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8)
2023(4358)
2022(3744)
2021(3519)
2020(2804)
2019(6437)
2018(6229)
2017(12942)
2016(6972)
2015(7555)
2014(7500)
2013(7326)
2012(6835)
2011(6389)
2010(6603)
2009(6045)
2008(6028)
2007(5447)
2006(5084)
2005(4587)
作者
(18546)
(15560)
(15468)
(14835)
(10045)
(7388)
(7115)
(5860)
(5805)
(5682)
(5161)
(5064)
(5007)
(4953)
(4925)
(4849)
(4760)
(4615)
(4528)
(4505)
(3899)
(3790)
(3721)
(3591)
(3585)
(3578)
(3458)
(3382)
(3144)
(3093)
学科
(26515)
经济(26492)
(22624)
管理(21852)
(15561)
企业(15561)
(14056)
方法(10972)
数学(10062)
数学方法(9914)
(9520)
贸易(9518)
(9384)
(7680)
(7301)
农业(7092)
中国(7008)
业经(6055)
(5667)
及其(5568)
产品(5523)
政策(5496)
地方(5077)
市场(5056)
(5049)
(5043)
银行(5042)
方针(4885)
(4811)
(4802)
机构
学院(98491)
大学(94687)
(47296)
经济(46384)
管理(39882)
理学(33913)
理学院(33631)
研究(33519)
管理学(33223)
管理学院(33037)
中国(27196)
(21785)
(19275)
科学(17678)
(16978)
财经(16495)
(16490)
中心(15971)
(15589)
(14967)
研究所(14651)
经济学(14175)
农业(13318)
业大(13309)
经济学院(12740)
北京(12174)
(12028)
财经大学(11996)
(11981)
经济管理(11776)
基金
项目(61226)
科学(49177)
研究(48045)
基金(44807)
(38046)
国家(37717)
科学基金(32685)
社会(30837)
社会科(29411)
社会科学(29407)
(23488)
基金项目(22259)
教育(21579)
编号(20306)
自然(20172)
自然科(19704)
自然科学(19701)
(19555)
资助(19552)
自然科学基金(19379)
成果(16509)
(14316)
(14016)
课题(13901)
重点(13418)
(13129)
(12761)
(12686)
国家社会(12560)
教育部(12395)
期刊
(53259)
经济(53259)
研究(32085)
中国(18274)
(16413)
(15273)
管理(14799)
(13410)
金融(13410)
农业(11698)
科学(11010)
学报(10176)
业经(9921)
教育(9752)
经济研究(9235)
技术(9190)
大学(8516)
学学(8044)
财经(7826)
(7096)
问题(7065)
(6794)
国际(6424)
(6286)
世界(6229)
技术经济(5539)
理论(4996)
现代(4903)
商业(4773)
实践(4523)
共检索到153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曾辉  汪明文  
中国人民银行面临着持续的人民币升值外在压力和基础货币供应量被动扩张的内在压力,引入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掉期作为汇率政策工具可以较为有效的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本文首先简要描述了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掉期的使用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说明了央行货币掉期的定价原理和均衡价格的形成,分析了其对汇率水平的信号发送功能。文章的结论是货币掉期具有易操作性、独立性和内在稳定性,可以设计成为一种供中央银行选择的汇率政策工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元元  
90年代后期衍生产品的发展已经逐步超出了过去以商品和货币为对象的模式。经济金融活动始终伴随着风险,理论上说各类风险都可以形成一类衍生产品。天气衍生产品的出现表明了这一趋势,并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金融衍生交易的功能也正在从风险防范向风险管理与风险配置转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彼得·M·加伯  苏伯劳  
汇率危机中的衍生产品彼得·M·加伯苏伯劳□洪维智编译在1994和1995年拉美和东亚市场汇率危机中,金融衍生产品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衍生产品影响和制约汇率的动态形成机制,并不断地被市场投机者用来冲击汇率和货币政策。一个典型的例证是墨西哥金融危机中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向凯  
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税收政策的现状,并就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征税原则、征税环节及其税制设计,以及期货、期权、权证和互换等特定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相关税收政策的制定进行了研究。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志洋  孟祥璐  
汇率是重要的系统风险因子,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以及人民币逐渐国际化,汇率风险必将成为影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重要风险来源。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以2018年在中国上市的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从商业银行个体经营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两个角度出发,根据GARCH-MIDAS模型将汇率波动率分解为长期波动率和短期波动率,运用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研究人民币兑美元、欧元和日元汇率短期波动对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研究商业银行利率衍生产品的使用对商业银行个体经营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溢出效应具有异质性,且汇率衍生品的使用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相对中性。从单个商业银行风险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个体经营风险的影响较大,人民币兑欧元汇率显著影响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个体经营风险,人民币兑日元汇率并没有增加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个体经营风险。从状态持续期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处在高风险状态的时间长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从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角度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期波动率的上升显著增加了中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且城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最大。而汇率衍生产品名义价值占总资产比值和衍生产品公允价值(无论是资产方还是负债方)占资产比值均不影响商业银行个体经营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说明衍生品的使用并没有增加银行业的风险。研究结果对人民币管理部门有一定启示,即应重视人民币兑美元短期波动率的影响,重视汇率波动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一步发展汇率衍生产品市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贺卫  陆剑锋  王冬  
文章在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品种、功效、避险机理及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障碍,最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唐革榕  
信用衍生产品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新兴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信用衍生产品以其改变传统风险管理理念、分散资产风险的优点为国际银行业所认同。本文通过对当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最为迅猛的信用衍生产品一抵押债权工具的描述和分析,为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发展提出初步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文瀚,王燕  
信用衍生产品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崭新工具,在过去几年中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的一大热点。按照国际互换和衍生产品协会(ISDA)的定义,信用衍生产品是用来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魏爱东  
本文概述了我国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后国内工商客户以及商业银行面临汇率波动形成的风险,介绍了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避险工具,并提出了转变观念,重视汇率变化,完善衍生工具应用政策环境的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随着美国金融市场动荡进一步加剧,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日益增大,美元贬值已经成为一个必然事件,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就相应在近期处于持续攀升阶段,因此,所谓汇率的双向波动是一个神话。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海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汇汇率频繁、剧烈变动将成为常态,由此引发的汇率风险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就要求中国企业树立外汇风险意识,学会合理运用避险工具,有效防范汇率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涂志勇  雎岚  袁鹰  
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对于宏观审慎管理而言具有双重作用。总体而言,在一定市场限度内,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反之,如果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超过市场限度盲目发展,势必会放大风险,损害宏观审慎管理。就中国而言,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面临的仍是发展不足而不是过度的问题,适时地引入风险缓释工具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在微观层面改变风险管理方式,同时还能产生宏观层面的积极效应,包括减缓金融机构借贷的顺周期性,提高金融系统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降低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等。因此,有必要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中纳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鲍卫平  
自197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外汇期货交易后,金融衍生产品因其具有良好的规避风险功能而迅即为投资者所青睐,其交易量、交易能力和交易种类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涉及金融衍生产品的税收政策也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衍生交易的的重要性、我国现行金融税收政策的弊端,并通过对国际上金融衍生交易税收政策的比较,提出了我国金融税收政策的调整原则和方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昕  
目前国际国内的金融界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状况极其关注,但金融衍生市场产品交易最新数据的搜集、统计和计算非常困难,各国数据公布不及时,计算口径也经常是不同的,现仅以我们搜集的国际组织公布的最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