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58)
2023(12246)
2022(10659)
2021(10103)
2020(8026)
2019(18947)
2018(18983)
2017(36120)
2016(19711)
2015(22008)
2014(22079)
2013(21540)
2012(19681)
2011(17655)
2010(17613)
2009(15788)
2008(15392)
2007(12967)
2006(11423)
2005(9863)
作者
(55718)
(46280)
(45809)
(43822)
(29587)
(22157)
(20854)
(18379)
(17676)
(16275)
(16017)
(15533)
(14583)
(14443)
(14344)
(13940)
(13766)
(13651)
(13311)
(12972)
(11373)
(11183)
(11061)
(10578)
(10335)
(10179)
(10179)
(10164)
(9239)
(9058)
学科
(77682)
经济(77587)
管理(53410)
(47842)
(40039)
企业(40039)
方法(35067)
数学(29493)
数学方法(29137)
中国(22168)
(19552)
地方(19141)
(18814)
业经(17214)
(16654)
理论(16138)
(13385)
农业(13316)
环境(13178)
(12421)
贸易(12410)
教育(11934)
(11926)
(11837)
技术(11237)
(10931)
(10310)
财务(10252)
财务管理(10236)
(9819)
机构
大学(275752)
学院(272921)
管理(109144)
(102222)
经济(99551)
理学(95192)
理学院(94014)
管理学(92308)
管理学院(91816)
研究(91168)
中国(64480)
(59655)
科学(58810)
(45127)
(44509)
研究所(40953)
中心(40694)
业大(40442)
(40084)
(40009)
师范(39706)
(38778)
北京(37824)
财经(36996)
(33956)
(33642)
师范大学(32648)
(32523)
农业(31173)
经济学(30034)
基金
项目(194381)
科学(152738)
研究(143172)
基金(139819)
(121688)
国家(120685)
科学基金(103995)
社会(88818)
社会科(83974)
社会科学(83954)
基金项目(75735)
(75373)
自然(68044)
自然科(66359)
自然科学(66344)
教育(66090)
自然科学基金(65106)
(64221)
编号(59248)
资助(56042)
成果(47781)
重点(43315)
(42005)
(41134)
课题(41053)
(40085)
创新(37265)
科研(36504)
大学(36299)
教育部(36086)
期刊
(110729)
经济(110729)
研究(80614)
中国(49946)
学报(42232)
科学(40276)
管理(38396)
教育(36333)
(35614)
(31883)
大学(31786)
学学(29550)
农业(25226)
技术(24067)
(18179)
金融(18179)
业经(17572)
财经(17026)
图书(16760)
经济研究(16689)
问题(16078)
(14443)
资源(13610)
科技(13566)
理论(13564)
(12870)
(12843)
现代(12799)
实践(12670)
(12670)
共检索到387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辰  
"街区"是法国社区研究的核心概念。将1840年以来法国城市社区研究分为"一个地方性视角(1840-1918)"、"空间与社会现象的交汇(1919-1945)"、"多学科的建构(1946-1967)"、"社会问题与批判(1968-1979)"以及"新的社会冲突与多元化发展(1980以后)"五个阶段,从"空间实践"和"理论探索"两个角度对各阶段街区概念的发展进行梳理,并指出法国经验中"空间学科与社会学科"互动的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歆梅  
现阶段,城市街区的兴建、发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城市经济和城市形象需求,进一步融入了城市旅游蓬勃发展的潮流中,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当游客成为街区的重要光顾者和消费者时,城市街区在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形态、业态、文化各个方面的新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基于多学科角度的思考,以及现实的观察,提出了城市主题街区的概念,并系统地总结出了支撑、实现城市主题街区的五大要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大治  蔚丹  
街区制是众多国外社区建设的常用模式,其经验对于当前我国的社区规划建设具有诸多借鉴与启示。本文回顾国外街区制的发展历程,结合美、英、俄的街区制实践类型和实例研究,总结出国外街区制建设在街区尺度规模、用地功能混合、居住人群混合、街区安全管理、公众参与决策五个方面的发展经验,并进一步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增加路网密度、实施用地混合、推进居住人群混合、完善配套政策与管理机制、引导公众参与决策的应用策略,初步提出空间导向型、社会导向型、政策导向型三种发展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大治  蔚丹  
街区制是众多国外社区建设的常用模式,其经验对于当前我国的社区规划建设具有诸多借鉴与启示。本文回顾国外街区制的发展历程,结合美、英、俄的街区制实践类型和实例研究,总结出国外街区制建设在街区尺度规模、用地功能混合、居住人群混合、街区安全管理、公众参与决策五个方面的发展经验,并进一步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增加路网密度、实施用地混合、推进居住人群混合、完善配套政策与管理机制、引导公众参与决策的应用策略,初步提出空间导向型、社会导向型、政策导向型三种发展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锦富  卢有朋  朱小玉  
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认为"街区"是居民日常出行最为集中的场所,也是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单元。认为应该从居民的出行需求出发,通过充分分析街区内各功能用地的可达性需求,来发现出行需求内向型的街区用地结构,并以此为指导,建设功能混合型的城市街区,使各功能用地与空间可达性最大效用耦合,从而减少通勤产生的碳排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车焱森  许建康  
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要义在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提升公民文化素养,而对区域内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创造性呈现,能够激发传统文化活力,提升公民认同感。以南京市特色社区街道的实践研究为例,从社区文化空间的构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育人的实现三个方面,探讨社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融合的现实可能性与基本实现路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巍  陈雨  张艺萍  吴富利  
近年来城市更新趋于常态化,由于各个城市发展水平及定位不同,地域特色各异,其更新策略不可一概而论。以重庆街区更新为例,提出"人文、国际、生态、智慧"四个更新理念,在揭示各更新理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行动策略和路径;最后,以九龙坡区为例加以阐释,以期对其他地区的街区空间更新有所启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国外内城复兴盛行的"创新街区"建设,是新城市主义对创新的响应,这对我国城市政府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双创战略",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在"创新街区"概念内涵辨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总结了国外典型创新街区的规划建设路径。研究表明:重新界定的创新街区概念,更能准确反映创新创业企业在中心城区集聚的特定现象,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与活力街区的"城市特质"为其本质特性;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源于创新创业企业、知识员工与地方政府等三个行动主体的统一预期,即创新街区可带来收益增加;创新街区建设的关键路径是塑造街区新公共利益,即通过社交型公共空间和办公型公共空间的塑造成功地激活街区的创新活力,特别是以公共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办公型公共空间成为创新街区的核心地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国外内城复兴盛行的"创新街区"建设,是新城市主义对创新的响应,这对我国城市政府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双创战略",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在"创新街区"概念内涵辨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总结了国外典型创新街区的规划建设路径。研究表明:重新界定的创新街区概念,更能准确反映创新创业企业在中心城区集聚的特定现象,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与活力街区的"城市特质"为其本质特性;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源于创新创业企业、知识员工与地方政府等三个行动主体的统一预期,即创新街区可带来收益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琳  束昱  路姗  
基于利用地下空间去主动弥补、协同地面上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思路,探索了地下空间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中的角色、作用与策略,提出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在空间布局、功能开发、环境营造等方面的规划方法和资源评价、需求预测、专项规划、低碳节能、保护协调、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实现其"地面保护、地下发展",不仅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为城市节地与地下空间的利用做出了有益的补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昌智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三个基本层次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底线。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界定含混不清,表述不一,成为普遍困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监管的障碍之一。为此,本文立足于社会实践,详细论述了导致思想认识出现混乱的症结所在,呼吁加强学术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适应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需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管永康  薛义  
在第三空间理论的视域下,以天津市鼓楼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街区更新中的日常生活实践和地方依恋成因。结果表明:(1)在城市发展联盟“净化-置换”的战略方法下,历史街区的空间表征呈现出肌理再造、功能替换和文化转换3种特征转向。(2)居民们通过“占据-迂回”的战术方法,对抗精英集团的空间介入,呈现出能动性与韧性的特征,但其力量是微小且有限的。(3)非物质层面的情感、认同与纽带是地方依恋产生的直接表征,且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性。(4)空间剥夺、空间失配和空间隔离所引发的日常生活问题是居民地方依恋产生的主要原因。“污名化”的身份标签与“阶层化”的社会关系不利于居民日常生活的重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志强  段德忠  曾菊新  
空间生产是当今西方的主流社会理论之一,正逐渐成为解释中国城市空间开发现象的有效工具。从空间生产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楚河汉街空间生产的三大博弈主体(政府、开发商和公众)各自的利益诉求。提出了楚河汉街在当前空间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空间非均衡博弈的角度对楚河汉街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发现空间群体博弈的结构性失衡是导致楚河汉街出现空间特色危机、空间正义危机和人性化危机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要想保证城市空间生产的理性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均衡博弈,具体措施有防止资本的无限扩张、转变政府角色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在空间生产中的准确定位,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彦君  刘科伟  贺建雄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普遍开展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现阶段的城市设计存在城市特色综合性研究不强、设计方案向管理实施的转化途径不足、工作流程及框架不完善等问题。引入"行动规划"理念的城市设计具有综合的规划内容、明确的行动计划、务实的规划理念等特点,有利于解决传统城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西安市北顺城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建立"明确发展基础—确立目标定位—建构行动策略—确定行动内容—明确保障体系"的行动规划方案,探讨了基于行动规划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思路和方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远慧  
智慧城市理念下的智能街区图书馆服务,彰显以人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智能街区图书馆采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使社区图书馆服务智能化。除了自助办证、借还书、预约、查询等基础服务功能外,更延伸到数字资源服务,促进市民对智慧城市的认知,以及促进图书馆服务均等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