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2)
2023(7214)
2022(5968)
2021(5385)
2020(4485)
2019(9965)
2018(9407)
2017(17273)
2016(9675)
2015(10524)
2014(9904)
2013(9797)
2012(9167)
2011(7987)
2010(7863)
2009(7039)
2008(6882)
2007(6016)
2006(5231)
2005(4594)
作者
(32449)
(27055)
(26924)
(25250)
(17219)
(13375)
(11968)
(10806)
(10518)
(9438)
(9324)
(9015)
(9014)
(8579)
(8560)
(8388)
(8320)
(8112)
(7840)
(7729)
(7307)
(6697)
(6395)
(6247)
(6137)
(6073)
(5955)
(5804)
(5660)
(5611)
学科
(33441)
经济(33393)
(26057)
管理(25774)
(19867)
企业(19867)
方法(15954)
数学(14331)
数学方法(14201)
(10753)
(10410)
(9445)
中国(9113)
(8593)
贸易(8591)
(8404)
(7737)
业经(7713)
农业(7289)
教育(6226)
环境(6029)
技术(6024)
(5691)
财务(5689)
财务管理(5677)
(5399)
企业财务(5376)
银行(5349)
(5323)
金融(5323)
机构
大学(140292)
学院(136494)
研究(54667)
(53304)
经济(52148)
管理(48524)
理学(42884)
理学院(42303)
管理学(41345)
管理学院(41137)
(38284)
科学(37646)
中国(37628)
农业(30991)
(30411)
业大(29687)
(29491)
研究所(27562)
中心(23658)
(21904)
农业大学(20591)
(20302)
(20054)
北京(18778)
(18556)
财经(17985)
(17637)
科学院(17004)
(16700)
(16642)
基金
项目(102283)
科学(78731)
基金(75255)
(71229)
国家(70659)
研究(63941)
科学基金(58111)
自然(41846)
自然科(40894)
自然科学(40870)
社会(40570)
自然科学基金(40208)
基金项目(40100)
(39992)
社会科(38440)
社会科学(38429)
(35268)
资助(30363)
教育(29277)
重点(23966)
计划(23192)
编号(22799)
(21821)
(21810)
(21750)
科技(21059)
科研(21035)
创新(20503)
(20146)
大学(18124)
期刊
(53356)
经济(53356)
研究(37379)
学报(35603)
(32889)
中国(29282)
科学(29087)
大学(25207)
学学(24305)
农业(22436)
管理(16183)
(15874)
教育(13572)
(12999)
业大(11077)
(10354)
金融(10354)
经济研究(9608)
农业大学(9470)
(9090)
财经(8708)
技术(8590)
业经(8478)
科技(7847)
(7465)
(7272)
林业(7060)
问题(6928)
中国农业(6628)
自然(6487)
共检索到194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惠竹梅  李华  张振文  刘延琳  卫高利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为材料,研究了行间生草覆盖对葡萄园微气候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赤霞珠生产园行间播种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可起到平稳地温、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葡萄园生草可使地面最高温度降低5.7~7.3℃,地面温度日较差降低6.7~7.6℃,树冠内空气温度日较差提高1.1~2.4℃,也可使不同土层温度有所降低,这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行间生草可使果实还原糖含量增加,含酸量降低,使葡萄酒中pH值、花色素苷、单宁含量升高,酒体颜色加深,结构感增强,其中以播种紫花苜蓿效果较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竹梅  张振文  成宇峰  程喆  李华  
【目的】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含量的影响。【方法】在酿酒品种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有机溶剂萃取、HPLC定性与定量分析各处理葡萄与葡萄酒中的主要单体酚含量。【结果】在赤霞珠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共检测出10种单体酚,包括非类黄酮和类黄酮类,葡萄与葡萄酒中类黄酮类多酚的总含量(409.43~538.63mg·kg-1和56.16~81.30mg·L-1)高于非类黄酮(76.91~98.85mg·kg-1和30.65~41.22mg·L-1)。在类黄酮中,黄烷醇类儿茶素含量及所占比例最高,葡萄果实及葡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竹梅  张振文  马新丽  马少青  李华  
【目的】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与葡萄酒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方法】在酿酒品种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凯氏定氮法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分析各处理葡萄果皮、果肉、种子及葡萄酒中的总氮、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结果】除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外,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果皮、果肉及种子中的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果实中不同部位总氮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差异,种子中总氮含量最高,占葡萄果实总氮含量的41.6%,果肉与果皮分别占总氮含量的33.9%及24.5%;葡萄果实中可溶性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振文  侍朋宝  李显  
研究了陕西渭北高原的山地(海拔1 152 m,1 096 m)和平地(海拔818 m)酿酒葡萄园的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等小气候因子,调查了各试验点葡萄物候期、产量因素、植株生长量等生长特点,并经单酿试验对葡萄酒进行了成分分析及感官鉴定。结果表明,温度、≥10℃活动积温均为平地高于山地,山地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相对湿度5~8月呈递增趋势,之后有所下降,各点差异不明显。海拔最低的平地葡萄园总日照时数最少,海拔较低的山地葡萄园则最高。总降雨量山地大于平地,在山地上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平地的物候期较早,单株产量较高。植株生长量和果实糖酸比,平地葡萄园大于山地,在山地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单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泰新  惠竹梅  孙莹  张振文  南海龙  成宇峰  
【目的】探讨行间生草对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在葡萄园行间分别种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分别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采集葡萄园行间种草区0~40 cm土样,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清耕(对照)相比,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处理之间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差异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生草处理土壤细菌含量在开花期最高,放线菌含量在萌芽期最高。与清耕相比,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C(SMBC)和土壤微生物N(SMBN)含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与高羊茅、清耕(对照)处理土壤SMBC和SMBN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庞群虎  王竞  孙权  许兴  王锐  
[目的]探讨生草和覆盖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土壤养分、浆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贺兰山东麓5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供试材料,分别覆膜(黑膜)、生马齿苋、生地锦草,以清耕(CK)为对照,研究不同地面管理方式对酿酒葡萄园土壤养分及浆果品质的影响。[结果]生草和覆膜均能有效提升酿酒葡萄园0~2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其中,覆膜对碱解氮和有效磷提升效果最好,较清耕分别提升46.76%和55.92%;马齿苋对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提升效果最好,较清耕分别提升58.07%、34.03%和70.45%。各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提升均有显著效果。其中,覆膜对可溶性糖、总酚以及花色苷的提升效果最好,分别较清耕提升14.12%、65.45%和59.05%;马齿苋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还原性糖的提升效果最好,较清耕分别提升21.22%、65.38%和25.08%。生草和覆膜均能提升酿酒葡萄株产量,其中以马齿苋提升效果最好。酿酒葡萄园种植地锦草对百粒重、粒径和穗长提升效果显著,与清耕相比分别提升9.24%、3.20%和5.88%。[结论]在贫瘠干旱酿酒葡萄园进行生草覆盖,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土壤速效养分、浆果品质以及单株产量,但对土壤全量养分影响甚微。其中,覆膜和种植马齿苋对表层土壤养分及浆果品质提升效果最好,适宜在该类区域广泛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乔振羽  张亚红  张晓煜  张乐  史佳慧  周娟  葛静  
【目的】探讨不同坡向微气候对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建立优质的酿酒葡萄种植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为材料,对葡萄种植地南坡、东坡、北坡三个坡向的微气候因素进行监测,测定不同坡向‘霞多丽’的果实品质指标,将果实品质与微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地形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①葡萄种植园在2020年8月13日(晴天)和8月14日(阴天)太阳直射条件下东坡光照强度最强;7、8月(果实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湿度、 地上150 cm月平均最高温度、地下10 cm土壤日最低温度和地下20 cm土壤日最高温度的变化趋势显著且均为南坡>东坡>北坡,而9月的微气候因子变化趋势不显著,南坡的温度和湿度高于北坡、东坡。②2020和2021年‘霞多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南坡最大,可滴定酸和总酚含量北坡最大。③7、8月(果实成熟期)空气湿度与‘霞多丽’果实的可滴定酸、单宁、总酚呈负相关关系,与百粒重、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呈正相关关系;7、8月不同坡向果实微气候地上部温度与‘霞多丽’的百粒重、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呈负相关关系;7、8月地下部温度与‘霞多丽’的百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呈负相关关系;7月地上50 cm日较差与‘霞多丽’的百粒重、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呈负相关关系,与可滴定酸、总酚呈正相关关系;8-9月水热系数与‘霞多丽’果实的可滴定酸、固酸比、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9月微气候因子与‘霞多丽’果实的果实品质的关系不显著。④‘霞多丽’果实品质受地下部温度影响不显著,受气象因子(水热系数、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影响较大。【结论】葡萄种植园不同坡向微气候显著影响葡萄果实品质的形成,其互补效应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更大;青铜峡产区酿酒葡萄最适合的坡向为南坡,其微气候温湿度高,更有利糖分积累,果实成熟度好更有利于酿造优质的葡萄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婉平  刘敏  王皆行  姚衡  成正龙  窦俊霞  周晓明  房玉林  孙翔宇  
【目的】针对气候炎热葡萄产区夏季高温导致的高温胁迫、果实成熟过快、糖高酸低,进而影响葡萄酒品质等现状,探讨炎热气候条件下喷施抗蒸腾剂(Anti-transpirant)对酿酒葡萄光合特性、生理指标、果实与葡萄酒相关品质的综合影响,旨在为改善炎热气候产区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综合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年在新疆和硕县开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 cv. Cabernet Sauvignon,CS)和‘雷司令’(Vitis Vinifera L.cv. Riesling)为材料,于2017年7月26日、8月9日两次喷施抗蒸腾剂后,对叶片采样并测定光合指标、气孔特性、生理指标,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监测成熟度变化;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对成熟期果实中葡萄糖与果糖含量进行测定;采收后(‘雷司令’:8月16日;‘赤霞珠’:9月8日)采用小容器酿造法酿造赤霞珠干红与‘雷司令’干白葡萄酒,终止发酵后测定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结果】抗蒸腾剂显著降低了酿酒葡萄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但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在两个品种中表现不一致;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抗蒸腾剂处理显著减小了‘赤霞珠’和‘雷司令’的未成熟叶片气孔宽度(41.02%、46.94%)、开张程度(59.59%、67.43%)及分布密度(13.84%、4.97%),从而在炎热气候条件下降低水分散失;抗蒸腾剂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并降低了‘雷司令’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有利于植株减轻高温胁迫;抗蒸腾剂处理后,能够显著延缓果实还原糖含量积累和有机酸的降解,成熟期‘赤霞珠’与‘雷司令’果实中总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6.6 g·L~(-1)、11.7 g·L~(-1),总酸含量分别增加0.57 g·L~(-1)、0.76 g·L~(-1),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显著降低,‘赤霞珠’和‘雷司令’葡萄酒的酒精度分别降低了0.71%、0.39%。【结论】抗蒸腾剂具有调节光合特性、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抗高温能力、降糖增酸、降低酒精度的作用,具有易操作、低成本、综合效果好等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洪波  白云岗  吴彬  张江辉  郑明  丁平  
【目的】研究弥雾调控技术下微气候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优质高产的弥雾调控方式,为促进葡萄节水提质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方法】在常规滴灌的基础上通过与微喷叠加,组成微喷弥雾调控灌水技术处理,监测各微喷弥雾调控处理下葡萄园温度、湿度、果实品质等指标变化,分析弥雾调控下微气候因子与葡萄果实品质的响应关系。【结果】采用弥雾调控可有效降低葡萄园温度和增加湿度,与CK处理相比,弥雾调控下葡萄园白天平均温度低2.9~3.3℃,夜晚平均湿度高4.7%~5.5%。在葡萄果实品质表现上,WP1、WP2、WP3和CK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20.2%、21.5%、21%和19.1%,总糖含量分别为18.26%、19.1%、18.33%和17.51%,总酸含量分别为4.1、4.0、4.4和6.4 g/L,Vc含量分别为2.51、2.83、2.77、2.11μg/g,同时,果粒重分别比CK处理高0.22、0.26、0.25 g。【结论】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晚上平均湿度是影响最大的关键微气候因子,在葡萄果实生长关键期采用架下弥雾调控技术,每天喷水1 h,当夜晚平均湿度值为46.2%~51.1%时,有利于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并可以用晚上平均湿度对该地区葡萄果实生长和品质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超  王晓玲  刘思  李辉  张军翔  
【目的】为推广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在贺兰山东麓产区地施行。【方法】本试验以葡萄园自然生草1年和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贺兰山东麓金山兰山云昊酒庄自然生草对葡萄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自然生草1年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高于清耕对照,pH、全盐、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则降低;自然生草1年的葡萄园土壤中不同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有所提高,且深土层(40~60 cm)较表土层(0~20 cm)明显;自然生草1年对葡萄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尤其是对表土层(0~20 cm)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更为明显。【结论】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条件,降低土壤pH,减少土壤盐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提高土壤酶活性,可为葡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进而提升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是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良好的管理方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向前  
本文探讨了麴氏高昌和唐代西州时期吐鲁番地区的葡萄栽培、种植、管理状况 ,推测了当时的种植面积 ,考察了当时葡萄干的种类 ,分析了当时葡萄酒的酿造、储藏工艺、技术 ,以及高昌葡萄酒税与储藏的关系等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惠竹梅  李华  刘延琳  任玉巧  
研究了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紫花苜蓿对葡萄果实与葡萄酒总氮、游离氨基酸、蛋白质、Vc含量及葡萄酒理化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行间播种紫花苜蓿使葡萄与葡萄酒中总氮含量降低,葡萄果皮和葡萄酒中氨基酸总含量降低,而葡萄汁中氨基酸总含量升高;行间播种紫花苜蓿和清耕(对照)葡萄汁、葡萄果皮中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2.66%~35.22%,其次是精氨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23.48%~27.17%,葡萄酒中也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分别占氮基酸总含量的82.78%及86.81%;行间播种紫花苜蓿使葡萄汁中Vc含量升高,葡萄酒中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花色素苷含量及pH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妍  惠竹梅  程建梅  庞学良  
为了探讨生草对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采集葡萄试验园行间播种高羊茅、紫花苜蓿、白三叶草区域不同土层土样,以清耕土样为对照,对土样中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呈递减趋势;生草区域土壤微生物总量普遍高于清耕(对照),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数量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0%以上,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不到1%;紫花苜蓿处理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是其他3个处理的1.15~2.23,1.10~2.17,1.70~3.21,1.03~1.30倍;过氧化氢酶随土层的变化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发现,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华  
在 WTO的近 30个协议中 ,只有有关贸易的知识产权协议 (“TRIPS”)直接涉及葡萄与葡萄酒行业 ,且只涉及葡萄酒的地理标志及其保护 ,而另外 3个协议则是通过国际行为规范而涉及到葡萄酒的国际贸易 ,它们是卫生和植物保护协议、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和纠纷处理协议。因此 ,我国葡萄与葡萄酒行业迎接加入 WTO的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就是加速推进我国葡萄酒地理标志及其保护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