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7)
2023(6219)
2022(5419)
2021(5251)
2020(4369)
2019(9655)
2018(9271)
2017(18066)
2016(9791)
2015(10277)
2014(10304)
2013(9983)
2012(9351)
2011(8473)
2010(8732)
2009(7893)
2008(7951)
2007(7169)
2006(6577)
2005(6066)
作者
(27826)
(23307)
(22926)
(22166)
(15086)
(11183)
(10410)
(8856)
(8794)
(8669)
(8009)
(7621)
(7611)
(7598)
(7444)
(7100)
(7013)
(6833)
(6728)
(6654)
(5841)
(5706)
(5613)
(5379)
(5301)
(5279)
(5209)
(5130)
(4783)
(4714)
学科
(33197)
经济(33137)
(30200)
管理(27378)
(21177)
企业(21177)
(14907)
方法(12967)
中国(12288)
(11870)
数学(11424)
数学方法(11212)
农业(10752)
(8900)
(8734)
(7823)
(7612)
银行(7606)
业经(7392)
(7325)
贸易(7320)
(7306)
(7176)
地方(7147)
收入(6781)
(6741)
财务(6723)
(6720)
金融(6720)
财务管理(6706)
机构
学院(134792)
大学(133119)
(56431)
经济(55134)
研究(50014)
管理(49930)
理学(42575)
理学院(42067)
管理学(41302)
管理学院(41018)
中国(38124)
科学(29634)
(28955)
(27650)
(26136)
(24759)
研究所(23480)
中心(22919)
财经(22024)
(21455)
(20069)
业大(19547)
农业(19260)
(17987)
(17894)
师范(17815)
北京(17511)
经济学(17394)
(17075)
财经大学(16314)
基金
项目(88269)
科学(69907)
研究(64856)
基金(64633)
(56848)
国家(56329)
科学基金(47815)
社会(41473)
社会科(39263)
社会科学(39255)
(33982)
基金项目(32982)
自然(30735)
自然科(30046)
自然科学(30035)
教育(29679)
自然科学基金(29536)
(29016)
资助(27055)
编号(25892)
成果(22268)
重点(20029)
(19792)
(19325)
(19018)
课题(18710)
(18050)
国家社会(17265)
教育部(16864)
创新(16861)
期刊
(63919)
经济(63919)
研究(43414)
中国(28620)
(23562)
(21775)
学报(21554)
科学(20662)
管理(18458)
(17243)
金融(17243)
大学(16506)
农业(15805)
学学(15744)
教育(15058)
财经(10901)
业经(10549)
经济研究(10487)
技术(10318)
(9391)
问题(8075)
(7634)
(7339)
(6885)
国际(6132)
现代(6062)
理论(5943)
统计(5918)
科技(5915)
技术经济(5800)
共检索到209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广洲  付少平  
基于“风险-适应能力-敏感性”框架,文章通过对陕西省两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人口的生计状况进行量化研究,科学地评价了脱贫人口生计脆弱性,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影响脱贫人口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因素,描述了脱贫人口的生计现状,为衔接过渡时期扶贫政策的制定和脱贫人口生计状况的改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陈建仲  
以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为研究目标,基于生计脆弱性分析框架,使用甘肃2016和2021年两期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在脱贫前后生计资本、暴露风险与生计脆弱性的变化。就农户的生计资本来看,在精准扶贫后有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等维度的提升幅度较大,贫困户的生计资本增长幅度高于非贫困户,二者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就农户的风险暴露来看,健康风险和自然风险有所下降,但市场风险和突发事件有所上升;就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程度来看,绝大部分农户处于较低脆弱性位次,但有近8.43%的农户脆弱性程度比较高,属于易返贫人群,应高度关注、及时预警,并制定一系列精准应对措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迪  王明哲  
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防止脱贫又返贫现象的发生,巩固已有脱贫成果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为此,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了脆弱性脱贫理论,以期能解释出现返贫现象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论证了如何降低和防止脱贫又返贫。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4年三轮微观调查数据,文章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了家庭资产禀赋能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随后构建"条件Markov模型"探究一般情景和风险冲击情景下,不同资产禀赋水平对"脱贫—返贫"状态转移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脱贫未返贫路径机制。研究发现:资产禀赋能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具体地,生产资产禀赋最明显;资产禀赋防止家庭从轻度脱贫返回为浅度贫困的作用最明显;当存在风险冲击时,资产禀赋的作用将增强;而当地区存在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或高福利水平以及个体存在借款行为时,资产禀赋的作用将减弱。因此,文章认为将资产指标纳入贫困动态调整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福利体系,从根本上鼓励贫困家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实施教育技能培训,将有助于巩固已有的脱贫成果。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美  张昌柱  李春根  
在阐释生计脆弱性与脱贫户返贫风险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农村脱贫家庭返贫风险的测度指标体系并测算其返贫风险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全国农村脱贫家庭的返贫风险较低,西部地区农村脱贫家庭的返贫风险较高,且同时面临外源风险和内源能力较弱双重困境;风险适应能力强弱是引致返贫风险的主要指标,五项资本贡献率不尽相同,其中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是增强风险适应能力的主要贡献因子。在此基础上,可从信息收集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判断预警级别、预警等级情况核查、预警措施介入、预警措施评估五个方面构建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可聚焦易返贫地区,预防外源返贫风险,提升农村脱贫家庭抗风险能力,完善落实防止返贫预警帮扶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文勇  
本文的研究区—晋西北六县属于黄土丘陵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文化落后,是典型的贫困地区。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表明,该区贫困具有综合贫困的特点。要加快实现研究区的脱贫,政府必须实施有力的政府干预,着力扶持研究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型农村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发展生态旅游;改革资源管理和土地征占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人才扶贫;适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露  刘梨进  
全面脱贫后,防止返贫将成为我国下一阶段扶贫工作关注的重点。而农民合作社作为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工具,科学评估其能否降低农村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从而有效阻断贫困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CLDS)三期微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及三重差分(DDD)的方法检验加入农民合作社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以期测度其在未来阻断农村家庭返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农民合作社能够显著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而有效阻断返贫;并且户主受教育时间越长以及农村距离市场越近,农民合作社降低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效应越大。此外,不同类型的合作社以及不同地区的合作社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效应也具有异质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农民合作社通过增加农户收入、增加农户对社会的信任度以及提供隐性担保等方式来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家庭在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婵娟  
近年来,农村地区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返贫问题相伴相生,影响了我国脱贫质量。本文基于我国的农村地区,聚焦脱贫户返贫的影响因素,剖析脱贫户主要返贫风险主要集中于疾病、自主发展能力、自然灾害、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研究认为:应加强农村地区医疗救助",智志双扶"注重培育文化能力,推进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等多渠道构建可持续长效脱贫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玉山  陆远权  
在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背景下,利用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脱贫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产业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扶贫政策显著抑制了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安慰剂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对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力度较大的地区而言,产业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的抑制效应更加突出。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明确了生计模式和致富意愿是产业扶贫政策降低脱贫群体生计脆弱性背后的深层原因,其中生计模式呈现了更为明显的渠道效应。在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本文为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严小燕  祁新华  潘颖  李亚桐  
精准识别返贫脆弱性,预防和化解返贫风险是"后扶贫时代"的工作重点。基于区域与个体尺度融合的新视角,运用BP神经网络法、熵值法和偏相关分析法对六盘山、秦巴山和大别山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区进行返贫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区返贫脆弱度大致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的空间格局;(2)三个典型县区域和个体返贫脆弱性评价结果均显示古浪县>新县>栾川县;(3)高返贫风险县域中,高生态暴露度特征最为显著,而高返贫风险家庭中,生计动力不足特征最为明显;(4)区域返贫脆弱性主导因子为自然环境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个体返贫脆弱性主导因子则为家庭劳动力综合素质、家庭收入、生计来源多样性、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婚姻成本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停  苏青松  
防止脱贫人口规模性返贫是过渡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的底线要求。基于返贫风险发生的内在逻辑,从收入水平和收入波动两大维度来考察脱贫人口的返贫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建档立卡户微观数据和实地调研发现:2014—2020年样本县脱贫人口总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这主要有赖于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增加;不同收入组间的差距在拉大,内部流动性很强,增加了收入水平的不稳定性;受生命历程、市场因素、外部冲击和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脱贫人口依然面临较大的返贫风险;从"水平-波动"双维度估算,样本县稳定脱贫人群约占36.49%,暂时性困难人群约占23.51%,边缘人群约占24.58%,易返贫人群约占15.42%。过渡期预防返贫应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体系、预警机制和大数据平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实施针对四类脱贫人群的精准防贫策略,从提升收入水平和减小下行波动两方面拓展防贫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停  苏青松  
防止脱贫人口规模性返贫是过渡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的底线要求。基于返贫风险发生的内在逻辑,从收入水平和收入波动两大维度来考察脱贫人口的返贫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建档立卡户微观数据和实地调研发现:2014—2020年样本县脱贫人口总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这主要有赖于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增加;不同收入组间的差距在拉大,内部流动性很强,增加了收入水平的不稳定性;受生命历程、市场因素、外部冲击和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脱贫人口依然面临较大的返贫风险;从"水平-波动"双维度估算,样本县稳定脱贫人群约占36.49%,暂时性困难人群约占23.51%,边缘人群约占24.58%,易返贫人群约占15.42%。过渡期预防返贫应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体系、预警机制和大数据平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实施针对四类脱贫人群的精准防贫策略,从提升收入水平和减小下行波动两方面拓展防贫路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立中  成春林  
将金融健康纳入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包括可得性、使用性和健康性三个维度的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对多维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以探究普惠金融防止返贫的作用。结果表明:首先,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其分维度指数均与多维贫困脆弱性显著负相关;其次,机制检验表明,普惠金融可以显著降低多维贫困水平及其不确定性;再次,普惠金融减缓多维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在农村比在城镇更明显,在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明显;继次,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高,可得性的作用整体呈下降趋势,使用性和健康性的作用整体呈上升趋势;最后,分不同金融服务和产品来看,银行存贷款、养老保险和商业性保险防止返贫的作用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志雄  崔超  
扶贫资产的衍生主要与扶贫行为和扶贫资金投入相关。根据资金投入领域的不同,扶贫资产进一步分化为政府资产、村集体资产、贫困户家庭资产及组合型资产等。由于资产类型的多样化,"差异化治理"成为实现扶贫资产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应从晰化产权主体、细化责任主体、优化管理方式、活化资产使用、具化收益分配入手,推进扶贫资产差异化治理,确保治理有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蒙媛   陆远权   陈莉  
易地扶贫搬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部分脱贫户仍存在较高的脆弱性,这将是中国减贫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脱贫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模型,系统评估易地扶贫搬迁对脱贫户生计脆弱性有何影响及如何影响,并剖析区域、安置方式、搬迁时间及生计策略的差异性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易地扶贫搬迁对脱贫户生计脆弱性产生改善效果,此结论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差异、安置方式与搬迁时间的交互项、生计策略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脱贫户生计脆弱性降低作用存在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多样化和个体志向水平是易地扶贫搬迁降低脱贫户生计脆弱性的重要机制,而家庭收入多样化的中介效应更为突出。本文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优化、扶贫工作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肖文东  
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与要求,2020年末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但是,这种事后统计的、基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贫困线的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中国贫困问题的消失和彻底解决。事实上,现在非贫困的人口可能会由于某种风险冲击而陷入贫困状态。农户面临不可控的宏观风险冲击或个体异质性风险冲击时,如果具备抵御能力,即使暂时落入贫困,也能很快从贫困中脱离出来。但是,贫困线附近的个体往往缺乏金融知识和必要的金融技能,无法及时充分地以合理价格享受金融服务,从而限制了其利用金融工具应对风险和缓解贫困的能力,进而无法摆脱"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