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8)
- 2023(5912)
- 2022(5240)
- 2021(4955)
- 2020(4453)
- 2019(10512)
- 2018(10564)
- 2017(20580)
- 2016(11745)
- 2015(13671)
- 2014(14091)
- 2013(14163)
- 2012(13646)
- 2011(12343)
- 2010(12645)
- 2009(12015)
- 2008(12479)
- 2007(11721)
- 2006(10031)
- 2005(9000)
- 学科
- 济(51176)
- 经济(51108)
- 管理(33414)
- 业(31601)
- 方法(26486)
- 企(25575)
- 企业(25575)
- 数学(23282)
- 数学方法(23003)
- 农(14168)
- 财(13561)
- 中国(12377)
- 学(12020)
- 贸(10027)
- 贸易(10024)
- 易(9718)
- 制(9664)
- 业经(9441)
- 地方(9422)
- 农业(9040)
- 务(8572)
- 财务(8549)
- 财务管理(8516)
- 理论(8165)
- 和(8101)
- 企业财务(8003)
- 银(7608)
- 银行(7582)
- 融(7164)
- 金融(7162)
- 机构
- 大学(179739)
- 学院(177432)
- 济(70605)
- 经济(68920)
- 管理(65608)
- 研究(59872)
- 理学(55946)
- 理学院(55270)
- 管理学(54136)
- 管理学院(53799)
- 中国(45689)
- 京(38656)
- 科学(38453)
- 农(34244)
- 财(33249)
- 所(32186)
- 研究所(29049)
- 业大(28579)
- 江(28259)
- 中心(28253)
- 农业(27286)
- 财经(26221)
- 北京(24485)
- 范(23898)
- 师范(23643)
- 经(23591)
- 州(22185)
- 经济学(21744)
- 院(20807)
- 经济学院(19754)
- 基金
- 项目(111552)
- 科学(85664)
- 研究(79915)
- 基金(79211)
- 家(69203)
- 国家(68613)
- 科学基金(57171)
- 社会(48501)
- 社会科(45741)
- 社会科学(45720)
- 省(43751)
- 基金项目(41971)
- 教育(37663)
- 自然(37416)
- 划(37174)
- 自然科(36509)
- 自然科学(36494)
- 自然科学基金(35845)
- 资助(33581)
- 编号(33546)
- 成果(28480)
- 重点(25299)
- 部(25109)
- 发(23653)
- 课题(23104)
- 创(22169)
- 科研(21806)
- 大学(21213)
- 教育部(21137)
- 计划(20869)
共检索到265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天文
“诉的利益”概念在我国行政审判实践和理论中尚无统一理解,将其界定为独立于原告资格和受案范围的诉讼要件,特指法院对原告诉讼请求进行实体判决的必要性和实效性。这一狭义理解可彰显诉的利益独特的问题意识,增强其司法适用性,并为这一概念的法定化提供可能。我国行政诉讼的权益保障功能为诉的利益提供了制度前提,诉讼类型化的发展扩宽了其适用空间,但还须完善立案登记制,明确其诉讼要件的体系定位。诉的利益要从诉权行使目标、救济渠道效率、实体判决效果、起诉时机等方面加以判断,具体要求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和实践中已有体现。为了维持诉的利益的特定内涵,应当明确其讨论范畴不包括复议前置和一般起诉期限,其与行政纠纷可诉性、诉讼请求形式的要求也无重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肖路
随着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行政诉讼日益成为解决公民、法人等与税务机关行政争议的主要途径,也日益成为税务机关重要的外部监督形式。本文在对近年来发生的税务行政诉讼案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不缴、少缴税款行为主观故意性的认定、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等税务机关与司法机关争议较多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政策和实务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求索
[作者]
曹梦娇
变更判决是行政诉讼判决类型中的独特存在,一方面变更判决能够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诉讼目的;另一方面因其系法院直接代替行政机关作出决定,有司法权干预行政权之虞。从实践来看,变更判决适用困难存在变更判决适用范围与功能定位存有抵牾以及变更判决与撤销判决适用条件模糊两个制约因素。变更判决不宜仅限于金钱及其替代物的给付,还应包括数额、比例计算以及权属的确认。在区分“明显不当条款”和“款额错误条款”的规范意旨情况下,可以在行政裁决、行政协议等案件中扩展变更判决的适用空间。变更判决是撤销并重作判决的例外,适用关键在于行政裁量权是否缩减至零。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青斌 张莹莹
原告资格问题是投诉、举报案件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对于投诉人和举报人原告资格的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确立的自身利益标准,还可进一步完善。有必要回归到利害标准的一般判断结构上来,区分履责之诉与撤销之诉,分别确定投诉人和举报人有无原告资格。举报人在撤销之诉和诉请履行查处职责案件中均没有原告资格,在诉请履行奖励、受理和答复职责案件中则一律具有原告资格。投诉人在诉请履行受理和答复职责时恒具有原告资格;在诉请履行查处职责案件和撤销之诉案件中,投诉人的原告资格具有或然性,需要在区分真自益型投诉人与假自益型投诉人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秀丽
本文从光大行政诉讼案出发,梳理本案所蕴含的行政法原则,并从现实逻辑、价值追求以及诉讼功能的角度探讨行政法原则在金融行政诉讼中适用的理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法系代表性国家的域外实践经验,指出我国行政法原则在金融行政诉讼过程中适用的发展,尚需在学理上努力澄清、在性质上合理定位以及在立法上的充分准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尹少成
一、基本案情N市某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通过申报出口退税,陆续获得出口退税款2 560多万元。2014年2月21日,原N市国家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以下简称"稽查三局")在对甲公司开展税务稽查后作出《税务处理决定书》,认定甲公司构成外贸出口"真代理、假进销"的违规操作,对甲公司已获得的出口退税款2 560多万元予以追缴。甲公司不服,向原N市国家税务局(以下简称"N市国税局")申请行政复议,N市国税局应甲公司要求举行了听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金龙
行政部门未在法定的期限内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和法律依据,第三人提供的证据是否能作为法院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润民 朱晖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需要面对来自科技和道德的挑战。以司法权为主导强化其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并以行政权作为辅助系当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但是,司法权的加强容易造成其突破自身权力范围侵入行政权的范围之内或者与行政权功能相重叠,造成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定位错误。当代环境事业冗杂零碎,更加需要利用行政权来作为主要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因此,就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而言,应当通过加强和有效运用行政权、增设民事公益诉讼前置程序以及完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来纠正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两者的关系,从而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得到良好的运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旭勇
"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认定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运行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职责范围界定、履职期限计算、判断标准选择等问题的关注与探讨严重不足。基于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的明确分工,保障生效行政决定内容实现的相关法定职责不应纳入行政公益诉讼监督,但是行政机关回复检察建议的职责具有独立性,属于行政机关的履职范围。履职期限以收到检察建议为计算起点,并应当将鉴定、公告等时间扣除。较之行政私益诉讼中的依申请履职,公益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的履职行为具有调查取证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调查对象的天然阻抗性以及"行刑衔接"的复杂性等特殊性,履职期限可以适当延长。由于职权法定、程序法定以及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认定应选择行为标准。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公益诉讼 不依法履行职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英秀,胡学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与施行,开辟了我国行政诉讼的新纪元。从此,各类行政诉讼日渐增多,统计行政诉讼也不例外。这样一来,有些统计执法机关就被人告到人民法院,要与那些在统计执法过程中因被认为有严重统计违法行为而受到行政处罚的当事人对簿公堂,而且是坐在被告席上。有的甚至一场官司下来,原来给统计违法当事人的行政处罚决定,有的被撤销了,有的被部分撤销了,有的被变更了。于是,不少统计执法机关及统计执法人员就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因害怕当被告而不敢进行统计执法。有的甚至将统计执法与统计行政诉讼对立起来,并因此而不愿进行统计执法。无论是因有畏惧心理而不敢进行统计执法也好,还是因有对立情绪而不愿进行统计执法也罢,都是十分错误的、十分有害的,都会给统计执法工作带来严重的损失、都会使统计法规的贯彻施行失去强有力的保障。为了端正认识、澄清思想、解除顾虑、大胆执法,各级统计执法机关与全体统计执法人员都有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玉蓉 李金城
由于标准必要专利纠纷的复杂性与全球性特征,各国对标准必要专利诉讼管辖权的分配不明确,且目前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平行诉讼中并无统一的禁诉令适用条件,导致围绕标准必要专利的禁诉令出现越来越频繁,并逐渐沦为当事人和法院争夺诉讼优势与管辖权的工具。通过对全球主要司法辖区禁诉令诉讼的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比较不同法院禁诉令颁发条件的异同,提炼影响禁诉令颁发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发现,禁诉令颁发影响因素的侧重由高到低分别为法院因素、当事人因素、国际因素。其中,两诉判决是否相互影响进而影响本国诉讼是禁诉令颁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法院在此基础上对当事人之间的损益情况进行权衡,最后判断对国际礼让的影响是否可以容忍。基于此,提出协调不同司法辖区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平行诉讼中禁诉令的适用规则,以期减少标准必要专利诉讼竞赛的发生。
关键词:
标准必要专利 禁诉令 平行诉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飞 徐泳和
新《行政诉讼法》确立了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以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反映了宪法层面上的权力分配与制衡机制,体现了人民主权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与国家积极作为理论。根据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应当界定为公诉人。在此基础上,应围绕以下制度内容来完善行政公益诉讼的程序制度构建:检察机关调查取证制度;检察建议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制度;不履行职责的判断标准;检察机关举证责任制度。
关键词:
诉讼地位 公诉人 程序构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清兰
1989年《行政诉讼法》尚无行政诉讼调解制度,2014年基于社会现实需要应运而生,其在实践中彰显的生命力足以引起极大重视。我国行政观念的转变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合理性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既贴合我国司法实践中解决行政纠纷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紧张行政法律关系的外部需要。但现行法律规定适用范围较为狭窄,并且"自由裁量权"规定笼统,调解制度设计不够完善。文章以问题为导向,对调整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适用范畴以及完善行政诉讼调解配套机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行政诉讼调解 调解制度 必要性 制度完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张清远 韩鹏
随着依法治税的法律宣传不断增强,公众法律意识的明显提高,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行政诉讼也越来越多。因此探究税务行政诉讼的发生原因,对于整顿和规范税收工作秩序,促进依法治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已经引起了学界、政界等各方面的热烈关注。文章在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生态文明的形成和主要内涵,包括哲学前提、时代定位、与现有文明的关系、重大作用等。通过深入剖析和梳理,围绕生态伦理理念和演变趋势,针对目前出现扩大化和泛化的理解误区,总结生态文明的本质特点及意义,提出未来应加强定量化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建设方向。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伦理 内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