行梳理,明确几个主要模型如Robbins和Pearce的模型、Arogyaswamy等的模型、Lohrke等的模型、Trahms等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揭示它们的演化过程,从而提出一个再扩展的模型,以期为企业反转工作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考逻辑和行动的方向性指导。
关键词:
衰退 业绩 反转 复苏 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海建 余舒意 马文丽
从微观机制视角探讨了大型企业转型衰败过程,根据高管人员感知和处理企业内外部信息方式,把决策机制失灵分为高管感觉失灵、态度失灵、纠偏失灵与沟通环境环节失灵4个方面。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更多关注的是眼前效率而忽视了对客户需求变化的适应。如果要转型成功,企业必须要承认自身的不足,进行反省式学习,特别是从企业自身过去的失败与成功经验中、从对手身上进行学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小春
多年来,学术界对于企业衰退之后的反转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章围绕反转的界定、反转的背景、反转的过程、反转的战略这四个方面,对有关反转研究及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高彦 蒋冬翟 胡世亮
衰退企业为了实现反转需要采取战略行动,作为实现反转目标的战略手段之一,并购扩张是否有利于企业反转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取2003—2017年发生衰退危机的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检验并购扩张战略对企业反转的影响,以及成本粘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衰退期间,实施并购扩张战略不利于企业反转。(2)成本粘性对于这一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即高成本粘性的衰退企业实施并购扩张战略的效果优于低成本粘性或存在成本反粘性的企业。本文的结论有利于提高衰退企业在反转过程中的管理认知,并进一步拓展论证成本粘性在企业战略实施中的有利效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蔡瑞林 陈万明
无论在内涵界定、履行方式、本质属性等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经典理论与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均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雷达模型,认为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需要同时面对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七个主题的责任,而且具有多元性、同时性、权变性、自愿性的特点。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阎海峰 杨昕悦 张骁
面临衰退威胁的企业往往期望变更CEO以摆脱困境,然而何种战略能帮助继任CEO实现企业业绩反转,现有研究未能给出解答。基于此,本文将权力理论引入研究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2006年—2016年变更CEO的民营制造类衰退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衰退企业继任CEO、董事会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与反转战略的组合匹配对业绩反转的影响,归纳出“董事会主导*防御型”、“外部CEO主导*探索型”、“内部CEO主导*防御型”三种反转模式,发现了“董事会为主、CEO为辅”和“CEO为主、董事会监督和咨询为辅”两类制衡关系中主导者动机和能力与战略的匹配,是实现业绩反转的关键,支持了新战略领导层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企业战略导向的匹配会影响反转战略有效性的命题,丰富了衰退企业业绩反转研究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春顶 陈诗阳
现有文献对于国际贸易摩擦的研究大多从国家层面开展,但国家间摩擦的背后实际是企业的行为和利益在起作用和影响着政府的贸易政策选择,所以,从微观企业角度解析贸易摩擦更加富有针对性和现实价值,也是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向。本文通过扩展一个政治经济模型框架,引入企业行为变量,剖析了企业行为引起国际贸易摩擦的过程和机理以及影响摩擦发生的因素,并由此给出对于企业和政府解决贸易摩擦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企业行为 贸易摩擦 政治经济模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胜 温锡峰 陈秀英
为廓清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否助推业绩衰退企业重获市场活力的问题,本文选取中国上市公司年报为研究对象,基于机器学习和文本识别方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衡量指标,并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衰退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衰退企业实现业绩反转有积极作用,在采用替换解释变量、重新选取样本区间、考虑时间趋势项、控制更多影响因素等稳健检验方法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地,经营管理者能力提升及客户过度集中风险降低的内外部因素“协同”对数字化转型驱动衰退企业反转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在不同的应用情景之下,数字化转型的“业绩反转”效应存在技术维度及企业的异质性。其中,相较于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维度,人工智能及数字化应用的业绩扭转作用更为突出。此外,数字化转型对市场势力较弱、高管具备海外背景的衰退企业的反转效应更为明显。本文为厘清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脱困和发挥企业韧性的独特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阐释,也为打赢扭亏脱困攻坚战、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了新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衰退企业 脱困反转 内外协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可 胡汉辉
影响产业集聚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文章着重从历史和预期的角度分析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把已有的两个区域的历史预期模型扩展到多个区域的情形。认为在不同的情况下,历史和预期分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结合当前经济危机的形势,分析了经济危机对产业集聚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历史 预期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杉 茅宁
在人才高度市场化、市场高度细分化的环境下,流动团队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组织形态。本文整合国内外关于流动团队有效性的研究成果,首先通过对流动团队特征的分析,界定流动团队的含义并阐述与其相近的概念的区别,据此提出流动团队有效性的内涵及其测量维度。其次,以团队有效性理论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影响流动团队有效性的前因变量、过程与机制及调节变量。最后,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IMOI模型,即跨期视角下流动团队有效性整合模型。该模型表明,流动团队具有跨期性和成员重复合作的特征,这促使团队成员在前期合作中积累的情感、知识、技能、经验等隐性的基因可以有效地传递到新的流动团队中。因此,跨期性的流动团队具有灵活、适应性强等鲜明特征;同时,团队成员重复合作作为传承的基因在跨期团队中的传递,有助于在传统IMOI模型的动态性、反馈和调整的基础上形成对流动团队有效性的全新理解。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葛米娜
运用SPSS及AMOS等统计分析方法,从游客参与的需求侧角度出发,引入计划行为理论(TPB)及模型,将"预期收益"作为新的中介变量,实地调查289名景区游客参与景区环境文明建设的行为意愿,研究结果显示:游客的态度、主观规范通过"期望收益"变量对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游客的感知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预期收益"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提高游客参与景区环境治理的预期物质收益(奖品)和精神层面的收益(文明旅游者称号)等,来促进游客参与行为,从而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游客参与 预期收益 景区环境治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付维宁
传统观点认为 ,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家努力水平是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主要内生变量。本文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基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分析模型 ,试图从更广泛和更深入的角度探讨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为理解转型期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提供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青松 臧旭恒 赵宝廷
区位因素形成的外生比较优势与集聚因素形成的内生比较优势是共同决定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心外围模型仅考虑了集聚因素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本文则将区位因素也纳入该模型。结论表明,区位优势利于集聚的发生,对区位因素依赖大的产业具有更大的集聚倾向,但并非所有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都可以形成产业集聚,当集聚因素作用足够大时,失去区位优势的集聚仍可以维持稳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万光彩 刘莉
本文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变的技术进步变量,修正了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出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总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同时将总需求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而推导出了"通货膨胀率—产出增长率"系统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作为对扩展后模型的检验,本文利用该模型阐释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