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0)
2023(10967)
2022(9082)
2021(8609)
2020(6925)
2019(15996)
2018(15585)
2017(28202)
2016(16700)
2015(18894)
2014(18830)
2013(17751)
2012(16719)
2011(15539)
2010(16212)
2009(14593)
2008(14337)
2007(13395)
2006(12207)
2005(10910)
作者
(45345)
(37818)
(37411)
(36132)
(24301)
(18015)
(17194)
(14889)
(14407)
(13978)
(12856)
(12715)
(12370)
(12255)
(12071)
(11738)
(11470)
(11186)
(11096)
(10931)
(9849)
(9583)
(9345)
(8882)
(8858)
(8570)
(8556)
(8513)
(7808)
(7773)
学科
(54012)
经济(53943)
(44372)
管理(39389)
(31516)
(31015)
企业(31015)
中国(23273)
教育(22836)
农业(21408)
方法(18362)
(17377)
业经(15807)
数学(15572)
数学方法(15279)
理论(14193)
(13786)
(13578)
地方(13480)
(13065)
(11464)
教学(10973)
发展(9960)
收入(9847)
(9836)
(9714)
技术(9708)
贸易(9707)
及其(9704)
(9483)
机构
学院(224070)
大学(222121)
研究(83926)
(83287)
经济(80987)
管理(75427)
理学(63602)
理学院(62767)
管理学(61507)
管理学院(61028)
中国(58189)
(49059)
科学(48989)
(42607)
(42464)
(41725)
(40215)
师范(39878)
(38660)
研究所(38114)
中心(37125)
教育(36818)
业大(32181)
农业(32147)
北京(31961)
师范大学(31845)
财经(30884)
(30494)
技术(30244)
(29807)
基金
项目(139720)
研究(112474)
科学(109864)
基金(95081)
(82480)
国家(81495)
科学基金(67781)
社会(67230)
社会科(62982)
社会科学(62969)
教育(60136)
(57821)
(49847)
编号(49647)
基金项目(48028)
成果(44086)
自然(40876)
自然科(39858)
自然科学(39844)
课题(39214)
自然科学基金(39154)
资助(39139)
重点(33467)
(32814)
(32758)
(32471)
(30343)
(29431)
规划(29202)
教育部(28222)
期刊
(103322)
经济(103322)
研究(78722)
教育(64592)
中国(64004)
(45227)
学报(34357)
(32299)
科学(31785)
农业(29946)
管理(28499)
大学(28001)
学学(24917)
技术(24358)
(23209)
金融(23209)
业经(19607)
职业(18586)
财经(15443)
经济研究(15091)
(13642)
(13367)
问题(13092)
(12621)
论坛(12621)
技术教育(12261)
职业技术(12261)
职业技术教育(12261)
(12005)
(10531)
共检索到367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建富  陈春霞  
贫困群体的存在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在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我国精准扶贫将更加注重贫困群体的"在场"作用、注重贫困群体能力建设、注重教育脱贫关键作用、注重脱贫质量高效高能。由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能够促进贫困群体技术资本、能力资本和心理资本的积累,因而,与精准扶贫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在未来,职业教育和培训精准扶贫必须以扶贫理念转变为突破口;构建面向贫困群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支持体系;培育以乡村精英为核心的新型职业农民;坚持以能力扶贫为导向,促进贫困群体自我赋权提能;基于个体特征和需求差异,精准设计培训方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涛  黄春媛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从精准扶贫审计的现实困境出发,从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监督机制、专业配合和审计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精准扶贫审计的难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精准扶贫审计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小丽  杨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后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高的耦合性,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的供给,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需要乡村振兴这块阵地。职业教育在融入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用工荒与人才外流相矛盾;农民普遍学历水平较低;职教学校定位不准造成供需矛盾;职教单一主体与精确的培训对象的矛盾。这就需要从吸引人才回流、加强教育扶贫力度、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明确职教与农民的供需关系以及多元主体参与培训对象的甄别等方面入手,让职业教育融入精准扶贫,建设更美乡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俊衡  颜汉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运行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表现为扶贫对象的选择上由"宏观普惠"向"微观精准"转变,扶贫路径的建构上由外部"给予"向自主"赋予"发展。深化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教育扶贫成效、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逻辑。同时,建议通过精准扶贫聚焦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明确精准扶贫的实施主体,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精准扶贫体系;改善精准扶贫舆论环境,提高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精准对接贫困人口,提升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明华  
乡村振兴是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策略,精准扶贫则是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项农村工作,但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为了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内生性发展动力,存在返贫致贫的诱因和可能性,如何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后扶贫时代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贫困地区仍然需要在精准扶贫政策下,转变发展观念,借鉴乡村振兴建设的先进经验,针对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发力,夯实产业扶贫的发展基础,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克松  刘璐璐  
职业教育是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基于角色理论,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角色分析框架,以洞察职业教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角色困境。分析发现,在结构层因多重角色冲突存在合力落差,在过程层因认知角色模糊发生供需错配,在功能层因教师角色过载出现效能差距。因此,应变革组织结构以化解职业教育角色冲突、重构运行机制以提升职业教育角色认知、推进战略耦合以促进职业教育角色调试,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角色重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建富  郭耿玉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位,强调以农民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精准扶贫为优选策略。由此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精英,提升其人力资本作为重要功能。为实现目标,必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培训支持体系,促进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分类设计培训方案,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效能;瞄准贫困人口,增强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学斌  黄胜利  
随着国家乡村建设的整体战略从精准扶贫转向乡村振兴,民族地区乡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工作内容等随之更迭,其区域职业教育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角色变迁看,职业教育的目标从扶贫转向促进,服务范围从帮扶个体转向支持整体,服务内容从提升生存能力转向提高发展能力,服务时段从阶段性突击转向终身支持服务。角色变迁意味着发展路径的变化,需要以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角色属性的理解、发展的逻辑基点厘定为基础,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地设计民族职业教育优化的整体路线,并根据路线完善政策供给,配合实施多角度、多层次与乡村互动的系统策略,促使乡村职业教育在"观念向农"的基础上与乡村发展融合和共进,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兆明  郑爱翔  刘轩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1158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调研,从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需求侧角度进行了调研分析,并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意识强但主动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培训但多元主体协同机制还不完善、教育培训主体培育积极性高但教学资源和培训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仍需优化等主要瓶颈问题,提出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协同合作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机构绩效评估与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激励并举机制,完善分类分层分模块的多样化培训内容体系,创新适应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等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小兰  朱媛  
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增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提升人力资本、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重要路径。科学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明确其目标定位、群体定位、区域定位以及服务内容定位。要综合运用"奖、助、贷、补"相结合的奖助模式,长短结合的技能培训模式,与科技扶贫相结合的对口帮扶模式,以增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还要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扶贫联动机制,形成扶贫工作合力,增加职业教育扶贫经费投入,开展产教联合扶贫和"造血"式智力扶贫,实施定向的技能型教育扶贫,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羽田  
本文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各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与价值,希望能够为提升我国扶贫工作实效提供一定帮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建富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有赖于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精英的培育和支持。然而,目前农民人力资本匮乏成为了制约乡村振兴的严重桎梏,主要表现为: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乡村振兴主体空心化;乡村精英单向流动,留守农民资本低劣化;后继农民危机重重,增量资本来源虚无化。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制约的瓶颈,就必须基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路径,培训留守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培养乡村精英,以全面提升乡村发展的内生能力。为此,必须构建发达的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这一培训体系,必须体现县域性和现代性特征;必须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中心,形成多层次的、网络化的、体现城乡融合和"互联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春城   王帅  
本文从外部的“国家与乡村关系”和内部的“乡村自治秩序”两方面来理解乡村政治及其变迁,借助政策反馈理论的核心观点“政策塑造政治”搭建“政策-政治”分析框架,从政策过程角度阐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两个时期的乡村政治及其变迁过程与机理。本文研究表明,反映不同时期国家与乡村关系的政策安排会引起乡村社会内部政治活动参与方式的改变。受政策的解释效应、资源效应和学习效应影响,国家行动者和乡村行动者的认知、能力与行为发生转变,进而改变国家力量和自治力量对乡村社会的作用方式,二者分别塑造了新的国家与乡村关系和新的乡村自治秩序,最终呈现为国家与乡村关系和乡村自治秩序的更迭,即政策过程重塑了乡村政治:由取消农业税时期的“悬浮给予”变迁为精准扶贫时期的“精准分配”,又由精准扶贫时期的“精准分配”变迁为乡村振兴时期的“融合发展”。“政策-政治”分析框架所揭示的乡村政治变迁机理表明,在开展有关乡村的政策分析和政治分析时,既要关注政治对政策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政策对政治的反作用,既要关注政策安排对乡村发展所产生的直接效应,更要关注政策过程对乡村政治所产生的重塑效应,以实现政策与政治的深度良性互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文新  肖称萍  张学兰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项总要求的基础,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已经成为促进产业兴旺的关键。要按照对农业劳动力提出的新要求,正视不足,分类型对农业劳动力进行精准培训,大力培养适应"产业兴旺"要求的各类农业人才,全面提高乡村农业从业者的素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兴旺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敏敏  傅新红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均是新时期和新常态下国家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通过协同联动的作用机制实现对农村贫困问题的整体性把控和系统性解决。通过对两项战略内在要素的对比,有助于厘清两项战略之间的互通关系。借助于"反贫困创新"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起二者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研究提出的保障措施可为两项战略联动机制的实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