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60)
2023(16601)
2022(14239)
2021(13340)
2020(11426)
2019(26406)
2018(25694)
2017(50304)
2016(26785)
2015(30137)
2014(29818)
2013(29447)
2012(26776)
2011(23677)
2010(23716)
2009(22192)
2008(21283)
2007(18300)
2006(15721)
2005(13779)
作者
(73857)
(61406)
(60745)
(57997)
(39190)
(29480)
(27896)
(24069)
(23529)
(21853)
(21079)
(20526)
(19271)
(19121)
(19119)
(18700)
(18292)
(18259)
(17640)
(17603)
(15005)
(14919)
(14908)
(14022)
(13774)
(13643)
(13549)
(13486)
(12248)
(11928)
学科
(102756)
经济(102641)
(83183)
管理(82027)
(70626)
企业(70626)
方法(53865)
数学(47767)
数学方法(47209)
(35252)
中国(31523)
(29681)
金融(29679)
(28437)
银行(28396)
(27008)
(26341)
财务(26268)
财务管理(26216)
(25543)
企业财务(24937)
(24551)
业经(23055)
地方(20465)
(20093)
(18090)
贸易(18075)
理论(17945)
(17566)
农业(17359)
机构
大学(369815)
学院(368686)
管理(151819)
(148013)
经济(144735)
理学(131918)
理学院(130637)
管理学(128376)
管理学院(127716)
研究(112182)
中国(94412)
(76328)
(75490)
科学(66742)
财经(60259)
中心(54882)
(54812)
(54220)
(53056)
(52455)
业大(52052)
研究所(48688)
北京(47786)
经济学(45553)
财经大学(45334)
(44026)
师范(43580)
(43283)
经济学院(41497)
农业(41362)
基金
项目(253612)
科学(200432)
基金(186552)
研究(185183)
(160603)
国家(159276)
科学基金(139558)
社会(117628)
社会科(111737)
社会科学(111710)
基金项目(99226)
(97874)
自然(91857)
自然科(89806)
自然科学(89786)
自然科学基金(88193)
教育(85802)
(81968)
资助(78263)
编号(75457)
成果(59756)
(56665)
重点(55878)
(52918)
(51881)
课题(50426)
教育部(49522)
创新(49343)
科研(49212)
人文(48608)
期刊
(151000)
经济(151000)
研究(107583)
中国(67307)
(63005)
学报(54239)
管理(53422)
科学(49519)
(49230)
金融(49230)
(45899)
大学(42321)
学学(40197)
教育(34231)
技术(31219)
农业(31052)
财经(29677)
(25039)
经济研究(24107)
业经(23681)
会计(20938)
财会(20347)
理论(19402)
问题(18972)
实践(17808)
(17808)
技术经济(17224)
(16890)
统计(16814)
图书(16045)
共检索到534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冯晓晴  王德宏  宋建波  
本文采用手工收集的2007-2016年沪深A股金融业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情况数据,检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以及衍生金融工具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提高了股价崩盘风险,在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采用套期会计处理方法可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因此,为防范衍生金融工具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可鼓励公司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采用套期会计处理方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炜莹  陈宝峰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动机包括降低税收、降低财务危机成本、避免投资不足和管理者风险厌恶等,本文以我国1151家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为研究样本,对衍生金融工具在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动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动机包括降低财务危机成本、避免投资不足和管理者风险厌恶,并且和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但实际税率对公司风险管理决策基本没有影响,未能验证风险管理的降低税收动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课题组  陈小悦  沈小南  郝振平  陆建桥  张海燕  付平平  宋建辉  
衍生金融工具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给企业控制和防范风险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避险需要管理层进行一系列的策划和运作 ,其结果将会使企业产生各种不同的经营业绩。这些套期运作的管理活动及其相应的不同经营业绩应该在会计和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 ,这是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在对有关国际会计准则、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实务进行研究和在我国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探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的相关问题 ,并归纳我们在研究和调研中得到的启示和提出我们的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栋栋  
基于短期借款的流动性风险和公司治理作用双重特性,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与股价崩盘风险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可能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因素和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短期借款占比越高,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这说明短期借款并没有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从而抑制借款偿还流动性风险而导致的管理层负面信息隐藏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短期借款占比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公司更加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施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衍生金融工具的需求与风险与日俱增。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考察内部治理要素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效应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作为内部治理变量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机制和管理层治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其中控制人性质、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二职分离、高管持股比例的制约作用比较显著。研究还发现,上述内部治理要素具有协同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霓  顾伟忠  
股价信息含量是个股股价对企业特质信息的反映程度,股价信息含量关系着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相应地,研究股价信息含量的动因、探讨如何促进股价信息含量显得十分必要。管理层是企业经营和信息披露的决策制定者,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影响了其决策行为。给予管理层股权激励能否将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协同起来,提升企业股价的信息含量则是本文的研究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基于2013-2014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数据,研究了管理层持股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显著提升了股价信息含量,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博  王满  
以2003—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消极绩效反馈下期望绩效差距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企业未实现组织期望绩效时,实际绩效低于期望绩效的程度越大,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能够弱化期望绩效差距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信息透明度在期望绩效差距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文章从期望绩效反馈的视角深入阐述了股价波动的成因,同时从内部监督的角度提出了平稳资本市场表现的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宇  叶德磊  刘锋  
衍生金融产品价格并非标的金融资产价格的一元线性函数,因而使用衍生产品最终是否能够起到风险管理之目的虽倾向于正面但尚存争论。国际上现有研究基本都从讨论企业使用衍生品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出发,间接推测衍生品使用对企业的影响。本文以美国寿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衍生品使用对寿险公司业绩的直接效应,运用Panel data模型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衍生品运用之于寿险公司业绩存在明显正面效应,从而为中国衍生产品市场推出之后放开对寿险企业的投资准入提供了正面的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宇  叶德磊  刘锋  
本文以美国寿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衍生品使用对寿险公司价值和业绩的直接效应,从而为中国衍生产品市场推出之后放开对寿险企业的投资准入提供了正面的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尹宗成  马梦醒  
根据财政部2014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规定,以2012-2014年沪深两市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公允价值及其分层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经过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价值信息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上市公司股价与公允价值变动额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层次披露的公允价值对公司价值影响不同,第一层次计量的资产相关性最高,二三层次相关性较弱。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以保持企业财务和盈利状况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本文对套期会计的实质、基本问题以及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分析,探讨了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对企业应用套期会计、我国套期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会计监管的完善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棉之  谢婷婷  孙晓莉  
文章以2007-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股价崩盘风险对公司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崩盘风险越大,权益资本成本越大,而股价崩盘风险对债务资本成本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说明股价崩盘风险对资本成本的影响主要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在区分股权性质后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受到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比国有上市公司更加显著,而债务资本成本无论在国有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上市公司均不显著。文章的研究为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长征  方卉  
基于公司治理行为视角,聚焦控制股东掠夺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问题,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探析控制股东剥夺行为是否为股价崩盘风险的"推手",研究公司治理行为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股东掠夺行为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升而减弱,但不管大股东持股比例如何,第二至第三大股东都有较强的掠夺动机;股价崩盘风险受控制股东掠夺行为直接作用不显著,其风险主要来自于股票市场作用,但控制股东掠夺行为显著加大了公司的成长性风险和财务风险,且二者风险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表明控制股东掠夺风险会间接传染至股价崩盘,揭示出这种间接的风险作用使控制股东更易隐藏占款背后的"掏空"动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军  刘晓彤  杨茗  
董事网络是影响公司董事履职的重要因素,其对董事治理效果的影响备受关注。以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对象为公司董事,从董事网络与董事类型双重视角出发,考察了不同类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公司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越能降低股价崩盘的风险,这种现象在非独立董事组显著,而独立董事组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市场化程度组中,公司非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越能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而高市场化程度组的则不显著。综合研究结论,董事网络是影响董事履职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随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少华  李盈璇  
衍生金融工具体现出比传统金融工具更大的风险,而公司的信息披露是信息使用者的主要信息来源,因此信息披露应发挥其在风险估计和预测方面的作用。文章首先对2007年这一特殊时期中国上市公司持有衍生金融工具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对上市公司2007年财务报告中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内容进行整理,通过比较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信息披露内容,发现目前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披露主要停留在揭示阶段,有关风险的信息披露不足。本文最后从披露原则和披露内容两方面对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