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01)
- 2023(6885)
- 2022(5751)
- 2021(5144)
- 2020(4464)
- 2019(9861)
- 2018(9521)
- 2017(17829)
- 2016(10021)
- 2015(10669)
- 2014(10428)
- 2013(9956)
- 2012(8968)
- 2011(8045)
- 2010(7852)
- 2009(7249)
- 2008(6968)
- 2007(5777)
- 2006(4830)
- 2005(3932)
- 学科
- 济(40784)
- 经济(40748)
- 管理(27542)
- 业(26992)
- 方法(24352)
- 数学(22793)
- 数学方法(22435)
- 企(21575)
- 企业(21575)
- 财(10383)
- 农(9907)
- 学(9380)
- 中国(8588)
- 贸(8247)
- 贸易(8246)
- 易(8056)
- 业经(7642)
- 农业(6956)
- 技术(6684)
- 环境(6300)
- 务(5878)
- 财务(5862)
- 财务管理(5855)
- 地方(5706)
- 企业财务(5586)
- 理论(5409)
- 划(5379)
- 制(5172)
- 收入(4984)
- 产业(4861)
- 机构
- 大学(142748)
- 学院(142397)
- 济(55688)
- 经济(54846)
- 管理(54579)
- 理学(49511)
- 研究(49160)
- 理学院(48943)
- 管理学(47600)
- 管理学院(47383)
- 农(38210)
- 科学(35894)
- 中国(33378)
- 业大(31552)
- 农业(31145)
- 京(28945)
- 所(27012)
- 研究所(25592)
- 中心(21721)
- 财(21684)
- 农业大学(21261)
- 江(19281)
- 财经(18702)
- 经(17260)
- 经济学(17227)
- 院(17218)
- 北京(17083)
- 省(17045)
- 室(16883)
- 业(16480)
- 基金
- 项目(111000)
- 科学(86288)
- 基金(82587)
- 家(77566)
- 国家(77023)
- 研究(67499)
- 科学基金(64382)
- 自然(46611)
- 自然科(45662)
- 自然科学(45647)
- 自然科学基金(44851)
- 省(44602)
- 社会(44141)
- 基金项目(44050)
- 社会科(42032)
- 社会科学(42019)
- 划(38390)
- 资助(34159)
- 教育(31222)
- 重点(25762)
- 计划(25441)
- 编号(23755)
- 创(23582)
- 部(23344)
- 发(22886)
- 科技(22879)
- 科研(22780)
- 创新(22099)
- 业(21011)
- 大学(19303)
共检索到183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楠 丛琳 孙晓森 王宇智 董立强 高光杰 刘丽华 贾宝艳 王术
为探索旱直播条件下行距对不同类型粳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3种穗型粳稻品种通禾833(弯穗型)、沈稻528(直立穗型)、沈稻506(半直立穗)为试材,研究了5个行距水平下不同穗型直播粳稻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结果表明,沈稻528、通禾833和沈稻506的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小。沈稻528在行距17.5cm条件下产量达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行距水平;通禾833在行距22.5cm条件下产量达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小行距水平;沈稻506在行距20cm条件下产量达最大值,且显著的高于其他行距水平。3个品
关键词:
旱直播 粳稻 行距 光合特性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立强 王术 高光杰 刘丽华 周婵婵 贾宝艳 黄元财 王岩 冯跃
为探索直播条件下行距对不同类型粳稻产量的影响,以3种穗型粳稻品种通禾833、铁粳7号、沈稻506为试材,研究了直播粳稻在5个不同行距水平下的产量以及乳熟期(齐穗期后25 d)、蜡熟期(齐穗期后40 d)2个倒伏敏感时期水稻茎秆及穗部的物理性状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行距通过影响直播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行内、行间竞争关系,从而影响植株的物理性状和形态特征,改变群体结构,最终决定直播稻的产量和倒伏性状。通禾833在22.5 cm行距下产量最高,但随着行距减小,有效穗数、结实率降低,产量降低,且在低行距下弯穗型品种行
关键词:
直播 粳稻 行距 产量 抗倒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楠 董立强 丛琳 孙晓森 周婵婵 王宇智 谷宇 贾宝艳 黄元财 王术
为探索旱直播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粳稻品种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沈稻528、沈稻305和沈稻529为试材,研究了4个施氮肥水平(0kg·hm(-2),120kg·hm(-2),150kg·hm(-2),180kg·hm(-2))下2个倒伏敏感时期(齐穗后25d和40d)旱直播粳稻的力学性状、茎秆物理性状、穗型因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氮区,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8的倒伏指数在齐穗后40d最小,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305倒伏指数在两个时期均为最大值,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9倒伏指数在齐穗后25d最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军 王伯伦 孟维韧 赵凤艳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穗型粳稻产量形成的物质来源。【方法】以27个粳稻品种或品系为试材,对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生产、分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齐穗期、灌浆期直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的剑叶和倒2叶净光合速率高于弯穗型品种。齐穗期直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的剑叶和倒2叶气孔导度大于弯穗型品种,但灌浆期各类品种气孔导度的差异变小。灌浆期细胞间隙CO2浓度比齐穗期有所增高,其中弯穗型品种增高幅度较大。齐穗期和成熟期细胞间隙CO2浓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直立和半直立穗品种由于具有较强的光合效率和物质转运能力,干物质分配到穗部的比例较大,产量较高。
关键词:
水稻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明金 任文涛 宋玉秋 蒋圣田 曾山 罗锡文
为探索水稻精量旱直播技术在辽宁中部地区的适应性,以机械插秧为对照,采用2BD-H10型水稻精量旱直播机,对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化旱直播与机械插秧相比较,生育期较短,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多177815穗·hm-2,穗长短1.1cm,每穗粒数少3粒,结实率低1%,谷草比高0.21;叶片数相差1片,但株高差异不显著;机械化旱直播水稻的有效分蘖率较低,为0.57,而插秧水稻的有效分蘖率为3.0,旱直播与机插秧产量均为9050 kg·hm-2,没有显著差异,但旱直播经济效益高出2960元·hm-2。机械化旱直播与插秧相比节省了育苗和插秧等环节及其...
关键词:
水稻 精量旱直播 生长性状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娜 李慧 裴艳婷 石玉华 田奇卓 谢连杰 王树亮 刘鑫 徐凤娇
【目的】研究不同行株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类型品种超高产栽培的行株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多穗型济麦20和大穗型山农8355为材料,探讨5种行株距配置对产量构成及生育后期光合、衰老特性等指标的调控作用。【结果】均等行株距和窄行宽株距可显著提高孕穗至花后7d的叶面积系数和群体净光合速率。旗叶净光合速率随着行距扩大和株距的缩小而提高,且提高幅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不同行株距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与旗叶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与丙二醛含量相反。大穗型山农8355灌浆中后期抗衰特性和光合速率优于中多穗型济麦20。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不显著,群体光合速率与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楠 陈温福
为了明确遮光对北方不同穗型粳稻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以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沈农9741、半直立穗型粳稻品种盐丰47和弯穗型粳稻品种辽盐16为材料,研究了抽穗期遮光对不同穗型粳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均导致了不同穗型粳稻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和Pn的降低,其中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表现为沈农9741(10.55%)>辽盐16(7.30%)>盐丰47(7.01%),而Pn的降低表现为沈农9741降幅最大,盐丰47次之,辽盐16最小;遮光对北方粳稻叶片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的影响不大,但显著降低了抽穗后4d内的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义 霍中洋 张洪程 夏炎 倪晓诚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肖跃成 王显
【目的】探讨麦后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种熟期类型的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均显著下降,且变化程度不一;产量的下降主要在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降低,穗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类型间有所异同:随着播期的推迟,产生相同效应的是外观品质和蒸煮与食味品质,但变化趋势不一,外观品质均呈变优的趋势,蒸煮与食味品质则呈变劣的趋势;产生不同效应的是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推迟播期使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
关键词:
直播稻 播期 产量 品质性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维韧 王伯伦 黄元财 王慧新
以36个水稻品种或品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光合性状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以有效穗为主。在齐穗期和灌浆期,紧穗型和半紧穗型品种的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在齐穗期,半紧穗型品种细胞间CO2浓度较高;半紧穗型和紧穗型品种的蒸腾速率达到4mmol·m-2·s-1,散穗和半散穗型品种相对较低。半紧穗型品种在整个生育时期都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成熟期叶绿素含量下降缓慢,抗衰老能力较强,产量较高。
关键词:
水稻 产量构成因素 光合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朋 王术 黄元财 贾宝艳 王岩
以辽宁稻区3种穗型常规稻品种及杂交稻为试材,设置3种行距、2种穴距,研究行穴距配置影响下蜡熟期水稻茎秆物理性状、力学性状及穗型因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行、穴距同时影响水稻茎秆物理性状和穗型性状,进而使不同穗型水稻品种表现出抗倒伏能力的强弱;20 cm穴距下弯穗杂交稻辽优52210株高显著升高且抗折力显著下降,是其倒伏指数较高的主要因素;沈稻47和沈稻6号在25 cm×20 cm配置下,植株株高、基部N2节间至顶长度和鲜质量、穗颈角、穗长、单穗鲜质量、穗重心明显下降,倒伏指数降低;在35 cm×15cm配置下,3个水稻品种植株横截面积和抗折力显著高于其他配置,倒伏指数较低。从穗型角度分析...
关键词:
水稻 行穴距 抗倒伏性 倒伏指数 穗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自常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李永丰
为探讨直播旱种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扬稻6(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为材料进行直播,设置麦秸秆掩埋水种、麦秸秆覆盖旱种、麦秸秆掩埋旱种和常规水种(秸秆不还田,对照)4种处理。结果表明:同常规水种相比,掩埋水种产量增加,增加幅度为10.2%~11.5%,同对照差异显著;掩埋旱种和覆盖旱种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幅度为3.0%~6.6%,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掩埋水种、掩埋旱种和覆盖旱种均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及RVA最高黏度和崩解值。秸秆还田后籽粒灌浆中后期剑叶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和籽粒中蔗糖合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的提高可能是掩埋旱种、掩...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旱种 麦秸秆还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炜 孙志贵 田贺培 张运波 卢碧林
为研究不同播种和施肥方式下直播水稻分蘖特征和产量状况,以全两优681、荃优华占和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在江汉平原稻麦两熟制耕作制度下,设置2种播种方式(机械直播和人工撒播)和施肥方式(4次施肥和3次施肥),研究了直播稻成蘖和成穗特征及产量表现。结果显示:各处理一次分蘖成蘖主要叶位为1/0至6/0,3/0至6/0叶位的成蘖率较高,二次分蘖叶位为2/1、3/1和2/2,3/1叶位成蘖率最高;2/0到5/0叶位是一次分蘖成穗优势叶位,2/1和3/1是二次分蘖的主要成穗叶位;一、二次分蘖成蘖和成穗率方面,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直播稻高于3次施肥直播稻;各处理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净干物质积累量趋势一致,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直播稻高于3次施肥直播稻;分蘖至拔节期各处理叶绿素呈下降趋势,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高于3次施肥;机械直播稻和4次施肥直播稻的穗部性状优于人工撒播稻和3次施肥直播稻;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来看,各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机械直播稻产量显著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的直播稻产量显著高于3次施肥的直播稻,除了有效穗数外,其他构成要素趋势与产量表现基本一致。综上,不同播种和施肥方式下,直播稻分蘖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机械直播稻和4次施肥下的直播稻的一、二次分蘖成穗率高,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大,穗部性状占优势,产量高。
关键词:
直播水稻 播种方式 施肥方式 分蘖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令旗 郭晓红 张佳柠 赵洋 李晓蕾 刘绍峰 崔致远 安懿亮 吕艳东
为了探究旱直播水稻品质在不同有机肥处理下的变化规律,于2018—2020年,以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6种处理,即:零肥(N0)、常规施肥(NPK)、生物炭+常规施肥(OF1)、海藻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OF2)、基施旺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OF3)、凹凸棒有机肥+常规施肥(OF4),研究不同有机肥处理下旱直播水稻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3 a间,有机肥处理的稻米整精米率高于NPK和N0,与NPK相比,OF1~OF4分别提高2.64,1.78,1.06,2.53百分点;垩白度以OF2最高,为1.82%,较NPK增加0.11百分点,但OF1、OF3、OF4垩白度低于NPK,平均分别降低0.26,0.41,0.51百分点;各处理的精米粒长、粒宽和长宽比无显著差异;2019—2020年,与NPK相比,有机肥处理增加了稻米蛋白质含量,而直链淀粉含量却呈降低趋势;2 a间,OF1、OF2、OF3、OF4蛋白质含量平均分别为8.99%,9.13%,9.08%,9.16%,较NPK分别增加0.54,0.68,0.63,0.71百分点;而OF1、OF2、OF3、OF4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分别降低了0.20,0.64,0.69,0.38百分点;与NPK相比,有机肥施入初期可提高旱直播稻米光泽、味道、口感和食味评分值,但长期施用有机肥将导致旱直播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差;2019—2020年,NPK处理的稻米食味评分值平均为72.70,与NPK相比,OF1、OF2、OF3、OF4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稻米的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和食味评分值,食味评分值分别降低5.53%,6.40%,3.71%,3.23%,但有机肥增加了稻米的完整性。综上,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改善旱直播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营养品质,但不利于蒸煮食味品质的形成并且会降低直链淀粉含量。
关键词:
水稻 旱直播 有机肥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永忠 李万星 曹晋军 靳鲲鹏
为探明在9.0万株/hm2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旱地春玉米最佳的株行距配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12个处理(DH1.等行距40.0 cm,DH2.等行距50.0 cm,DH3.等行距60.0 cm,DH4.等行距70.0 cm,DH5.等行距80.0 cm,DH6.等行距90.0 cm,KH1.宽窄行(53.3 cm+26.7 cm),KH2.宽窄行(66.7 cm+33.3 cm),KH3.宽窄行(80.0 cm+40.0 cm),KH4.宽窄行(93.3 cm+46.7 cm),KH5.宽窄行(106.7 c
关键词:
玉米 高密度 行距配置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翁文安 邢志鹏 胡群 魏海燕 史扬杰 奚小波 李秀丽 刘桂云 陈娟 袁风萍 孟轶 廖萍 高辉 张洪程
【目的】为创新水稻绿色丰产优质高效的无人化旱直播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2年连续3年,以中熟中粳优质稻南粳5718为材料,以无人化毯苗机插和常规毯苗机插为对照,对3种栽培方式下水稻生育进程、产量形成、稻米品质特征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小麦收获后,较对照提前2—3 d进行无人化旱直播,水稻全生育期将缩短12—13 d,其中播种至拔节阶段生育期缩短是全生育期缩短的主要原因。(2)2020—2022年,无人化旱直播水稻年平均产量为10.5 t·hm-2,与常规毯苗机插相比增产3.0%,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与无人化毯苗机插相比,显著减产5.4%,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减少导致总颖花量的减少,以及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下降。(3)与常规毯苗机插相比,无人化旱直播水稻加工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食味值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与无人化毯苗机插相比,无人化旱直播水稻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RVA峰值黏度增高,食味值显著增加。(4)无人化旱直播模式下水稻种植成本降低,净收益较无人化毯苗机插和常规毯苗机插分别增加了1.15×10~3和0.93×10~3元/hm2。【结论】麦茬无人化旱直播可以实现水稻丰产与增收协同,同时改善了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后续仍需进一步优化无人化旱直播栽培技术,以提高水稻群体颖花量,促进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和各器官干物质向穗部转运,最终实现智慧化水稻丰产优质高效协同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