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5)
- 2023(2324)
- 2022(1813)
- 2021(1461)
- 2020(1001)
- 2019(2264)
- 2018(1849)
- 2017(2932)
- 2016(1814)
- 2015(1916)
- 2014(1863)
- 2013(1762)
- 2012(1683)
- 2011(1480)
- 2010(1504)
- 2009(1332)
- 2008(1275)
- 2007(1132)
- 2006(1012)
- 2005(898)
- 学科
- 济(6407)
- 经济(6406)
- 管理(5616)
- 业(4743)
- 土地(4391)
- 企(3262)
- 企业(3262)
- 农(2646)
- 资源(2494)
- 学(2480)
- 中国(2465)
- 财(2118)
- 方法(2103)
- 农业(2063)
- 问题(1843)
- 地(1842)
- 耕(1781)
- 数学(1718)
- 业经(1713)
- 耕地(1709)
- 地方(1701)
- 数学方法(1697)
- 务(1586)
- 财务(1582)
- 财务管理(1581)
- 企业财务(1548)
- 环境(1473)
- 发(1358)
- 教育(1143)
- 划(1126)
- 机构
- 大学(26123)
- 学院(26001)
- 研究(10158)
- 管理(10110)
- 济(9243)
- 经济(9047)
- 理学(8616)
- 理学院(8520)
- 管理学(8388)
- 管理学院(8353)
- 中国(7672)
- 农(7222)
- 科学(6775)
- 京(5998)
- 业大(5758)
- 农业(5742)
- 所(5102)
- 研究所(4702)
- 中心(4595)
- 财(4371)
- 江(4324)
- 院(4223)
- 农业大学(3979)
- 范(3968)
- 师范(3944)
- 省(3845)
- 北京(3676)
- 财经(3420)
- 资源(3367)
- 师范大学(3344)
共检索到39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巍 张中帆 赵玉领
随着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即"三线"划定工作的完成,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和边界得以控制,耕地开发的边界予以明确,耕地保护工作的重心势必从落实数量管控转向质量建设。下一步,合理控制耕地开发强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中、低等别耕地质量建设,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工程,把耕地质量这个维系耕地数量和生态平衡的基点做大做实将是耕保工作的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天 周勇 于雷 戴维斌
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研究工作能够解决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问题,但折算系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文针对耕地等别差异大、地类没区分、查询等级不易、补充耕地等别难确定和后备资源不足等几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案,为推进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耕地 折算系数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陶玉厚
从2013年~2015年,安徽省共组织了15个批次补充耕地指标跨市公开交易,成交指标面积3.8万亩,成交价款13.7亿元,成交均价3.59万元/亩。其中重点项目建设单位购得指标2.31万亩,成交价款8.6亿元,成交均价3.72万元/亩。补充耕地指标跨市交易让资源在全省范围内优化配置,挖掘了补充耕地指标的市场价值,调动了指标转让人完成年度补充耕地任务的积极性,也保障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及时落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2016年的中央1号文件已明确提出,要"研究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补充耕地由国家统筹的具体办法。"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2017年中央4号文件终于明确提出,在"严格程序、规范运作"的基本原则下,规范省域内耕地调剂占补的基本要求和主体责任,探索分类实施补充耕地的国家统筹,以确保补充耕地取得实效。这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重大决策。总体来讲,有针对性地实施国家统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斌 祁欣欣 王庆日
研究目的:通过国家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理论框架和测算,为国家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采取剥离法获得耕地易地补充的价值组成,并运用经济模型法和生态评估法进行量化。研究结果:以理论框架为基础,运用耕地产出价值、维护社会稳定价值和生态价值,建立了省际间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的测算模型,并计算了全国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耕地产出价值、维护社会稳定价值和生态价值,得出北京对宁夏耕地易地补充价值为每年534896.37元/hm 2,其他省际之间耕地易地补充价值也可依据此模型计算得出。研究结论:构建的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的理论框架,可为国家易地补充价值补偿标准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2016年的中央1号文件已明确提出,要"研究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补充耕地由国家统筹的具体办法。"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2017年中央4号文件终于明确提出,在"严格程序、规范运作"的基本原则下,规范省域内耕地调剂占补的基本要求和主体责任,探索分类实施补充耕地的国家统筹,以确保补充耕地取得实效。这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重大决策。总体来讲,有针对性地实施国家统筹
关键词:
补充耕地 占补平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繁 王庆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规范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探索补充耕地的国家统筹。围绕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的来源、调剂主体、调剂方式、价格形成机制、调剂收益用途、调剂激励机制、市场调剂监管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对于规范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具有较好作用。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的现状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是指通过土地整治新增的耕地,经验收合格,且完成规定的报备手续,
关键词:
补充耕地 耕地开垦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海燕 彭云 郑宏刚 刘淑霞 余建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但大部分地区在补充耕地时,仍然只强调其数量而忽视质量,为确保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补充耕地质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而开展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中的应用研究。该文基于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以大理至丽江铁路的占补平衡项目为例,采用回归分析、面积加权平均等方法,获得了基于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折算系数,构建了利用等指数折算系数的标准应用模型,将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与被占用耕地等级挂钩进行折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标准粮产量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利用等的折算系数符合补充耕地项目的实际情况,满足了云南省土地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自1998年《土地管理法》规定实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以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了大量耕地,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由于受后备耕地资源质量差和开发整理资金不足等限制,也确实存在着"占优补劣"的问题。为此,国土资源部不断下发文件要求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并通过规划设计审查、施工监管等措施来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但"占优补劣"问题依然时有发生。2012年8月,国土资源部再次下发了《关于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单卫东
规划先行出耕地国家土地管理局规划司单卫东目前我国农村村庄多为自然形成的历史产物。总体上表现为村庄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而个体上表现为规模偏大。结构不合理、布局混乱、占用耕地多、环境质量低劣,难于集中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形成集聚效益。究其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萍 盖兆雪 张景奇
[目的]耕地后备资源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分依赖于土地开发的条件下,认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以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限制因子法"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增耕地率和等级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测算方法,分析规划期内(20112020年)黑龙江省嘉荫县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类型上占补平衡需要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结果]嘉荫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25 838.36hm2,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北部以其他草地为主,西南部以沼泽地为主,其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贺斐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大举措。保持稳定的耕地面积和质量,切实提高补充耕地能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升耕地保护和用地保障能力,是国土部门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和破解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艳松 翟刚 赵玉领 王光峰
本文从升级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的背景出发,全面分析总结了补充耕地项目全程监管制度设计及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以期为补充耕地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程监管 制度设计 指标体系构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维红 陈浮 杨斌 蒋非非 马静 朱新华
研究目的:探究耕地补充与耕地撂荒的空间匹配关系,为耕地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遥感监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失衡指数、地理探测器和增强回归树模型。研究结果:(1)近20年中国耕地年均补充263.22×10~4 hm2,年均补充率为1.39%,集中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耕地年均撂荒226.68×10~4 hm2,年均撂荒率为1.19%,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2)耕地补充和耕地撂荒之间以轻度失衡和不失衡为主,但极度失衡和重度失衡的单元数量逐年增加。至2020年,中度、重度和极度失衡的单元占16.87%,主要分布在西北、黄河中游、西南和南部沿海地区。(3)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是耕地补充和撂荒失衡的主要空间集聚模式。其中,高—高集聚区集中在西北、黄河中游、西南和南部沿海地区,低—低集聚区集中在东北、长江中游、西南和北部沿海地区。(4)坡度和年平均降水量为耕地补充与撂荒空间失衡主要的自然资源驱动因子,非农从业人数、农业机械总动力是主要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研究结论:耕地补充和撂荒之间空间失衡具有复杂性且受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未来应基于不同的情景和目标综合确定最优的利用模式,为高质量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斌
必须重视耕地土壤的质量管理陈斌目前我国耕地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人均耕地少,二是耕地土壤质量下降。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法》颁布后,耕地的数量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基本国策逐步纳入了法治轨道。但作为“人地”矛盾加剧的另一侧面耕地质量问题至今仍处于一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