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
2023(1728)
2022(1470)
2021(1421)
2020(1283)
2019(2985)
2018(2939)
2017(6065)
2016(3349)
2015(3445)
2014(3380)
2013(3487)
2012(3331)
2011(2935)
2010(3027)
2009(2730)
2008(2807)
2007(2488)
2006(2233)
2005(2042)
作者
(9434)
(7923)
(7894)
(7658)
(4997)
(3789)
(3611)
(3154)
(3030)
(2814)
(2669)
(2668)
(2655)
(2572)
(2567)
(2450)
(2421)
(2327)
(2266)
(2238)
(2204)
(1937)
(1935)
(1819)
(1812)
(1797)
(1733)
(1703)
(1662)
(1572)
学科
(15451)
经济(15430)
管理(9782)
(9160)
(8146)
企业(8146)
方法(7355)
数学(6517)
数学方法(6450)
(5159)
结构(4831)
(3884)
产业(3742)
(3726)
中国(3593)
(3517)
财务(3514)
财务管理(3507)
企业财务(3418)
(3388)
(3154)
业经(2960)
产业结构(2900)
地方(2888)
体制(2825)
(2568)
贸易(2567)
(2504)
(2345)
金融(2345)
机构
大学(47711)
学院(47012)
(20980)
经济(20599)
管理(17661)
研究(16243)
理学(15373)
理学院(15185)
管理学(14882)
管理学院(14779)
中国(12461)
(10164)
(9868)
科学(9865)
(8459)
(8032)
财经(7981)
研究所(7565)
(7272)
(7227)
中心(6963)
经济学(6945)
业大(6922)
经济学院(6289)
北京(6206)
农业(6184)
(6117)
财经大学(6019)
(5541)
师范(5452)
基金
项目(31435)
科学(24947)
基金(23862)
研究(21729)
(20922)
国家(20777)
科学基金(17814)
社会(14456)
社会科(13803)
社会科学(13798)
基金项目(12476)
(11870)
自然(11769)
自然科(11484)
自然科学(11481)
自然科学基金(11323)
资助(10260)
(9968)
教育(9953)
编号(7902)
(7367)
重点(7242)
(6540)
成果(6488)
教育部(6366)
科研(6149)
国家社会(6136)
(6085)
大学(5926)
人文(5915)
期刊
(23066)
经济(23066)
研究(14336)
(8615)
学报(8230)
中国(8144)
科学(7519)
(6943)
管理(6716)
大学(6264)
学学(6041)
财经(4512)
(4412)
金融(4412)
农业(4372)
经济研究(3914)
(3886)
技术(3716)
业经(3523)
问题(3279)
技术经济(2833)
统计(2766)
教育(2738)
(2474)
(2404)
(2390)
(2345)
商业(2267)
决策(2225)
国际(2177)
共检索到69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章剑生  
主持人语:尽管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已经有几年的"试点"经验,但2017年行政公益诉讼写入《行政诉讼法》之后,与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难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但当它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时,其法律地位当如何确定,则直接影响行政公益诉讼在国家行政诉讼制度中的定位与构建。在行政私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不能完全适用于行政公益诉讼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冬  李岩峰  
当下检察机关对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进行了大量制度创新,凸显了诉前程序的独立价值,并逐渐演变为由检察机关深度参与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机制。实践的突破对既有诉前程序理论与规范的冲击也随之而来,反映出检察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一体化的制度设计造成法律监督范围、管辖规则以及公共利益救济等方面的诸多矛盾,根源在于传统的诉讼思维遮蔽了诉前程序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独特价值。厘清诉前程序的功能价值,应将其从诉讼场域转向治理场域,实现从司法审查到协同治理、从程序警示到实质性救济、从事后救济到风险预防的三重转变,并从磋商程序的适用规则、检察机关一体化管辖以及协同功能的保障措施与限制措施等方面完善当下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相关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利根  李新庄  钱德洲  沙亮  
研究目的:指出当前违法用地问题突出,分析土地制度还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提出立法对策和法律架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法理推断法、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1)主要依靠行政权力进行监管、保护的模式不利于实现国家土地资源安全;(2)健全社会公益监督机制有助于提升土地资源的监管、保护力度及其效果。研究结论:构建行政与公益诉讼特殊司法救济双轨并行保护模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施立栋  
无论是在行政公益诉讼的试点期间还是正式入法后,起诉期限问题均未能引起制度设计者的关注。判例和学说上认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不受起诉期限约束的观点,既缺乏规范依据与理论支撑,也不利于公益的及时救济与恢复,是值得商榷的。与此同时,既有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则与行政公益诉讼的性质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匹配问题,难以直接加以适用。为此,应在考量前置程序影响、规则简明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期限规则。建议以检察建议回复日或回复期满日为起算点,允许检察机关在6个月内起诉,这一规则能较好平衡公益保护与法秩序安定性之间的关系。起诉期限规则具有承接前置程序与诉讼程序的重要作用,应在未来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时作出明文规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褚玉龙  张素梅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杜要忠  
对于试图利用公司管理职权获取非法利益的公司管理层来说,集团诉讼是一柄让他们望而生畏的利剑。证券集团诉讼使每一位普通的投资者成为发现和打击上市公司不法行为的“私人检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黎  
在一审法院采用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能够保障当事人平等利用司法保护,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应包含原告的程序选择权、简化审判组织和证据审查、缩短诉讼时限等一系列制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学德  
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已经提起不少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但不论是从行政机关的视角还是法院抑或污染企业的视角来分析,赋予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都具有诸多弊端。文章认为,将来的环境公益诉讼应将原告资格赋予公民和民间非政府组织而不应赋予行政机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南丽军  张献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权力的触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而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者,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的行为往往给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公共利益受损的实践状况,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应运而生,并在学界引起了如火如荼的探讨。文章正是基于此背景,研究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状况,分析当前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增加行政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扩大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明确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以及健全行政公益诉讼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艳华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存在环境公益诉讼的民事责任与环境行政执法的行政责任的功能重叠、环境司法权与行政权间的行权竞合与司法权越位等冲突。究其原因在于对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定位的不准确。为此,我们应在对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的一般原理进行探究的基础之上,阐明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应是"互补"与"监督"关系。二者冲突之消解应以"行政优先,诉讼兜底"及"多元治理,尊重专长"为原则。循此为进,完善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重点根据环境行政执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的匹配度进行精细化设计。调适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的责任方式,将赔偿损失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有之责任方式,而恢复原状不应纳入环境公益诉讼的民事责任范畴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茵  
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是关系到什么样的人能够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并启动对行政行为审查的司法程序的一个关键问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激烈,但并未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芙英  
行政公益诉讼中,强制调查权的缺失导致检察机关倾向于取证容易的案件,人为地缩小案件范围,也无法应对突发性公益案件的证据固定,不利于实现行政公益诉讼预防性要求。强制调查权派生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也由其在行政公益诉讼中全面承担举证责任的现实决定。为了防止检察机关利用强制调查权干预行政权,应当完善强制调查权启动程序,设计检察委员会集体决策和上级机关审查决定制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政  
在阐述林业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指出林业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应扩展至检察机关和社会组织,并对社会组织作出限制性规定;受案范围还应包括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对林业行政公益诉讼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包括诉前程序的设置、举证责任的分配、行政不作为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形式等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林业行政公益诉讼立法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安石  
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检察机关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为抓手,深化同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交流合作,不断创新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案例发现,许多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通过诉前程序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没有延伸至诉讼程序。对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而言,诉前检察建议的制发与落实,即检察建议的实践效力尤为关键。诉前检察建议能够有效缓和检察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提高司法效率,通过优化检察建议的内容以及构建合理的后续起诉判定标准,强化检察建议的效力,有效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促使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润民  朱晖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需要面对来自科技和道德的挑战。以司法权为主导强化其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并以行政权作为辅助系当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但是,司法权的加强容易造成其突破自身权力范围侵入行政权的范围之内或者与行政权功能相重叠,造成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定位错误。当代环境事业冗杂零碎,更加需要利用行政权来作为主要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因此,就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而言,应当通过加强和有效运用行政权、增设民事公益诉讼前置程序以及完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来纠正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两者的关系,从而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得到良好的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