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33)
2023(5376)
2022(4670)
2021(4458)
2020(3904)
2019(9239)
2018(8824)
2017(17938)
2016(9716)
2015(11219)
2014(11171)
2013(11309)
2012(10530)
2011(9224)
2010(9288)
2009(8635)
2008(9132)
2007(8286)
2006(7394)
2005(6738)
作者
(25519)
(20942)
(20866)
(20096)
(13904)
(9880)
(9760)
(8163)
(8035)
(7709)
(7394)
(7322)
(6870)
(6673)
(6602)
(6555)
(6277)
(6247)
(6128)
(5895)
(5339)
(5210)
(4985)
(4840)
(4833)
(4766)
(4744)
(4729)
(4271)
(4136)
学科
管理(41217)
(40620)
经济(40576)
(35445)
(31754)
企业(31754)
方法(25380)
数学(22959)
数学方法(22896)
(18998)
银行(18853)
(17463)
(16995)
(16940)
(12384)
财务(12364)
财务管理(12332)
(12137)
金融(12137)
企业财务(11823)
(10585)
制度(10583)
业务(9955)
中国(9735)
银行制(8656)
业经(8088)
(7672)
(7576)
人事(7135)
人事管理(7133)
机构
大学(132251)
学院(129412)
(58833)
管理(58075)
经济(57570)
理学(47783)
理学院(47358)
管理学(47061)
管理学院(46756)
中国(40442)
研究(36098)
(34126)
(27255)
财经(25993)
(23933)
(22711)
银行(21697)
(21084)
(20104)
中心(20023)
财经大学(19950)
经济学(19489)
经济学院(17857)
(17431)
北京(17145)
(17134)
金融(17104)
科学(16966)
商学(16780)
商学院(16656)
基金
项目(78986)
科学(63570)
基金(60756)
研究(59462)
(50487)
国家(50092)
科学基金(45135)
社会(39996)
社会科(38234)
社会科学(38226)
基金项目(31869)
(28529)
教育(28383)
自然(28242)
自然科(27625)
自然科学(27623)
自然科学基金(27210)
资助(26593)
(23809)
编号(22776)
(19747)
成果(19005)
教育部(18143)
人文(17454)
国家社会(17223)
重点(16964)
(16568)
大学(16211)
(16135)
(15837)
期刊
(61728)
经济(61728)
研究(42376)
(32514)
金融(32514)
(30520)
中国(27436)
管理(24563)
财经(14676)
学报(14517)
科学(14485)
(12798)
大学(12465)
(12429)
学学(11738)
技术(10845)
经济研究(9560)
会计(9394)
教育(9380)
财会(8539)
业经(7869)
理论(7832)
问题(7718)
实践(6992)
(6992)
技术经济(6941)
(6737)
农业(6680)
国际(6673)
现代(6238)
共检索到212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恒光  张龙平  
以2001~2010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特定的银行治理特征和环境,研究了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行政干预推动了向下的盈余管理;行政干预的银行,其高管薪酬机制推动了向上的盈余管理,且银行业绩对这种行为具有干扰型调节作用;相对于非行政干预的银行,行政干预银行的高管薪酬机制推动了更大程度的盈余管理。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干预的银行特征及其引致的弱治理环境,是高管薪酬代理成本增加效应存在的关键推动因素。行政干预影响甚至改变了高管薪酬的作用机制,弱化了市场调节功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金锁  胡焱鑫  
关于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的特殊性,本文认为,主要表现在金融管制与高管薪酬机制两个方面。因为有金融管制,商业银行外部治理的作用非常有限,内部治理机制是其核心(潘敏,2006)。至于商业银行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小宁  朱文浠  
本文以我国2011-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修正琼斯模型和Roychowdhury的模型,从货币薪酬和持股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的货币薪酬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管持股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苏  陈沉  王磊  
以我国2006-2013年A股数据为研究样本,从会计稳健性视角,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与机会主义效应的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薪酬及股权薪酬激励能有效抑制机会主义效应的两种盈余管理,但股权薪酬激励对机会主义效应的应计盈余管理作用大于真实盈余管理。在对机会主义效应的两种盈余管理发挥的抑制作用上,高管薪酬激励与会计稳健性存在互补关系,且该互补关系受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玉霞  
本文基于2010-2013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公平理论解释了高管内外部薪酬差距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内部控制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高管外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对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高管外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挥负向调节。基于内部控制质量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组,该调节作用显著高于内部控制质量低的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玉霞  
本文基于2010-2013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公平理论解释了高管内外部薪酬差距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内部控制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高管外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对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高管外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挥负向调节。基于内部控制质量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组,该调节作用显著高于内部控制质量低的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征征  王伟  
本文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决定因素与会计盈余持续性的关系。根据荆新、王伟(2010)的高管薪酬决定三因素模型,本文构建了三个经验模型。笔者采用中国证券市场2004年至2008年共5307个公司年度数据对构建的三个经验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经验证据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决定考虑了盈余的持续性,相对于非经常损益,给予持续性盈余更高的权重。这表明会计信息在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决定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支持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丹  
基于2010—2013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权衡的视角,实证检验了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及高管股权薪酬激励与两种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高管货币薪酬激励与两种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第二,高管股权激励与两种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第三,基于高管薪酬分组后,高管货币薪酬和高管股权薪酬较高的组,货币薪酬激励与两种盈余管理均负相关,股权薪酬激励仍与两种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及高管股权激励较低的组,货币薪酬激励与两种盈余管理正相关,股权薪酬激励与两种盈余管理关系不显著。本文对完善高管薪酬契约设计、提高投资者保护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成颂  王浩然  张鹏  
基于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殊背景,运用2001—2012年间我国上市银行的数据,从银行风险承担角度检验了银行高管薪酬是否具有风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风险承担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即风险承担对银行高管薪酬具有约束作用,也意味着我国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具有风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显示: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独立董事规模未能对高管薪酬风险敏感性产生显著性影响,而董事会规模与风险承担对高管薪酬的约束表现出显著的相互替代关系,但这种替代关系仅体现在非国有控股银行中;另外,相对于非国有控股银行,高管薪酬风险敏感性在国有控股银行中显得更加显著,表明国有控股银行更加注重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宋清华  曲良波  
本文选择2000~2010年中国13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风险承担与银行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承担呈倒U形关系,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呈正向关系,高管薪酬激励在提升了银行绩效的同时也加大了银行风险。我们建议,高管薪酬制度设计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充分发挥董事会及其薪酬委员会在薪酬管理中的作用,增强高管薪酬的透明性,加强对高管薪酬的监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薇  施宣邑  常悦  
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别从高管薪酬制度及CEO特征出发,讨论高管薪酬差异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以及CEO双职性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高管的薪酬差异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CEO与董事长双职合一对高管薪酬差异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间关系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华伟  
高管薪酬水平和增长速度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我国上市银行的薪酬数据,讨论了管理者才能、权力与高管薪酬的关系,检验了市场规模对高管薪酬水平的影响。经验结果表明,管理者才能能够提高薪酬的绩效敏感度,而管理者权力却降低了薪酬绩效敏感度。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才能对薪酬的贡献依赖于公司规模,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才能发挥作用的空间越大,高管薪酬水平也就越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文莉  宋佳  
本文从性别角度研究女性高管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关键高管与普通高管在决策力、执行力、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异和女性独立董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探讨关键女性高管和女性独立董事对女性高管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总体来看,女性高管能够充分发挥女性在银行公司治理中风险厌恶、谨慎、道德要求高的优势,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起到抑制作用;二是女性关键高管由于对董事会决策的影响力较大,因而能够显著增强女性高管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三是女性独立董事在商业银行董事会中占比提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文莉  宋佳  
本文从性别角度研究女性高管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关键高管与普通高管在决策力、执行力、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异和女性独立董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探讨关键女性高管和女性独立董事对女性高管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总体来看,女性高管能够充分发挥女性在银行公司治理中风险厌恶、谨慎、道德要求高的优势,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起到抑制作用;二是女性关键高管由于对董事会决策的影响力较大,因而能够显著增强女性高管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三是女性独立董事在商业银行董事会中占比提高,有助于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从而弱化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动机。为此,要引导商业银行完善人才培养和内部晋升机制,重视对女性员工的培养,提拔优秀女性员工充实到商业银行管理层,优化商业银行管理团队结构;要强化女性高管人员在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中占比的外部监管约束,引导商业银行选拔更多的优秀女性管理人员担任关键高管职务;要引导商业银行提高董事会中女性独立董事的比重,优化董事组成的性别结构,发挥女性独立董事的影响力,遏制盈余管理、改善财务报告质量。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罗宏  曾永良  宛玲羽  
本文研究攀比的心理特征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高管薪酬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高管薪酬中位数越多,高管进行薪酬攀比的动机越大,其在未来通过盈余管理操纵薪酬的程度增加,并且相比于应计盈余管理,高管更可能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操纵薪酬,而这种效应在公司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较大时得以缓解。进一步看,当公司属于竞争性行业或所处行业景气度较低时,薪酬攀比加剧了高管的薪酬操纵行为,即行业特征会对薪酬攀比与薪酬操纵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效应。研究还发现,薪酬攀比对企业未来价值创造的确具有负面效应。上述证据表明,攀比心理是高管实施薪酬操纵的重要诱因,意味着研究高管薪酬激励时,应关注高管对待薪酬的主观心理感受和心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