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3)
2023(1840)
2022(1528)
2021(1445)
2020(1110)
2019(2293)
2018(2119)
2017(4123)
2016(2351)
2015(2649)
2014(2647)
2013(2292)
2012(2249)
2011(1816)
2010(1828)
2009(1681)
2008(1817)
2007(1597)
2006(1362)
2005(1279)
作者
(5490)
(4542)
(4419)
(4292)
(2876)
(2191)
(2119)
(1723)
(1712)
(1679)
(1518)
(1491)
(1455)
(1437)
(1410)
(1362)
(1347)
(1342)
(1257)
(1232)
(1119)
(1102)
(1093)
(1093)
(1061)
(980)
(961)
(955)
(946)
(919)
学科
管理(7779)
(6485)
企业(6485)
(6220)
经济(6210)
(5635)
文化(3676)
方法(3147)
业经(3048)
教育(2946)
理论(2640)
工作(2588)
(2395)
产业(2349)
(2308)
(2225)
(2200)
(2193)
中国(2158)
国家(2133)
(2122)
企业经济(2011)
人事(1990)
人事管理(1990)
市场(1936)
经济理论(1808)
体制(1795)
文化产业(1766)
文化市场(1766)
(1697)
机构
学院(30964)
大学(30566)
管理(11404)
理学(10055)
理学院(9845)
管理学(9621)
管理学院(9541)
研究(9204)
(8956)
经济(8673)
中国(6319)
(6255)
(5621)
师范(5604)
(5568)
科学(5021)
(4709)
师范大学(4449)
中心(4428)
财经(4307)
(3946)
(3912)
(3911)
北京(3801)
教育(3625)
研究所(3430)
(3416)
财经大学(3256)
(3178)
业大(3169)
基金
项目(20452)
研究(16960)
科学(16427)
基金(14329)
(12032)
国家(11865)
社会(11561)
社会科(10821)
社会科学(10816)
科学基金(10244)
教育(8180)
(8067)
基金项目(7418)
编号(7390)
成果(6875)
(6751)
自然(5479)
自然科(5328)
自然科学(5326)
课题(5279)
自然科学基金(5221)
资助(5087)
项目编号(4904)
重点(4716)
(4697)
(4683)
(4650)
国家社会(4532)
规划(4384)
(4360)
期刊
(11962)
经济(11962)
研究(9213)
中国(7147)
教育(7010)
(5090)
学报(5061)
科学(4705)
管理(4699)
大学(4418)
学学(4077)
(3713)
财经(2583)
(2557)
农业(2495)
社会(2363)
(2272)
图书(2218)
业经(2030)
社会科(1936)
社会科学(1936)
书馆(1862)
图书馆(1862)
(1798)
金融(1798)
技术(1761)
职业(1733)
(1712)
论坛(1712)
(1652)
共检索到45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刘爱卿  许欢  
本文从行政心理的视角研究行政文化嬗变如何影响国家公职人员的心理以及腐败心理滋生的若干方面表现,分析在行政文化嬗变条件下腐败心理的内生机制、机理和规律,探寻重塑行政文化对遏制腐败心理并弥补刚性制度的缝隙的重要作用,提出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强化廉政的价值认同、建构合理的需要结构等措施,形成结构化、机制化的反腐心理防线,遏制腐败动机,以实现有效治理腐败心理的目标。
[期刊] 改革  [作者] 项兵  
管理腐败与公司治理项兵对于腐败问题,现有的管理与经济理论主要集中讨论政府部门行政人员的腐败行为,很少涉及到公司高级经理人员的管理腐败。但管理腐败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通过建立合理的企业制度来有效地管理公司治理。从下面的讨论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刚  
一、高校腐败行为概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布了一份题为《学校腐败:出路在何方》的报告,指出全球教育领域腐败现象严重,采取应对行动刻不容缓。外国如此,我国也不例外。一度被视为"净土"的高校,腐败案件也层出不穷,少数干部先后腐败犯案,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过勇  胡鞍钢  
本文试图利用寻租经济学的方法 ,对中国渐进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有的腐败形式———行政垄断的本质、成因、形式、特征进行了分析 ;基于现有对转型经济中腐败现象的研究 ,提出了转型经济中腐败现象的新的分类 ;并对行政垄断 ,主要是行业垄断的经济损失规模及租金的耗散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最后 ,回顾了中国反垄断改革的进展 ,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议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敬良  梅海  
借鉴经济学分析方法,认为文化虽然其本身是静态的,但不同的文化内核之间却存在着动态博弈,以178个国家清廉指数作为样本构筑腐败与文化价值内涵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博弈模型中的假设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结合我国实际,认为作为治理腐败的新路径,必须加强公民文化教育。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约瑟·阿提拉诺·派纳·洛佩兹  约瑟·曼纽尔·桑切斯·桑托斯  范连颖  王燕燕  
文章旨在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腐败程度的影响,以赫斯特德(Husted)和格拉埃夫(Graeff)的观点为出发点,分析了文化和社会资本与腐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普遍信任(表现为连接性社会资本和桥接性社会资本)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资本,与腐败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与之相对,特殊信任(表现为粘合性社会资本)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资本,与腐败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此外,有些文化认为成员间彼此依赖合情合理,并为形成关系密切的特殊群体(与权力距离大、崇尚群体主义有关)提供有利环境,这种文化为产生违背道德准则的寻租行为提供了温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崔云  朱荣  
政府审计监督是腐败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现腐败治理。当前,改革、发展、法治、反腐是主题,政府审计如何在法治框架下实现腐败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基于政府审计与腐败之间的关系,政府审计应该从权力审计、审计信息共享机制、审计监督的协作机制、审计预警机制、国际借鉴等方面实现腐败治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荫  
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为消除这一毒瘤,我国进行了声势浩大的严打。但是严打的效果却并不明显,我国的腐败问题正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文章运用经济学对于出现腐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腐败的危害进行经济学的解析并提出消除腐败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志娟  丁俊博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它破坏正常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和政府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监督控制系统之一。国家治理的核心是公共权力如何有效配置和运行问题。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敬琏  
本文是吴敬琏先生为谢平、陆磊的新作《中国金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体制、行为与机制设计》(中信出版社2005年2月)所作的序,摘自《比较》第16辑。自2001年以来,本刊编辑部组织并参与了“中国金融腐败与反腐败机制设计”课题的调研工作。在历时两年的调研过程中,在北至黑龙江畔,南到南海之滨,东起胶东半岛,西达天山脚下的广阔天地间,人民银行各分行、中心支行、支行同仁为课题研究团结协作,默默地作出了贡献。自2003年7月起,课题成果陆续发表于本刊各期,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激发了严肃的学术思考,也坚定了必胜的改革信念。无论对课题研究而言,抑或对参与调研的所有同仁而言,本文都是一个小结。金融健康关乎国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建明  刘瑜  
管理腐败的盛行威胁着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特征的现代化公司的生存。对公司治理中典型的几种管理腐败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遏制管理腐败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靳思昌  
"腐败黑数"居高不下诱发了自制能力差的党政领导干部不断加入腐败队伍。而降低"腐败黑数"的关键是提高腐败案件的发现率。本文在分析国家审计腐败发现机制不健全的内在机理基础上,提出完善国家审计的腐败发现机制,增强对腐败的发现力,以降低"腐败黑数",实现对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标本兼治与综合治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在八十年代末的反腐败、反官倒的浪潮中,曾有一种“制度决定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在保证政治清明、吏治廉洁问题上,制度起决定性作用;好的制度下贪官必受惩治,坏的制度下好人也会变质。这一论点在推动从主观性、随意性的人治向程序化、法制化的法治进化所起的进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新一轮的反腐败现实斗争中,中央的决心不可谓不大,惩治的力度不可谓不烈,民众的拥护不可谓不诚,可是顶风作案者(甚至包括一些省部级领导)依然不绝,其经济根源究竟何在呢?在这期“中国经济新走势”栏内发表《腐败的制度根源》一文就对此进行了论述与分析。作者任浚先生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腐败之源在于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