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0)
2023(7325)
2022(6079)
2021(5652)
2020(4523)
2019(10213)
2018(9816)
2017(18188)
2016(9713)
2015(9932)
2014(9708)
2013(9385)
2012(8671)
2011(7530)
2010(7448)
2009(6587)
2008(6457)
2007(5910)
2006(4965)
2005(4184)
作者
(27688)
(23468)
(23118)
(22054)
(14752)
(11266)
(10341)
(8824)
(8642)
(8256)
(7916)
(7724)
(7689)
(7310)
(7285)
(7278)
(6926)
(6859)
(6782)
(6502)
(5856)
(5510)
(5398)
(5334)
(5295)
(5248)
(5055)
(4981)
(4716)
(4707)
学科
(32413)
(31637)
经济(31601)
管理(31167)
(28380)
企业(28380)
技术(15095)
方法(13653)
技术管理(11600)
数学(11313)
数学方法(11156)
中国(9774)
(9068)
(8726)
业经(8195)
(7883)
地方(7083)
(6724)
(6399)
银行(6386)
理论(6199)
(6118)
(6027)
金融(6026)
(5984)
财务(5968)
财务管理(5954)
(5861)
企业财务(5801)
农业(5673)
机构
大学(129508)
学院(129412)
管理(49390)
(48720)
经济(47602)
研究(44201)
理学(43233)
理学院(42635)
管理学(41841)
管理学院(41583)
中国(31855)
科学(29909)
(26575)
(23334)
(22878)
(22028)
业大(20959)
中心(20481)
研究所(20344)
(19903)
农业(18530)
财经(18497)
(17112)
(16903)
师范(16854)
(16575)
北京(15849)
(15792)
技术(15195)
经济学(14843)
基金
项目(95231)
科学(77406)
基金(71159)
研究(65324)
(64118)
国家(63639)
科学基金(55474)
社会(42475)
社会科(40475)
社会科学(40468)
(39027)
基金项目(38789)
自然(38164)
自然科(37420)
自然科学(37410)
自然科学基金(36771)
(33099)
教育(30128)
(26678)
资助(26387)
创新(23925)
编号(23203)
重点(21782)
(20295)
(19983)
计划(19420)
(19128)
科研(18454)
成果(18277)
国家社会(18176)
期刊
(52351)
经济(52351)
研究(35785)
中国(28014)
学报(24173)
科学(22441)
(20804)
管理(20624)
(18012)
大学(17662)
学学(16846)
教育(14816)
农业(14085)
(10944)
金融(10944)
技术(10943)
科技(10112)
财经(9003)
(8557)
经济研究(8315)
业经(7994)
(7782)
技术经济(6853)
(6759)
(6381)
业大(6360)
问题(6249)
现代(5786)
(5549)
论坛(5549)
共检索到186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松  
表现性油画传达出一种精神性的意蕴,其表现内涵也恰恰符合古典美学的范畴。建筑室内空间的语境表现为人内心深处的抽象形态和建筑室内空间所展示出的视觉效果互相融合所形成一种的心象,也是主客观美学情感的统一。通过在建筑室内空间中的风格或情感传达,从而作用于人内心,并促使正能量激发而促进工作和生活,进而形成建筑室内空间的场所精神。亦或是在建筑室内空间中与表现性油画“对话”,通过材质、材料、色彩、绘画技巧、笔触质感等形成抽象、具象、情感等思维模式。形成人们内心活动的同时,在建筑室内空间的“情景交融”“意蕴感知”等精神与美学方面产生共鸣。因此,表现性油画的创作思维在建筑室内空间的语境表达,是值得当下研究和探索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孙健捷  
<正>随着人们艺术审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中的美学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人们的心理活动和体验感受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展现在建筑的空间环境之中,促使人们在建筑空间环境中寻求心理需求的满足和情感归属,凸显着建筑的场所精神。因此,建筑空间环境与建筑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建筑空间环境中,氛围营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光影设计,大多数的建筑空间环境营造中都离不开光影的渗透加入,体现在建筑空间环境中的诸多细节,
关键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溪倩  
<正>色彩之绚丽在于它永远都是彩色,总是由光转换,并且一直在变化。建筑室内空间进行色彩搭配,为室内空间增加仪式感。窗外树木茵茵与潺潺流水加以配合,让水流动的状态延续至整个建筑空间,暗藏着生命与时光的流动。建筑室内的家具结构和色彩表现勾勒出极简有力的线条和视觉效果,呈现出干净、明朗的状态。与室外天空的色彩相互映衬,整个感官都可以充满享受。色彩元素设计的调查研究是设计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毛宁  
丝网印刷工艺就是以丝网为版基材料,运用感光作用制作版基,制成有一定审美图案和文字的丝网印刷版面,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对精确度和施工工艺有一定要求。在建筑室内空间的应用中,丝网印刷墙绘风格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图案多种多样,质感高贵典雅,有很强的时尚感,一定程度上彰显业主的品质生活和雍容审美。在室内空间的风格营造上,丝网印刷墙绘不仅能营造浪漫主义的图案装饰,还能营造小清新的温柔装饰。相对于普通的墙绘墙纸装饰,丝网印刷墙绘则更进一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子夺  
人与场所交互对话方式是近年来设计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建筑室内空间作为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场所,传递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态度。建筑室内空间的场所精神,映射出社会环境与生产方式多维度空间行为体验逻辑价值认同的特定意义。文章结合场所精神的行为体验研究,通过对“人”的需求尊重来诠释建筑室内空间场所设计的“内在精神气质”,强化人与环境互动的双向作用生成,实现场所空间营造内在价值的有效途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当前教师研修中的许多问题是由于教师研修表现的评价缺失造成的。对教师研修表现的评价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只有笼统的目的,没有表现性目标;只有听中学,没有实践任务;只有凭借行政手段的管理,没有能够引领教师专业学习的评价。而教师专业的性质、专业发展和课改的要求明确了教师研修的目标是一种实践、能力的提升,属于表现性目标,需要运用表现性评价。在教师研修中运用表现性评价,需要将表现性评价镶嵌在研修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在着手设计研修活动之前,就要明确表现性目标,随之设计作为研修活动任务的表现任务,还要充分利用评分规则促进教师自我引导的专业学习,从而促进教师研修质量的提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永珺  张向众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美月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画工作室室内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向着更加细节、精美、人性、科技的设计方向发展。在动画工作室的空间设计中,各个空间功能要全方位考虑,比如联系工作区、会议区及大堂空间中,要考虑采光的问题,为了让光线充沛并减少眩光,要考虑设计一套既能够遮光又能够休闲的娱乐窗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顾宝春  
本文对国画创作中的表现进行了水里,对国画审美艺术修炼进行探索和分析,以齐白石的作品作为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对国画技艺的不断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深入国画审美理念和创新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赵悟  鲁璇  
以人性化理念为核心,探析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方法,通过最优的设计方案提升人们对于室内空间环境的舒适性、便利性与精神感受。以符合健康标准、满足精神需求、关注界面细节尺度分别体现人性化设计目标中的舒适性、精神感受与便利性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置对应评价标准;生成建筑室内空间环境布局数字模型,构建设计目标与设计变量间的相关性;通过多目标混合遗传算法确定各不同人性化设计目标均趋优的设计方案。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准确获取各人性化设计目标均趋优的设计方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长期以来,传统纸笔测验主导着考试、教学与学习。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我们的课堂与教学却很难被撬动——仍旧是偏重记忆、脱离生活情境的知识的讲解、习题的操练,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却始终停留在肤浅、被动的学习上。以新型评价为抓手来改变浅表化的、被动式的学习成为迫切的需求。该研究从评价入手来探索教与学的变革,经历理论研究、模型建构、试点改进和推广应用等四个阶段,初步形成了基于本土的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实践方案。此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表现性评价实践模型、嵌入表现性评价的课程方案设计与实施、学校层面促进深度学习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延  
在对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和理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如何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的路径和措施,并对成功案例进行了剖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国清  
成人学生不同于传统学校中的学生,他们学习动机强烈、务实,具有丰富的经验,理解能力强,但记忆力较差,因此对于成人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能单纯沿袭传统的纸笔测验或标准化测验。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界开始试行新的学生评价方法——表现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伟强  崔允漷  
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政策力量,规范着课程的实践。新课程提出了建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要求用评价来促进学习,评价设计先于教学实施。本文主要讨论设计基于标准的课程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开发什么样的学生学业评价。全文在阐述了表现性评价的意涵、特征、类型的基础上,呈现了四种作为表现性评价工具的评分量规,并为开发表现性评价提供了聚焦于学生学习的思考方式和相应的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龙海  许一凡  
"表现性学习"倡导"学以致表"。"表现性课堂教学"特征有:以学生的表现为中心、问题驱动教学、主题大单元教学;"表现性课堂教学"结构是:获取信息、释义信息、生成表象、表现展示、评价结果。在实际操作时,这个结构圈的各个步骤是灵活可变的;"表现性课堂教学"策略主要有两大类:创氛围、精点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