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4)
- 2023(9587)
- 2022(7966)
- 2021(7418)
- 2020(5837)
- 2019(12820)
- 2018(12788)
- 2017(23903)
- 2016(13273)
- 2015(14561)
- 2014(14242)
- 2013(13809)
- 2012(12746)
- 2011(11511)
- 2010(11918)
- 2009(11221)
- 2008(11262)
- 2007(10242)
- 2006(9446)
- 2005(8697)
- 学科
- 济(52106)
- 经济(52015)
- 农(49049)
- 业(47666)
- 管理(40173)
- 农业(32798)
- 企(27128)
- 企业(27128)
- 业经(20135)
- 制(17433)
- 财(15360)
- 方法(14671)
- 中国(13969)
- 体(13232)
- 环境(12590)
- 农业经济(12416)
- 数学(12318)
- 数学方法(12207)
- 发(11651)
- 地方(11316)
- 体制(9887)
- 发展(9782)
- 展(9772)
- 村(9572)
- 农村(9552)
- 策(9354)
- 划(9326)
- 银(8993)
- 银行(8987)
- 行(8632)
- 机构
- 学院(186095)
- 大学(179555)
- 济(78001)
- 经济(76311)
- 管理(70600)
- 研究(61933)
- 理学(60571)
- 理学院(60021)
- 管理学(59226)
- 管理学院(58897)
- 中国(50041)
- 农(49200)
- 财(37709)
- 京(36910)
- 农业(36844)
- 科学(35011)
- 业大(32051)
- 江(30483)
- 中心(30289)
- 所(30041)
- 财经(28354)
- 研究所(26551)
- 经(25592)
- 范(23882)
- 师范(23688)
- 州(23599)
- 农业大学(22691)
- 经济学(22602)
- 北京(22467)
- 省(22164)
- 基金
- 项目(121587)
- 研究(96460)
- 科学(96228)
- 基金(87155)
- 家(74434)
- 国家(73623)
- 科学基金(63587)
- 社会(62753)
- 社会科(58890)
- 社会科学(58873)
- 省(49571)
- 基金项目(46330)
- 教育(43329)
- 编号(41331)
- 划(39388)
- 自然(37292)
- 自然科(36303)
- 自然科学(36296)
- 自然科学基金(35657)
- 成果(33808)
- 资助(33023)
- 制(30885)
- 农(29358)
- 课题(28237)
- 部(27905)
- 发(27320)
- 重点(27234)
- 国家社会(26138)
- 创(25760)
- 性(25631)
- 期刊
- 济(98607)
- 经济(98607)
- 农(56576)
- 研究(54654)
- 中国(46452)
- 农业(38288)
- 财(29821)
- 学报(26704)
- 科学(25958)
- 管理(23131)
- 业经(22597)
- 大学(22520)
- 教育(21957)
- 学学(21420)
- 融(21240)
- 金融(21240)
- 业(17072)
- 技术(16408)
- 农业经济(14782)
- 农村(14657)
- 村(14657)
- 问题(14038)
- 财经(14031)
- 版(12244)
- 经(11981)
- 经济研究(11797)
- 世界(11140)
- 社会(10549)
- 经济问题(10247)
- 农村经济(9614)
共检索到291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冷波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湖北省梅村采取了"行政引领自治"模式,其核心是设置村落理事会激活村民自治,在组织框架内树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通过建构思想引导与民主协商机制、精英吸纳与带动示范机制、知识融合与因地制宜机制以及自主服务与社会规制机制,将国家的"硬规则"以柔性方式导入农民生活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果。这表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尊重农民生活实践,通过赋予基层组织一定的自治权,引导和组织农民自主建设美丽家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卫东 刘淼
基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农民的互动视角,采用博弈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污染的逻辑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污染的根源在于规制失灵;农村人居环境公共资源的"公地悲剧"不是必然现象,可以在农民之间建立一种自实施的自治机制,避免导致"公地悲剧";由于利益目标的差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激励问题、地方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博弈行为,导致了农村人居环境规制失灵。研究启示是,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顺利推进的保障,更将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榕蔚 董红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农村人居环境依靠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治理困境将有望借助数字赋能来化解。数字治理与环境治理双重政策势能的释放、“新基建”背景下数字设施与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的融合以及村民数字素养与环境意识的同步提高为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了社会基础。借助数字技术的协同性、整合性、共享性、参与性,通过数字赋能治理协同、数字赋能资源整合、数字赋能沟通渠道和数字赋能社会动员,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从“信息孤岛”到信息互联、从“二元鸿沟”到城乡融合、从“单向价值”到多元表达、从外部输入到内生驱动的转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应局限于治理主体的价值二元博弈结构关系,而要立足行政与自治均衡的治理统合关系。调研发现,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行政统合与自治缺位弱化了村庄内生性资源嵌入村庄生活治理的活力,也无法回应国家现代化治理规则主导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行政与自治均衡状态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以行政资源输出强化了地方规则的共同体意识,并且激活群众参与的主体性,达成了均衡性的双轨治理结构和机制,实现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的低成本和高效益治理。从行政与自治均衡关系视角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在强国家治理能力与弹性村庄社会结构的张力之间寻找行政与自治的均衡秩序,外引基层治理现代化规则嵌入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内以整合内生性资源激活乡村社会活力,提升治理效能,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应局限于治理主体的价值二元博弈结构关系,而要立足行政与自治均衡的治理统合关系。调研发现,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行政统合与自治缺位弱化了村庄内生性资源嵌入村庄生活治理的活力,也无法回应国家现代化治理规则主导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行政与自治均衡状态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以行政资源输出强化了地方规则的共同体意识,并且激活群众参与的主体性,达成了均衡性的双轨治理结构和机制,实现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的低成本和高效益治理。从行政与自治均衡关系视角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在强国家治理能力与弹性村庄社会结构的张力之间寻找行政与自治的均衡秩序,外引基层治理现代化规则嵌入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内以整合内生性资源激活乡村社会活力,提升治理效能,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弘 苏倩
基于MOA理论构建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模型,选取湖南省368份村民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动机、机会、能力要素间的协同联动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利益感知、外部压力、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主观能力、客观能力等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任一因素并不构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必要条件,而是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多种并发形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四种组态,即动机-能力型、动机-机会型、机会-能力型、动机-机会-能力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弘 苏倩
基于MOA理论构建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模型,选取湖南省368份村民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动机、机会、能力要素间的协同联动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利益感知、外部压力、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主观能力、客观能力等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任一因素并不构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必要条件,而是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多种并发形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四种组态,即动机-能力型、动机-机会型、机会-能力型、动机-机会-能力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泗通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已然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及实现中国式环境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自发与嵌入的理论视角,构建“自发-嵌入”的分析框架,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划分为村庄自治、政府主导以及企业参与等三种类型。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类型实践案例比较分析发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主体在自发性与嵌入性两个层面上的差异,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及其推进效果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关键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不同类型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仍需相关主体之间进行相互作用,从而驱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主体之间也可因适宜的互动机制实现有效互动。由此,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既要注重自发参与,在共识中达成集体行动;又要注重资源嵌入,在治理中探索有序发展;还要注重主体互动,在平等中寻找协同共治,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高效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泗通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已然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及实现中国式环境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自发与嵌入的理论视角,构建“自发-嵌入”的分析框架,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划分为村庄自治、政府主导以及企业参与等三种类型。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类型实践案例比较分析发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主体在自发性与嵌入性两个层面上的差异,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及其推进效果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关键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不同类型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仍需相关主体之间进行相互作用,从而驱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主体之间也可因适宜的互动机制实现有效互动。由此,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既要注重自发参与,在共识中达成集体行动;又要注重资源嵌入,在治理中探索有序发展;还要注重主体互动,在平等中寻找协同共治,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高效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慧丽 许珍珍
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需要基层党组织将党建引领的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山东省S县刘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案例,研究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嵌入式动员”机制,其特征是通过党组织建设、组织嵌入与组织动员三阶段实现基层自治。首先,基层党组织通过成员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愿景重塑,焕发组织活力;其次,基层党组织运用身份嵌入、知识嵌入、文化嵌入和制度嵌入四重嵌入的路径机制将党建融入地方社会,重塑党群关系;最后,通过党组织自身建设和组织嵌入之后的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达成农村社会治理的综合实践,以取得良好的基层治理成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丽霞 冯瑞英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引导及配套资金投入,更需要农民的支持与参与。引导农民充分参与,既是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必要条件,也是改进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基于云村人居环境治理案例,指出引导农民参与是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国家组织动员与个体行为选择的匹配与耦合。摆脱了基本生活压力的农民,参与行为不仅受利益逻辑的驱动,也受到认同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对国家政策理念和人居环境本身的价值认同,重新评估人居环境治理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对乡土秩序和伦理关系的情感认同,重建与村庄之间的联系。建立以认同为核心的农民参与机制,不仅有助于破解实践中“政府干、农民看”的难题,而且有助于农民主体性的生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丽霞 冯瑞英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引导及配套资金投入,更需要农民的支持与参与。引导农民充分参与,既是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必要条件,也是改进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基于云村人居环境治理案例,指出引导农民参与是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国家组织动员与个体行为选择的匹配与耦合。摆脱了基本生活压力的农民,参与行为不仅受利益逻辑的驱动,也受到认同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对国家政策理念和人居环境本身的价值认同,重新评估人居环境治理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对乡土秩序和伦理关系的情感认同,重建与村庄之间的联系。建立以认同为核心的农民参与机制,不仅有助于破解实践中“政府干、农民看”的难题,而且有助于农民主体性的生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牛坤玉 金书秦 陈艳丽 申宇哲
论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目前人居环境的治理短板等角度,分析了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优先领域应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厕所改建这三个方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缺口进行了测算,预计"十三五"期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厕所改建的资金需求约在每年640亿元~2273亿元之间。在参考美国经验的基础上,论文提出我国的污水处理资金机制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瑞萍 王帅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人居环境整治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事关农村居民民生福祉,事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人居环境整治面临治理制度不完善、协同治理困难、主体意识欠缺、基础薄弱等诸多束缚。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以完善治理制度为核心,以加强治理协同为驱动,以强化治理主体意识为重点,以健全治理基础为根本,多措并举推进齐发力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 生态宜居 和美乡村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燕舞
乡村治理的生活治理转向表明,国家对人民美好生活的设定和擘划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实则是一体的,它们共同指向生活治理的现代化。农民日常生活世界的结构主要包括生活空间、生活观念和生活实践以及三者的互动。从对农民生活改造实践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对农民生活改造验收的考核督察机制来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实践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深度介入农民日常生活与改造农民生活世界的逻辑。农民生活治理的现代化就是要通过国家治理手段实现农民生活世界中生活空间、生活观念和生活实践的现代化。它从改造农民的生活空间开始,并通过改造农民的生活实践,最终达到改造农民的生活观念的目的,从而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农民日常生活现代化,进而彻底实现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
生活治理 美好生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