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7)
2023(10475)
2022(8753)
2021(8180)
2020(6608)
2019(14636)
2018(14064)
2017(26396)
2016(14706)
2015(16119)
2014(15563)
2013(15263)
2012(14291)
2011(12656)
2010(12379)
2009(10777)
2008(10377)
2007(8544)
2006(7446)
2005(6383)
作者
(43470)
(36384)
(36146)
(34183)
(22762)
(17832)
(16257)
(14321)
(13873)
(12566)
(12481)
(12258)
(11933)
(11398)
(11210)
(11123)
(11122)
(10858)
(10555)
(10110)
(9285)
(8690)
(8605)
(8380)
(8281)
(8012)
(7918)
(7799)
(7406)
(7369)
学科
(58005)
经济(57946)
管理(38460)
(31983)
(23153)
企业(23153)
方法(21768)
地方(20053)
(19915)
数学(19728)
数学方法(19529)
(17907)
中国(15968)
(13911)
农业(12211)
业经(11780)
财政(11236)
(11084)
贸易(11076)
环境(11012)
(10695)
地方经济(10585)
(10409)
(9475)
技术(8430)
(7708)
(7636)
(7466)
(7403)
金融(7401)
机构
学院(196412)
大学(195444)
(76371)
经济(74748)
研究(73019)
管理(70860)
理学(61858)
理学院(60958)
管理学(59866)
管理学院(59495)
中国(53431)
科学(50107)
(44231)
(41825)
(38275)
(37078)
业大(36299)
研究所(35293)
农业(35157)
中心(33160)
(29700)
(27623)
财经(27377)
(26548)
师范(26166)
北京(25586)
(25250)
(24923)
农业大学(23538)
科学院(23484)
基金
项目(146106)
科学(113297)
基金(105478)
研究(99411)
(96720)
国家(95937)
科学基金(79857)
社会(63497)
社会科(60196)
社会科学(60181)
(58054)
基金项目(57379)
自然(53958)
自然科(52560)
自然科学(52536)
自然科学基金(51571)
(50261)
教育(43794)
资助(40863)
编号(38265)
重点(33714)
(33021)
(30791)
(30458)
计划(29756)
成果(28841)
创新(28641)
科研(28533)
国家社会(27092)
课题(26963)
期刊
(81111)
经济(81111)
研究(54793)
中国(41076)
学报(40669)
(38654)
科学(35262)
(29328)
大学(28939)
学学(27690)
农业(25922)
管理(22430)
教育(16513)
(14571)
(14298)
金融(14298)
业经(13694)
技术(13658)
经济研究(13545)
资源(13525)
财经(12914)
问题(11830)
(11408)
(11124)
业大(11062)
科技(10869)
农业大学(9118)
(9100)
(9087)
林业(8337)
共检索到286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今朝  张锦玲  刘盈军  
以遗产(地)所在政区的更名对区域遗产保护的负面影响为例,从具体的行政区划调整与深层的区划制度性的缺失这两个层面来论述行政区划调整对遗产保护的影响和冲击,说明区域的权力核心、权力结构等的存废(表现上即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区域特色的形成和维系、也即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进而认为,行政区划及其形成的政区权力结构,除了具有政治性、经济性的作用而外,还有社会性、文化性的作用;故应尽量稳定,其调整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除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行政管理便利等因素外,还需考虑地方文化特性维系和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影响,且应以当地社区居民的意愿为重要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佳雨  徐敏  刘伟国  戴湘毅  
我国工业遗产面临本体认知、保护方式、公众参与三方面困境。遗产区域作为新兴遗产保护理念,在提高遗产价值认知、合理协调保护与利用矛盾和加强公众参与方面具有综合效益,有利于解决工业遗产时间连续性模糊和空间完整性破碎问题。以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为例,通过探讨工业遗产资源保护、遗产区域生态修复、遗产游憩系统构建和遗产管理维护体系四个方面,意在探索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形成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朝枝  
"原真性"是一个动态、多元和复杂的问题。遗产保护研究领域强调客体本身衡量标准,讨论建构公认的遗产保护标准体系与技术指标;而旅游研究则强调主体的实地体验,讨论主体对客体"真"、"假"的辨别及其体验效果。旅游与遗产保护是一个互动演进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旅游与遗产保护研究中要从互动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原真性概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伟伟  吴成安  
世界遗产的原真性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核心。旅游开发过程是对世界遗产原真性的认识过程,其开发初期通常表现为对原真性的破坏上,旅游开发在本质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回归,在未来趋势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发展和延伸,旅游开发与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且具有不可逆性。两者的矛盾会在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玉珏   张夏子钰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数字形态的文献遗产应运而生,被纳入文献遗产保护范围。 2023年5月,《世界记忆名录》首次收录原生数字遗产,引发对国际数字遗产保护过往行动和未来走向的关注和思考。通过文献调研、政策研究、案例分析,首先厘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域下数字遗产的概念内涵,其次回顾近20年全球数字遗产保护政策的演变,提炼国际数字遗产保护实践的特点,最后指出国际数字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推介新兴数字遗产保护方法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佳  过伟敏  
从遗产经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建筑遗产的经济学特性,揭示了建筑遗产在保护和再生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了保护与再生的途径等问题,指出遗产的管理与经营是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力求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华  秦耀辰  
中国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面临两难境地。在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及遗产资源特殊性的前提下,遵循相关原则,对遗产地进行明确的功能分区、对遗产单位与非遗产单位给予明确的职能界定、对遗产区内外的经营项目作出具体的性质区分与经营归属安排,是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双赢制度选择的核心内容。遗产单位负责遗产区内的非营利性旅游展示类服务;非遗产单位(包括旅游公司)负责遗产区外的营利性旅游事务经营及遗产区内的营利性特许经营。国家设立专门的遗产行政部门,进而加强政府规制、增强遗产管理的权威性,认真履行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潮轮  
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2013年6月16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和平宫"开幕。来自l20多个国家的约1300名代表出席开幕式。6月27日落下帷幕时,本届大会将包括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内的19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处新增世界遗产包括自然遗产5处和文化遗产l4处,其中亚洲新增8处,欧洲6处,非洲2处,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各l处。至此,《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遗产总数已经达到981项,分布在160个国家和地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嵩龄  
本文指出旅游科学的"原真性"概念与遗产科学的渊源;提出应将"authenticity"译为"原真性"的理由;概述了遗产科学对"原真性"概念的认识发展;从旅游价值观偏好层面对当代旅游科学中出现的"客观主义原真性"、"建构主义原真性"、"存在主义原真性"、"后现代主义原真性"诸提法进行了评论;最后,较为概括地辨析了原真性概念在文化和遗产旅游中的具体处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2012年11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与会代表认识到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在城市科学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冷志明  麻先俊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已经引起各国的重视。文章从世界自然遗产概念释义入手,介绍美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经验,分析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喻学才  
遗产活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遗产的保护继承和旅游的开拓创新。遗产活化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如何把遗产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而又不影响遗产的保护传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瑛  
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而文化遗产保护的灵魂——原真性便成为保护开发中的核心问题。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强调旅游主体体验真实性和旅游客体原真性互为建构,与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相契合。基于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通过对卦台山伏羲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探讨卦台山伏羲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军  刘丽华  
目前,国内外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工厂、建筑群、矿山等物质性遗存为主,传统工业时期的工业遗存尤其是大量赋存的非物质工业遗存的保护意识和效果都不容乐观。文章认为,建构科学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是工业遗产挖掘、认定,建立保护名录等基础性工作的保障;我国非物质工业遗产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得到保护,在现有的2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四部分。文章引入非物质文化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特征、非物质工业遗产保护机理,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成,进一步明确了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咏华  项亚量  
生态敏感区环境的复杂性对处于区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体现了单纯的文物本位价值观,忽视了生态敏感区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处于生态敏感区内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认为建筑遗产与特定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和高度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再思考。提出了基于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整体性的可辩护的规划框架,将现行保护规划中环境规划部分从一个独立的简单的单项规划转变为生态先导下的一系列规划环节,强调在特定生态敏感区的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对以建筑遗产评价为主导的保护区划的修正和补充。最后结合之江大学旧址保护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