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00)
2023(14131)
2022(12307)
2021(11440)
2020(9871)
2019(22250)
2018(21794)
2017(42725)
2016(23301)
2015(25840)
2014(25500)
2013(25393)
2012(23142)
2011(20743)
2010(20461)
2009(18913)
2008(18522)
2007(16128)
2006(13865)
2005(12036)
作者
(68651)
(57066)
(56675)
(53709)
(36295)
(27522)
(25573)
(22535)
(21752)
(20170)
(19433)
(19240)
(18006)
(17715)
(17639)
(17536)
(17481)
(17044)
(16393)
(16221)
(14381)
(13987)
(13572)
(12899)
(12785)
(12598)
(12556)
(12487)
(11374)
(11323)
学科
(89594)
经济(89487)
(70511)
管理(69572)
(58158)
企业(58158)
方法(47461)
数学(42013)
数学方法(41655)
(27358)
中国(23578)
(22804)
业经(19474)
(19430)
财务(19372)
财务管理(19338)
(19075)
(18482)
企业财务(18457)
(17383)
贸易(17376)
(16853)
地方(16373)
农业(15446)
(15347)
银行(15280)
技术(14597)
(14436)
金融(14435)
(14294)
机构
大学(331760)
学院(327975)
管理(133950)
(129003)
经济(126208)
理学(117131)
理学院(115896)
管理学(113933)
管理学院(113367)
研究(105169)
中国(80444)
(69631)
科学(67005)
(60881)
(57333)
业大(53331)
(52720)
财经(49859)
中心(48349)
研究所(48315)
(45945)
(45618)
农业(45527)
北京(43546)
(39773)
师范(39261)
经济学(38809)
(38051)
财经大学(37622)
(37534)
基金
项目(232293)
科学(181698)
基金(170287)
研究(162967)
(150235)
国家(149024)
科学基金(128019)
社会(103367)
社会科(98060)
社会科学(98037)
基金项目(91598)
(89910)
自然(86589)
自然科(84588)
自然科学(84561)
自然科学基金(83086)
(76362)
教育(74634)
资助(70631)
编号(64733)
重点(51643)
(51216)
成果(50757)
(48310)
(47585)
科研(45496)
创新(45065)
教育部(43791)
课题(43714)
计划(43296)
期刊
(131871)
经济(131871)
研究(93109)
学报(58064)
中国(57546)
科学(50207)
(49803)
(46394)
管理(45960)
大学(43116)
学学(41142)
农业(34092)
(31464)
金融(31464)
教育(29481)
技术(25092)
财经(24046)
经济研究(21366)
业经(21155)
(20221)
(17865)
问题(16955)
科技(16453)
理论(16305)
(16024)
技术经济(15347)
业大(15077)
实践(14991)
(14991)
图书(14653)
共检索到460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贾炜莹  兰凤云  陈宝峰  
西方主流理论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可以降低公司的风险,国内学术界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为此,本文以我国1151家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7年横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并对公司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情况与国外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对公司的系统风险和破产风险均有微弱的增加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炜莹  陈宝峰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动机包括降低税收、降低财务危机成本、避免投资不足和管理者风险厌恶等,本文以我国1151家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为研究样本,对衍生金融工具在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动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动机包括降低财务危机成本、避免投资不足和管理者风险厌恶,并且和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但实际税率对公司风险管理决策基本没有影响,未能验证风险管理的降低税收动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贾炜莹  魏国辰  刘德英  
本文以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年报为研究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衍生工具在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动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西方理论界提出的风险管理的动机理论可以部分地适用于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为。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工具的动机因素是有限的和混合的,体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和管理者效用最大化理论下的双重衍生工具运用动机,但更多体现了管理者效用最大化理论下的衍生工具运用动机。本文还发现,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对股东和管理者施加影响从而对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工具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冷薇薇  陈向明  
本文以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2011~2013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系统地处理及分析,探究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对衍生金融工具在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中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验证。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一)本身没有价值。由于衍生金融产品是以原生金融产品为基础,注定其价值波动是随原生金融工具价值变化产生的,本质上指的是合约。(二)财务杠杆作用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施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衍生金融工具的需求与风险与日俱增。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考察内部治理要素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效应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作为内部治理变量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机制和管理层治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其中控制人性质、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二职分离、高管持股比例的制约作用比较显著。研究还发现,上述内部治理要素具有协同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宇  叶德磊  刘锋  
衍生金融产品价格并非标的金融资产价格的一元线性函数,因而使用衍生产品最终是否能够起到风险管理之目的虽倾向于正面但尚存争论。国际上现有研究基本都从讨论企业使用衍生品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出发,间接推测衍生品使用对企业的影响。本文以美国寿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衍生品使用对寿险公司业绩的直接效应,运用Panel data模型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衍生品运用之于寿险公司业绩存在明显正面效应,从而为中国衍生产品市场推出之后放开对寿险企业的投资准入提供了正面的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宇  叶德磊  刘锋  
本文以美国寿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衍生品使用对寿险公司价值和业绩的直接效应,从而为中国衍生产品市场推出之后放开对寿险企业的投资准入提供了正面的实证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义超  肖海霞  
本文采用2007-2008年沪深上市公司中32家使用衍生工具的公司和553家未使用衍生工具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衍生工具使用对上市公司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衍生工具的使用会显著地增加公司的系统性风险,而对于公司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性的增加程度却不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施  
以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的可操纵性总应计利润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指标,以2012—2014年度我国非金融类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在5%的统计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研究发现财务压力、公司成长性对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为研究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施  
以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的可操纵性总应计利润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指标,以2012—2014年度我国非金融类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在5%的统计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研究发现财务压力、公司成长性对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为研究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施  
以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的可操纵性总应计利润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指标,以2012—2014年度我国非金融类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在5%的统计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研究发现财务压力、公司成长性对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为研究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政策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少华  李盈璇  
衍生金融工具体现出比传统金融工具更大的风险,而公司的信息披露是信息使用者的主要信息来源,因此信息披露应发挥其在风险估计和预测方面的作用。文章首先对2007年这一特殊时期中国上市公司持有衍生金融工具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对上市公司2007年财务报告中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内容进行整理,通过比较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信息披露内容,发现目前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披露主要停留在揭示阶段,有关风险的信息披露不足。本文最后从披露原则和披露内容两方面对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施  
随着"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衍生金融工具的需求与风险与日俱增。文章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外部监管要素进行梳理,并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外部监管要素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效应及其影响。研究表明,作为外部监管要素的政府监管、市场监管和审计监管对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风险的制约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其中审计监管的风险制约作用最为显著,而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管发挥的作用有限。研究还发现,政府监管、市场监管和审计监管具有协同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完善外部监管、防范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风险的策略,以期为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郭飞  郭慧敏  张桂玲  
基于756家国有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年度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衍生工具使用对利润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衍生工具使用显著降低利润波动性;(2)应计项目是衍生工具降低利润波动性的中介变量,且可操控性应计项目的中介效应显著,表明公司使用衍生工具进行利润平滑,而现金流的中介效应不显著;(3)衍生工具种类与经济复杂性影响利润平滑效果;(4)2014年7月1日实施的CAS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显著削弱了衍生工具的利润平滑效果。本文首次明确了衍生工具影响利润波动性的作用机制,并发现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郭飞  郭慧敏  张桂玲  
基于756家国有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年度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衍生工具使用对利润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衍生工具使用显著降低利润波动性;(2)应计项目是衍生工具降低利润波动性的中介变量,且可操控性应计项目的中介效应显著,表明公司使用衍生工具进行利润平滑,而现金流的中介效应不显著;(3)衍生工具种类与经济复杂性影响利润平滑效果;(4)2014年7月1日实施的CAS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显著削弱了衍生工具的利润平滑效果。本文首次明确了衍生工具影响利润波动性的作用机制,并发现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于规范衍生工具使用的积极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