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3)
- 2023(613)
- 2022(518)
- 2021(481)
- 2020(281)
- 2019(597)
- 2018(611)
- 2017(1138)
- 2016(570)
- 2015(629)
- 2014(647)
- 2013(572)
- 2012(522)
- 2011(454)
- 2010(458)
- 2009(431)
- 2008(439)
- 2007(338)
- 2006(264)
- 2005(261)
- 学科
- 银(2082)
- 银行(2082)
- 行(1859)
- 济(1740)
- 经济(1737)
- 制(1567)
- 业务(1436)
- 政治(1328)
- 制度(1285)
- 度(1285)
- 教育(1285)
- 银行制(1260)
- 思想(1162)
- 思想政治(1087)
- 政治教育(1087)
- 治教(1087)
- 德育(1084)
- 方法(907)
- 数学(808)
- 数学方法(805)
- 融(735)
- 金融(735)
- 企(547)
- 企业(547)
- 业(543)
- 管理(534)
- 中国(495)
- 和(482)
- 克(474)
- 思(474)
- 机构
- 大学(7134)
- 学院(6965)
- 济(3020)
- 经济(2951)
- 中国(2598)
- 银(2151)
- 银行(2084)
- 管理(2017)
- 行(1968)
- 研究(1682)
- 财(1664)
- 理学(1615)
- 理学院(1601)
- 管理学(1583)
- 管理学院(1572)
- 京(1390)
- 财经(1353)
- 融(1301)
- 经济学(1293)
- 金融(1289)
- 经(1264)
- 经济学院(1142)
- 财经大学(1098)
- 江(1034)
- 中心(999)
- 范(936)
- 师范(927)
- 人民(924)
- 州(906)
- 主义(898)
共检索到11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婧 闫润菡
<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邓纯余教授的新作《行走的课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系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出版丛书的学术专著。此专著以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转换,由现状—问题—对策的线性分析理路,建立由政策演进、制度架构、理论基础、基础理论、实践方法、调查研究等构成的分析框架,围绕实践育人的方法要求、发展取向、模式建构、科学评价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整合资源、建立进阶、完善体系的行动策略,深化了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路向、经验和规律的认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雨泰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也面临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研究》一书紧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的发展渊源,分析当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建设现状,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的内涵、要素、理念及实现路径等理论问题,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具体案例和发展历程,提供实践案例和基地建设指南。该书分为七章,重点回答了以下问题: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模式 政治理论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毅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其中,话语是核心,是关键,同样,在高校思政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也是话语,而从话语切入也是新时代思政教育领域的研究视角。面对新时代新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冲突,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必须坚持因时而化、因事而新,科学着眼于新时代的新要求,才能提升思政教育传播的效果。在此背景下,由张翼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为研究对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仓伟
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必要行业。基于社会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衍生了新型的教学形态。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教育应对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极力促进对建设人才教育水平的提升,不断展开多媒体教学,以此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就高校思政课程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一般以理论课程为主,主要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增加了思政课程的枯燥与乏味。另外,当下我国思政课程明确将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部分内容作为其理论知识基础,内容涵盖了历史与政治领域的历史事件与政治事件,教学上需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如政治事件新闻短片、近代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政治理论家的采访等等,都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晓林
基于智慧校园建设背景,对学生群体与个体进行思想、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信息的精准把握已成为可能,尤其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精准把握学生状态并实施精准教育举措具有充分可行性。顺应上述背景,“精准思政”理念被学界提出和逐步应用,并在提升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论》一书,立足于精准思政理念,就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路径展开了探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骄
我国一直以来对爱国主义教育都非常重视。当前国际社会形势错综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挑战依然严峻,社会变革愈发剧烈,新时代国家发展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呈现出明显的提升态势。值此之际,学校基于思政课堂教育及课外实践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解决当前小部分群体意识形态动摇、进一步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性地位的有效途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永禄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满足国家对素质人才的要求,因而高校思政课程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生这一群体是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中流砥柱,这就要求大学生一心跟党走,紧跟党的路线,落实党的指导精神。当今社会处于全球化背景当中,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涌入国门,处于这些多元文化中的大学生其精神思想和理想信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秦勃
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真理的力量加道义的力量是增强全社会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汇聚向心力和画大同心圆的重要手段。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人们从价值维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党性、广泛的群众性和突出的实践性等深刻内涵。同时,基于人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心理特征,还要发挥情感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发挥情感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在正面教育、典型示范和实践引导上下功夫。通过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引导人们自觉成为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董福祥
目前,数据时代以惊人的影响力为各行各业提供着机遇和挑战,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动向,同样也是发展建设的着力点。在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学目标的核心课程,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引导、实践、拓展三位一体的创新学法可以高效提升教育铸魂育人的强大潜能。由刁生富等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探》一书,在探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以现实应用的分许和指引,着重探讨了新载体、新媒体、新行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影响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甜甜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育人与全面育人的内在选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做支撑,将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十分必要的。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教育价值,体现了革命前辈坚定的思想政治理念与高尚情操。将新时代红色精神融入并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萍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新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政理论课的本质是社会实践,只有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是提高思政理论课时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政理论教育课教学目的是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实践教学又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在积极构建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时,要把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纪元 周翠
自古至今,我国社会中就有追求"和谐"、"安定"的思想。公众期盼在国泰民安中求得稳定,在和平共处中实现和谐,在国家兴盛中确保家庭的和睦与个体的发展。进入到了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也成为一脉相承下来的,国家奋斗的目标、政府努力的指引以及群众期盼的方向。如今,我们强调社会之和谐,这也需要以国家的强大、经济的发达为根基,同样也需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毛浓华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课程模式和课程内容提出了持续创新、持续改进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形势下,面对各种网络资讯和良莠不齐的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面临更为巨大的困难。但与此同时,无论是日益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还是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平台,它们既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推进造成了阻碍,反过来,从技术利用层面看,它们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究竟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能效,培养更多具备优秀思想政治素养和高尚节操品质的社会主义青年人才,值得所有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饶芬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社会性和价值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有所不同。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十分重要,这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步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新的使命,这不仅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制定,还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红巍
改革开放以来,“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能助推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与高水平人才的主阵地,除了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外,还需增强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然而在实际上,已有的思政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创业教育需求,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政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大学生创业先锋。高校需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时,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将二者融合发展研究模式,也被广大高校所认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实践研究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析》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优化探索——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四维共建”协同育人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践教育体系研究
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习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研究——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与实践》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特点与功能——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载体研究》
网络育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