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7)
- 2023(5664)
- 2022(4790)
- 2021(4382)
- 2020(3929)
- 2019(9154)
- 2018(8880)
- 2017(16487)
- 2016(9205)
- 2015(9801)
- 2014(9744)
- 2013(9753)
- 2012(8948)
- 2011(8128)
- 2010(8166)
- 2009(7333)
- 2008(7370)
- 2007(6604)
- 2006(5715)
- 2005(5243)
- 学科
- 济(34557)
- 经济(34517)
- 管理(22465)
- 业(21856)
- 企(19069)
- 企业(19069)
- 方法(17391)
- 数学(14909)
- 数学方法(14498)
- 学(11266)
- 财(9112)
- 中国(7933)
- 农(6865)
- 理论(6855)
- 务(6224)
- 制(6200)
- 财务(6199)
- 业经(6185)
- 财务管理(6179)
- 企业财务(5954)
- 地方(5863)
- 和(5467)
- 技术(5433)
- 银(5227)
- 银行(5202)
- 融(4975)
- 金融(4974)
- 策(4916)
- 行(4884)
- 贸(4847)
- 机构
- 大学(129463)
- 学院(125447)
- 研究(47791)
- 济(45152)
- 管理(44317)
- 经济(44051)
- 理学(38294)
- 理学院(37697)
- 管理学(36531)
- 管理学院(36301)
- 中国(34231)
- 科学(33721)
- 京(28761)
- 农(27494)
- 所(26169)
- 研究所(24156)
- 业大(22940)
- 财(22061)
- 农业(21855)
- 中心(21287)
- 江(19517)
- 北京(18167)
- 范(17901)
- 院(17846)
- 师范(17630)
- 财经(17422)
- 省(15959)
- 经(15863)
- 技术(15684)
- 州(15293)
- 基金
- 项目(89265)
- 科学(69483)
- 基金(64846)
- 家(59550)
- 国家(59136)
- 研究(58816)
- 科学基金(49269)
- 社会(35285)
- 省(35200)
- 自然(34795)
- 自然科(34074)
- 自然科学(34060)
- 社会科(33519)
- 社会科学(33505)
- 自然科学基金(33417)
- 基金项目(33414)
- 划(31059)
- 教育(28001)
- 资助(27785)
- 编号(21792)
- 重点(21139)
- 计划(19300)
- 部(19146)
- 成果(18395)
- 发(18238)
- 科研(18188)
- 创(17876)
- 科技(17206)
- 创新(16838)
- 课题(16753)
共检索到189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小明
表现性评价是对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直接评价的方法,是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呼唤之下出现的,它与传统的客观测验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表现性评价有多种形式,在进行编制时,首先要明确所要评价的能力或倾向,而后再编制表现性任务,最后确立具体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对解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评价问题不无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 表现性评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长期以来,传统纸笔测验主导着考试、教学与学习。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我们的课堂与教学却很难被撬动——仍旧是偏重记忆、脱离生活情境的知识的讲解、习题的操练,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却始终停留在肤浅、被动的学习上。以新型评价为抓手来改变浅表化的、被动式的学习成为迫切的需求。该研究从评价入手来探索教与学的变革,经历理论研究、模型建构、试点改进和推广应用等四个阶段,初步形成了基于本土的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实践方案。此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表现性评价实践模型、嵌入表现性评价的课程方案设计与实施、学校层面促进深度学习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深度学习 评价促进教与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当前教师研修中的许多问题是由于教师研修表现的评价缺失造成的。对教师研修表现的评价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只有笼统的目的,没有表现性目标;只有听中学,没有实践任务;只有凭借行政手段的管理,没有能够引领教师专业学习的评价。而教师专业的性质、专业发展和课改的要求明确了教师研修的目标是一种实践、能力的提升,属于表现性目标,需要运用表现性评价。在教师研修中运用表现性评价,需要将表现性评价镶嵌在研修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在着手设计研修活动之前,就要明确表现性目标,随之设计作为研修活动任务的表现任务,还要充分利用评分规则促进教师自我引导的专业学习,从而促进教师研修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教师研修 表现性评价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延
在对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和理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如何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的路径和措施,并对成功案例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实践教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鲍勃·伦兹 贾斯汀·威尔士 莎莉·金斯敦 周文叶 盛慧晓
以项目式学习与表现性评价,为学主"展望"更光明的未来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所周文叶副教授和盛慧晓博士翻译的《变革学校: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和共同核心标准》一书,日前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世界在变化,我们的学校没有跟上变化的步伐。作者们解释了如何将项目式学习与基于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相结合,以创建鼓励深度学习的环境。他们研究了多所案例学校如何成功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过渡到基于项目的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变革性的学校模式,通过将重点从知道转移到做事,使表现性评价与共同核心标准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核心标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课程改革呼唤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质性实施,当下我们面临的不是"为什么要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表现性评价是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因为两者在理念层面的适切性,而且因为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金福
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涉及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其任务设计与考核体现在每个项目中,且对于每个项目及对应的工作过程都有具体详细的表现性、过程性的考核方案和细则。工作过程结束后,学生要达到的工作成果对应的考核指标就是"表现性评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湃
我国大学教育在促进高阶学习方面与先进国家差距很大,在学习成果评估中对其重视也不足,这已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表现性评价是一种评价高阶学习的方法。支撑它的认知理论是建构主义,其指向的教育目标是高阶的学习成果,如分析、综合、评价能力以及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大学学习评价(CLA)的样题分析显示,表现性评价具备认知高阶性、情境真实性、问题复杂性等诸多特色。严格的标准化程序保障了大规模测评中表现性评价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需要表现性评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陈铭洲
探索以"表现性评价"为代表的新型评价模式,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直面的挑战。设计良好的表现性评价能更好地评价批判性思维、有效沟通和发表学术见解等能力,弥补传统客观纸笔测验主要关注肤浅学习和基本技能的不足。镶嵌于课程与教学的表现性评价,对教师和学生会更有"教育性"。实施课程嵌入式的表现性评价,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另一方面需要专业力量来确保评价是"值得信任",同时还要在高利害评价中使用表现性评价。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 表现性评价 质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国清
成人学生不同于传统学校中的学生,他们学习动机强烈、务实,具有丰富的经验,理解能力强,但记忆力较差,因此对于成人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能单纯沿袭传统的纸笔测验或标准化测验。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界开始试行新的学生评价方法——表现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伟强 崔允漷
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政策力量,规范着课程的实践。新课程提出了建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要求用评价来促进学习,评价设计先于教学实施。本文主要讨论设计基于标准的课程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开发什么样的学生学业评价。全文在阐述了表现性评价的意涵、特征、类型的基础上,呈现了四种作为表现性评价工具的评分量规,并为开发表现性评价提供了聚焦于学生学习的思考方式和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 表现性评价 量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毛玮洁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强调了核心素养作为育人目标的重要地位。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评价亟待超越传统纸笔测试,推进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不仅能检测素养,更重要的是能促进素养的养成。其促进素养养成的功能主要通过创造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机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投入与主动建构、支持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来实现。设计促进素养养成的表现性评价包括三个步骤,分别是确定与课程标准匹配的素养目标并将其具体化;设计能够引发素养的表现性任务;开发基于学习进阶的评分规则。而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将表现性评价嵌入课程与教学,确保学生深度卷入评价全过程,收集并充分利用学生素养表现信息来促进教与学。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孔令帅 王超
表现性评价是国际上一种重要的教师评价方式,与我国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理念存在共通之处,但仍需审视其所蕴含的特定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影响与潜在困境。在全球教育改革运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重逻辑中,各国要求提高教师的竞争性表现和教学效能,推动了证据为本和同质化的教师表现性评价的形成与发展。国际上教师表现性评价引起教师专业自主性的缺失,导致教师公共性的隐退,造成对教师灵魂、激情与热忱等不可被测量的人性品质的忽视。超越教师表现性评价,需要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教师评价体系,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师评价导向,强化教师专业身份的公共性;超越测量主义的教师评价思维,重视教师评价中的人文关怀。通过对真理的探寻、对良善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锤炼教师的思维能力、道德品质和审美趣味,使之成为具有自主性、公共性和批判性的独立个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生尧 谢瑶妮
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制度,其特征之一在于大规模运用了中心评审课程作业。它是指在平时教学过程由教师布置或者学生自定的、需要学生实际表现的较为真实的任务,如实验、调查、野外考察、论文报告等。课程作业的具体评分工作由各中心的教师负责,评分的标准和政策则由全国性的大学入学考试机构统一制定。英国的中心评审课程作业,也即表现性评价。它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设计合理,表现性评价可以较好地纳入公开考试之中,这对中国的考试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