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5)
2023(11543)
2022(9579)
2021(9015)
2020(7255)
2019(16691)
2018(16167)
2017(31258)
2016(17181)
2015(19260)
2014(19384)
2013(19226)
2012(18335)
2011(16689)
2010(16786)
2009(15669)
2008(15646)
2007(14135)
2006(12752)
2005(12034)
作者
(48092)
(40357)
(40135)
(38476)
(25976)
(19062)
(18257)
(15485)
(15479)
(14583)
(13948)
(13547)
(13169)
(13130)
(13127)
(12590)
(12077)
(11855)
(11796)
(11429)
(10353)
(9803)
(9692)
(9218)
(9112)
(9092)
(9053)
(8796)
(8143)
(7975)
学科
(71832)
经济(71729)
管理(56805)
(49275)
(39813)
企业(39813)
方法(28626)
数学(25530)
数学方法(25268)
中国(23350)
(22337)
(20445)
(20350)
(17125)
贸易(17113)
(16789)
环境(15620)
业经(15133)
(14963)
银行(14950)
(14442)
(14359)
金融(14357)
(13414)
(13375)
(12900)
(12478)
农业(12452)
财务(12449)
财务管理(12420)
机构
大学(252166)
学院(249517)
(118573)
经济(116424)
管理(95091)
研究(92360)
理学(80235)
理学院(79378)
管理学(78475)
管理学院(77965)
中国(74671)
(58970)
(53594)
科学(48752)
(45766)
财经(45199)
中心(41514)
(41201)
研究所(40610)
经济学(38492)
(37714)
(36510)
北京(34919)
经济学院(34476)
财经大学(33568)
(33249)
业大(30792)
(30487)
师范(30240)
(28926)
基金
项目(157265)
科学(126229)
研究(119000)
基金(118263)
(102253)
国家(101492)
科学基金(87023)
社会(79393)
社会科(75531)
社会科学(75519)
基金项目(60261)
(56431)
教育(53921)
自然(53283)
自然科(52049)
自然科学(52036)
自然科学基金(51171)
资助(49688)
(49183)
编号(46161)
成果(39333)
(38054)
重点(35761)
(35482)
(34377)
国家社会(34303)
教育部(33381)
课题(32703)
中国(32552)
(32474)
期刊
(134746)
经济(134746)
研究(85104)
中国(53687)
(45976)
管理(37803)
(33753)
科学(33557)
学报(32963)
(31901)
金融(31901)
大学(26581)
学学(24969)
教育(24338)
财经(24016)
农业(22630)
经济研究(22417)
(20729)
技术(19489)
业经(18939)
(17706)
问题(17654)
国际(16256)
世界(15023)
(12320)
技术经济(12275)
理论(11916)
现代(11339)
统计(10914)
经济问题(10648)
共检索到398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鹏昇   李硕  
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是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两种方式,关于两者孰优孰劣的讨论尚无定论。本文以中国气候政策的碳减排效果为例,在事件分析法的框架下比较低碳省市试点(行政手段)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市场机制)的碳减排效果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低碳省市试点通过抑制产出而实现了总量减排目标,但是并未降低碳排放强度;碳交易试点在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同时,扩大了经济产出,最终使碳排放总量增加。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省市试点碳排放量的降低主要源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碳交易试点对碳排放量的促进作用在碳排放强度较低的地区更为明显。在中国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为未来的气候政策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鹏昇   李硕  
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是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两种方式,关于两者孰优孰劣的讨论尚无定论。本文以中国气候政策的碳减排效果为例,在事件分析法的框架下比较低碳省市试点(行政手段)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市场机制)的碳减排效果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低碳省市试点通过抑制产出而实现了总量减排目标,但是并未降低碳排放强度;碳交易试点在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同时,扩大了经济产出,最终使碳排放总量增加。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省市试点碳排放量的降低主要源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碳交易试点对碳排放量的促进作用在碳排放强度较低的地区更为明显。在中国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为未来的气候政策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茵茵  齐杰  鲜琴  陈建东  
建立碳市场是中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实践探索。中国碳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重履约轻交易"现象较为普遍,市场机制的减排有效性有待检验。本文基于市场机制与行政干预的协同作用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与检验北京等8个地区碳市场促进碳减排的理论机理与实际效果。研究发现,碳市场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体现为显著降低了当地的碳排放与碳强度且未抑制地区经济增长。然而,以碳价和市场流动性衡量的市场机制均未产生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以相对市场交易规模衡量的市场机制仅部分解释碳市场的碳减排效应,因而市场机制对促进碳减排的作用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中的政府行政干预力度越大,则碳市场的碳减排效应越强,因而基于市场机制与行政干预的协同作用实现碳减排是中国当前碳市场的一大特色。为实现既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未来地区及全国碳市场均应注重构建完善的碳交易平台,增强市场机制的成本效益激励作用,引导控排主体通过碳市场降低减排成本。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帅  何爱平  
碳交易市场是中国通过市场型环境规制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探索。通过收集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测度碳试点的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该政策显著降低试点城市碳排放水平;(2)行政干预通过保障碳市场正常运行实现减排;(3)碳价格处于失灵状态,以碳交易量衡量的市场机制只能发挥部分作用,需要行政干预与市场机制协同作用才能强化减排效应;(4)碳试点有效促进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与绿色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效应尚未扩散至城市层面。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道平  廖海凤  谭洪  
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和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碳交易政策是基于市场机制控制碳排放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核心政策工具。采用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基于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碳交易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从总体看还是分区域看,碳交易政策均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但效应的大小存在区域差异,碳交易政策在东部地区的减排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大。机制分析发现,碳交易政策可通过减少能源消耗规模、促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实现减排,能源规模、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外商投资等在碳交易政策传导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但这种传导机制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谭灵芝  王国友  
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协议依然延续京都议定书的基本政策,但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寻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的全球政治合作机制短期内难以实现。寻求合理的经济性政策工具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其手段主要包括价格工具的碳税与数量工具的排放交易、联合履约与清洁发展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俞业夔  李林军  李文江  冯文娟  王璐  邱国玉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最热议的话题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碳减排是应对的核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作为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选择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更具发展前景。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数量控制的排污交易,另一种是基于价格控制的税收。文章详细探讨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采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比较基于数量控制的碳交易和基于价格控制的碳税哪个更适合在中国未来使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中国碳减排量的边际成本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要大于边际收益曲线;而在长期,中国碳减排量的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边际成本曲线。所以,短期内实行碳税,长期内实行碳交易的做法,更符合未来中国的情况。研究结果对未来中国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健  
本文梳理借鉴了国内外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考察广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情况,强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政府决心和行政手段,而且需要经济激励和市场机制。重点探讨了将推进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突破口,强化节能减排战略中的市场机制,并提出具体对策意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国  王一川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世界性的新共识和世界经济的"新常态"。我们在详尽地阐述碳减排的两种主要政策工具——碳税和碳交易市场的基本内涵、经济理论依据、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中国应该同时采用开征碳税和建立碳交易市场两种碳减排政策,积极推进各种碳减排政策的国际协调与趋同,抢占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洁  曲如晓  
本文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一个可以将世界各国都纳入到减排体系的金融创新方法,在对全球碳市场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碳期权来完善碳市场机制,并进一步探讨碳期权的定价策略,提出中国融入全球碳市场机制以及参加国际气候谈判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利  江月  
"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扩内需的重要方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重庆市,资源消耗量与废物排放量持续增加,形势不容乐观。拟对重庆市现行节能减排政策传导机制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推动重庆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重庆市促进节能减排以实施命令控制型政策和排污收费政策为主,市场化手段仍不成熟,如排污权交易活跃度低、相关税收政策缺失等。基于这些问题,结合西方国家经验与重庆市资源环境市场特点,提出构建绿色税收体系,加快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机制等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超  王鑫  王风谦  栾晓辉  李雪  柏常禄  葛凡  
近半个世纪以来,日趋变暖的气候使得碳减排成为世界上很热的一个议题。本文从全球CO2的排放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入手,引入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碳减排国际合作情况,分析了碳减排技术和投资热点。最后对我国碳减排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立祥  汤静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主要有基于行政的命令控制手段,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交易,以及基于价格控制的碳税。文章通过构建PMC指数模型并结合文本挖掘方法对命令控制手段、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并为判断哪个政策更适合在中国未来使用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的表现最为优秀,碳税表现良好,命令控制手段的结果不太理想。最后,结合PMC指数模型的具体指标对碳减排政策的实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吴丽娟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方法对2000~2009年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六个行业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跨时期的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六大行业整体碳排放效率从2000~2009提高了7.2%,并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动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及其β收敛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行业间存在显著的技术扩散和制度扩散现象,论文据此推广余情,提出了技术进步、资源配置和政府监管等碳控制的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永彬  刘晓  王铮  
本文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通过引入碳税,分高、中、低3种税率以及生产性碳税、消费性碳税两种碳税形式,共6种情景对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及其对宏观经济和各产业部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碳税的征收可以有效地减少CO2排放,在高税率下较不征收碳税可减排1141-2132万吨,总产出及国内产品供给不降反升,进口增加,复合品需求增加,主要用于满足投资需求;企业的投资及资本需求增加,替代了部分劳动需求,生产压缩导致企业收入减少;劳动需求下降引起居民收入下降,而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居民消费下降;政府收入中碳税和进口关税的增加抵消所得税下降部分略有剩余,政府收入增加。碳税的征收有效地降低了高碳含量的能源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也对非能源部门造成一定的影响,玩具体育娱乐用品、针编织及其制品、基础化学原料、皮革羽毛制品、文化办公用机械、日化产品、纺织毛织服装等制造业部门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而通讯设备、电子设备元器件制造、建筑业、仓储业、汽车制造以及林业等部门所受的正面作用较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