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99)
- 2023(2873)
- 2022(2256)
- 2021(2396)
- 2020(1749)
- 2019(4139)
- 2018(4182)
- 2017(5783)
- 2016(4355)
- 2015(5017)
- 2014(5137)
- 2013(4262)
- 2012(3961)
- 2011(3856)
- 2010(4072)
- 2009(3437)
- 2008(3297)
- 2007(3090)
- 2006(2930)
- 2005(2818)
- 学科
- 教育(19077)
- 中国(9232)
- 学(8357)
- 济(6892)
- 经济(6888)
- 理论(6691)
- 教学(5894)
- 思想(4241)
- 政治(4089)
- 发(3511)
- 研究(3506)
- 思想政治(3485)
- 政治教育(3485)
- 治教(3485)
- 德育(3462)
- 发展(3410)
- 管理(3352)
- 革(3349)
- 展(3288)
- 改革(3144)
- 高等(3050)
- 经济学(2911)
- 学法(2790)
- 教学法(2790)
- 教育改革(2773)
- 学校(2569)
- 学理(2460)
- 学理论(2460)
- 生(2408)
- 计算(2325)
- 机构
- 大学(56474)
- 学院(50081)
- 教育(25979)
- 研究(22372)
- 范(19134)
- 师范(19070)
- 师范大学(16048)
- 京(13831)
- 科学(12758)
- 济(11325)
- 所(10956)
- 职业(10845)
- 经济(10790)
- 技术(10191)
- 研究所(10054)
- 教育学(10049)
- 管理(9935)
- 北京(9794)
- 江(9460)
- 中国(9161)
- 中心(8366)
- 理学(8086)
- 理学院(7842)
- 院(7841)
- 管理学(7479)
- 职业技术(7442)
- 教育学院(7380)
- 管理学院(7354)
- 州(7116)
- 技术学院(6550)
共检索到88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荣生 于龙
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更需要这样的研究者:有丰富的经验,又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够从事理论到实践的技术转换。洪宗礼作为语文教师、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材编者,在教学和教研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经验,深入思考和研究,勇于自我超越和开拓创新,打通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万寿点墨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思考可以拓宽我们的思想境界,扩大原有的思维格局,更清楚地认识自我,了解如何努力才可以走得更好、更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无止境,学术的思考与创新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洪流。会计从结绳记事开始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会计实务和规则也越来越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会计准则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梅
教育思想家、教育学家、教育家作为三种不同的教育活动的主体 ,在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以隐喻的方式 ,他们分别对应着“立法者”、“阐释者”、“实践者”的角色。他们以不同的教育智慧与方式 ,对人类的教育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关键词:
教育思想家 教育学家 教育家 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宋子江
著名特级教师洪宗礼从教49年,立足本职.著述宏富,主编初中语文教材。主编《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卓然成为大师。洪宗礼现象具有广泛深该的社会意义:中小学教师的发展空间是不可限量的;中小学学校观念应该有所突破;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个人对教育、对社会具有巨大效应;教师的发展要一层楼一层楼地盖上去;研究心是最可宝贵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包丹丹
教育、教养和教学是苏联教育学的三个基本概念。20世纪50年代中国教育学者依据马列主义原典,对比苏联教育学文本,确定了三个概念的译词,并阐释其具体内涵。教育分广义与狭义,苏联教育学中广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人格陶冶,后被替换为思想教育;教养指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传授,因与中国文化传统不合,终被弃用;教学是狭义的教育和教养实现的基本途径。通过对三个概念的阐释,苏联教育学的"学校中心""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特点被呈现出来,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教育学科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中国教育学科指明了方向,也为师范教育培育师资做出了贡献。中国教育学者并非只是照搬照抄苏联教育学,这一过程中有思考、选择和接受,基本依据是本国的学术传统与现实语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甘剑梅
任何教育都有自己的起点 ,从知识和道德出发 ,这是教育的传统起点观 ,它们在生命之外寻找教育的基础 ,使人的发展丧失生命的根基。教育应遵从生命优先的原则 ,从生命的原初活力出发 ,理解教育的逻辑基础。教育起于生命 ,但又不止于生命 ;始于生命的陶冶 ,但又不放弃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这是生命力量论对教育起点的哲学解释
关键词:
生命活力 教育起点 教育追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南星
海德格尔提出了一种十分新颖而又极富争议的康德阐释,批评者们纷纷认为他犯下了可以称作“强制阐释”的错误。但以牟宗三为代表的批评者自身提出的康德阐释却往往也面临同样的指控。海德格尔在承认其阐释之“强制性”的同时,宣称应该将其视作一种“思想对话”。通过对海德格尔和牟宗三的康德阐释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澄清思想对话与强制阐释之间的区别。思想对话当中蕴含的主观性要素不仅不会造成对文意的曲解,反而能够作为“效果史”的一部分,让经典的意义变得更加丰富。
关键词:
康德 海德格尔 卡西尔 牟宗三 强制阐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云飞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鲜明的不同点,在于"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差异。"乐感文化"源于先秦的"礼乐文化",这种文化具有深厚的国家性、民族性。"中和美"是其本体审美特征,始终在穿透历史,塑造着中国人的灵魂。
关键词:
礼乐文化 音乐美学 国家性 乐感文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骁鸣
流行文化中有关"旅行的意义"的说法并不少见,但如何对"旅行的意义"进行阐释却很少有人研究。该研究从"意义"的3种常见用法——价值与目的、含义与语义、语境与范畴——入手,主要借鉴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如下主要观点:1存在两种阐释"旅行的意义"的可能方式,即可以将其理解为旅行行为本身在语境、含义、价值之间的一种整体性关联,也可理解为嵌套于人们的整个生命时空或生活世界之中的一种基于"旅行-意义"的关联,因此未来的相关研究需要从旅行这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跨入日常生活这个开放的大世界;2人们是先行在前语言的层面上获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日 方绪军
职业院校参与社区教育是国家政策应然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社区教育原生环境的实然选择。根据职业教育服务社区办学的特点,围绕历史性传统与现实性发展的需要,归纳出社区教育应该补齐治理体系结构、运行机制结构、资源供给结构、评价功能结构等短板。基于此,从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畅通、话语权回归、社会性评价等维度提出构建“职业院校—社区”为主体的多元结构治理体系,实现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供给;搭建“需求导向、精准服务、常态运行”的供给机制,实现可持续的职业教育赋能;拓宽社区教育的职业教育资源,生成“课程—教学—教师—教法”适配性的教学生态链;形成“主体参与、螺旋改进”的评价体系,实现“质量、效应和范围”的共振效应等职业教育学言语阐释,从而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供给、相互联系、共生的“职业院校—社区”教育共同体。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君进
与《忏悔录》类似,《爱弥儿》同样是卢梭本人的一幅自画像。爱弥儿作为一个卢梭想象出来的教育样板,其并不是一个透明的灵魂意象,而是隐藏着大量不容易被发现的幽暗底层。在爱弥儿身上,卢梭有意构造出各种叙事结构,以实现一种既真实又虚构的想象性演练。无论是爱弥儿与卢梭之间表层与潜在的复调关系,亦或卢梭与爱弥儿之间真诚与反叛的变形结构,还是两人之间基于恋母情结与造父意图的政治性血缘,这些都反复提醒我们在研究《爱弥儿》的一开始,不能忽视卢梭自身的人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爱弥儿既是卢梭的学生,也是卢梭的孩子,更是卢梭本人的颠倒。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爱弥儿式卢梭与卢梭式爱弥儿的混合意象中,我们才可能真正捕捉卢梭的教育意图以及整部《爱弥儿》中各种隐遁的计划。
关键词:
爱弥儿 卢梭 教育样板 混合意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梅
“阐释学”(HERMENEUTICS)一词,源自对圣经经义的阐释。近十个世纪以来,圣经经义的诠释者们穷其毕生精力,对各种版本的圣经经义作了最为细致、最为系统的解释工作。而文学阐释学就是像圣经研究者考察研究圣经经义那样,对文学作品的阐释找出最好途径。从这一点出发总结文学阐释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遂川 庞欢 熊亦冉 陈明珠 沈菲
AI绘图、高清制图、数智观图……随着数智技术嵌入生活世界的不断展开,图像数智化已然不是一个偶然的涌现,而是预示着一定趋势的社会现象。数智技术为图像世界创造出新主体、新工具、新手段和新条件,绘图、制图与观图三大环节,图像主体、本体、载体等结构性要素,既体现了图像传统的逻辑展开,又鲜明具有数智技术嵌入裹挟而来的“发展性”问题。因而,图像数智化趋势中的AI绘画的回应政策、数智制图的版权保护、数智观图文化平等理念等问题,无可回避,需要讨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盼倩
对于劳动的价值问题讨论由来已久。洛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确认劳动的价值,目的是自由主义的实现;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讨论劳动的概念,论述了资本主义劳动的本质问题等。其中,马克思还肯定劳动在教育中的价值,提出教劳结合的教育原则。同时,正因为劳动观念的历史变革,也就是劳动从作为生存手段到行动方式的转变,从奴役劳动到生命劳动的转变以及从劳动生产力到劳动创造力的转变这一系列变革,促使劳动与教育的结合成为了可能。而具有劳动性质的教育和具有教育性质的劳动成为两者结合的重要特征。身心统一发展的教育目的、以活动课为主的课程方式、以劳动过程为主的教学内容和作为整体性发展的教育评价是在劳动与教育可能性的结合后对教育系统的充实。
关键词:
教育 劳动 教劳结合 教育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