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6)
- 2023(7332)
- 2022(6528)
- 2021(5962)
- 2020(5331)
- 2019(12517)
- 2018(12478)
- 2017(25113)
- 2016(13832)
- 2015(15482)
- 2014(15834)
- 2013(16056)
- 2012(15115)
- 2011(13696)
- 2010(13767)
- 2009(12771)
- 2008(13169)
- 2007(11990)
- 2006(10035)
- 2005(9164)
- 学科
- 济(58546)
- 经济(58492)
- 管理(38262)
- 业(38032)
- 方法(31841)
- 企(30920)
- 企业(30920)
- 数学(28797)
- 数学方法(28558)
- 财(17417)
- 农(14471)
- 中国(13086)
- 制(12811)
- 学(12451)
- 贸(12061)
- 贸易(12059)
- 银(12054)
- 银行(12027)
- 务(11921)
- 财务(11903)
- 财务管理(11872)
- 易(11753)
- 企业财务(11320)
- 行(11282)
- 业经(10327)
- 融(9908)
- 金融(9906)
- 地方(9696)
- 农业(9251)
- 理论(8393)
- 机构
- 大学(203125)
- 学院(201126)
- 济(84762)
- 经济(82963)
- 管理(75585)
- 研究(67869)
- 理学(64744)
- 理学院(63985)
- 管理学(62815)
- 管理学院(62426)
- 中国(54918)
- 科学(42333)
- 京(42318)
- 财(41220)
- 农(38245)
- 所(36046)
- 财经(32963)
- 研究所(32591)
- 中心(32518)
- 业大(31791)
- 农业(30476)
- 江(30270)
- 经(29910)
- 经济学(27329)
- 北京(26561)
- 经济学院(25025)
- 财经大学(24703)
- 范(24641)
- 师范(24343)
- 州(24316)
- 基金
- 项目(131143)
- 科学(101977)
- 基金(96093)
- 研究(91543)
- 家(84748)
- 国家(84086)
- 科学基金(70830)
- 社会(57636)
- 社会科(54777)
- 社会科学(54758)
- 基金项目(50708)
- 省(50336)
- 自然(47183)
- 自然科(46054)
- 自然科学(46037)
- 自然科学基金(45279)
- 划(43097)
- 教育(42620)
- 资助(41064)
- 编号(36297)
- 成果(29940)
- 重点(29922)
- 部(29912)
- 发(27147)
- 创(26656)
- 科研(26101)
- 教育部(25404)
- 性(25077)
- 创新(25048)
- 课题(24849)
共检索到295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卫丽
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收付的补价与双方资产公允价值之差不等的情况,如何进行非货币资产交换的认定及后续的会计处理?本文根据"补价大于双方资产公允价值之差"和"补价小于双方资产公允价值之差"两种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
补价 公允价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慧 卜华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补价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差价,如同交易一方先将自己的资产卖出去,然后再从另一方购买同一价值的资产。所以在准则中,换入资产的价值是以换出资产的价值来计量的,即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收到的补价)+应支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学健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涉及增值税、营业税等多个税种,但是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资料对于相关税费处理的规定极为笼统简约,文章针对交换涉及的每个税种具体情形,分析论证了有关纳税义务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资本化 费用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继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理解和运用中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实务中经常发生的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争议较大。本文通过分析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损益的形成机理,重新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的损益的类型和概念,以揭示交易的经济实质,指导会计处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蔡江新 高允斌
本文在简要介绍新修订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从政策和实务操作层面分析了新准则下不同交易和不同会计方法涉及的税收处理及税会差异:符合相应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否则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符合且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投资方和被投资企业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存在差异;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因纳税处理时对换出资产通常要按公允价值视同销售,会产生税会差异。还探讨了新准则及税收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意见。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张铮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企业的特殊交易事项,该类交易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中主要涉及换入资产计量基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确认、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时成本总额的分配等问题。第一,计量基础决定会计处理方法。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决定了换入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的计量基础适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姬昂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资产交换《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指出准备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即持有至到期投资)为货币性资产。2007年注会考试中的一道多选题也强调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货币性。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定义,同时具备下列三个特征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才能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第一、资产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以准确计算;第二,企业持有至到期意图明确;第三,企业有能力持有至到期。第一个特征为资产特征,通常为债券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熊涛 徐媛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第3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刘凯旋 蒋斌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既可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入账,也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入账。对于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价值入账的有两个条件:第一,该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即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蔼 刘阳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减少企业货币性支出,保留营运资金,提高企业的流动性,优化资源配置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对于企业以劳务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并未规定,而在现实中,这样的业务是大量存在的,属于企业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正是基于会计准则在这方面规定的缺失,探讨企业间进行劳务交换时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劳务交换 商业实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春艳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企业间以物易物贸易业务在会计确认、计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是对于交换双方换入的资产成本的核算和关于补价的内容的确定值得重新思考。本文认为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在涉税情况下换入资产成本的核算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准则中换入资产成本的公式加以修正,有助于企业正确核算换入资产成本及损益。
关键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换入资产成本 补价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胜强 孙芳城 梁丁凡
2017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将收入确认条件由"风险报酬转移"调整为"控制权转移",笔者借助具体案例,分析研究同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条件,换出资产为存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账务处理问题。具体账务处理可概括为:具有商业实质的换出资产为存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主要依据收入准则(2017)进行核算;不具有商业实质的换出资产为存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只有当不涉及补价和涉及补价小于交易总金额的25%时,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06)进行核算。
关键词:
新收入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会计处理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余玉苗 龚长艳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与国际会计规则趋同上又前进了一大步。本文以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例,从经济后果和会计目标的角度阐释其理论基础,并结合长虹电器的资产置换案例,分析该准则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
公允价值 经济后果 会计目标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俊梅 赵玉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少量货币资金时的判定条件中,是否含增值税,准则并没有明确,导致许多资料中关于涉及补价的判定条件模糊不清,列举的案例也是时而考虑增值税,时而剔除增值税,进而导致会计政策应用错误,造成会计差错。本文通过2018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例18-2】为背景资料,对其账务处理中存在的疑问进行剖析,进一步厘清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货币性资产账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情况下,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中换出与换入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之差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中换出与换入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之差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爱科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非常规的交易行为,目前会计处理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依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因此,企业合并中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以权益性工具换取非货币性资产的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