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5)
- 2023(10449)
- 2022(9371)
- 2021(8995)
- 2020(7583)
- 2019(17806)
- 2018(17750)
- 2017(35237)
- 2016(19020)
- 2015(21433)
- 2014(21331)
- 2013(21160)
- 2012(19271)
- 2011(17183)
- 2010(17049)
- 2009(15681)
- 2008(15387)
- 2007(13384)
- 2006(11797)
- 2005(10296)
- 学科
- 济(73644)
- 经济(73546)
- 管理(58391)
- 业(56541)
- 企(50077)
- 企业(50077)
- 方法(37980)
- 数学(32975)
- 数学方法(32660)
- 财(21396)
- 制(18223)
- 农(17576)
- 中国(16908)
- 银(16475)
- 银行(16433)
- 业经(16160)
- 学(16020)
- 务(15439)
- 财务(15381)
- 行(15363)
- 财务管理(15361)
- 企业财务(14759)
- 地方(13749)
- 理论(12624)
- 贸(12303)
- 贸易(12296)
- 融(12226)
- 金融(12225)
- 和(11938)
- 易(11886)
- 机构
- 大学(268233)
- 学院(264659)
- 管理(111488)
- 济(102071)
- 经济(99716)
- 理学(97174)
- 理学院(96126)
- 管理学(94571)
- 管理学院(94096)
- 研究(82871)
- 中国(65672)
- 京(56739)
- 科学(51575)
- 财(48677)
- 农(41138)
- 所(41040)
- 财经(39734)
- 业大(39313)
- 中心(38128)
- 研究所(37312)
- 江(37249)
- 经(36198)
- 北京(35815)
- 范(33465)
- 师范(33181)
- 农业(32256)
- 州(31112)
- 财经大学(30043)
- 院(30030)
- 商学(29428)
- 基金
- 项目(183566)
- 科学(144550)
- 基金(134709)
- 研究(133508)
- 家(116325)
- 国家(115345)
- 科学基金(100287)
- 社会(83234)
- 社会科(78847)
- 社会科学(78824)
- 基金项目(72721)
- 省(70580)
- 自然(67059)
- 自然科(65521)
- 自然科学(65505)
- 自然科学基金(64368)
- 教育(61110)
- 划(59473)
- 资助(55868)
- 编号(54744)
- 成果(43834)
- 部(40696)
- 重点(39845)
- 创(38069)
- 发(37008)
- 课题(36265)
- 创新(35320)
- 科研(35308)
- 教育部(35207)
- 大学(34686)
- 期刊
- 济(108099)
- 经济(108099)
- 研究(78404)
- 中国(45986)
- 学报(41346)
- 管理(39918)
- 科学(38358)
- 财(37725)
- 农(36708)
- 融(31683)
- 金融(31683)
- 大学(31351)
- 学学(29566)
- 教育(26714)
- 农业(24459)
- 技术(21657)
- 财经(19566)
- 业经(17756)
- 经(16322)
- 经济研究(16250)
- 理论(14775)
- 图书(14204)
- 问题(13905)
- 实践(13785)
- 践(13785)
- 技术经济(12937)
- 科技(12786)
- 业(12165)
- 现代(12086)
- 版(11588)
共检索到380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传彬 伍中信
基于股权激励契约视角,以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行权业绩、非经常性损益和股权激励契约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告股权激励计划当年,没有发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公告前后非经常性损益的异常变动,通过主营业务经营所获得的收益仍然是构成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然而微利公司具有较强的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行权业绩的动机。研究还发现,股权激励契约初始设计对非经常性损益操纵行权业绩行为有较大影响,进而为重视和完善股权激励契约初始配置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
股权激励契约 行权业绩 非经常性损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德仁 张新一 崔宸瑜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型股权激励实践,研究公司是否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分类操纵。本文发现,近20%的观测(公司方案—年)在待权期内年度业绩考核时"踩线"达标行权业绩条件;而这些"踩线"达标公司的异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营业外支出正相关性更强;当审计师专业能力较弱或独立性更低时,抑或管理层现金报酬更低时,分类操纵行为更为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更可能在首个业绩考核年度中使用损益分类操纵,而在后续的业绩考核年度中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这意味着管理层在股权激励多期考核情境下对3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收益做出了综合考量。总体上,本文的发现意味着,股权激励"踩线"达标公司通过将经常性费用藏匿于营业外支出(尤其是识别难度更大的其他营业外支出)的方式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分类操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付东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本文选取2006-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中包含的激励强度、激励模式、激励有效期三项内容与公司业绩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较弱证据支持非业绩股票模式比业绩股票模式更能提升公司业绩;股权激励有效期与公司业绩不存在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庞博
文章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12—2017年数据信息对内部控制、非经常性损益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内部控制在非经常性损益与企业绩效系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经常性损益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能够削弱非经常性损益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非经常性损益 企业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永臣 孙平 丁相宝
本文以由资产减值、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营业外收支构成的非经常性损益指标体系为基础,突破现有文献对非经常性损益研究的局限性,选取非经常性损益中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研究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程度,分析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上市公司 财务业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孟焰 王伟
本文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三次非经常性损益的管制规范对比分析得出研究假说:应用1999年、2001年和2004年的非经常性损益管制所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逐次增多。同时,采用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与每股收益的绝对值比率这一指标和378家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5年连续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通过进行图表分析、配对t检验和稳定性检验,我们找到经验证据支持我们的研究假说,进而支持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三次非经常性损益的管制规范取得了期望的效果。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信息披露 管制效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铁群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本质上不经常发生或不正常的交易或事项。近年来 ,一些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粉饰会计报表 ,其操纵报表手段有资产置换、债务重组、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等等 ,以达到其“配股”、“扭亏”等方面的目的。尽管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对利用债务重组损益等进行报表操纵行为有了一定的压制 ,但故意错用会计政策及手段上“推陈出新”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时需防备的新问题。
关键词:
非常损益 报表操纵 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静 孙海凤
根据沪市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数据,本文采用非经常性损益贡献率指标,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净利润的程度和手段,认为监管制度对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净利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的限制,"摘帽"公司更注重通过提升主营业务收益来实现扭亏,而未受非经常性损益限制的"摘星"和恢复上市公司则更多地通过做多非经常性收益项目、增加净利润来扭亏,政府财政补贴、资产出售和债务重组仍然是它们做多非经常性收益、实现扭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T族公司 净利润 影响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肖飞
以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修订为事件,选择深市2004年度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价误差方法以及加入虚拟变量的日内收益和隔夜收益的回归分析方法,并将非经常性损益区分为非经常性收益和非经常性损失后分组进行分析,从市场微观结构角度对非经常性收益和损失的信息噪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事件日后的非经常性损失定价误差明显降低,其信息噪音降低,而非经常性收益只有最大值组的定价误差明显降低。日间收益和隔夜收益的回归结果表明,由于非经常性收益和损失造成暂时偏离价值的价格会迅速得到修正,非经常性收益和损失的信息噪音降低。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修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信息噪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焰 王伟
利用1999年至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就投资者给股票定价时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反应程度进行Ohl-son模型和修正的Ohlson模型分析。结果发现,两个模型基本得到了验证,特别是样本期间后期的各年度的检验。相关经验证据支持投资者在做出定价决策时,区分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和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并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给予了比每股非经常性损益更高的定价。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市场反应 Ohlson模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肖飞
文章以2002~2005年上市公司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为研究对象,对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检验其信息噪音。在借鉴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加入年度虚拟变量对模型进行优化,发现优化后的模型拟合优度R2显著提高;进一步的检验假设表明:非经常性收益与股价、投资回报率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信息噪音不明显,而非经常性损失存在明显的信息噪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玉军
本文利用2009年至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对投资者给股票定价时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反应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投资者在做出定价决策时,区分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和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并在当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为正时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给予了比每股非经常性损益更高的定价。但是当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为负数时,投资者给予了每股非经常性损益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更高的定价。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市场反应 Ohlson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伟 杜征征
本文对国内外非经常性损益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述评。从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非经常性损益与市场反应和其他主要相关文献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在厘清证券市场非经常性损益研究脉络的同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内容。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市场反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邓妮媚
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应体现在,公司净利润中若包含较大比重的性质特殊、持续性较低的非经常性损益,会对报表使用者评价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造成干扰甚至误导。本文总结了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在执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经常性损益相关规定及披露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和争议,包括部分公司通过操作非经常性损益解除暂停上市或退市风险警示、控股股东参与资产处置交易的作价是否公允、部分公司多年持续依靠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实现盈利、以及对部分成本或损失是否界定为非经常性损益的争议较大。...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创业板公司 信息披露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毕晓方 韩传模
股权激励报酬契约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盈余质量特征会影响管理者持股和股权激励报酬契约的选择,反之,管理者持股和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也会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盈余质量可靠性和及时性较低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授予管理者较多的股权;管理者持股对盈余及时性产生正向影响;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盈余可靠性质量明显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