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5)
- 2023(5765)
- 2022(4825)
- 2021(4339)
- 2020(3524)
- 2019(7741)
- 2018(7303)
- 2017(13346)
- 2016(7513)
- 2015(7975)
- 2014(7504)
- 2013(7371)
- 2012(6738)
- 2011(5976)
- 2010(5752)
- 2009(5280)
- 2008(5093)
- 2007(4386)
- 2006(3737)
- 2005(3140)
- 学科
- 济(26813)
- 经济(26782)
- 业(20931)
- 管理(20447)
- 企(16237)
- 企业(16237)
- 方法(13387)
- 数学(11953)
- 数学方法(11859)
- 农(8328)
- 学(7922)
- 贸(7757)
- 贸易(7753)
- 易(7594)
- 财(7242)
- 中国(6809)
- 业经(6573)
- 农业(5754)
- 技术(5042)
- 环境(5037)
- 制(4544)
- 地方(4543)
- 务(4508)
- 财务(4486)
- 财务管理(4482)
- 产业(4391)
- 划(4330)
- 企业财务(4272)
- 出(4043)
- 银(3972)
- 机构
- 大学(108301)
- 学院(107685)
- 济(42120)
- 经济(41476)
- 研究(40476)
- 管理(39906)
- 理学(35852)
- 理学院(35447)
- 管理学(34725)
- 管理学院(34573)
- 农(31674)
- 科学(30309)
- 中国(28728)
- 业大(25740)
- 农业(25668)
- 所(22923)
- 京(22709)
- 研究所(21773)
- 中心(17259)
- 农业大学(17215)
- 财(16387)
- 江(15558)
- 院(15452)
- 省(14660)
- 室(14113)
- 财经(13911)
- 北京(13656)
- 业(13510)
- 实验(13423)
- 科学院(13122)
- 基金
- 项目(84342)
- 科学(64487)
- 基金(61924)
- 家(59621)
- 国家(59152)
- 研究(50742)
- 科学基金(48224)
- 自然(34740)
- 自然科(33979)
- 自然科学(33963)
- 基金项目(33572)
- 自然科学基金(33399)
- 省(33240)
- 社会(32983)
- 社会科(31358)
- 社会科学(31350)
- 划(28969)
- 资助(24589)
- 教育(22157)
- 重点(19598)
- 计划(19525)
- 科技(18346)
- 创(17853)
- 发(17714)
- 科研(17704)
- 部(17412)
- 编号(17221)
- 业(17151)
- 创新(16751)
- 农(15196)
共检索到144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长春 赖明惠 陆高 蔡道尧 周成枚 赵锦年
2001年于浙江象山以不同年龄马尾松枝为补充营养材料,对松褐天牛雌成虫繁殖力进行室内笼养试验。结果显示,补充营养材料对松褐天牛雌成虫繁殖力存在显著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影响雌成虫寿命、平均产卵前期、日均产卵量及卵的孵化来实现,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雌成虫寿命和日均产卵量。除马尾松当年生枝条饲养日均产卵量大于混合枝饲养外,单龄级枝条饲养各项指标均小于混合枝饲养,并随饲养单龄枝枝龄增加而显著降低。各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每头雌成虫实际子代幼虫数量随饲养枝龄增加而减少,即为82 07头(混合枝)、76 62头(当年生枝)、8 82头(2年生枝)和0 16头(3年生枝)。
关键词:
松褐天牛 成虫存活期 补充营养材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长春 陆高 周成枚 赵锦年
2000—2001年对马尾松不同龄级枝条及混合枝条饲养松褐天牛成虫的存活期及取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龄级枝条对松褐天牛成虫存活期产生显著影响,混合枝条饲养平均存活期显著长于2年生枝条及3年生枝条饲养,而与当年生枝条饲养无显著差异。存活期的差异与取食密切相关,当年生枝条饲养具有最大的日均取食量,并极显著地大于2年生枝条饲养和3年生枝条饲养的相应值。混合枝条与单龄级枝条饲养日均取食量均无显著差异。混合枝条饲养处理当年生枝条被食面积占取食总面积的55%以上,3年生枝所占比例不足20%。研究显示松褐天牛自然状态下从不同龄级枝条中获取所需物质,以当年生枝条为主;无选择单龄枝饲养时通过增加取食来...
关键词:
松褐天牛 成虫存活期 补充营养材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福元 席客 杨宝君 葛明宏 孙永春
南京地区松褐天牛成虫发生、补充营养和防治徐福元,席客,杨宝君,葛明宏,孙永春关键词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MonchamusalternatusHope)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据调查,近几年由于6、7月间多阴雨天气和飞防面积的减...
关键词:
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松材线虫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业苟 喻爱林 阙生全 余能富 刘晓华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对松褐天牛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为筛选松褐天牛适宜的寄主植物和室内大规模饲养松褐天牛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的自然条件下,用马尾松、湿地松和雪松等3种寄主植物分别笼养24对松褐天牛雌雄成虫,记录成虫的寿命、产卵前期、刻槽数和产卵量;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75%和避光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松褐天牛卵孵化历期、卵孵化率和每雌子代幼虫数的影响。[结果]3种不同寄主植物对松褐天牛雌性成虫寿命、每雌刻槽数、每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每雌子代幼虫数有显著影响(P0.05)。松褐天牛取食马尾松的雌性成虫寿命最长(63.13 d)、每雌平均刻槽数最多(150.17个)、每雌平均产卵量最高(108.83粒)、卵孵化率最高(87.36%)和每雌子代幼虫数量最多(95.05头)。[结论]在室内大规模饲养松褐天牛时,马尾松最有利于松褐天牛繁殖。
关键词:
松褐天牛 寄主植物 成虫 寿命 繁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然 唐艳龙 唐桦 王小艺 杨忠岐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进而为其人工繁育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1,24,27,30,33℃的恒温条件下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记录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子代数量,并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如5组温度处理下的卵期分别为3.29±0.14,2.89±0.17,2.61±0.14,2.16±0.11和1.86±0.93 d。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99±2.12,10.67±3.43和13.5±2.71℃,有效积温分别为49.28±5.08,166.67±34.02和225±43.30日·度。温度对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也有显著影响,温度超过30℃后,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显著下降。[结论]适度升温可有效促进肿腿蜂的繁殖和发育,但温度超过适温则不利于母蜂寄生和子代发育,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展茂魁 杨忠岐 王小艺 来燕学 张毅丰
为了明确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能力,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对新羽化的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所取食的健康马尾松当年生嫩梢表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出其整个成虫期补充营养所取食嫩枝的表面积,比照林间自然界中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表面积,以此来确定每头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能力,即1头成虫能够传播松材线虫的寄主株数。试验观察发现,在林间自然条件下,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的部位主要为1年生嫩枝(占81.96%)、2和3年生枝条的皮部。实际测定结果表明,1头松褐天牛成虫通过补充营养阶段的取食,可使4.06株(1.0~12.9株)平均树龄为18年(14~23年)的马尾松因感染松材线虫病而致死。这说明松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何学友 丁珌 许东辉 高美玲
星天牛是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的主要害虫。该虫以老熟幼虫在木麻黄主干木质部内越冬 ,化蛹集中于 4月中、下旬 ,蛹期 2 1~ 2 6d。日平均温度 1 9 5℃时蛹期 2 5d,2 1 5℃时蛹期 2 1d,蛹的发育起始温度为( 1 3 91± 0 69)℃ ,有效积温为 ( 1 44 0 4± 1 5 96)日度。羽化盛期为 5月中、下旬。根据蛹的形态和颜色的变化 ,整个蛹期可分为 4个时期 ,每一时期都具备各阶段蛹的形态特征。野外调查和室内外人工饲养表明成虫期补充营养最喜欢取食苦楝树。取食苦楝树的雌虫每头产卵在 1 5 6~ 1 98粒 ,平均 1 76 4粒 ,是取食木麻黄的 3 ...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永林 沈晋良 陈峥
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三唑磷对褐飞虱的毒力, 并用其亚致死剂量 (约为 L C1 ) 处理褐飞虱三龄若虫, 存活若虫饲养至羽化后按翅型分成单对继续饲养, 观察并记录其繁殖力。结果表明, 三唑磷处理三龄若虫对其存活的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的产卵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如施用三唑磷防治水稻螟虫会促使褐飞虱在本地和迁入地猖獗发生。为此, 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三唑磷防治水稻螟虫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三唑磷 褐飞虱 繁殖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峰 赵博光
该研究采用从中国松材线虫病发生的6个疫区、2种主要寄主马尾松和黑松的不同发病期采集病木,从病木上直接分离并鉴定了松材线虫携带的18株属于假单胞属、泛菌属以及其他属的细菌菌株.用双氧水处理松材线虫卵得到无菌卵,在无菌条件下,研究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对其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菌株能够显著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他细菌菌株均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该试验证明了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在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为松材线虫病的线虫与细菌复合致病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假单胞属 复合侵染 繁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福元 郑华英 刘云鹏 解春霞 徐明 赵振东
通过反复选择试验,从40个马尾松种源中选出既抗松材线虫病又较抗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取食的广东5号种源。接种松材线虫使抗病马尾松种源中某些萜类组分如长叶烯、酚性化合物等增多;而抗松褐天牛取食种源含有更多的单萜烯、倍半萜烯、石竹烯等,含有更少长叶烯,这可能与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的取食习性不同有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能抗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和抗松材线虫病,这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抗性强的观点一致。厚皮紧密型的树皮结构和旺盛的树木生长势也是抗性种源抗性强的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雅楠 唐艳龙 杨忠岐 唐桦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山天牛属(Massicus)(陈世骧,1959),是近年来在我国东北林区造成严重危害的蛀干害虫,主要危害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蒙古栎(Q.mongolica)等天然林树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东北栎树天然林中暴发以来,对我国东北林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害。受害树干内天牛坑道密布,轻者生长衰弱,重者风折、死亡(孙永平,2001;侯义等,2000)。
关键词:
栗山天牛 蒙古栎 寄主 树液 化学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长春 周成枚 赵锦年 陆高
对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特性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羽化出孔在时间动态上有一定差异 ,但其雌、雄成虫在各地种群中出孔动态基本相同。松褐天牛成虫出孔具有明显的时段性 ,高峰时段为 18:0 0~ 2 0 :0 0 ,占总数的 2 8% ,且雌、雄成虫同步。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出孔率有一定差异 ,松材线虫病区虫害木中 ,松褐天牛出孔率随单位木材松材线虫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关键词:
松褐天牛 羽化出孔 成虫行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党国瑞 张莹 陈红印 张礼生 王孟卿 刘晨曦
【目的】研究应用米蛾卵和以黄粉虫蛋白为主要成分的人工饲料对大草蛉的饲养效果。【方法】用米蛾卵饲喂大草蛉幼虫,用基于黄粉虫蛋白的人工饲料饲养成虫,记录相关生物学参数,以米蛾卵和大豆蚜分别饲喂大草蛉幼虫至成虫为对照。【结果】米蛾卵饲喂大草蛉效果良好,茧的大小、成虫体长、结茧率、羽化率、成虫获得率、卵孵化率、成虫寿命和总产卵量均和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幼虫发育历期、茧的发育历期和产卵前期延长,发育整齐度稍下降。以人工饲料饲养的大草蛉成虫寿命、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天数明显延长,卵孵化率明显上升。但是成虫存活率,雌虫产卵率显著下降,总产卵量略有降低。【结论】米蛾卵可以作为实验室繁殖大草蛉的人工饲料,以黄粉虫为...
关键词:
大草蛉 米蛾卵 黄粉虫蛋白 人工饲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宇 谢辉 徐春玲 李丹蕾 张超
【目的】通过研究cathepsin B基因对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繁殖力的影响,探索cathepsin B基因的功能,为利用该基因防治香蕉穿孔线虫和植物寄生线虫组织蛋白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已知香蕉穿孔线虫cathepsin B基因(Rs-cb-1)的序列,从香蕉穿孔线虫克隆cathepsin B基因,以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DNA为模板合成特异的双链RNA(dsRNA),采用dsRNA浸泡的方法对香蕉穿孔线虫进行RNA干扰(RNAi)试验,通过室内接种胡萝卜愈伤组织繁殖线虫的方法,研究cathepsin B基因的沉默效应对香蕉穿孔线虫繁殖力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永胜 徐福元 韩正敏 刘云鹏
对3株绿僵菌菌株通过不同温度水浴处理,发现了孢子的萌发条件;并开展了3菌株对松褐天牛成虫的毒力测定,筛选出M a789菌株的致病力较强。通过正交试验对其液体振荡培养条件进行了分析,选出了菌丝体生长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0 g.L-1,酵母粉10 g.L-1,KH2PO43.0 g.L-1,MgSO4.7H2O 1.0 g.L-1,CaC l20.5 g.L-1;培养液生孢子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0 g.L-1,蛋白胨10 g.L-1,KH2PO41.5 g.L-1,MgSO4.7H2O 2.0 g.L-1,CaC l20.5g.L-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