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57)
- 2023(5438)
- 2022(4327)
- 2021(4401)
- 2020(3523)
- 2019(8161)
- 2018(8122)
- 2017(14193)
- 2016(8903)
- 2015(9744)
- 2014(10161)
- 2013(9308)
- 2012(8477)
- 2011(7873)
- 2010(7992)
- 2009(6820)
- 2008(6855)
- 2007(6375)
- 2006(5589)
- 2005(5289)
- 学科
- 济(28628)
- 经济(28601)
- 管理(21168)
- 业(19340)
- 教育(18853)
- 企(16117)
- 企业(16117)
- 中国(12695)
- 方法(11611)
- 数学(10271)
- 数学方法(10124)
- 学(8500)
- 财(8376)
- 理论(8206)
- 制(7575)
- 农(6319)
- 教学(6277)
- 体(5868)
- 发(5681)
- 技术(5343)
- 地产(5317)
- 房(5317)
- 房地(5317)
- 房地产(5317)
- 体制(5269)
- 务(5088)
- 财务(5074)
- 财务管理(5062)
- 企业财务(4934)
- 发展(4921)
- 机构
- 大学(118539)
- 学院(112725)
- 研究(42451)
- 济(37483)
- 管理(36731)
- 经济(36369)
- 理学(31604)
- 理学院(31134)
- 管理学(30425)
- 管理学院(30182)
- 教育(28250)
- 京(26595)
- 范(25336)
- 中国(25296)
- 科学(25282)
- 师范(25182)
- 所(21437)
- 师范大学(20907)
- 财(19903)
- 研究所(19522)
- 中心(18251)
- 江(18036)
- 北京(17735)
- 农(17203)
- 财经(15924)
- 业大(15597)
- 技术(15352)
- 院(15215)
- 经(14684)
- 州(14249)
- 基金
- 项目(73093)
- 科学(59598)
- 研究(57922)
- 基金(51344)
- 家(44657)
- 国家(44166)
- 科学基金(37204)
- 教育(35718)
- 社会(34832)
- 社会科(32826)
- 社会科学(32817)
- 省(28995)
- 划(27232)
- 基金项目(26200)
- 编号(24636)
- 自然(23703)
- 自然科(23190)
- 自然科学(23184)
- 自然科学基金(22800)
- 成果(22634)
- 资助(21194)
- 课题(20836)
- 部(18569)
- 重点(18048)
- 性(17550)
- 年(17274)
- 教育部(16587)
- 规划(16246)
- 发(16063)
- 创(15025)
共检索到176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林浩
文章基于Becker的婚姻理论提出了一个新的购房动机,即把中国持续改善的高等教育性别比与房价上涨联系起来,为男性持续增大的购房压力提供了理论解释。文章认为,由于婚姻收益分配机制的不灵活,男性与女性在婚前的讨价还价能力和婚后的婚姻收益分配不一致,随着高等教育性别比例(女/男)的持续改善,在婚姻匹配中男性会通过购房对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行补偿。家庭层面的数据以及省级层面的数据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说。家庭层面的回归结果显示,妻子相对教育水平越高的家庭越有可能购房而不是租房;在省级面板回归中,文章使用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女性数量与男性数量之比来衡量高等教育性别比,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性别比提高越快房价上涨越快。综上,现有文献忽视了婚姻市场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即:适婚女性不仅相对数量在减少,其相对质量也在大幅提高,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拓展了婚姻市场影响房价的研究文献。
关键词:
高等教育性别比 房价上涨 补偿性购房动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慧慧 徐力恒 张军
接受高等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而当前中国青少年男性的高等教育升学率明显低于青少年女性。本文认为这种差异与中国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存在密切关系。故本文利用2006—2012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中国地级市层面的房地产价格数据,研究了房地产价格上涨给高等教育升学率的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青少年男性在完成中等教育以后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显著低于青少年女性,并且这种差距随着房地产价格的升高而拉大。这种现象在房价上升较快的东部地区和低收入水平家庭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关键词:
房地产 高等教育 升学率 性别差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灿 韩文龙 李梦凡
在不完全制度性隔离状态下,商品房的居住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无法有效区别,会产生投资性需求对居住性需求的挤出效应。从需求角度看,"混合需求引致"将造成房价不断上涨;从供给角度看,土地供给成本和土地垄断租金上涨、房屋开发成本上升、房地产利润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等助推了房价上涨。受需求二重性和供给垄断性影响,商品房的价格均衡是双重的。与此相对应,在卖方市场状况下,利用信号发送和识别模型发现商品房购买者的选择行为会出现分离均衡、混同均衡和半分离均衡。要抑制高房价就需要实现房屋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抑制投资性需求,保护和释放居住性需求,规制地方政府过高的土地增值收益,规制房地产开发商过高的垄断收益。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玉江 高源 崔建业 王翠霞
房地产业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得众多的买房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虽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但仍无法达到平抑房价的目的。究其原因,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并未切中房价上涨的要害。本文论述了房地产行业的制度性垄断是导致房价爆涨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制度性垄断 房价 宏观调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静 崔光灿 张传勇
为了深入理解住房市场化改革以及房价上涨对社会流动的影响,文章基于CHNS1989–2011年共8次城镇家庭纵向调查数据,首次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财产的流动性趋势及结构进行了动态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从趋势上来看,房改以来,城镇居民住房财产的水平流动性伴随着房价上涨而迅速增强,但住房财产的位置流动性却在降低,位置互换程度变弱,处于中等偏高以上的家庭位置更加固化。从结构上来看,房改前,一般技术人员、国企和集体企业、中年组的住房财产位置向上流动性强;房改后,处于顶层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管住房财产位置固化,国企以及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静 崔光灿 张传勇
为了深入理解住房市场化改革以及房价上涨对社会流动的影响,文章基于CHNS1989–2011年共8次城镇家庭纵向调查数据,首次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财产的流动性趋势及结构进行了动态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从趋势上来看,房改以来,城镇居民住房财产的水平流动性伴随着房价上涨而迅速增强,但住房财产的位置流动性却在降低,位置互换程度变弱,处于中等偏高以上的家庭位置更加固化。从结构上来看,房改前,一般技术人员、国企和集体企业、中年组的住房财产位置向上流动性强;房改后,处于顶层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管住房财产位置固化,国企以及政府和事业单位员工的位置向上流动性强。这一研究丰富了社会流动性的相关文献,对于如何提高居民福利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房剑森
论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偿性增长房剑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教育增长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补偿性增长,即一些新兴独立国家为弥补与世界教育水平的差距而实现的教育跨越式增长;另一种是适应性增长,即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压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钱津
本文认为,国家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不等于不允许房价上涨。治理当前房价过快上涨可采取三项治本措施:一是迅速恢复股票市场的保值功能,以此扭转房地产市场成为投资市场的市场错位;二是积极而果断地开征房屋财产税,以有效制止过度的住房消费需求;三是要求中央企业全部退出房地产市场,即必须通过立法建立公营企业制度,不允许公营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性领域。
关键词:
房价上涨 现代股市 房产税 中央企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罗尚忠
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各个国家都认识到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在各方面得到不断改进与提高。但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成效仍然使我们感到个人和组织的潜力发挥不足。这里从房价上涨来谈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慈向阳 宣国良
关于我国目前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状况,各界对此反映不一。本文对中国房价的影响因素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上涨 因素 风险 投机 投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杰平 刘晓光
近十几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持续快速增长,与之对应的是以温和的CPI通胀和显著上涨的房价为特征的"价格结构性上涨"。本文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实践,通过一个修正的DSGE模型模拟分析货币供应量增长对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货币供给量增长率提高0.5%,将促使实际租房价格增加约0.23%,实际房价上涨约0.40%,而消费品实际价格则下降约0.15%,这表明我国增加货币的冲击确实将产生价格结构性上涨现象。因此,央行继续单纯把CPI作为货币政策调整的"锚"已经不再合适,有必要考虑重新选择一个包含资产价格的更广泛的"政策锚"。
关键词:
价格结构性上涨 房价 DSGE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策 周博
居民预防性储蓄过高导致的消费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建立了预防性储蓄动机理论模型,说明收入、房价的不确定性及其交互效应(客观因素)以及居民对于不确定性的敏感程度(主观因素)是预防性储蓄的来源。同时,由于一个地区的房价会对周围地区产生涟漪效应,本文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这种涟漪效应对预防性储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以交互效应为表现形式的房价波动能显著推高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房价波动产生的涟漪效应使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在原有基础上增强了52%左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永红 陈奡楠 张彬
文章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城市房价上涨及区域性房价差异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房价具有"门槛"效应,城市房价的上涨促进了知识型、复合型人才的集聚而阻碍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呈高技能偏向型特点;同时,房价上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呈现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房价具有"门槛"效应,但中部地区房价上涨引致了劳动力"极化"——即低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聚集,劳动力质量向两端偏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季雪
针对近期我国房价快速上涨、房地产商及高价商品房主导市场、住房投机愈演愈烈、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等问题,作者对北京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出租房现状及相关政策进行客观分析,揭示了我国高房价的症结及一些政策方面的原因。文中以调查研究为依据,提出了强化政府责任、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的个人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
廉租房 经济适用房 住房保障 集资建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