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9)
- 2023(9806)
- 2022(8121)
- 2021(7595)
- 2020(6223)
- 2019(14295)
- 2018(13245)
- 2017(25472)
- 2016(13737)
- 2015(15480)
- 2014(15105)
- 2013(15424)
- 2012(14661)
- 2011(13088)
- 2010(12822)
- 2009(11771)
- 2008(11919)
- 2007(9965)
- 2006(8532)
- 2005(7638)
- 学科
- 济(69290)
- 经济(69231)
- 管理(41240)
- 业(36928)
- 方法(33296)
- 数学(31307)
- 数学方法(31208)
- 财(28468)
- 企(28201)
- 企业(28201)
- 中国(20952)
- 农(16705)
- 地方(16129)
- 贸(13890)
- 贸易(13883)
- 易(13546)
- 务(13226)
- 财务(13224)
- 财政(13208)
- 财务管理(13176)
- 制(12924)
- 企业财务(12686)
- 业经(11435)
- 农业(11119)
- 政(10798)
- 融(10624)
- 金融(10622)
- 学(10359)
- 银(10265)
- 银行(10250)
- 机构
- 大学(198802)
- 学院(195913)
- 济(96273)
- 经济(94979)
- 管理(73684)
- 研究(72124)
- 理学(64573)
- 理学院(63872)
- 管理学(63202)
- 管理学院(62828)
- 中国(56760)
- 财(50762)
- 京(40718)
- 科学(40434)
- 财经(37629)
- 所(36012)
- 经(34675)
- 经济学(33425)
- 研究所(32541)
- 中心(31819)
- 农(30656)
- 经济学院(30599)
- 财经大学(28246)
- 江(26994)
- 院(25986)
- 北京(25942)
- 业大(25665)
- 农业(24032)
- 范(23543)
- 师范(23347)
- 基金
- 项目(135122)
- 科学(108494)
- 基金(103465)
- 研究(97826)
- 家(91052)
- 国家(90410)
- 科学基金(77369)
- 社会(68156)
- 社会科(65058)
- 社会科学(65047)
- 基金项目(53836)
- 省(48189)
- 自然(47289)
- 自然科(46252)
- 自然科学(46239)
- 自然科学基金(45467)
- 教育(43819)
- 资助(42836)
- 划(41778)
- 编号(35561)
- 部(32606)
- 国家社会(31072)
- 重点(30939)
- 发(29686)
- 成果(28952)
- 教育部(28469)
- 中国(28374)
- 创(27964)
- 人文(26785)
- 创新(26440)
共检索到292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冲 乔坤元 周黎安
本文利用中国"强县扩权"和"省直管县"两种政策试点,首次区分了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分权(强县扩权)通过吸引更多新企业、提高企业平均利润率来促进经济增长,财政分权(省直管县)则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刺激经济,但两种分权方式依旧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并没有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的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行政分权会产生正的外部性而财政分权的外部性为负,产生这一负外部性的原因可能是地级市对非省直管县的财政挤压加剧。因此政府可以尝试扩大行政分权的试点范围,而在实施财政分权时需注意其对周边县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行政分权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立勇 高玉胭
本文将山西省"省直管县"改革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2—2015年县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财政分权改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因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省直管县"改革赋予直管县更多的财政收支权及经济自主权,大大激活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活力,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即财政分权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第二,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因果效应具有动态异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即"省直管县"改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显著。第三,财政分权通过提高市场化水平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本文从多个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验证了本文实证结论的稳健性。最后,本文给出基本结论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溶冰 赵谦
本文以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审计监督作为调节变量,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和审计监督对反腐败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财政分权与地区腐败水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验证了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具有抑制作用的假设;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水平的影响受到审计监督的约束,作为一种权力制约机制,审计监督的处罚力度越大,越有可能增强财政分权对腐败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地区腐败水平。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审计监督 腐败 国家审计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周久俊
结合"简政放权"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间一直持续的财政分权模式,分析"财政分权"和"简政放权"对中国27个省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固定效应模型的研究结果说明,"分税制"改革在初期对我国各省经济增长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其对各省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2013年推出的"简政放权"政策,由于尚处于初级阶段,减缓了各省的经济增速。然而,参考"分税制"的发展历程,有理由相信,随着"简政放权"的有效实施,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长足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中央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罡 朱卫东 张子余
文章利用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企业寻租与地方政府补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对企业的补助越少,而且企业寻租有助于其获得政府补助;(2)区分不同所有制企业后,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补助越多,而对非国有企业的补助则越少,说明在政府补助方面存在所有制歧视,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依然突出。因此,营造不同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政府补助 财政分权 政治关联 寻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溶冰 赵谦
本文以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审计监督作为调节变量,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和审计监督对反腐败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财政分权与地区腐败水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验证了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具有抑制作用的假设;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水平的影响受到审计监督的约束,作为一种权力制约机制,审计监督的处罚力度越大,越有可能增强财政分权对腐败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地区腐败水平。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审计监督 腐败 国家审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缪小林 伏润民 王婷
文章以云南106个县为例,对地方财政分权如何影响县域经济增长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分权与县域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关系,地方财政分权主要通过影响财政支出行为进而影响县域经济增长;以上级补助为主的财政支出分权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以上解支出为主的财政收入分权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主要取决于经济环境所决定的财政支出行为。进一步挖掘发现,地方财政分权影响县域经济增长传导过程中的财政支出行为存在明显的经济行为依赖和地区特征依赖,其中:前者表现为投资和消费增加以及城镇化推进,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改变财政支出行为,提升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财政努力;后者表现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中胜 罗正英
文章以我国2001-2007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地区财政分权程度与国有公司所属的政府层级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越不充分的地区,其所控制的国有公司和属地民营公司越有可能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相对于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公司,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公司和属地民营公司更有可能存在过度投资行为;地方政府的层级越低,其所控制的国有公司越有可能存在过度投资行为;GDP增速越慢的地区,其所控制的国有公司和属地民营公司越有可能存在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政府层级 过度投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萌 台航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安排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关于地方财政分权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性质,目前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并未给出一致性结论。本文借鉴以往文献的研究方法,并结合中国式财政分权所表现出的税收弹性分成特征,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利用内生增长理论分析了地方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地方财政分权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过高和过低的财政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地方最优财政分权程度的确定,应与各层级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比例和产出弹性相匹配。本文从公共物品供给的角度出发,对倒U型关系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利用1997-2015年我国的县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较好地支持了理论结论,包括工具变量法在内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也与基本结论保持高度一致。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内生增长理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匡小平 卢小祁
现行的财政支出式分权导致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状况日益严重,而地方政府在收入自主能力受约束的条件下,只能依赖土地财政来缓解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现行的政绩考评体系、预算制度不完善是造成土地财政的重要根源。本文以中部欠发达地区J省为例,验证了地方财政赤字对土地财政的正向影响效应,建议通过完善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的归一性,同时构建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绩考评机制来根治土地财政问题。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财政赤字 土地财政 地方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艳 唐海康 庞祯敬
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结合经典理论与经验世界的推论,构建了地方分权改革影响县域公共教育资源供给的理论机理,并以四川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为例,实证检验了地方分权改革对县域公共教育资源供给的多维影响效应。理论分析认为,地方分权改革对县域公共教育资源供给的影响表现为分权激励效应、选择替代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调节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地方分权改革对激励县域公共教育资源供给的总体效应明显,但在分阶段、长时序的分权激励效应有渐次势弱的趋势,而强县与弱县之间分权改革对公共教育资源供给的改善存在结构性差异。未来地方分权改革应坚持"增量管理、分类推进、综合考核"的优化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詹新宇 刘文彬
本文将实际经济增长分解为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政府间接干预的"计划外增长"两项,通过多层级政府框架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在实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和计划外增长方面的效应并不同步,而且还呈现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搜集中国省、市两级政府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GDP计划增长目标并进行系统GMM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财政分权对省、市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皆显著为正,但对其两个分解指标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目标的拉动作用,而对计划外增长影响较弱且不甚显著;分地区回归发现,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对计划外经济增长的驱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影响由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来实现的。机制分析显示,财政分权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实际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娟 张克中
利用1996-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下省级官员异质性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权度的提高不利于碳排放量的减少,这说明财政分权会降低官员对碳排放管制的努力。官员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省级官员职位、来源类别和任期长短的不同对碳排放控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于京官而言,本省晋升的省长不利于碳排放的减少;加入省级官员来源类别与财政分权的交互项后,本省晋升的省委书记和省长对碳减排的净效应都是正的。随着任期的增加省级官员对碳减排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本省晋升的省委书记对碳排放的影响在直辖市和非直辖市,自治区与非自治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官员异质性 碳排放 财政分权 腐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谷成 张家楠
对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是现代国家的重要职能。在政府和社会成员通过协商互动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现代国家治理越来越清晰地表现出治理结构分权化、治理方式民主化、治理技术现代化等特征。为考察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成员”三元主体的回应性理论框架,并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2010—2018年2538个民生财政支出样本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通过降低地方政府的回应能力和回应意愿抑制地方政府对辖区民生需求的回应性。尽管审计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政府对民生需求的回应性,但仍不足以抵消财政分权引发的回应性削弱。原因在于审计监督只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政府的回应能力,而对地方政府的回应意愿并无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有关政府回应性影响因素的探索,也为财政体制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灿明 詹新宇
理论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复合型的,既存在逆向再分配效应,也存在正向再分配效应。基于系统GMM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这种复合型的影响显著表现为U型关系:在开始阶段,主要表现为正向再分配效应,即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越过拐点之后,则主要表现为逆向再分配效应,转向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地区的数据实证揭示,土地财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分位数回归发现,以上U型关系在各分位点整体上依然成立,并且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其拐点值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这意味着即使是同样的土地财政规模,对处于不同分位点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言,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