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0)
- 2023(11618)
- 2022(9623)
- 2021(8611)
- 2020(6810)
- 2019(15242)
- 2018(14124)
- 2017(26790)
- 2016(14180)
- 2015(15084)
- 2014(14619)
- 2013(14305)
- 2012(12927)
- 2011(11519)
- 2010(11140)
- 2009(10070)
- 2008(9408)
- 2007(8021)
- 2006(6843)
- 2005(5746)
- 学科
- 济(65165)
- 经济(65099)
- 管理(39072)
- 业(37827)
- 企(27466)
- 企业(27466)
- 方法(26726)
- 数学(24148)
- 数学方法(23992)
- 农(20021)
- 地方(18712)
- 中国(16208)
- 财(15428)
- 农业(14946)
- 业经(14286)
- 贸(13014)
- 贸易(13006)
- 易(12632)
- 学(12387)
- 地方经济(11341)
- 环境(10928)
- 技术(9075)
- 制(9034)
- 融(8916)
- 金融(8915)
- 务(8418)
- 财务(8415)
- 财务管理(8405)
- 银(8294)
- 银行(8254)
- 机构
- 学院(200349)
- 大学(198627)
- 济(87489)
- 经济(86132)
- 管理(76208)
- 研究(69429)
- 理学(67959)
- 理学院(67132)
- 管理学(66033)
- 管理学院(65676)
- 中国(50127)
- 科学(44263)
- 京(39321)
- 农(39171)
- 财(37479)
- 所(34278)
- 业大(33465)
- 中心(31901)
- 研究所(31882)
- 农业(31008)
- 财经(30994)
- 经济学(28723)
- 经(28526)
- 江(27611)
- 经济学院(26555)
- 院(25673)
- 范(25590)
- 师范(25240)
- 财经大学(23402)
- 北京(23363)
- 基金
- 项目(150944)
- 科学(120584)
- 基金(113210)
- 研究(104572)
- 家(101932)
- 国家(101113)
- 科学基金(86444)
- 社会(72021)
- 社会科(68482)
- 社会科学(68471)
- 基金项目(60976)
- 省(58135)
- 自然(55982)
- 自然科(54708)
- 自然科学(54688)
- 自然科学基金(53714)
- 划(49765)
- 教育(46228)
- 资助(43175)
- 编号(38917)
- 重点(34752)
- 发(33989)
- 部(33021)
- 创(32263)
- 国家社会(31848)
- 创新(30241)
- 科研(29157)
- 成果(28787)
- 计划(28424)
- 教育部(28134)
共检索到272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封凯栋 刘星圻 陈俊廷 罗晖
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究连片特困区的致贫原因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以往对集中连片特困区区域协同发展的研究多为质性研究,本文用经济地理学框架,利用方差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多元回归等多种方法,以罗霄山区为例探究连片特困区成因与行政边界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大部分连片特困区内,来自不同省份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周边增长极发挥扩散效应时会受到行政边界阻隔带来的负向影响。这一探索有助于理解连片特困区的致贫原因、理解不同行政单元因缺乏协同对经济扩散造成的阻碍,对于增强脱贫稳定性、推动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中贤
培育壮大城市增长极,通过城市增长极的发展影响其他地区和部门,对于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像武陵山地区这样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尤其适合选择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中心城市,培育城市增长极。为此,应加快提升武陵山地区中心城市职能,着力培育战略性城市增长极,合理构建武陵山地区城市增长极等级体系,推进武陵山地区增长极组团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娜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西安作为陕西经济重要极核的极化效应明显,导致增长极与其外围区形成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整体的持续增长能力正在下降,应发挥西安作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来实现关中区域经济的高质量一体化。大西安规划及其实施的过程应该体现西安经济由极核阶段向扩散阶段转化的分散化、均衡化特征,不仅要积极培育和完善支撑单个增长极的主导产业和市场主体,更要建立多个增长极之间的渗透与联系,进而达到区域经济的高水平均衡。
关键词:
西安经济 高质量增长 极化效应 扩散阶段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鑫罡
中央决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东北的战略意义再度凸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是把东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重化工业和原料工业基地,东北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第四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而振兴东北还有艰巨和复杂性,它远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转型中诸多问题,在东北都是需要破解的绳结。哪些问题该解则解,哪些问题当断则断,这考验着变革者的能力和勇气。但,一个优良的市场和信用环境,让远者来,近者悦,对于东北的复兴至关重要。
关键词:
振兴东北 第四增长极 装备制造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童中贤 曾群华 马骏
国家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新战略,培育区域增长极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武陵山地区作为国家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第一个试点,适合选择增长极开发模式,带动区域发展。在对核心增长极的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的同时,选择培育增长极的合理路径,构建"组团增长极",以此优化区域增长极等级体系。从而带动像武陵山区这样连片特困地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脱贫致富,最大限度地实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筱欣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中西部地区正以其所处的 重要位置和不同凡响的增长速度博得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是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步伐加快,因此,引导有限的外资投向合理的产业和地区,对中西部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柯善咨
本文综合增长极理论和中心地学说构建了扩散回流和市场区效应空间计量模型,使用全国除西藏以外的2169个市县数据对2000年至2007年的各市县非农业产出、就业和资本增长所受到的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联立方程估计表明,虽然各级市县产出、就业和资本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要素投入和产出规模以及人力资本和地方要素,但是不同等级的城市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互作用。其中,省会和地级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对下级市县有显著的回流效应,而下级市县的经济增长对位于市场中心的上级城市有明显的市场区增长作用,同级市县经济增长有互相促进作用。本文最后简要总结了研究结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岩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源于增长极理论。临港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带动腹地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港口发展初期,极化效应形成临港产业集群,如各种产业园区、自由贸易区、工业带等。随着港口经济的发展,扩散效应逐渐增强,带动了港口城市经济的发展,并辐射腹地。本文从实证和理论角度,从临港产业、港口城市、腹地三个层面,分析研究了嘉兴港对嘉兴地区的经济影响力,说明"以港兴市"发展策略的缺陷,提出了在特定条件下优先发展临港经济、加快扩散效应等临港经济发展的方式。
关键词:
嘉兴港 经济影响力 增长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琳 于洋 陈钢铁
在我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引导性明显增强的新形势下,研究区域多经济体在路网规划引导下的扩散过程,建立基于经济体自由组合、动态速度的扩散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证明模型和算法适用于经济扩散效应的测度。可对经济体规模、路网节点城市容量、交通条件表征以及扩散速度和密度关系方面进一步进行研究,以拓展该扩散模型的应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交通网络 扩散效应 粒子群算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本文采用199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要素流动和技术扩散的视角研究了区域结构转换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并基于空间计量的方法验证了区域结构转换的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区域结构转换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增长,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流动对本地增长的直接效应较高,而技术要素扩散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要高于本地的提升效应。从各区域的情况来看,东部地区受到劳动和技术要素流动的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受到资本要素流动的影响较大。中国未来应当继续消除影响要素流动的不合理因素,进一步强化区域结构转换的市场决定特征,从而提升整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恒 王征兵 朱玉春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精准识别连片特困地区绝对贫困农户和测度农户多维贫困状况,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本文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为例,基于陕西、甘肃和四川3省1316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收入贫困及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动比例每提升1单位,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23.2%,陷入多维贫困的概率显著增加8.4%,表明劳动力流动会显著缓解农户收入贫困,但也会加剧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2)在控制变量中,户主年龄、人口规模和户主婚姻对农户收入贫困有显著影响;户主婚姻、人口规模、抚养负担和医疗条件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建议重点改善秦巴山区农户人居生活环境,提高基本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减缓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晓宇 曾德超
我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有传统区域划分、指标划分和地理划分三种方法。在指标划分研究领域,对三维指标创建的研究比较不足。本文从增长极理论出发,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经济增长需求面的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产出需求弹性进行估计,并分别构建一维和三维指标对我国区域经济进行划分。研究表明:以四大直辖市为代表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或自治区和沿海沿江地区绝大部分省或自治区分别被划分到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为相对极性的区域。未来研究将深入探讨在"三驾马车"中具有相对极性的省份极性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增长极 区域经济 “三驾马车” 指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建军 李峰 黄利文
应用偏离份额四分量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武陵山连片区为例,对片区内各县市2003—2009年经济增长总偏离效应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①2003—2009年,片区内初步形成了以增长较快的县市为中心,经济衰落明显的县市为外围的不平衡增长格局;②在空间上表现为增长效应相似的县市趋于集聚的特征,不过集聚程度仍不高;③片区内各县市资源配置没有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整体资源配置不够合理;④中心城市吉首、铜仁和恩施所在的县市经济增长优势并不明显,成为地区性增长极仍需时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县域合作、强化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等加快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东 陈玥
珠三角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然而珠三角内部发展仍存在不均衡现象,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可能对边缘城市形成带动效应,进而对物流业价值链转型造成一定影响。而推动物流业价值链转型不仅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探究区域增长极对物流业价值链转型效率的影响,对于合理发挥区域增长极作用,加快物流业价值链转型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珠三角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效率DEA法,测算珠三角区域增长极对物流业价值链转型效率(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效率)的影响,以期助力珠三角发挥区域增长极积极作用,提升物流业价值链转型效率。结果表明:极化效应影响物流业价值链转型的效率最高;辐射效应影响物流业价值链转型的效率中等,发展中期广州市辐射效应影响的效率表现出长期下降趋势;支配效应影响物流业价值链转型的效率较差,仅有2019、2020年效率值高于1。由此可见,广州市对周边城市的影响主要通过极化效应、辐射效应产生,即通过吸引生产要素带动区域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林秀 邹冬寒
本文将地理位置相邻、自然和生态条件相差不大的渝东南视为均质区域,着重研究市场孤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从区域要素流动和要素市场能力的视角来构建指标体系并作为评判孤岛效应的依据。首先对渝东南一区五县市场孤岛状况进行了静态分析,而后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和灰色关联法进一步研究本区域市场开放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区域内市场的彼此开放与各自经济增长存在强正相关;不同地区市场开放面临不同的孤岛障碍,存在产业飞地、经济飞地、嵌入型经济等多种孤岛形式。因此贫困地区既要推动区域共同市场的发展,还要根据不同的孤岛障碍找准政策的着力点,实现精准施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