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07)
2023(3354)
2022(2921)
2021(2803)
2020(2541)
2019(5868)
2018(5812)
2017(10812)
2016(6323)
2015(7057)
2014(7044)
2013(6717)
2012(6400)
2011(5835)
2010(6160)
2009(5695)
2008(5609)
2007(4868)
2006(4306)
2005(3737)
作者
(20748)
(17672)
(17431)
(16351)
(11230)
(8302)
(7773)
(6729)
(6656)
(6334)
(6127)
(6032)
(5731)
(5627)
(5577)
(5381)
(5160)
(5137)
(5129)
(5108)
(4561)
(4537)
(4374)
(4133)
(4001)
(3923)
(3902)
(3718)
(3705)
(3585)
学科
(27289)
经济(27265)
方法(16562)
管理(15908)
数学(15184)
数学方法(14800)
(13713)
(11592)
企业(11592)
(8345)
环境(5497)
(5357)
中国(5309)
理论(4935)
(4451)
地方(4235)
业经(4180)
(4065)
(3724)
(3663)
贸易(3662)
农业(3564)
(3527)
(3412)
金融(3411)
及其(3306)
技术(3260)
(3135)
(3120)
银行(3096)
机构
大学(95701)
学院(93694)
研究(34754)
管理(33788)
(33571)
经济(32897)
理学(29962)
理学院(29518)
管理学(28364)
管理学院(28219)
科学(25850)
中国(23873)
(20975)
(20860)
(19440)
研究所(18350)
业大(18248)
农业(16605)
中心(14820)
(14223)
(14052)
(13042)
北京(12924)
师范(12842)
(12813)
财经(11887)
(11459)
农业大学(11006)
(10914)
(10878)
基金
项目(69236)
科学(54322)
基金(51351)
(47525)
国家(47242)
研究(43802)
科学基金(39326)
自然(28726)
自然科(28104)
自然科学(28093)
自然科学基金(27561)
(27503)
社会(26810)
基金项目(26801)
社会科(25383)
社会科学(25373)
(24103)
资助(22215)
教育(21174)
重点(16633)
编号(16015)
计划(15371)
(14859)
(14318)
科研(14163)
(14016)
科技(13730)
创新(13192)
成果(12947)
大学(12245)
期刊
(32637)
经济(32637)
研究(23146)
学报(21904)
科学(19206)
(18122)
中国(16185)
大学(15838)
学学(15203)
农业(12365)
管理(11968)
(9626)
教育(9345)
技术(7997)
统计(7108)
(6848)
业大(6672)
林业(6444)
(6133)
(5877)
(5752)
金融(5752)
决策(5743)
财经(5609)
资源(5529)
科技(5310)
经济研究(5102)
农业大学(5061)
技术经济(4860)
(4732)
共检索到129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霞  张敏  方炎明  贾恒  周楠楠  
为了筛选出交通污染监测树种,本文选择南京市有代表性的绿化树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理指标测定法,在交通要道和城郊稀疏交通区的不同环境下,对14个树种叶片中的重金属(Pb、Cd、Cu)含量和生理指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要道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城郊稀疏交通区,表明交通污染的影响显著;在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方面,交通要道总体高于城郊稀疏交通区,这可能是对交通污染的响应。根据生理指标和重金属变化幅度,紫叶李、雪松和杨树适合交通污染监测,并根据树种重金属累积量的相对差异百分比对其进行功能型的划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策  邱尔发  马俊丽  黄帅帅  
[目的]揭示不同形态重金属在行道树国槐各器官的富集特征。[方法]采用改进BCR连续提取法对北京市蓝靛厂北路旁的土壤和国槐的叶片、树枝、树皮、树干与树根中Cr、Ni、Mn、Cu、Zn、Cd和Pb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提取,并用ICP-MS测定各形态重金属浓度。[结果]结果表明:树皮中7种重金属元素浓度最高,重金属元素在树根向树干、树干向树枝和树枝向树叶的迁移均以酸溶态为主。树皮和树干为重金属元素的主要贮存器官;重金属元素在叶片中以相对活跃的酸溶态存在。国槐对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富集效能大小依次为:可氧化态>可还原态>酸溶态>残渣态;国槐对7种重金属的平面富集效能和空间富集效能分别达到372.90 mg·m~(-2)和45.48 mg·m~(-3)。[结论]国槐各器官的重金属浓度存在显著差异;重金属元素在国槐体内的运输以酸溶态为主;重金属元素以相对稳定形态贮存在树皮和树干;国槐对可氧化态重金属的有效净化效率高于其他形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江用彬  季宏兵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利用藻类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因其有效、低廉和环保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绍了藻类修复重金属废水的应用概况,总结了多年来在藻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途径、耐受机理、生物吸附机制、模型解释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当前在这些方面尚存的不足,并就今后继续筛选、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对重金属高耐受、高富集性藻类,进一步探求修复机理以及野外应用方面的研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熙君  冷雪梅  张旭辉  应多  刘晓雨  郑聚锋  卞荣军  李恋卿  潘根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后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为环境污染修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库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苏南地区长期Cd/Pb污染和邻近未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集对照无污染土壤(P0)、低污染土壤(P1)和高污染土壤(P2)3种土壤,每种土壤分别设置施用量为0(C0)、10 g·kg~(-1)(C1)和20 g·kg~(-1)(C2)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进行为期60 d的恒温恒湿室内培养试验,对比分析施用生物质炭对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中CO_2-C释放动态、总有机碳和活性碳库含量和激发效应的影响。[结果]添加生物质炭能够显著增加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水稻土CO_2排放,其中未污染和低污染土壤施加生物质炭后其CO_2的释放速率及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高污染土壤。相比于污染土壤,施加生物质炭对未污染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的增加影响更显著;P1土壤低炭和高炭处理分别比原土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加23.1%和27.1%,P2土壤增加49.7%和41.7%;P1土壤低炭和高炭处理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6.9%和200.2%,P2土壤增加22.2%和45.8%;施炭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施用生物质炭对各处理土壤产生负激发效应,且在低污染土壤中表现最为显著;生物质炭抑制土壤本底碳的矿化,促进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稳定性。[结论]施用生物质炭可提高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中有机碳的累积量,增加土壤中活性碳库的组分,抑制土壤中原有有机碳的矿化分解,存在显著的负激发效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钟斌  陈俊任  彭丹莉  刘晨  郭华  吴家森  叶正钱  柳丹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绿色环保技术。目前研究的修复材料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上面,而对速生林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对修复材料的筛选。一般超积累植物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它们对重金属具有吸收和转运能力,但其生物量小,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等因素限制了在植物修复中的运用。速生林木相比超积累植物,具有生物量大,生长迅速等特点,将其应用在植物修复中可为大面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选择。综述了速生林木用于重金属土壤修复的特点,从对重金属的胁迫耐性、吸收转运、累积分布、强化技术及修复材料的回收利用方面进行论述,并为今后速生林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邵佳  周文晶  宋瑶  潘洋  秦华  陈俊辉  
【目的】探究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能否缓解长期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胁迫效应,为污染土壤生物质炭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竹材边角料(BB)、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蒲壳(PB)和玉米Zea mays秸秆(CB)制备的3种生物质炭分别以3%比例(炭土质量比)添加到长期受铅、镉污染土壤中,分析生物质炭短期施用下土壤养分、重金属有效质量分数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3种生物质炭添加均未影响土壤重金属全量,而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氯化钙可提取态铅、镉质量分数。与不施生物质炭处理相比,BB、PB和CB分别使可提取态铅质量分数显著(P<0.05)降低了69%、84%和72%;使可提取态镉质量分数显著(P<0.05)降低了26%、63%和36%,且PB处理显著(P<0.05)低于BB和CB处理。PB和CB添加均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pH(0.79和0.51个pH单位)、有机碳质量分数(37%和74%)、全氮质量分数(12%和41%),而BB添加对其影响不显著。BB、PB和CB分别使土壤磷脂脂肪酸总量提高了33%~56%、革兰氏阳性菌提高了30%~41%、革兰氏阴性菌提高了40%~66%、放线菌提高了34%~52%、真菌提高了33%~79%,但3种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除PB和CB处理的磷脂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BB处理)。3种生物质炭均显著(P<0.05)提高了脱氢酶活性(2~6倍),但未影响土壤基础呼吸速率,而PB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细菌胁迫指数(13.9%),提高了底物诱导呼吸速率。【结论】山核桃蒲壳制备的生物质炭可作为较好的改良剂,降低土壤铅镉有效性,恢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图4表3参2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艳丽  吴凤霞  徐莹  杜克兵  涂炳坤  
总结杨树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优势、富集能力强杨树种/品种/无性系的筛选方法、重金属在杨树体内的富集和分配特性、重金属对杨树的影响及提高杨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的措施,提出今后该领域研究重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侯瑞丹  彭自然  何文辉  何培民  
比较在低、中、高3种浓度水平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对Cu~(2+)、Zn~(2+)、Cd~(2+)、Pb~(2+)4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及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4种重金属中苦草对Cu~(2+)的去除效果最好,对Zn~(2+)的吸收量最高。苦草对Cu~(2+)、Zn~(2+)、Cd~(2+)、Pb~(2+)的最高吸收量分别为4.21、25.3、0.231、0.509μg/g, Cu~(2+)的中质量浓度组衰减比最高(47.33%),Zn~(2+)、Cd~(2+)、Pb~(2+)均为低质量浓度组衰减比最高,分别为33.13%、29.2%、45.7%;(2)重金属胁迫下,Cu~(2+)、Zn~(2+)高质量浓度组中苦草叶绿素a含量比Cd~(2+)、Pb~(2+)高质量浓度组下降幅度小,叶绿素b含量下降幅度则为Zn~(2+)>Cu~(2+)>Cd~(2+)>Pb~(2+),高质量浓度组下降幅度大。(3)苦草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0)在Cu~(2+)、Zn~(2+)胁迫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在Cd~(2+)、Pb~(2+)胁迫下均显著下降。光化学淬灭系数(Q_p)、非光化学淬灭效率(Q_n)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_(NPQ))均随重金属质量浓度升高而下降,其中Zn~(2+)、Cu~(2+)、Cd~(2+)、Pb~(2+)各质量浓度组Q_p下降幅度依次减小,而有效量子产量(Y_Ⅱ)随重金属质量浓度升高而升高。总体而言,苦草更适合用于去除水体中的Cu~(2+)、Zn~(2+),研究结果为重金属污染河道生态修复奠定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青山  马祥庆  王志勇  
采用全面踏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主要重金属矿区的尤溪铅锌矿、连城铅锌矿和连城锰矿不同片区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重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极其严重,矿区中Mn、Zn、Pb、Cd最高含量分别达92 546、27 454、23 792和248 mg/kg,是对照区的几倍至上百倍。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按照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标准进行的污染评价表明:南方重金属矿区Zn、Pb、Cd均达到重度污染标准,污染程度表现为尤溪铅锌矿区>连城铅锌矿区>连城锰矿区。按照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标准,福建连城铅锌矿、连城锰矿和尤溪铅锌矿的综合污染指数也达到重度污染标准,分别是重度污染临界标准的1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友进  韩国辉  余端  李燕  廖敦秀  谢永红  魏朝富  
三峡库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生态脆弱性,其重金属污染状况备受关注。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利用多目标调查数据,在分析土壤中As、Cd、Cr、Cu、Ni、Hg、Pb和Zn等8种重金属积累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以及层次分析法与加权平均评价模型法等方法进行了重金属来源分析和污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顺序为:Cr(81.45 mg·kg~(-1))>Zn(71.6 mg·kg~(-1))>Ni(31.54 mg·kg~(-1))>Pb(25.27 mg·kg~(-1))>Cu(23.53 mg·kg~(-1))>As(7.39 mg·kg~(-1))>Cd(0.21 mg·kg~(-1))>Hg(0.06 mg·kg~(-1));多元统计分析表明Cd和Cr含量主要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Ni、Zn和Cu含量则主要受到区域地质背景的影响,Hg、Pb和As则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趋于一致,均表明大部分样品(>84.9%)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属于清洁或轻度污染水平,只有少数样品(<15.1%)达到中度或重度污染水平,这些样品主要采集于巫山、涪陵、忠县境内。综合分析,认为忠县和涪陵境内土壤出现中度或重度重金属污染主要受其工业生产的影响,巫山境内则主要受到其成土母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发展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涛  周传斌  姚亮  石禹  
我国是重金属开采、冶炼、使用大国,重金属(汞、铬、铅、砷等)污染近年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亟需建立一套重金属污染行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方法。文章依据区域生态安全理论,建立了重金属污染行业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筛选出"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响应(R)"5大类共12个评价指标,根据DPSIR模型各因子的内在关系,构建了重金属污染行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ESI。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电镀基地为研究对象,评价了该地区近10年的生态安全水平,得出该地区ESI从0.62提高到7.50,达到较为合理的水平,其原因主要是产业园规划建设、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陶楠  闫秀荣  张立鹏  
近段时间以来,国人对环境的关注重点放在了空气污染上,雾霾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躲不开的存在。事实上,虽然雾霾污染严重,且具有频发性,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危害非常大,但比雾霾更可怕的是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开采、废气排放、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类活动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危及到土壤、水源、空气及人体健康。而且,重金属污染与雾霾相比,更具有隐蔽性与潜伏性,一般不易察觉,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重金属污染及其带来的危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铭  
2011年2月,《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通过,成为我国第一个"十二五"国家规划。《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具体目标:到2015年,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晓东  韦朝阳  杨芬  
论文运用地球化学基线原理,以参比元素标准化法和累积频率曲线法分别计算包头市区、白云鄂博矿区土壤As、Cr、Cu、Ni、Pb、ZN的基线值。结果显示,白云鄂博重金属基线值普遍高于包头。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污染程度,以内蒙古背景值为标准时白云鄂博重金属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样品比例分别为包头的1.0、1.5、1.7倍,白云鄂博重金属污染显著高于包头;以基线值为标准时包头和白云鄂博样品重金属均以无污染和轻微污染为主,且样品所占比例相当,表明两区污染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使用厘定的基线值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反映了包头和白云鄂博重金属污染的实际人为输入,而使用内蒙古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则无法反映两地重金属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韦秀文  姚斌  刘慧文  白莉萍  周玲莉  
综述树木修复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树木在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与传统的修复技术想比,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具有运作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和易为大众接受等优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不足之处亦日益凸现:植物生物量小、生长缓慢、通常只对单一污染元素积累或超积累等。随着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树木修复技术被应用到污染土壤的修复,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将木本植物用于植物修复将是今后污染环境修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将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更多的选择。为更好地利用木本植物修复污染环境,今后的研究还应注意加强国内优良树木修复材料的筛选及国外优良树木修复材料和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