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0)
- 2023(11730)
- 2022(9879)
- 2021(9290)
- 2020(7615)
- 2019(16844)
- 2018(16445)
- 2017(30991)
- 2016(16384)
- 2015(17846)
- 2014(17271)
- 2013(16783)
- 2012(15446)
- 2011(13893)
- 2010(13797)
- 2009(13254)
- 2008(12645)
- 2007(11421)
- 2006(10126)
- 2005(8425)
- 学科
- 济(64790)
- 经济(64703)
- 业(48229)
- 管理(45504)
- 企(34931)
- 企业(34931)
- 农(32140)
- 方法(25400)
- 农业(22210)
- 数学(21476)
- 数学方法(21175)
- 业经(18250)
- 地方(18174)
- 中国(17628)
- 财(17293)
- 制(13607)
- 学(13555)
- 贸(11874)
- 贸易(11866)
- 易(11464)
- 务(10154)
- 财务(10125)
- 财务管理(10101)
- 理论(10073)
- 环境(9958)
- 发(9950)
- 银(9676)
- 银行(9658)
- 融(9657)
- 金融(9654)
- 机构
- 学院(226939)
- 大学(222832)
- 济(87048)
- 管理(86256)
- 经济(84924)
- 理学(74935)
- 理学院(74027)
- 研究(73766)
- 管理学(72474)
- 管理学院(72077)
- 中国(56142)
- 科学(46692)
- 京(44951)
- 农(42705)
- 财(41428)
- 所(36155)
- 中心(36105)
- 江(34979)
- 业大(34857)
- 范(33399)
- 师范(33141)
- 研究所(32786)
- 财经(32653)
- 农业(32357)
- 经(29616)
- 州(28373)
- 北京(27224)
- 省(27108)
- 院(26737)
- 师范大学(26456)
- 基金
- 项目(157307)
- 科学(125636)
- 研究(115828)
- 基金(115074)
- 家(99984)
- 国家(99065)
- 科学基金(86362)
- 社会(75449)
- 社会科(71122)
- 社会科学(71108)
- 省(64625)
- 基金项目(61651)
- 自然(55690)
- 自然科(54474)
- 自然科学(54462)
- 自然科学基金(53441)
- 教育(52761)
- 划(51697)
- 编号(47663)
- 资助(44999)
- 成果(37985)
- 重点(35025)
- 发(34276)
- 部(33811)
- 创(32624)
- 课题(32377)
- 国家社会(30936)
- 创新(30337)
- 科研(29657)
- 人文(29276)
共检索到335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范振杰 何丹 李小云
精准扶贫中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积极响应,共同助力贫困户脱贫,引致乡村关系空间在脱贫前后发生转化。论文使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行动者网络视角重新审视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的精准扶贫,将关系空间转化划分为阶段内关系空间转化和阶段间关系空间转化,拓展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关系空间转化的解释,发现了河边村关系空间的阶段特征与转化路径:(1)精准扶贫中河边村的关系空间存在阶段性特征,包括脱贫攻坚阶段的前关系空间(标准空间较大)和巩固脱贫成果阶段的后关系空间(协商空间较大)。(2)阶段内关系空间转化是标准空间向协商空间转化的过程。以脱贫攻坚阶段为例,“两不愁、三保障”这一明确政策目标下的标准行为构建了较大的标准空间,有利于确立强制通行点,促进阶段内关系空间转化。(3)阶段间关系空间转化是前一阶段的协商空间转化为后一阶段的标准空间的过程,脱贫攻坚阶段的前协商空间就转化成了巩固脱贫成果阶段的后标准空间。这一关系空间转化的过程可结合新标准行为的应用和空间稳定性测度进行验证。(4)关系空间转化促成了村小组和村民转变为后关系空间中的关键行动者,他们在参与改善建成环境的过程中被动员起来,通过成立合作社的形式和其他行动者结成紧密网络联盟,未来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论文所构建的关系空间转化框架对分析和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兼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小云 林晓莉 徐进
本文以云南省贫困村庄河边村为例,通过对河边村脱贫历程以及疫情背景下生计转型的案例呈现,从收入和消费的视角展现风险冲击下小农的生活和生计景观。在疫情的冲击下,河边村脱贫过程中形成的新业态受到巨大打击,但是农户以"再农化"和多元生计的弹性策略应对所遇到的风险,实现了疫情之下基本生活的稳定。处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韧性的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在特定政治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某种状态。小农的韧性体现在小农的行为上,有着鲜明的农本主义色彩,但是这一特性却不是小农固有的,而是小农与国家和社会共同互动建构出的一个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状态,小农的韧性不可能脱离个体、国家和社会不同方面的有机协同。
关键词:
韧性小农 疫情风险 农户生计 脱贫攻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瞿秋美 王万平
消除贫困是民族地区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是一个位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深度贫困县,但是近年来在扶贫工作中重视瞄准精确、项目精准、措施精当,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取得了良好的反贫困效果。以漾濞县苍山西镇的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描述苍山西镇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位、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方面突出精准的具体做法,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精准扶贫 漾濞县 苍山西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余红红 李娅
根据县域视角选择核桃传统生产大县、精准扶贫重点县——大理州漾濞县开展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精准扶贫效果调研工作,分析结果表明:核桃产业在提高当地贫困户经济收入与促进当地就业方面的扶贫效果明显;但在核桃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政府监管不到位,技术创新滞后,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因此,应充分依托当地资源,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市场作用,整合生产要素,促进三产融合,激发动力,提升贫困户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核桃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晓波 王海燕 王云美 杨红钧 陈蕊 鄢文光 袁媛 李学林
【目的】进一步找到云南省精准扶贫新动能和关键点。【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选取88个共性县(市、区)并按照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划分,对云南省精准扶贫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贫困地区资源环境是建设绿水青山的天然"本底";贫困地区农村和少数民族人口是精准脱贫的"聚焦点";贫困地区具有将优势和潜在劣势转化成经济发展后发优势的"闪光点";贫困地区农业和科技是精准脱贫的"着力点"。【结论】研究结果为云南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综合评价 新动能 关键点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锋 郝学峰 包雪梅 赵荣
文章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和福贡县为例,分析了独龙族和怒族等极少数民族地区林业扶贫效果。通过贡山县生态护林员脱贫分析发现,选聘生态护林员不仅能有效提高森林管护水平,而且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生态扶贫长效机制;通过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林业产业扶贫分析,林业产业是福贡县发展山区经济、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举措。同时研究也发现,林业精准扶贫面临着规模小、专业合作社不足、生态护林员缺乏安全保障和考核体系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锋 郝学峰 包雪梅 赵荣
文章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和福贡县为例,分析了独龙族和怒族等极少数民族地区林业扶贫效果。通过贡山县生态护林员脱贫分析发现,选聘生态护林员不仅能有效提高森林管护水平,而且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生态扶贫长效机制;通过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林业产业扶贫分析,林业产业是福贡县发展山区经济、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举措。同时研究也发现,林业精准扶贫面临着规模小、专业合作社不足、生态护林员缺乏安全保障和考核体系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曦
在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信息公开程度较高,国家与农民的直接对接,打破了原来乡村基层组织垄断信息的权力结构。乡村关系的利益共同体式微与转型,监督压力使得村干部的行为逻辑和行为模式发生转变,村干部动员能力的不同形塑出当前扶贫工作中治理样态的差异。精准扶贫工作中利益密集的资源分配在相对扁平化、均质化的村庄社会结构中激活了竞争关系。当国家与农民对接时,信息垄断的基层权力结构被打破,村干部的政策解释权、自由裁量权被压缩,严格的监督机制不断压缩村庄在执行政策时的弹性空间,形成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干群关系互动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
信息 利益共同体 风险共同体 干群关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金静 相天东 王元福
金融扶贫"卢氏模式"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县域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且评价结果运用效果良好。从精准扶贫视角对卢氏农村信用评价体系这一经典做法进行剖析,总结其成功经验,旨在复制推广其经验,助力打赢扶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云霞
本文立足于旅游扶贫的相关理论,对云南省的扶贫工作及当前形势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在阐述了云南省实施旅游扶贫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该省发展旅游扶贫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云南省 旅游扶贫 对策研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窦亚权 李庆磊 李明虎 李娅
文章以云南省泸水市鲁掌县和昭通市大关县2个典型村为例,在对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云南省林下产业扶贫的现实基础出发,分析2个案例村的贫困原因、扶贫措施以及扶贫成效,找出林下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
林下产业 扶贫效果 对策建议 云南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娟
[目的]为有效测度、评价和提高河南省乡村旅游的扶贫效益、把握脱贫工作的不足和方向,构建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固始县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估。[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综合得分值。[结果] 2016年固始县旅游扶贫绩效综合得分为91. 66分,根据该文确定的等级评价标准,其旅游扶贫绩效处于良好等级。对旅游扶贫效益综合得分值贡献最大的指标是贫困户脱贫率,2016年固始县贫困户脱贫率为60. 61%,脱贫综合成效明显。通公路率、计算机普及率、基本养老保险普及率、沼气入户率是限制固始县旅游精准扶贫绩效等级提升的主要指标。[结论]开展乡村旅游对河南省脱贫攻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发展旅游扶贫的支持力度,最大效用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工作中的效益。且下一步旅游扶贫要着重从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入手。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扶贫 绩效评价 河南 固始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岳三峰 杨建荣 庞晓芳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扶贫考察报告岳三峰,杨建荣,庞晓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峡谷地带。州内地广人稀,屠户分散,全州土地面积14703平方公里,1993年末总人口446693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6%.人口密度为30.38人/平方公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顽强 李敏
在攻坚脱贫战略中,社会扶贫是政府、市场、社会联合行动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实践和学术研究来看,社会扶贫仍然是"大扶贫"格局的短板。公益扶贫是社会扶贫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使命追求与政府精准脱贫目标内在价值的契合性、扶贫公共产品供给功能的发挥和政策供给的支持、政府主导扶贫模式的"碎片化"和多元协同扶贫模式的正面效应并存、"互联网+公益"模式与网络扶贫行动的联合驱动成为公益组织嵌入精准扶贫行动的内在逻辑理路。因此,要发挥公益组织的扶贫合力,提高公益扶贫的效果,补齐"社会扶贫"的短板,就需要从核心支点、基础条件、制度嵌入、技术支撑4个关键要素着手,构建公益组织嵌入精准扶贫行动的生态网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彦峰
供给侧改革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论工具,通过金融精准扶贫的制度创新、金融机构的优化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等,把金融的有效供给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起来,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脱贫效率的最大化。论文以河南金融精准扶贫为分析案例,围绕两者衔接的关键环节,发现金融精准扶贫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金融 精准扶贫 衔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