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32)
2023(15555)
2022(13186)
2021(12452)
2020(10597)
2019(24009)
2018(23754)
2017(46713)
2016(25178)
2015(28365)
2014(28107)
2013(27497)
2012(25473)
2011(22716)
2010(22928)
2009(21404)
2008(20857)
2007(18519)
2006(16536)
2005(14479)
作者
(69694)
(58765)
(58431)
(55834)
(37585)
(28312)
(26330)
(22740)
(22595)
(21164)
(20137)
(19828)
(18639)
(18447)
(18394)
(18074)
(17358)
(17217)
(17099)
(16889)
(14635)
(14475)
(14335)
(13605)
(13402)
(13277)
(12932)
(12863)
(11908)
(11629)
学科
(106275)
经济(106139)
(80541)
管理(75839)
(58148)
企业(58148)
(49655)
方法(46938)
数学(42513)
数学方法(42022)
农业(32768)
(30318)
中国(26548)
业经(26027)
(25138)
地方(22004)
(19133)
贸易(19124)
(18668)
(17779)
财务(17723)
财务管理(17678)
(17598)
(17405)
银行(17388)
(17225)
(17112)
企业财务(16858)
(16607)
(16365)
机构
学院(354129)
大学(349069)
(151752)
经济(148759)
管理(140737)
理学(121965)
理学院(120763)
管理学(118788)
管理学院(118127)
研究(114782)
中国(89632)
(72644)
(70938)
(70271)
科学(67371)
财经(56677)
(56239)
中心(55607)
业大(55534)
(55100)
农业(54730)
(51725)
研究所(50562)
经济学(46283)
(43533)
师范(43117)
北京(42518)
(42402)
经济学院(41857)
财经大学(41851)
基金
项目(239601)
科学(190793)
研究(177579)
基金(175963)
(151701)
国家(150407)
科学基金(130938)
社会(115165)
社会科(109071)
社会科学(109046)
(95891)
基金项目(92969)
自然(83663)
自然科(81742)
自然科学(81720)
教育(81508)
自然科学基金(80281)
(78241)
编号(72126)
资助(71742)
成果(58128)
(54337)
重点(53437)
(51815)
(50082)
课题(49370)
(48586)
国家社会(47640)
教育部(46919)
创新(46880)
期刊
(168821)
经济(168821)
研究(102554)
(71586)
中国(69158)
(55949)
学报(52062)
管理(49697)
科学(48890)
农业(48882)
大学(41700)
学学(39915)
(39592)
金融(39592)
教育(32627)
业经(32288)
技术(30896)
财经(28198)
经济研究(25125)
(24040)
(23595)
问题(23482)
(17995)
技术经济(17038)
世界(16971)
统计(16830)
理论(16686)
(16461)
农村(16140)
(16140)
共检索到527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倩  许泉  王全忠  周宏  
农户稻作制度选择的演变关系到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和农业资源的优化利用。基于湖南省实地调查数据,从补贴政策视角出发,分析了国家农业"三项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及湖南省双季稻补贴与种粮大户奖励对农户单、双季稻选择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各项补贴及奖励对农户稻作制度选择均未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结果暗示在农村耕地加速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取代传统经营模式的"新常态"下,现有的农业补贴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改善,以达到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根本目的。因此,提出"第三方补贴"创新模式,以真正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收益和稳定双季稻面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静  曾福生  
稻作大户是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对于补贴政策的认知和满意度是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因此,本文以稻作大户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认知为切入点,构建了政策认知—期望与现实偏差—政策满意度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湖南省6个产粮大县419户稻作大户的微观调查,利用排序模型,实证分析了政策认知程度对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稻作大户对补贴标准的认知程度较高,而对补贴过程中的公平性和补贴政策目标的认知程度较低;稻作大户补贴标准认知显著影响政策满意度,政策参与程度和政策目标认知的影响不显著;而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禀赋特征对补贴政策满意度影响不显著;补贴发放时间和补贴申报方式对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从细化补贴机制、协调好公平与效率问题、加强政策目标的引领作用、简化补贴申请程序、缩短补贴款项拨付周期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静  曾福生  
本文通过湖南省419户稻作大户的微观调查,分析湖南省稻作大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稻作大户投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湖南省稻作大户的空间分布与耕地面积大小基本成正比,但也存在异常值。②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稻作大户的物质资本投入行为具有正向激励。③在资源禀赋差异视角下,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更能激励年轻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入,且教育水平越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正向作用越大。④在经营规模差异视角下,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对中等规模的稻作大户正向激励作用最强。最后,从引导稻作大户实现由增产型要素投入向绿色、生态、有机型要素投入转变、加强稻作大户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及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为提高补贴效能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鸣  
脱钩收入补贴对粮食生产是否会产生影响,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使用2003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微观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试图回答脱钩收入补贴是否会影响小麦生产率。为使研究更细致、更严谨,本文选用EBM模型和GML指数来分析河南省小麦生产率的变化,使用较前沿的IVQR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并利用相关工具变量和2SLS模型对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20092014年,脱钩收入补贴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不大;受资金约束,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农户无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蒋和平  吴桢培  
本文依据对湖南省汨罗市农户调查的数据资料,对2004—2008年湖南省实施粮食补贴政策的绩效进行了客观评价,主要结论认为按现在实施的粮食补贴模式并不能有效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田种粮面积并没有因此而增加,粮食直补资金不应继续以普惠的方式发放,水稻良种补贴方式亟待改革,继续使用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时提高粮食产品的价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磊  罗光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粮食规模经营的主要践行者和生产成本的重要承担者,其在粮食生产中承担着较大的隐性成本。本文基于完全成本视角对粮食规模经营成本划分为获得成本、直接生产成本、附加成本。研究发现,粮食规模经营的亩均完全成本高达1808元,远高于传统意义的"生产成本",其中亩均获得成本为505元,直接生产成本926元,除面源污染外的附加成本为377元。进一步运用生命周期与外部性理论,对粮食规模经营完全成本划分为"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两类,最后从政府、社会、私人三方面对粮食成本分担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纪玉昭  
基于湖南省城镇安置社区445户搬迁农户的微观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融入和心理归属三个维度选取15个变量构建社会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城镇安置模式下搬迁农民社会适应性进行测算和分析,同时引用IPA模型探究各评价指标对农民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大小。研究表明:城镇安置模式下搬迁农民的社会适应性总体接近于“比较适应”水平,经济发展适应维度的家庭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数量,社会融入适应维度的家庭亲友中能人数量,心理归属适应维度的对未来发展期许等指标偏低是整体处于“一般”水平的直接原因;农民承包地退出意愿、家庭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数量、家庭亲友中能人数量和搬迁后社区活动参与等指标能否提高是影响搬迁农民社会适应性的关键变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纪玉昭  
基于湖南省城镇安置社区445户搬迁农户的微观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融入和心理归属三个维度选取15个变量构建社会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城镇安置模式下搬迁农民社会适应性进行测算和分析,同时引用IPA模型探究各评价指标对农民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大小。研究表明:城镇安置模式下搬迁农民的社会适应性总体接近于“比较适应”水平,经济发展适应维度的家庭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数量,社会融入适应维度的家庭亲友中能人数量,心理归属适应维度的对未来发展期许等指标偏低是整体处于“一般”水平的直接原因;农民承包地退出意愿、家庭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数量、家庭亲友中能人数量和搬迁后社区活动参与等指标能否提高是影响搬迁农民社会适应性的关键变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云  任力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主要包括土壤培肥行为和对弱质耕地的改造行为等,这些农业生产投入和经营行为都有利于耕地质量水平的提升。农地流转制度是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重要创新,它是现阶段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关系的研究结果对完善耕地质量保护视角的农地流转制度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制度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效应、影响路径及发生机制等内在机理,采用湖南省13个地市的田野调研数据通过建立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在农地流转市场化建设初期阶段,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兰芳  王立群  曾玉林  柯水发  
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林改配套政策,巩固林改成果,本文从农户主观价值判断的角度,根据入户调查数据,采用4×2×3协方差分析技术,评估出林改配套政策对农户林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林改配套政策对农户林业生产经营有重要牵引效果,农户不同林业生产经营行为对各林改配套政策敏感度不同。鉴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龙方   李姗姗  
基于湖南省512户种粮大户数据,以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来检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粮农增产增收协调指数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在模型的因果识别下,政策实施后扩大了规模农户的粮食播种面积,对粮农增产增收协调指数起着显著地促进作用,且经模型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2)通过模型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种植面积350亩以下的规模农户政策效应的效果最好,但对面积超过350亩的规模农户存在政策激励不足;(3)控制变量中化肥农药费、人工成本及土地流转承包费对粮农增产增收协调指数呈负相关,代表化肥农药、人工成本和土地流转承包费用越高相反粮农增产增收协调指数值越低。为此,政府需适当的增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政策弹性,实行生产资料成本及土地成本的最高限价,来实现粮农的增产增收协调发展目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淑杰  孙天华  
本文在对现行农业补贴政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A+Tobit模型和河南省粮食重点生产县农户层次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验证。分析表明,农业补贴政策存在较高比例的DEA无效;农业补贴次数、亩均农业补贴水平、农业补贴类型与补贴次数、农资价格上涨、农户对目前农业补贴计算方式的评价等因素对农业补贴政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柯炼  黎翠梅  汪小勤  李英  陈地强  
研究目的:确认土地流转政策是否能够促进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研究方法:依据湖南省2001—2016年县级区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这一反事实分析框架来估计土地流转政策对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效果,并运用微观数据分析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与合成的无政策地区相比,实施了土地流转政策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并未显著提高,即土地流转政策并未显著提高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在微观层面,土地流转也无法提高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研究结论:当前土地流转政策难以产生对地区整体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是由于土地流转无法对农业生产效率、非农业务、租金收入及政府转移支付收入等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产生有效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珂丞  王忠诚  
为了推动我国林业现代化及工业反哺农业的进程,提高森林产出效益,建设生态中国。国家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了造林、森林抚育、林木良种、森林保险保费及林机具等一系列补贴政策。随后几年,补贴力度逐年提高,时至今日,该项政策已经逐渐常态化。为及时、全面地了解该政策的实施绩效,实现对巨额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管,通过对湖南省资兴市与平江县等地林业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的实地调研,获取了不同层面的人员访谈及问卷调查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调查与分析的结果表明:林业补贴政策实施对林业、林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均产生了的一定的积极影响;在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效益方面存在着经济效益不足、生态补偿过于狭窄以及社会效益单一等主要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钟春平  陈三攀  徐长生  
基于资源在不同部门的配置机理及结构变迁特征,补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改变要素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再配置。理论模型表明,农业收入补贴和价格补贴能改变相对价格,从而影响劳动供给。但如果补贴较低,无法改变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的比较收益,补贴以收入效应为主,可提高农户的福利水平,而替代效应和产出效应不明显。为印证理论模型结论,选取安徽省岳西县进行重点调查,通过入户调查方法,获取家户的微观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提高了农户福利,但对农业生产影响有限。采用顺序逻辑模型的检验进一步证实,农业补贴部分提高了要素投入、单位产量和农户的福利水平,但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没有显著提升。影响农户生产投入和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