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222)
- 2022(1063)
- 2021(999)
- 2019(1948)
- 2018(1976)
- 2017(3587)
- 2016(2247)
- 2015(2573)
- 2014(2608)
- 2013(2696)
- 2012(2603)
- 2011(2451)
- 2010(2620)
- 2009(2621)
- 2008(2861)
- 2007(2789)
- 2006(2488)
- 2005(2375)
- 2004(2250)
- 2003(2427)
- 学科
- 济(9653)
- 经济(9644)
- 管理(7829)
- 业(5401)
- 企(5103)
- 企业(5103)
- 法(4354)
- 方法(3858)
- 学(3842)
- 理论(2869)
- 财(2798)
- 数学(2681)
- 数学方法(2594)
- 中国(2451)
- 教育(2279)
- 制(2262)
- 业经(2230)
- 融(1781)
- 金融(1780)
- 和(1753)
- 税(1742)
- 农(1739)
- 务(1622)
- 银(1615)
- 财务(1611)
- 财务管理(1607)
- 银行(1598)
- 法令(1597)
- 体(1530)
- 行(1521)
- 机构
- 大学(41477)
- 学院(39368)
- 研究(13639)
- 济(12419)
- 经济(12085)
- 管理(10711)
- 中国(10260)
- 科学(9401)
- 京(9167)
- 理学(8192)
- 财(8143)
- 理学院(8052)
- 所(7922)
- 管理学(7769)
- 管理学院(7685)
- 江(6999)
- 研究所(6957)
- 农(6862)
- 范(6798)
- 师范(6741)
- 财经(6106)
- 北京(5989)
- 州(5749)
- 业大(5683)
- 中心(5609)
- 师范大学(5395)
- 省(5395)
- 农业(5372)
- 经(5327)
- 系(4943)
共检索到66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义
基于宪法与法律的框架拘束和差异化的议行关系格局,我国行政机关获得了广阔的立法裁量空间。由此,行政立法裁量是"基于国家权能分工的一般裁量",包括是否立法、何时立法、如何立法的裁量。然而,行政立法裁量是授权性与拘束性的辩证统一,这主要体现在其外部界限与内部界限之中。行政立法裁量的外部界限主要包括宪法第八十九条列举的"行政管理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授权及执政党的战略部署、重大决策与中心工作,内部界限主要是平等原则和比例原则对行政立法的拘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翠
在当代法治社会,裁量作为公共行政的典型特征,已经渗透到行政法的每一个角落,是行政法学最关键的要素。行政的生命在于裁量,而行政裁量权不可任意滥用,必须受到立法的制约,立法制约的价值不单是从法律制定上进行源头约束裁量权,同时它也是行政、司法控制的权力源泉,由此构成了抵御滥用行政裁量权的第一道防线。文章阐述了行政裁量的基本理论,充分说明行政裁量的内涵以及适用的行政法基本原则,论述我国行政裁量权立法约束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行政裁量权的立法约束。
关键词:
行政裁量 立法约束 行政法 基本原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荣以杰
近年来,税务行政裁量权裁量基准制度作为一项发源于基层税收工作实践的制度蓬勃兴起,建立和推行税务行政裁量权裁量基准制度,对于规范和控制税务行政裁量权,减少税务行政执法随意性,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指导其在税收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税务行政裁量权 裁量基准 税收执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岩
民国宪政道路比较坎坷,从"五五宪草"到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关于人民权利与自由之争,体现了立法价值的进步。"五五宪草"制定过程中,吴稿与张稿之争体现了不同的立法出发点,最终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选择了吴稿,体现了宪法间接保障主义的精神,但在《中华民国宪法》中却选择了自由主义倾向的宪法直接保障主义,而从限制主义到宪法保障主义也是宪法制定中最有争议议题。其转变虽然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立法者对宪法中人民权利认知的深入,是时代的进步,意义深远,对当下宪法公民权利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自由主义 限制主义 保障主义 公民权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登喜
税务行政裁量权本质上要求合理、公正、适当、理性,违背这种本质要求就是滥用税务行政裁量权。本文提出,行使税务行政裁量权应当遵循正当合理原则,具体地说,应当遵循目的适当原则、正当考虑原则、合法预期原则、比例原则、遵循先例原则、积极裁量原则、期待可能性原则以及程序裁量正当原则等。确立税务行政裁量权行使原则的研究,能够为进一步探索行政裁量基准制度以及行政先例与案例制度的建立提供充分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对于我国税务部门出台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有关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更具有直接的理论参考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税务行政裁量权 原则 正当合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诚
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税务行政机关在法律事实要件确定的情况下 ,在法律规定的裁量范围内合理地选择法律结果的权力。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是税务执法权监督的核心。但从我国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运行来看 ,无论是在税收立法还是执法上都对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的法律控制 ,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有益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
税务行政 自由裁量权 法律控制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隆基 彭贵才
行政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是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为行政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行政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仍然需要完善审查技术,因此应当运用《行政诉讼法》第64条,扩大行政裁量司法审查的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行政裁量行为的程序审查。
关键词:
行政裁量 行政诉讼法 司法审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林来梵
主持人语:立法裁量的约束与合法性审查,涉及法治国家的核心问题。随着2011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那种可谓"大规模快速立法"时代已成过去。然而,一国法律体系的形成毕竟还只是实现法治国家的第一步。立法权限的规范化、立法质量的理想化、立法监督的制度化,堪称法治国家建设的急迫课题。继我国《立法法》和《行政诉讼法》修订之后,此等相关问题亦已渐次进入学界主流的视野,合
关键词:
立法裁量 法治国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肃昌 肖泽忠
审计为谁服务、审计机关如何设置、审计监督谁和监督什么、审计工作如何维持是审计制度的基本方面。宪法思想作为影响宪法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文化 ,同样影响着审计制度这些基本方面的选择与特征。中国现行审计制度的主要方面同样体现出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多元而又复杂的宪法思想 ,并随着中国宪法思想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最终可能会影响甚而导致中国审计制度的深度改革。
关键词:
宪法思想 人大 国家审计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学 朱福惠
随着近现代法律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宪法的确立和发展,大学自治逐渐被纳入宪法的保障。宪法保障大学自治的基本结构是以大学法人化为基础,依大学之性质赋予大学基本权利主体地位。其中,私立大学受保障的强度和范围高于公立大学。
关键词:
大学自治 宪法保障 法人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锴
税的宪法基础在于它是公民向国家承担的一种宪法义务,即这种义务直接因宪法而产生。费作为对公民财产权的一般限制,其宪法依据是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但是,国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本身也存在限制,这些限制包括: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而限制、采用法律保留的形式来限制以及限制不能违反比例原则。根据税与费的不同,从我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公民纳税义务中并不能推导出公民有向国家缴费的宪法义务,而只能作为一种法律上的义务,即如果没有法律的规定,该义务将不存在。
关键词:
税费 公共利益 法律保留 比例原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卜祥来 周上序 高源
现行法律法规对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原则、适用范围作出了规定,但由于部分规定不够明确、裁量权力空间偏大、缺乏有效监督等原因,致使出现权力运行不规范、过罚不相当、甚至权力滥用的情况,有损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应当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切实加强和改进税收立法,适当压缩自由裁量空间,细化处罚执行标准,强化内外部监督工作,有效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关键词:
税务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权 执法监督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施锐利
税收自由裁量权是税务机关在税收执法中最为重要的执法权力之一,其行使的结果如何直接影响着纳税人的利益。行政法中的行政合理性原则对税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具有重要的控制功能,应按照这一原则要求,构建税收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机制。
关键词:
税收 自由裁量权 合理性 控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义
目前推进当中的合宪性审查主要是针对立法过程的抽象的合宪性控制,回避宪法判断的司法技术展开可以为其注入一种实践动力。广义的回避宪法判断包括通过法律判断回避宪法判断和回避违宪判断这两种样态,后者又有两种类型,即合宪解释(或类似变形裁判技术)与现代回避。这些回避技术的操作法理,都可以从法院在彰显宪法与尊重立法两种任务取向之间的策略性平衡得到阐释。我国既有司法实践主要有两个缺陷:一是通过法律判断回避宪法判断的方法论意识不足,导致裁判说理的泛宪法化;二是法院尊重立法时,对宪法价值的技术关切不足。为了化解这种对极式的偏差,我国未来应确立彰显宪法与尊重立法的本土化平衡基准,最高法院的多面向宪法对话功能也至为切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