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9)
2023(13973)
2022(11774)
2021(10928)
2020(8703)
2019(19708)
2018(19308)
2017(35672)
2016(19823)
2015(22040)
2014(21916)
2013(21570)
2012(20320)
2011(18374)
2010(18505)
2009(16585)
2008(16322)
2007(14380)
2006(13029)
2005(11821)
作者
(59234)
(49168)
(48809)
(46235)
(31456)
(23926)
(22178)
(19121)
(19024)
(17746)
(16877)
(16830)
(16188)
(15385)
(15249)
(15088)
(15003)
(14447)
(14294)
(14214)
(12457)
(12293)
(11797)
(11485)
(11189)
(11141)
(10959)
(10856)
(9981)
(9840)
学科
(83354)
经济(83268)
管理(51352)
(48254)
(34902)
企业(34902)
地方(30082)
(27271)
方法(26448)
中国(26164)
数学(22799)
数学方法(22563)
业经(19706)
农业(18924)
(18115)
(17186)
地方经济(15781)
(15409)
(15224)
贸易(15210)
环境(15080)
(14592)
(13319)
金融(13316)
(13209)
(13195)
银行(13167)
技术(12764)
(12657)
(11842)
机构
学院(273867)
大学(268526)
(106980)
经济(104410)
研究(100376)
管理(97962)
理学(82868)
理学院(81678)
管理学(80205)
管理学院(79680)
中国(75927)
科学(64835)
(59562)
(55476)
(52397)
(48387)
(47997)
研究所(47378)
中心(46761)
业大(44782)
农业(43326)
(40242)
师范(39720)
(37375)
北京(37350)
财经(37048)
(37014)
(36861)
(33349)
师范大学(31778)
基金
项目(183208)
科学(141996)
研究(132882)
基金(127544)
(113141)
国家(112057)
科学基金(94237)
社会(82520)
社会科(77938)
社会科学(77917)
(76718)
基金项目(68669)
(63414)
自然(60981)
教育(59892)
自然科(59420)
自然科学(59402)
自然科学基金(58264)
编号(54807)
资助(50253)
(45813)
成果(43309)
重点(42155)
课题(39906)
(38219)
(37997)
发展(35958)
创新(35709)
(35401)
科研(34741)
期刊
(130413)
经济(130413)
研究(82196)
中国(66006)
(51005)
学报(46821)
科学(42409)
(37212)
管理(35398)
教育(35316)
农业(34602)
大学(34250)
学学(32070)
(27662)
金融(27662)
技术(24178)
业经(24091)
经济研究(19487)
(18517)
问题(17414)
财经(17060)
资源(16773)
(14726)
图书(14376)
(14246)
科技(14056)
(13482)
商业(13044)
现代(12682)
(12606)
共检索到432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毛广雄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作为一种特殊地缘现象的行政区划调整表现出一系列特殊效应,很多地方因此而采取了大幅度的区划调整。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淮安市行政区划调整实践过程的考察,分析了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尚正永  卢晓旭  张小林  吴启焰  
分析了淮安市行政区划调整及其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过程,将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引导性调整,即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1964年淮阴县与清江市的县市分治,1971年淮阴县政府驻地北迁王营镇,牵引了淮安主城市区近30年的南北向发展。2001年的"三淮一体"行政区划调整,又引导着主城区东南向扩张与楚州城区的北向发展,并在两个城区之间形成新产业空间与生态新城,强烈地影响着城市的地域结构。二是适应性调整,即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的手段,能够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2001年的"三淮一体"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淮阴县城并入主城区,不仅解决了"市县同城"问题,为城市空间扩张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也适应了市区与县城连为一体的现实。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影响的作用机理主要为三个方面,即通过改变城市辖区范围,进而改变城市经济规模与发展能力影响城市地域结构,通过城市规划工具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通过城镇原来的空间格局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舒扬  罗震东  
试图通过长时段、演化的视角,系统考察江苏省域城镇化加速期行政区划调整的发生机制、阶段特征及其对城镇化进程、模式的影响。江苏省在城镇化加速期的行政区划调整是中国从高速增长走向科学发展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城镇化的产物。其中,撤县(市)设区和撒乡并镇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区划调整类型,它们的推进过程存在清晰的时空阶段特征,符合江苏省域的经济梯度和城镇化阶段。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土地扩容、城镇空间整合、资源集聚等手段加速了江苏大城市引领的省域城镇化进程,对于陆续进入城镇化加速期的省份具有借鉴价值;当然,这一公共行为存在诸多问题,行政区划调整在未来的生命力、推行形式以及区划调整背后的制度创新等等问题值得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陈曦  戚伟  陈田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83个百分点,并且县(市)改区令8个地级市的城市规模等级升格,说明行政区划调整具有显著的城镇化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陈曦  戚伟  陈田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钊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以四川地级行政区划调整为例分析这种影响。从1993年到1998年,先后对原南充地区、达县地区、乐山市和内江市进行了拆分,在保留原有四个地级行政区建制的同时,新设了广安地区、巴中地区、眉山地区和资阳地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自区域拆分后,新设地区和保留地区经济均取得了高于周边同类地区的发展速度,而这种拆分对新设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有更大的推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冉  张婷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化则是通往进步的必然道路。而行政区划的范围、大小、结构直接影响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进程和质量。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就必须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适时作出调整,以达到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为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市化的发展和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建立"江苏省城市化指数综合度量指标体系",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探寻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响应机制和规律,分析这一特殊的地缘现象对城市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邹伟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变了土地利用区位,有利于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保护,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也将进行一定的调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乡镇区划调整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突破县(市)行政区划限制,不能在更大经济区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被撤乡镇政府驻地土地闲置低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有待改善;集镇集体土地房产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邹纸墨   钟昀彤   余凯迪  
在新形势下,通过以城市群为主导、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重庆市正在积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蓬勃发展。然而,面临的挑战包括区域协调难度大、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高成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三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四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采取这些优化措施,为重庆市和其他调整了行政区划的地区找到可持续和协调发展的路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亚东  
通过计量分析可以实证出重庆市区域经济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且落后地区主要集中在重庆非主城区的东北和东南地区。针对如何加快重庆"一圈两翼"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路径: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具体操作为:重庆的"东北翼"地区与临近的四川、湖北、陕西相邻区县成立三峡省,"东南翼"与临近的湖北、湖南、贵州相邻区县成立土家族苗族民族自治区,重庆市只包括现有的"一圈"地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尔升  
本文以海南建省为案例,采用差分法和准实验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估计了行政区划调整对缩小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对缩小区域差距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正面影响的原因是行政区升格对地方官员的政治激励、中央的优惠政策和分权,其负面影响的原因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和人口的过量流入。本文认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聚军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行政区划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行政区划刚性约束下的跨界公共事务治理困境以及"行政区经济"现象泛滥。从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行政区划整合对区域协同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为解决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区域公共服务落差过大等问题。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都市区,京津冀地区虽然具有明显的大都市区特点,但由于京津两个超大城市均为广域市制,目前都还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还没有达到规模效应外溢的阶段。因此,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不宜贸然调整行政区划,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应主要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合作,以及构建多功能大行政区等准行政区划手段,着力突破区划壁垒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阻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豫萍  罗小龙  殷洁  
在"收缩城市"的理论视角下,以湖南省华容县沿江乡镇为实证案例,探讨了行政区划调整对乡镇衰退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发现行政区划合并之后,被撤并乡镇的衰退加剧,出现了类似西方国家的城镇萎缩问题:人口流出和老龄化现象并存;"空心镇"现象凸显;原有经济空间萧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衰退乡镇再发展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光辉  刘友兆  祖跃升  王永章  
以农用分等成果为基础,探讨了不同等级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法。通过建立耕地利用质量等指数与单位标准量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各等别的理论单位标准量产量,将其与区域粮食需求量相对照,构建最优线性规划模型,求出不同等别耕地保有量的最优方案,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算的耕地保护方案既体现了优先保护优等地的原则,又能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遏制耕地数量迅速减少,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质量保护提供了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