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58)
2023(4409)
2022(3769)
2021(3526)
2020(2840)
2019(6005)
2018(5991)
2017(10992)
2016(5852)
2015(6290)
2014(5569)
2013(5150)
2012(4285)
2011(3832)
2010(3896)
2009(3911)
2008(3416)
2007(2936)
2006(2554)
2005(2237)
作者
(14232)
(11881)
(11502)
(11243)
(7382)
(5569)
(5343)
(4503)
(4410)
(4165)
(3942)
(3879)
(3650)
(3596)
(3590)
(3580)
(3554)
(3501)
(3457)
(3308)
(2899)
(2761)
(2708)
(2688)
(2688)
(2683)
(2536)
(2494)
(2408)
(2405)
学科
管理(18287)
(17745)
经济(17716)
(14500)
(12640)
企业(12640)
方法(7492)
数学(6405)
数学方法(6318)
(6183)
(5867)
中国(5461)
业经(4935)
(4350)
(4085)
贸易(4083)
(3977)
农业(3669)
(3626)
财务(3616)
财务管理(3606)
人事(3403)
人事管理(3403)
理论(3362)
企业财务(3357)
(3288)
(3282)
银行(3275)
(3171)
(3151)
机构
学院(72445)
大学(69613)
(26452)
管理(26358)
经济(25858)
理学(22725)
理学院(22493)
管理学(22014)
管理学院(21874)
研究(20885)
中国(16276)
(14087)
(13587)
科学(12880)
(10962)
财经(10843)
中心(10448)
(10432)
业大(9967)
(9879)
(9774)
(9398)
师范(9295)
(8940)
研究所(8758)
技术(8678)
农业(8287)
经济学(8073)
财经大学(7928)
北京(7907)
基金
项目(49122)
科学(38670)
研究(37266)
基金(34907)
(29974)
国家(29715)
科学基金(25925)
社会(23817)
社会科(22597)
社会科学(22595)
(20366)
基金项目(17945)
教育(17619)
(16515)
编号(16257)
自然(16044)
自然科(15705)
自然科学(15702)
自然科学基金(15383)
资助(14057)
成果(12821)
课题(11099)
重点(10965)
(10802)
(10442)
项目编号(10305)
(10159)
(10137)
创新(10034)
国家社会(9786)
期刊
(29934)
经济(29934)
研究(20081)
中国(14227)
(11677)
学报(10974)
(10468)
管理(10019)
教育(9412)
科学(9152)
大学(8330)
学学(7784)
农业(7419)
业经(6764)
(6290)
金融(6290)
技术(5935)
经济研究(5752)
财经(5139)
(4436)
图书(3940)
商业(3901)
统计(3640)
(3587)
(3579)
职业(3480)
(3398)
财会(3320)
理论(3252)
问题(3208)
共检索到105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皓然  
行政主体为实现特定行政目的而归集、评价、使用信用信息,将合乎要求的守信主体列入红名单予以公布,并分级实施具体激励措施,可谓之守信激励。完整的守信激励过程呈现多阶段特征,可具体包括归集评价公共信用信息、确认守信主体、实施具体激励措施、退出红名单等四个阶段。实践中守信主体认定标准不一、激励措施的运用违反不当联结禁止原则等现象背离了守信激励设立初衷,宜完善守信激励总体制度设计,并明晰信用信息归集、评价范围,明确红名单管理标准,优化具体激励措施实施方案。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健康有序运行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必要之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权明丽  
<正>作为新的政府治理和行政范式,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政府转型发展的主流方向。行政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构成,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保证。不断完善和发挥行政法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政令畅通,使法治政府建设得以有序推进,改善开展依法行政的环境,高效发挥行政法治的职能。我国行政法的建设仍在稳步前进当中,如何完善行政法治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行政法治的作用是亟待研究的时代课题。本文基于法治政府的视角,简要探索中国行政法建设的有效路径,助推法治政府建设。由郑春燕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转型政府与行政法治》一书,内容严谨、通俗易懂,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一  
从"小肥羊"商标案判决理由出发,从三个层次对该案作出考量:从形式法治的角度对案件争点进行考量;从实质法治为研究路径对多元化利益主体的救济机制进行构建;最后运用价值衡量方法从政策与策略层面寻找最有效的管制工具,以期实现商标产权界定领域依法行政与最佳行政的最优互动,从而获得更为公平也更有效率的司法和社会结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是与国有企业低效率的激励约束机制密切相关的,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重塑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传统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主导型机制,其集中的表现是激励约束的外部化和软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是市场主导型的内部化、硬化的高效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苏民  沈瞿和  
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行政法治的运行环境。认为执政党是行政法治的发动者和实施者;市场经济是行政法治的经济基础;我国的传统文化对行政法治有相当大的影响;在我国加入WTO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国际环境对行政法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进  
杨兆龙的行政法治思想体现在其众多的著述及立法草案中。杨兆龙主张行政法治的核心价值是法律至上、依法行政。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礼治"行政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且为此需加强行政法律规范的创制。实现行政法治的内在进路是通过立法以规范行政权力的范围,为此需要具有高超的立法技术。加强诉愿(即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等行政救济制度建设是实现行政法治的重要保障,杨兆龙对此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涂卫  黄泰博  
西部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是整个中国教育体制最薄弱环节中的短板,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突出体现。研究以少数民族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作为考察这一矛盾的主要切入点和关注点,参照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关于受教育权的4A指征考察西部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状况,揭示西部少数民族儿童学前教育权利尚未充分实现的困境,由此透视法治层面存在政策本位倾向、制度规范"碎片化"、权利导向思维缺失、地方立法不够精细等诸多隐疾。进一步探寻表明,上述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于无论国际法抑或国内法都未明确界定学前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确定内涵。因此本文提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法治的内核在于遵循权利思维,明晰国家义务配置的内容,而法治的重心在于完善客观法体系,为权利实现提供制度供给。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峻  
全球化必然引发整个法文化的断裂 ,其直接后果是文化全球化。在全球化进程中 ,中国传统的行政法治文化在与现代法治社会文化对接和转换中将会产生冲突 ,必须重塑中国行政法治文化理念 ,实行行政管理范式创新 ,再造新政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严毛新  
依法治国进程中,教育行政权力导向模式将会逐步转变为教育行政法规导向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中,加强行政法治化建设,可以有效均衡行政机关、高校、师生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利边界,可以使行政机关的职权行使内容和行使程序得到合理约束,使高校办学自主权更加明晰,使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得到更好保障。过去20年中,行政机关高频使用行政政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需要灵活回应;高效运用行政指导,对高校和其他主体实施柔性影响;适度采用行政检查,对探索中的争议做法包容试错,这些做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国特色的形成,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行政法律规范系统化建设和教育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实施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快该领域教育行政法治化建设,对促进我国教育行政法治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迫切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五志  
当前地方立法中的守信激励机制出现了激励措施与现有奖励措施相似、重失信惩戒轻守信激励、守信激励判断标准不一、评价内容扩大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守信激励机制边界模糊、重惩戒轻奖励的传统习惯、信用制度的服务对象扩大、信用评价依据多样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提出明晰制度边界、限制信用评价内容、制定国家层面的判断标准以及适当减轻政府负担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地方的进一步探索乃至国家层面的立法提供支撑。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鲁萍  
作为一项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守信联合激励是行政主体在对行政相对人信用信息予以收集、评价的基础上,据此实施联合激励与动态调整的复合型行政活动。它是优化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是建成诚信社会的关键之举,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实践中,其面临着合法性、精准性与有效性困境。为此,政府应当在转变观念的同时,通过完善制度供给、建立程序约束、健全救济机制等来共同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制度向纵深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灿祁   彭媛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既是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果的法律确认,也标志着中国农业农村立法进入新的阶段。乡村振兴法律激励体现了促进型立法特性,既是乡村发展改革的需要,又是激励政策法律化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及25部省级乡村振兴地方性法规中包含着丰富的具有激励意义的规范。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通过对乡村振兴法律激励样本与实践情况的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乡村振兴立法存在宏观上法律激励供给不足,微观上法律激励对象定位不清晰,激励范围比例失衡,激励措施呈现模糊性、物质性、碎片化等问题,亟待机制革新。鉴于此,本文基于法律激励理论,主张通过强化法律激励制度的有效供给、构建多元主体的统合型协同格局、平衡乡村振兴的激励范围、增强激励措施的有效性等方式,构建完备的激励规则,更好地发挥法律的激励、引导和保障功能,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必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总纲领,行政法治建设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方面,行政法治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行政法治建设具有紧迫性,而党的十九大报告实际上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行政法治建设的基本任务。为了达成这些任务,必须从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科学配置权力、增强政府公信力与执行力、转变政府职能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着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贺宏斌  吴涛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规章,从行政法治原则视角对其进行审视和分析,是高等教育法制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新《规定》凝结了教育界、法学界、司法界等的集体智慧,蕴涵了丰富的法治原则和精神,但也难免存有疏漏和缺失。本文拟从法律保留、正当程序等行政法治原则视角,对其进行审视,为完善高等教育管理法治化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