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4)
- 2023(12771)
- 2022(10893)
- 2021(10047)
- 2020(8281)
- 2019(18729)
- 2018(18495)
- 2017(35644)
- 2016(18894)
- 2015(21120)
- 2014(20936)
- 2013(20337)
- 2012(18480)
- 2011(16621)
- 2010(16850)
- 2009(16008)
- 2008(15676)
- 2007(14093)
- 2006(12328)
- 2005(11304)
- 学科
- 济(75537)
- 经济(75409)
- 管理(64049)
- 业(57737)
- 企(50969)
- 企业(50969)
- 方法(35511)
- 数学(29828)
- 数学方法(29552)
- 财(25184)
- 中国(20275)
- 制(19799)
- 农(19248)
- 业经(18667)
- 务(16279)
- 财务(16242)
- 财务管理(16194)
- 理论(15569)
- 企业财务(15426)
- 贸(14646)
- 贸易(14639)
- 易(14233)
- 银(13504)
- 银行(13495)
- 体(13440)
- 学(13386)
- 融(13051)
- 金融(13047)
- 行(12813)
- 农业(12484)
- 机构
- 大学(267907)
- 学院(267760)
- 济(110185)
- 经济(107824)
- 管理(106628)
- 理学(91409)
- 理学院(90554)
- 管理学(89261)
- 管理学院(88748)
- 研究(78406)
- 中国(62465)
- 财(57777)
- 京(54118)
- 财经(45318)
- 科学(43084)
- 经(41032)
- 江(40886)
- 中心(37777)
- 所(36096)
- 经济学(35241)
- 范(34611)
- 师范(34335)
- 财经大学(33773)
- 北京(33552)
- 州(32921)
- 业大(31915)
- 农(31865)
- 经济学院(31758)
- 研究所(31667)
- 商学(29683)
- 基金
- 项目(171571)
- 科学(138199)
- 研究(132962)
- 基金(126596)
- 家(106421)
- 国家(105516)
- 科学基金(93781)
- 社会(87302)
- 社会科(82736)
- 社会科学(82725)
- 省(66143)
- 基金项目(65917)
- 教育(63780)
- 自然(57562)
- 自然科(56316)
- 自然科学(56307)
- 编号(55632)
- 自然科学基金(55340)
- 划(54667)
- 资助(51240)
- 成果(46503)
- 部(39428)
- 制(38443)
- 课题(37790)
- 重点(37739)
- 创(36767)
- 国家社会(36338)
- 教育部(35773)
- 发(35292)
- 人文(35203)
- 期刊
- 济(125803)
- 经济(125803)
- 研究(81501)
- 中国(54235)
- 财(48204)
- 管理(41274)
- 教育(35442)
- 学报(33566)
- 科学(32197)
- 农(29182)
- 大学(27389)
- 融(26720)
- 金融(26720)
- 学学(25117)
- 技术(23870)
- 财经(23653)
- 业经(21159)
- 经(20276)
- 经济研究(20043)
- 农业(18997)
- 问题(15563)
- 图书(14707)
- 理论(13208)
- 贸(13207)
- 商业(13169)
- 财会(13082)
- 技术经济(12610)
- 现代(11942)
- 会计(11875)
- 实践(11818)
共检索到402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赵宇翔 刘周颖 宋士杰
公众科学项目旨在借助群体智慧和大众参与来推动科学研究,实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有效结合。目前,国内外对公众科学项目运作过程中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及流程机理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采取开放式访谈的方法,对公众科学项目的运作机制进行实证探索。本研究邀请46名公众科学项目相关的参与者进行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归纳出公众科学项目运作机制网络中所包含的行动者,根据行动者网络转译的四个步骤对公众科学运作过程进行分析,梳理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并确定第三方管理机构为核心行动者。研究发现,公众科学项目运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个体认知差异、任务设计困难、技术支撑不足、制度缺乏、协调困难和成本限制六个障碍,各行动者的收益主要包括声誉、自我提升和价值实现。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招募培训、任务设计和数据管理三个层面对公众科学项目的运作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海涛 苗长虹 高军波
就如何提高产业集群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存在"强调地方网络"和"依靠外部网络"两种对立的观点,事实上连接内外两种网络是更为有效的方式。在对产业集群学习过程剖析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领域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将内部和外部网络同时考虑,试图构建一个容企业、组织、物质和概念在内的异质的行动者网络,并为产业集群如何增加知识存量、促进学习交流和激发知识创新等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产业集群 学习网络 创新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咏梅 赵宇翔 朱庆华
[目的 /意义]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全面分析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运行机制。[方法 /过程]采用访谈方法,通过行动者网络转译的4个步骤进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过程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现存障碍在于各行动者的认知差异、高层管理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的缺乏、各行动者参与的激励不足、馆藏资源亟须整合等方面,提出通过强调高校的核心行动者地位,赋予各行动者利益,完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理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崔永华 高迎爽
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视角和对复杂对象的理论分析方法,行动者网络理论有助于厘清校企合作过程中行动者主体的利益诉求及相互关系。本文从问题化、利益赋予、招募、动员和强制通行点等几个层面对每类行动者在校企合作网络中的定位及行动策略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启示:在行动者主体互动过程中找到利益平衡点和强制通过点;修改、完善、整合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恰当的利益赋予;重视职教集团的作用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啸宇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事关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找准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的动力所在,才能更好地激发改革思路、落实改革目标。文章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分析工具,建构了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三点启示,即:教育领域的改革要通过构建强大的行动者网络来实现;核心行动者对异质行动者利益的整合是改革成功的关键;问题转译是构建和推进网络发展的重要环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江颖 夏海鹰
老年教育在社区中的开展,实质是以一种互动关系的网络方式构建,并通过发挥不同类型及多元主体之间的主观能动性,将不同类型的主体予以联系,达到互联互通。基于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首先,社区老年教育的行动者包含来自人类和非人类的多个不同主体,这些力量主导和控制着老年教育在社区中的运作;其次,社区老年教育的行动者们均需要通过问题化、利益赋予、招募、动员四个阶段的转译,突破不同类型的困难和瓶颈;最后,社区老年教育行动者以协同的方式构建出"政府—高校—社区—社会组织—老年学习者"的联盟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提升社区老年教育联盟者运行的积极性,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关注多元行动者,并且纳入老年教育发展共同体;必须通过转译阶段,并且在适当时候识别困难和问题;必须构建起稳定网络,并且助推老年教育在协同合作中前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阳 柯小华
教学数字化转型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关键,是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重要突破口。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包括课堂、课程和专业三个层面,是一个涉及多要素的复杂系统。依据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者要素及其功能,认为组织行动者的协同共生是转型的推力,个体行动者的数字能力是转型关键,物质范畴非人类行动者的联通共享是转型的支撑,意识范畴非人类行动者的文化重塑是转型的保障。基于“转译”原理,从动力激发、动力合成与动力保障三个阶段构建了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并从推动数据融通、强化产教融合能力、培育数字素养、培植数字文化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体两翼一擎”的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罗怡帆 莫玲
[目的/意义]知识转移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主要活动之一,涉及多类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转移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维护系统的健康发展,提升企业创新活力。[方法/过程]利用单案例研究法,以科大讯飞为例,对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建构和知识转移机制进行分析,识别系统内的行动者;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阐述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转移行动者网络的形成过程。[结果/结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转移中人类的行动者和非人的行动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其形成过程经历了资源整合、技术联盟和生态系统构建3个阶段。[局限]研究的核心企业为互联网企业,对其他类型企业的适用性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司莉 罗泉
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的跨界合作是多主体参与的系统,文章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跨界合作研究,构建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跨界合作行动者网络。采用网站调查法调研国家图书馆和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现状,识别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跨界合作中的行动者。通过专家访谈法了解社会教育跨界合作情况,明确核心行动者与强制通行点、了解各行动者的障碍与利益,探讨如何吸引各行动者参与合作,最终构建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跨界合作的行动者网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左璜 黄甫全
奠基于事物为本哲学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在过去的三十年间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并对以非还原论实质观为核心的关系本体论、以认识论同等效力原理为旨趣的政治认识论、以"行动者网络"为基础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形成与开创创造了条件。行动者网络理论主要由"行动者"、"转译"、"网络"和"网络效应"等核心概念所组成,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视角和复杂对象的理论分析方法,它撼动了教育研究之还原论基石,使其直面教育实践;重构已有的教育学基本概念,还抽象符号以本真;去教育学的人类与社会中心化,拓展新的研究域;最终发展起具体的描述分析方法,跟随行动者重组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华 刘曦曦
终身学习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当学习被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赋予了社会化概念时,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和建构终身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作为一种动态认识论视角和理论分析方法,行动者网络理论有助于进一步厘清终身学习实践中行动者主体的利益诉求及相互关系。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终身学习 学习体系建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宏泽
在社会治理研究中,如何看待非人之物的社会性存在及影响是一个仍处于探索中的议题。长期聚焦这一问题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在发展过程中走向了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分野,这限制了其学理价值的实现。通过对“关联的物质性”“能动性”和“转译者”这三个核心概念的再审视,可知该理论的一个根本关切是在于对物质性联结状态及其变化的重视。对社会治理研究而言,从非人之物对于物质性联结状态之改变这一角度切入,跟踪其“行动”进而勾画整个系统及其变迁,是一个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分析视角。将这一视角应用于对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的案例分析,就可以更好地描绘与解释特定新技术的应用如何给城市自行车交通治理带来了巨大改变,从而有助于扩展社会治理研究的分析视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艳
转译是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建立行动者网络的基本途径,是行动者网络构建的关键点。组建跨学科、跨地域、跨组织单位的平台攻克科研难题,以实现1+1>2的规模效益。实现由政府强制推行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向政府监管与市场带动并重的转变。协同创新平台是一种复杂的创新组织模式,它是以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金融机构等作为参与主体,以完成较大的技术创新为目标进行资源整合的新型组织。由于协同主体的多元化且主体性质各异,如何让单位、行业、运行模式、管理制度等主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茅亚平 李广斌 王勇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为利益合作联盟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和新方法。通过对新型集体经济下合作社创建的相关行动主体缕析,到合作社行动者转译过程剖析,再到合作社网络运作结果分析,可以得出,行动者网络理论不仅很好地解析了新型集体经济下相关合作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机制,而且深入揭示了新型集体经济与苏南乡村空间之间互动机理。新型集体经济在促进乡村空间全方位重组的同时,自身也得以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即二者之间呈良性互动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詹爱岚
通信标准竞争由来已久,这是由通信的国家产业地位和国际竞争所决定的。运用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比较分析中国在TD-SCDMA与WAPI标准化实践中,如何建立和推行本土标准。进而总结影响上述标准发展的因素,并就我国未来通信标准化实践得出几点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