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2)
- 2023(14706)
- 2022(12235)
- 2021(11363)
- 2020(10036)
- 2019(22938)
- 2018(22942)
- 2017(44795)
- 2016(24164)
- 2015(27492)
- 2014(27333)
- 2013(27153)
- 2012(24798)
- 2011(22037)
- 2010(22531)
- 2009(21544)
- 2008(20852)
- 2007(18649)
- 2006(15876)
- 2005(14286)
- 学科
- 济(107420)
- 经济(107296)
- 业(97202)
- 企(87404)
- 企业(87404)
- 管理(84612)
- 方法(53582)
- 数学(44426)
- 数学方法(43715)
- 财(33326)
- 农(32106)
- 业经(31494)
- 务(24784)
- 财务(24723)
- 财务管理(24685)
- 企业财务(23380)
- 中国(23332)
- 农业(22453)
- 制(20266)
- 技术(20221)
- 理论(19444)
- 贸(19050)
- 贸易(19042)
- 易(18524)
- 和(18468)
- 划(17410)
- 学(17292)
- 地方(17234)
- 策(17151)
- 体(14829)
- 机构
- 学院(353197)
- 大学(347519)
- 济(147414)
- 管理(144977)
- 经济(144599)
- 理学(125289)
- 理学院(124086)
- 管理学(121919)
- 管理学院(121270)
- 研究(107220)
- 中国(84478)
- 京(71931)
- 财(68300)
- 科学(64971)
- 农(58805)
- 财经(54824)
- 所(53635)
- 江(53533)
- 业大(51890)
- 中心(51201)
- 经(49728)
- 研究所(48387)
- 农业(46382)
- 北京(44603)
- 经济学(44439)
- 州(42126)
- 范(41381)
- 师范(40940)
- 财经大学(40528)
- 经济学院(40417)
- 基金
- 项目(233117)
- 科学(185304)
- 基金(170807)
- 研究(169512)
- 家(147639)
- 国家(146363)
- 科学基金(128228)
- 社会(107904)
- 社会科(102445)
- 社会科学(102415)
- 省(92423)
- 基金项目(90235)
- 自然(84511)
- 自然科(82638)
- 自然科学(82617)
- 自然科学基金(81182)
- 教育(79051)
- 划(76359)
- 资助(71104)
- 编号(68982)
- 成果(53989)
- 重点(51921)
- 部(51881)
- 创(50867)
- 发(49353)
- 创新(46877)
- 课题(46400)
- 业(46055)
- 科研(45307)
- 教育部(44785)
- 期刊
- 济(159479)
- 经济(159479)
- 研究(95696)
- 中国(62371)
- 财(57704)
- 管理(57109)
- 农(53271)
- 学报(49499)
- 科学(47873)
- 大学(38563)
- 学学(36741)
- 农业(36337)
- 技术(35333)
- 教育(31696)
- 融(30379)
- 金融(30379)
- 业经(28287)
- 财经(27384)
- 经济研究(24883)
- 经(23563)
- 业(22459)
- 问题(21113)
- 技术经济(20621)
- 统计(19630)
- 策(18308)
- 财会(18235)
- 商业(17166)
- 现代(16669)
- 贸(16515)
- 决策(16281)
共检索到510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阎海峰 杨昕悦 张骁
面临衰退威胁的企业往往期望变更CEO以摆脱困境,然而何种战略能帮助继任CEO实现企业业绩反转,现有研究未能给出解答。基于此,本文将权力理论引入研究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2006年—2016年变更CEO的民营制造类衰退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衰退企业继任CEO、董事会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与反转战略的组合匹配对业绩反转的影响,归纳出“董事会主导*防御型”、“外部CEO主导*探索型”、“内部CEO主导*防御型”三种反转模式,发现了“董事会为主、CEO为辅”和“CEO为主、董事会监督和咨询为辅”两类制衡关系中主导者动机和能力与战略的匹配,是实现业绩反转的关键,支持了新战略领导层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企业战略导向的匹配会影响反转战略有效性的命题,丰富了衰退企业业绩反转研究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金永生 季桓永
现有关于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大多建立在相关性分析方法上,将创业导向作为一种聚合构念进行探讨,无法解释实践中创业导向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与企业绩效的内在关联。将创业导向解构为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及先动性3个维度,基于集合论思想,构建包含组织规模、环境动荡性及组织双元能力等权变因素在内的创业导向绩效机制模型,通过对211个样本企业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出高企业绩效产生的4种因果机制。结果表明,创新性是企业获取高绩效的关键,风险承担性和先动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受权变因素影响。研究结论为目前创业导向理论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金永生 季桓永 许冠南
笔者基于集合论思想,构建包括技术导向、竞争者导向、组织规模、战略类型、环境动荡性等权变因素在内的互动导向绩效机制模型,试图从整体上揭示互动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对211个企业样本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共发现有4种导致高企业绩效产生的因果路径,互动导向在不同路径中都对企业绩效有着积极影响,是高企业绩效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金永生 季桓永 许冠南
笔者基于集合论思想,构建包括技术导向、竞争者导向、组织规模、战略类型、环境动荡性等权变因素在内的互动导向绩效机制模型,试图从整体上揭示互动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对211个企业样本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共发现有4种导致高企业绩效产生的因果路径,互动导向在不同路径中都对企业绩效有着积极影响,是高企业绩效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虹 林志明 池仁勇
以67个海归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考察领导风格、创业导向、组织结构、团队异质性四类变量交互形成的不同组态对海归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存在专业研发路径、研发职能路径、职能合作路径、保守职能路径等4条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关键路径;(2)高职能多样性是实现海归创业高绩效的必要条件;(3)教育多样性对海归创业绩效不具有影响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内部机制,为海归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创业绩效 提升路径 QCA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礼旭 黄光于 杨水利
数字化与服务化已然成为众多制造企业转型的两大主要方向,但这两种战略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绩效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基于供应链运营参考模型和服务导向逻辑,本文探讨了数字化与服务化不同细分维度对制造企业绩效的联动效应。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272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发现高水平的交货过程数字化、基础服务和高级服务作为核心条件,以及高水平的计划、采购和制造过程数字化作为边缘条件的联动匹配是导致高企业绩效的唯一路径。相比之下,虽然导致非高企业绩效存在两条路径,但这两条路径都以非高水平的制造、交货、退货过程数字化和高级服务作为核心条件。本文从组态视角揭示了不同维度数字化与服务化的联动效应对高与非高企业绩效的差异化影响。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制造企业重新审视其当前的数字化与服务化战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池毛毛 赵晶 李延晖 王伟军
平台型组织将是未来企业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如何构建成功的平台型企业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平台双元性进而又成为平台型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本研究以平台型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160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探讨了平台双元性的主要因素和前因构型条件,分析平台技术、平台治理、环境动荡性和企业规模等前因要素的共同作用和相互作用对平台双元性的复杂影响机制。作为国内信息系统领域较早尝试采用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的研究,发现了高平台双元性的两类主要构型:(1)当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可以通过建设平台基础设施和实施平台治理来实现平台双元性,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还需强调平台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建设;(2)在高动荡环境的情景下,平台应用能力则成为平台双元性的关键条件。结果表明,平台技术(尤其是平台应用能力)是实现平台双元性的关键条件。此外,平台治理(正式治理和关系治理)和平台基础设施均为实现高平台双元性的支持性要素。最后,在实现平台双元性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企业规模和环境动荡性的特点。本研究丰富并发展了企业平台双元性的相关理论,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如何实现平台双元性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平台双元性 构型 模糊集 定性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铭 田慧敏 曾娜
企业家资本是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企业家资本不同形式及其协同作用与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115家新创企业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与必要条件分析(NCA)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企业家资本不同形式及其组态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企业家资本条件具有"多重并发""殊途同归"的特点,单一形式的企业家资本不能构成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存在两种引致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的企业家资本组态,分别是企业家经济资本协同型组态、企业家心理资本协同型组态,且企业家经济资本与企业家心理资本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存在两种引致非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的企业家资本组态,一种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均缺乏的组态,另一种是企业家经济资本水平高,但人力资本、心理资本匮乏的组态;企业家资本组态与新创企业绩效具有因果非对称性,引致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条件组态的反面并非引致非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的充分条件组态。为实现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企业家应根据自身资本状况,有针对性地积累不同形式的资本,而非仅重视某一种形式资本的积累;充分重视企业家人力资本、心理资本等内在资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多学习借鉴创业企业成功经验,探寻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之源,而非仅重视对失败经验的总结。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舒欢 秦丽群 李明钊
为提升建筑企业社会责任效率,以2019年沪深A股上市建筑企业为样本,使用SBM-DEA方法分析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效率,根据现金流量法对企业进行生命周期划分,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构建出了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建筑企业社会责任效率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不同生命周期的建筑企业实现高社会责任效率的途径有所不同。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彭伟 郑庆龄 唐康丹 赵栩
社会创业日益成为我国创业活动的重要形式,社会创业企业由于兼顾双重使命导致其面临严峻的资源困境。资源拼凑被认为是突破资源困局的有效途径,然而,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驱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构建了先前经验、社会网络、市场导向、创业导向、环境包容性影响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理论模型,以国内26家社会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资源拼凑行为具有不同的前因组态,高先前经验、高社会网络、低市场导向、低创业导向的联动匹配能够激发社会创业企业要素拼凑行为;高先前经验、高社会网络、高市场导向、低环境包容性的联动匹配能够激发社会创业企业市场拼凑行为;高先前经验、高社会网络、低市场导向、高创业导向、低环境包容性的联动匹配能够激发社会创业企业制度拼凑行为。本研究丰富了社会创业领域及资源拼凑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社会创业企业突破资源困境也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文 李文霞 孙国强
海归人才因其特殊的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已成为推动我国自主创新、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文章以深市77家医药制造企业为样本,应用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探讨了海归企业的国内外社会网络与海归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型海归企业若想以相对较低的研发投入取得高创新绩效,应构建丰富的国外社会网络,同时,应与国内社会网络保持适度的联系;若大型海归企业的国内社会网络较为丰富,则需有较高的研发投入才能取得较高的创新绩效。研究结果进一步理清了二元社会网络与海归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为相关政策制定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应心 张志鑫 赵翠霞
员工留职意愿是保险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以保险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将职业成长、情感信任和感知机会等前因因素整合至员工留职意愿研究领域,从整体系统的视角揭示前因因素组合对员工留职意愿多重并发的因果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FSQCA3.0进行信效度和构型充要性检验,收集345份保险企业员工调研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保险企业员工留职意愿划分为成长推动型、信任支撑型、得过且过型和骑驴找马型。研究结果有助于诠释保险企业员工留职意愿形成的多重并发原因,为保险企业解决员工流失问题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
职业成长 情感信任 感知机会 留职意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广生
文章以沪深上市的金融科技企业为样本,基于组态视角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金融科技企业价值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报告了产生高金融科技企业价值的6种组态。金融科技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企业价值,可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利用资产与创新驱动企业价值提升,可以在大股东有力主导下通过资产增值驱动企业价值提升,还可以在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创新驱动企业价值提升。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企业价值 组态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雪琳 周冬梅 周阳 鲁若愚
数字平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然而,现有文献关于组织身份对其金融资源获取的影响并未展开深入研究。本文选取了61家赴美IPO的数字平台企业,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通过领域维度和角色维度的联动探究获取较高金融资源的组织身份路径。研究表明:存在四条身份路径可支撑数字平台企业获取较高的金融资源,具体可归纳为组织领域双导向的既定领导者身份与组织领域多导向的潜在领导者身份两种模式。其中,数字技术导向与非潜在竞争者为其共同的核心条件。结合现有理论解释和经典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了三个研究命题,为数字平台企业获取金融资源提供理论支撑,助力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