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53)
2023(4457)
2022(3757)
2021(3806)
2020(3214)
2019(6931)
2018(6859)
2017(12579)
2016(7085)
2015(7747)
2014(7676)
2013(7303)
2012(7174)
2011(6620)
2010(6938)
2009(6916)
2008(7002)
2007(6307)
2006(5848)
2005(5437)
作者
(20630)
(17356)
(17212)
(16668)
(11242)
(8640)
(7925)
(6684)
(6635)
(6345)
(6215)
(5800)
(5753)
(5633)
(5304)
(5295)
(5294)
(5284)
(5050)
(5019)
(4509)
(4171)
(4129)
(4015)
(3943)
(3912)
(3898)
(3813)
(3540)
(3496)
学科
(27543)
经济(27512)
管理(15069)
(12098)
(11197)
(9634)
企业(9634)
方法(9254)
(7331)
理论(7152)
中国(7117)
数学(6219)
数学方法(6037)
业经(5897)
教育(5323)
农业(5111)
地方(4959)
(4753)
(4713)
贸易(4708)
(4650)
(4551)
(4291)
金融(4291)
(4143)
银行(4130)
(4006)
(3927)
教学(3858)
经济学(3825)
机构
大学(104679)
学院(102783)
研究(39455)
(34871)
经济(33895)
管理(32361)
中国(28962)
理学(26320)
理学院(25859)
科学(25640)
管理学(25145)
管理学院(24923)
(23948)
(20876)
(20102)
师范(19915)
研究所(18857)
中心(17214)
(17185)
(16591)
(16535)
师范大学(16451)
北京(15940)
(14002)
(13710)
业大(13446)
财经(13353)
农业(13036)
教育(12200)
(12016)
基金
项目(60694)
科学(46249)
研究(44930)
基金(41989)
(36897)
国家(36536)
科学基金(29778)
社会(27043)
社会科(25324)
社会科学(25318)
(23619)
基金项目(21796)
教育(21645)
(20185)
自然(18887)
编号(18777)
自然科(18393)
自然科学(18387)
资助(18312)
自然科学基金(18045)
成果(16901)
重点(14019)
课题(13727)
(13647)
(12841)
(11930)
大学(11677)
项目编号(11374)
(11357)
科研(11283)
期刊
(48104)
经济(48104)
研究(33659)
中国(21671)
学报(18821)
教育(18255)
科学(16506)
(16501)
大学(14041)
(12683)
学学(12451)
管理(11983)
农业(11797)
(8894)
金融(8894)
图书(8288)
技术(7458)
经济研究(7349)
业经(7296)
(7243)
财经(6674)
(6431)
旅游(6431)
(6431)
书馆(6341)
图书馆(6341)
(6205)
(5909)
(5892)
问题(5731)
共检索到167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英  石雨晨  
行走是体验城市的最基本方式,经典的城市行走文学形象是19世纪巴黎“都市漫游者”(flaneur)。20世纪早期的巴黎作为引领世界文艺创新的中心,吸引了众多美国作家和艺术家纷纷汇聚塞纳河畔,漫步巴黎街道。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通过回忆录、小说、新闻报道等不同叙事形式诉说巴黎的城市空间体验。20世纪早期美国文学中的巴黎都市漫游既承袭了19世纪的传统印记,也呈现出不同历史时代的鲜明特征,概括为以下六点:城市漫游者兼世界主义漫游者的双重身份、法国与美国之间的阈限人、与都市人群的主动融入、日常都市景观的具身体验、对流动性加速的反思、战争创伤后的救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伯红  汤建中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钰  
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对城市河流的开发、改造、运营和管理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考察巴黎塞纳河规划、开发和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及天津海河及其两岸综合开发改造的运作实例,探讨河流开发改造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比较研究,总结巴黎塞纳河的经验,提出完善天津海河及其两岸开发改造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天尧  韩淼  王雅静  
机场临空区域正日趋成为重要的城市经济活动载体,中国的临空区域规划与开发也逐渐成为热点。戴高乐—勒布尔歇临空区域作为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在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获得了长足发展,从落后的农村地区一跃成为欧洲商贸中心,大批富有竞争力的企业聚集在此,既促进了经济增长、带动了就业,也为地区注入了无限活力。通过对戴高乐—勒布尔歇临空区域规划建设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其空间、开发模式等方面特征,为中国临空区域的规划思路、开发方式提供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范凡  
20世纪初期,在晚清的两种刊物上先后连载了两部图书馆学著述,一部是王国维翻译的《世界图书馆小史》,另一部是孙毓修著述的《图书馆》,但是这两部著述的学术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揭示。《世界图书馆小史》对外国图书馆历史进行了最早的系统介绍,把中国学习国外图书馆制度的历史提早了一个阶段,是"中国图书馆学术书籍之滥觞"。《图书馆》被视为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结构的著述,被定位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图书馆学著述"。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突起,中国社会出现了富人阶层。富人阶层也成为90年代以来都市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在都市电影对富人阶层的形象呈现、行径呈现、命运呈现中,一个肥胖、愚蠢、为富不仁、自取其辱的脸谱化富人形象树立起来。富人形象背后则是社会文化心理的暧昧表达。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燕  
比亚兹莱的作品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热销"现象,可就外在需求和内在重合两方面找到其存在的合理性。首先,比亚兹莱作品所处的世纪末时代背景与五四有着某种精神的契合点,即寻求解放,挣脱束缚;其次,绘画和文学本就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共通性,比亚兹莱的插画大多数更是"命题之作",与文学相互补充,相互成全。文章以创造社为个案,试图对前两个论点进行解释与补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都市去"与"回乡村去"成为背道而驰的两大社会现象,"乡村破产"和"都市膨胀"为知识分子所广泛关注和焦虑。由此,"建设新都市"和"改造旧乡村"成为解决城乡关系危机的两条路径,并在当时形成两股强劲的思潮。是"发展都市以救济乡村"还是"发展乡村以救济都市"抑或是"都市与乡村相互调和",知识分子都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当今城乡发展须打破"二元对立"格局,建立"文化共同体",促进城乡关系协调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都市去"与"回乡村去"成为背道而驰的两大社会现象,"乡村破产"和"都市膨胀"为知识分子所广泛关注和焦虑。由此,"建设新都市"和"改造旧乡村"成为解决城乡关系危机的两条路径,并在当时形成两股强劲的思潮。是"发展都市以救济乡村"还是"发展乡村以救济都市"抑或是"都市与乡村相互调和",知识分子都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当今城乡发展须打破"二元对立"格局,建立"文化共同体",促进城乡关系协调融合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红玉  张世奎  吕宪国  
挠力河流域面积为241.67×104hm2。其自然条件决定了该流域具有极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从1980年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流域湿地景观和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然湿地资源从1982年的53.32×104hm2变成2000年的17.17×104hm2,减少了67.8%;而水田面积却增加了38.5倍,同时,旱田面积也大幅度增加。该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近20年来该流域湿地景观变化过程进行时空定量分析;并结合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的动态变化,探讨流域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土地利用与湿地之间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湿地的影响机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顾晓光  
作为海明威迷,美国人约翰·里兰竟然通过海明威的小说和生活资料整理出与海明威有关的巴黎地名132处,这就是文学青年的历史学术研究。按图索骥,喜欢海明威的粉丝就此可以重走海明威路。我也是海明威迷,去过他在古巴哈瓦那的寓所、住过的宾馆和美国芝加哥的出生地。巴黎因海明威一句"流动的盛宴"(movable feast)更加深我对这座浪漫城市的想象。和很多人一样,我对巴黎的喜爱也是难以言表的。巧合的是,我的那次行程还有一个目的是拜访王重民先生有关的地点。我也统计过王先生曾经居住过的地点,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榕  
作为美国文学的主要特征之一,美国都市文学根植于美国都市文化,以都市为背景,反映都市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都市人的思想状态,成为美国作家体验、探索和描摹都市现代性进程的理想场域。都市空间划分、区隔及占领与都市化运动相关联,彰显出都市空间正义与非正义之争。在都市现代化进程中,美国社会暴露出来的各种"城市病"一方面成为作家笔下都市话语的多元化表征,另一方面不断催生美国都市文学的转型、生成与新型建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永全  胡钦晓  
中世纪巴黎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社会角色概念,分析中世纪巴黎大学可以看到:诞生之初,大学与教会之间存在广泛的互动关系;大学满足了教会对宗教人才与信仰知识的期望;大学在行为模式方面具有极强的宗教性。在随后的发展中,世俗权力对大学控制不断增强;世俗希望大学培养世俗人才以抗衡教会;大学在行为模式上也趋于世俗化。巴黎大学处于宗教角色与世俗角色冲突之中,然而这种冲突却对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组织结构等发挥着积极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20世纪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对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①然而,从现有的一些教育哲学著述来看,中国教育哲学家对于美国教育哲学的认识主要集中在80年代之前一些主要的教育哲学流派上,对一百多年来美国教育哲学发展的历史缺乏总体把握。因此,本文以20世纪美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些标志性事件为线索,将其大致划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对每一发展阶段的过程和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便读者认识和理解20世纪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波  
通过梳理20世纪美国课程史研究的历程表明,美国课程史研究先后经历了进步取向、修正主义取向和文化历史取向。不同取向的课程史研究的兴起,有着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并导致在价值预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基于已有的课程史研究及其所展现的研究取向,展开批判性反思,形成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取向,是我国课程史研究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