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59)
2023(2623)
2022(1930)
2021(1564)
2020(1199)
2019(2528)
2018(2483)
2017(4289)
2016(2261)
2015(2611)
2014(2662)
2013(2763)
2012(2593)
2011(2273)
2010(2313)
2009(2072)
2008(1931)
2007(1819)
2006(1572)
2005(1499)
作者
(7741)
(6598)
(6564)
(6197)
(4235)
(3114)
(2933)
(2664)
(2425)
(2326)
(2324)
(2228)
(2211)
(2106)
(2067)
(2044)
(2038)
(2019)
(1968)
(1886)
(1728)
(1663)
(1631)
(1533)
(1484)
(1474)
(1469)
(1465)
(1411)
(1360)
学科
(12005)
(11630)
经济(11622)
管理(11133)
技术(10193)
(10158)
企业(10158)
技术管理(5691)
方法(5140)
数学(4413)
数学方法(4374)
(3160)
中国(3038)
业经(2803)
农业(2619)
新技术(2513)
高新(2508)
高新技术(2508)
(2323)
(2173)
(2117)
贸易(2115)
(2075)
产业(1854)
理论(1839)
环境(1714)
信息(1683)
(1560)
(1517)
地方(1488)
机构
学院(38734)
大学(38492)
(16923)
经济(16609)
管理(15480)
研究(13775)
理学(13375)
理学院(13248)
管理学(13053)
管理学院(12973)
中国(9370)
科学(8556)
(8302)
(7008)
(6430)
研究所(6367)
(6303)
中心(6283)
(6234)
业大(6120)
技术(6065)
经济学(5346)
北京(5139)
农业(5098)
财经(5086)
(5056)
(4971)
师范(4918)
经济学院(4901)
(4697)
基金
项目(27515)
科学(22186)
研究(20048)
基金(19983)
(17989)
国家(17866)
科学基金(15309)
社会(13360)
社会科(12804)
社会科学(12802)
(10824)
基金项目(10357)
自然(9435)
自然科(9259)
自然科学(9257)
自然科学基金(9083)
(9075)
教育(9072)
编号(7570)
资助(7510)
(6785)
创新(6450)
重点(6350)
(6190)
国家社会(6076)
(6068)
成果(5625)
技术(5592)
课题(5386)
(5206)
期刊
(17951)
经济(17951)
研究(10905)
中国(9242)
技术(7047)
科学(6666)
学报(6457)
管理(6450)
(5584)
(4960)
教育(4951)
大学(4932)
学学(4688)
技术经济(4299)
农业(4092)
科技(4013)
(3053)
论坛(3053)
经济研究(2907)
财经(2699)
(2412)
(2391)
业经(2319)
职业(2112)
问题(2107)
(2047)
(1989)
金融(1989)
(1961)
(1953)
共检索到58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付明卫  王鹤  
行政区边界地带经济发展落后,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构建扩展的空间杜宾模型,经验研究省级行政边界通过屏蔽技术扩散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我们基于2001—2013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发现技术在城市间扩散。对于某城市,其毗邻的同省城市的技术进步率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意义上会导致该市技术进步率增加0.313个百分点;其毗邻的外省城市的技术进步率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意义上会导致该市技术进步率增加0.19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省界屏蔽了0.117个百分点(37.38%)的技术扩散。省界通过屏蔽技术扩散导致城市年经济增长率降低0.325个百分点。这一经济增速损失占平均增长率的2.50%。机制分析表明,方言和地方保护是省界屏蔽技术扩散的原因。本文结论表明,促进省际边界地带经济发展,需要打破各种妨碍技术扩散的政策壁垒。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茂修  
由于平均主义在其实质上是一种对产品占有权的平均化观念和主张,因此,它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悖,而且还严重偏离了按劳分配的轨道。因为按劳分配的原则赋予劳动者的,只是按照其提供的劳动量(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多少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除此以外别无附加。因此,按劳分配本身就表明了由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的不等,必然去出现劳动报酬的差异。在商品货币关系下。劳动者个人用货币所能买到的社会产品也就不可能相等,甚至极不相等。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这是非常美好的国家发展愿景,也反映了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可是,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共同富裕,就必须静下心来准确理解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实现之。会议给了我们答案: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理解,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就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中间大指的是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洪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也是分配伦理的价值目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城乡居民的收入,逐步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目前已到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时候了,应当作为科学发展的一个中心课题,认真研究和谋划。鉴于分配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伦理问题,本文从分配伦理的视角,围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改革分配制度,整顿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提出6个方面建议: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化改革,完善收入决定机制;重视理顺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调节力度,遏止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突出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金国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改革成果令人瞩目。但随着体制转轨,在我国地区、部门、个人等诸多领域,收入分配差距也不断扩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不安。因此,为顺利推进改革,正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丽娟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数字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理论逻辑,并运用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普遍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并且对中西部地区的贡献超过东部地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敏   洪亚军  
财政定向激励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定向激励不仅直接推动共同富裕,还可通过促进技术融合式创新对共同富裕产生间接推动作用;在人力资本赋能下,财政定向激励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财政定向激励与人力资本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表现出门槛效应;财政定向激励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为了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应完善财政定向激励机制,建立技术融合式创新平台,构建人力资本长期投资体系,并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婷婷   王文轩   武春霞   安博文  
文章在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假设,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溢出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促进共同富裕发展,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机制分析发现,绿色技术创新特别是实质型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沿海及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瑶  赵青  郭立宏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CLDS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缓解居民所面临的机会不均和收入差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结果在物质资本充盈的地区更为显著,也存在区域异质性,另外互联网的使用会加深数字金融对机会不平等和收入不均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也会通过提高金融产品的持有概率和增加信贷可得性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叔九  
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仍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相符合。为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这个分配战略的选择,是一个英明的决策。只有一部分人先富,才能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由此也说明,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是统一的,并行不悖的。正由于坚持先让一部分人富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强国令  商城  
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富积累、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富积累,经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2)创业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是数字金融影响家庭财富的重要渠道。(3)财富规模越小的家庭,使用数字金融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并且老年人、低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农业户口群体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使用数字金融能够产生更大的创富作用。总的来说,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数字金融能够在提升家庭财富总体水平的基础上缓解财富不平等,从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甘煦   田鹏   林怡彤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居民“低消费、高储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善。本文从“降低贫富差距、推进共同富裕”视角就如何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问题展开实证研究。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微观层面探讨了财富差距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两者间的潜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县层面财富差距对该地区消费总支出与消费升级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抑制效应,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在东部、受教育程度高、总收入高以及女性占比多的地区中,财富差距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会得到缓解。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富差距扩大主要通过扩大收入差距与降低居民幸福感这两条渠道来抑制消费。本文研究结论对打通阻碍居民消费的各项节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甘煦   田鹏   林怡彤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居民“低消费、高储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善。本文从“降低贫富差距、推进共同富裕”视角就如何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问题展开实证研究。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微观层面探讨了财富差距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两者间的潜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县层面财富差距对该地区消费总支出与消费升级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抑制效应,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在东部、受教育程度高、总收入高以及女性占比多的地区中,财富差距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会得到缓解。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富差距扩大主要通过扩大收入差距与降低居民幸福感这两条渠道来抑制消费。本文研究结论对打通阻碍居民消费的各项节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向国成  谌亭颖  钟世虎  王雄英  江鑫  
本文秉承亚当·斯密的分工与普遍富裕思想,以分工结构演化为主线,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建立自给自足不超越温饱水平的理论基准,阐明分工发展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提出基于斯密—杨格定理的共同富裕经济理论框架性体系,将正义秩序、生产力水平(亦即供给侧)和共同富裕程度(亦即需求侧)纳入循环累积因果的理论链条中,形成基于分工演化的均势经济理论模型。基本结论是如果经济发展能够不断逼近基于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的完全分工的均势经济状态,共同富裕将会伴随财富总量增长而最终实现。因此,改革与政策制定要有利于这种均势经济格局的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娟  陈曦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并且存在维度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促进共同富裕,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创新驱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促进共同富裕;城市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中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即城市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