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4)
- 2023(10930)
- 2022(8681)
- 2021(7905)
- 2020(6796)
- 2019(15311)
- 2018(14685)
- 2017(29450)
- 2016(15287)
- 2015(17096)
- 2014(16749)
- 2013(17044)
- 2012(15678)
- 2011(13921)
- 2010(14359)
- 2009(13975)
- 2008(13294)
- 2007(11944)
- 2006(10642)
- 2005(9882)
- 学科
- 业(80510)
- 济(79486)
- 经济(79406)
- 企(74441)
- 企业(74441)
- 管理(62227)
- 方法(36348)
- 数学(28706)
- 业经(28605)
- 数学方法(28579)
- 财(27942)
- 融(26603)
- 金融(26601)
- 农(25206)
- 银(23605)
- 银行(23603)
- 行(22918)
- 中国(22592)
- 务(21641)
- 财务(21626)
- 财务管理(21603)
- 企业财务(20604)
- 农业(19253)
- 制(19206)
- 地方(17642)
- 技术(16279)
- 策(14179)
- 体(14022)
- 划(13870)
- 贸(13256)
- 机构
- 学院(224871)
- 大学(217392)
- 济(104659)
- 经济(102836)
- 管理(94706)
- 理学(80867)
- 理学院(80187)
- 管理学(79482)
- 管理学院(79046)
- 研究(67616)
- 中国(62195)
- 财(51236)
- 京(44263)
- 财经(40497)
- 经(36759)
- 科学(34909)
- 江(34659)
- 农(34458)
- 中心(33568)
- 经济学(32643)
- 所(32097)
- 财经大学(29912)
- 经济学院(29863)
- 业大(28498)
- 商学(28266)
- 研究所(28163)
- 商学院(28039)
- 北京(27820)
- 州(27793)
- 农业(26525)
- 基金
- 项目(141877)
- 科学(115183)
- 研究(107496)
- 基金(106676)
- 家(89879)
- 国家(89042)
- 科学基金(79945)
- 社会(72657)
- 社会科(69279)
- 社会科学(69262)
- 基金项目(56509)
- 省(55464)
- 自然(49675)
- 自然科(48523)
- 自然科学(48512)
- 自然科学基金(47741)
- 教育(47585)
- 划(45024)
- 资助(43514)
- 编号(42116)
- 业(33554)
- 创(33317)
- 成果(32505)
- 部(32234)
- 发(31327)
- 重点(31135)
- 国家社会(30813)
- 创新(30232)
- 制(29725)
- 人文(28864)
- 期刊
- 济(117601)
- 经济(117601)
- 研究(69292)
- 财(43961)
- 中国(41797)
- 管理(39881)
- 融(38074)
- 金融(38074)
- 农(32497)
- 科学(26674)
- 学报(24175)
- 财经(21501)
- 农业(21307)
- 业经(20751)
- 技术(20409)
- 大学(20206)
- 学学(19631)
- 经济研究(18473)
- 经(18464)
- 问题(15456)
- 技术经济(14111)
- 业(14015)
- 教育(13557)
- 财会(12880)
- 现代(12497)
- 贸(12479)
- 商业(11887)
- 世界(11612)
- 国际(11249)
- 会计(10624)
共检索到346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刚 盛誉 陈玥 吕杰
在我国经济整体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发展的不协调、不均衡依然存在,不同行政区域间仍面临明显的市场分割,并催生出城乡信贷分割等严重危害企业发展的问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推动区域一体化、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实际举措及其经济后果成为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企业间融资趋同为切入点考察了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在微观企业层面的效果。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后,区域间的信贷市场壁垒被打破,被撤并县域公司与市辖区公司的融资结构明显趋同,且该趋同效应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此外,这种融资趋同也受到企业之间学习效应的影响,并主要表现为长期债务决策上的趋同。本文的结果表明,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能有效打破行政区域间的行政壁垒,促进信贷资源流动,加速市县企业间融资协同,从而有力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淳 吕杰 盛誉 耿春晓
在国内市场分割的现实情境下,如何推动区域一体化,进而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成为重要命题。本文从微观企业入手,考察了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的区域一体化效果。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后,被撤并县域企业与市辖区企业的投资行为显著趋同,这一结果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本文从整体投资趋同中分离出了市县企业之间的投资学习效应。本文结果表明,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能有效促进市县企业联动,推进区域一体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为 王媛
行政区划调整是中央推动城市化的有力工具,而政府主导的城市空间扩张能否带来人口的集聚,有待实证检验。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地级市数据,本文利用2000—2004年发生的撤县设区实验回答该问题。采用熵平衡法和匹配法解决选择性偏误问题后,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显著提高了撤并城市市辖区城镇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这一变化并非源于户籍人口的增加,而主要来自本县(区)内和外省的人口迁入;同时,东部和市场潜力更大的城市获得了更高的人口集聚效应。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撤县设区促进人口集聚的实现机制,指出撤并后的区域市场融合和城市集聚经济有助于提升被撤并县市的企业生产率与就业,利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证实了上述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光利 薛慧丽 兰明慧 林嵩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了“撤县设区”政策对撤并县域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政策可以显著提高撤并县域的创业活跃度和创业规模。本文从劳动力要素和土地要素使用的视角,解释了“撤县设区”政策影响地区创业活动的机制,发现“撤县设区”政策显著提高了撤并县域的劳动力流入,降低了农业用地使用面积;本文还发现“撤县设区”政策对创业活动的促进效应在公司制企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中更强;在调节效应方面,本文发现当撤并县域所在地级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越高、营商环境越好时,“撤县设区”政策对撤并县域创业活跃度的正向影响越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玲玲 孙海鸣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区域调整非常频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是其重要动机。本文整理了全国1992~2012年间2245次地市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行政区划调整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1992~2012年整个时间段内全国行政区划调整对经济增长仅有微弱的正效应,东部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非常明显,中西部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1~2012年间表现为显著的正面效应,但在1992~2000年间表现为负面效应。可见行政区划调整并不总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一定的区域一定的时期甚至可能阻碍经济增长。换言之...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区域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韦欣
文章利用1997年-2007年我国大规模"县改区"行政区划改革政策,分析了全国范围内县级区划改革对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级区划变更导致新企业进入数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进民退"的现象。政府在进行县域区划调整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县区的异质性,避免贫富差异的加剧。
关键词:
行政区划 改革企业 进入倍差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韦欣
文章利用1997年-2007年我国大规模"县改区"行政区划改革政策,分析了全国范围内县级区划改革对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级区划变更导致新企业进入数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进民退"的现象。政府在进行县域区划调整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县区的异质性,避免贫富差异的加剧。
关键词:
行政区划 改革企业 进入倍差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韦欣
文章利用1997年-2007年我国大规模"县改区"行政区划改革政策,分析了全国范围内县级区划改革对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级区划变更导致新企业进入数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进民退"的现象。政府在进行县域区划调整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县区的异质性,避免贫富差异的加剧。
关键词:
行政区划 改革企业 进入倍差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行政区划调整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行政区划调整是否会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为此,本文利用2004年江苏省宿豫县实施的撤县设区这一事件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合成控制法分析撤县设区对宿豫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政策实施显著降低被撤并县的粮食产量。造成被撤并县粮食产量降低的原因来自政策的实施,并不存在其他偶然因素。撤县设区政策实施主要是通过降低被撤并县粮食播种比例和政府扶持农业力度两条途径对粮食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需要警惕撤县设区政策实施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行政区划调整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行政区划调整是否会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为此,本文利用2004年江苏省宿豫县实施的撤县设区这一事件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合成控制法分析撤县设区对宿豫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政策实施显著降低被撤并县的粮食产量。造成被撤并县粮食产量降低的原因来自政策的实施,并不存在其他偶然因素。撤县设区政策实施主要是通过降低被撤并县粮食播种比例和政府扶持农业力度两条途径对粮食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需要警惕撤县设区政策实施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涂国前 贺家琼
有效的资源配置对于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市场运行效率至关重要。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配置效率已成为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话题。本文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研究了超额区县对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辖区内存在更多超额区县将扭曲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管理费用、税费负担,研发投入随之减少,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超额区县对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企业以及行业竞争更为激烈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机制分析显示,超额区县将加重地方政府行政负担、扭曲财政支出结构,并对地区营商环境造成损害。进一步分析发现,超额区县的存在同样不利于企业创新产出的提高,并导致企业整体生产效率下降,增加了企业风险。本文从区县设置这一角度出发检验行政区划与企业资源配置的关系,拓展了企业资源配置领域的研究,丰富了有关行政区划影响企业行为的经验文献,同时为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楠 高明 杨琳
城市内部行政区划的合理分布和有效组合对要素配置效率以及协调平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城市采用区界重组的方式打破传统行政区划界限、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谋求地区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市辖区之间的空间边界调整,采用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并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这一集约型区划调整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区界重组显著促进了经济发展,并且对相邻辖区存在溢出效应;相较于辖区细碎和辖区数量不变,辖区整合的政策效应更为明显;辖区整合通过激发边界地带活力、简政惠企和优化资源配置带来经济收益。本文研究为最优辖区规模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关键词:
区界重组 辖区整合 经济发展 行政边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施宏
探索有效的区域管治模式,以引导和促进都市圈的成长,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美国在区域管治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范式,经历了从传统区域主义到公共选择理论再到新区域主义的演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四次行政区划调整高峰,从20世纪80年代的地方化的分权取向,到当前的集权化改革,其基本逻辑依然是过于注重行政力量,而对都市圈成长中市场力量的内在规律性以及跨区域合作网络的重要性关注不够。今后的都市圈发展推进策略,应当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同时积极借鉴新区域主义的网络化合作模式,避免过于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
关键词:
区域管治 行政区划 合作网络 都市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玉峰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现在我国的改革直指政府机关部门。政府机关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在经济改革发展一定阶段后,政府机构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政府的改革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机构和人员的精简和调整,也包括政府外部的设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郝闻汉 袁淳 耿春晓
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畅通需要加强地区间的分工协作。在地区市场分割的现实情境下,区域一体化政策能否缓解市场分割,推动分工深化成为重要命题。现有研究多从宏观经济或人口角度考察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经济后果,基于企业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微观企业入手,考察了撤县设区这一区域一体化政策对企业垂直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后所在原县域公司的垂直分工水平显著提高。机制检验表明,撤县设区通过扩大企业可达的市场范围以及降低企业面临的交易成本起到对企业垂直分工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撤县设区对企业垂直分工的促进效果在原县级政府对企业干预力度更强时更加显著。同时,撤县设区带来的企业垂直分工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论表明,区域一体化政策能够推动分工深化进而提高经济效率。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政策 垂直分工 撤县设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