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7)
2023(12107)
2022(9595)
2021(8520)
2020(7008)
2019(15478)
2018(15578)
2017(29381)
2016(16282)
2015(18307)
2014(18652)
2013(17756)
2012(16050)
2011(14406)
2010(14267)
2009(13167)
2008(12836)
2007(11940)
2006(10721)
2005(9975)
作者
(46351)
(38856)
(38695)
(36999)
(24526)
(18314)
(17508)
(15022)
(14772)
(13752)
(13389)
(13101)
(12690)
(12396)
(12314)
(11978)
(11573)
(11499)
(11437)
(11193)
(9877)
(9608)
(9339)
(9010)
(8798)
(8697)
(8690)
(8545)
(7840)
(7822)
学科
(59823)
经济(59649)
管理(54405)
(45228)
(39922)
企业(39922)
方法(21610)
中国(19851)
(18276)
业经(18159)
(18058)
(17939)
数学(16125)
数学方法(15907)
(15232)
环境(14422)
(13783)
理论(13118)
(12695)
(11584)
(11561)
银行(11528)
农业(11191)
(11177)
财务(11134)
财务管理(11111)
(11051)
地方(10968)
(10844)
金融(10837)
机构
大学(229398)
学院(228104)
(89318)
经济(87233)
管理(85468)
研究(78015)
理学(72771)
理学院(71973)
管理学(70634)
管理学院(70228)
中国(59400)
(48584)
科学(47037)
(45972)
(38757)
(37591)
(36254)
中心(35860)
财经(35384)
研究所(34835)
业大(32954)
(31922)
(30651)
师范(30290)
北京(30176)
农业(29156)
(28840)
(28263)
经济学(27361)
财经大学(26075)
基金
项目(152909)
科学(121409)
研究(113134)
基金(111695)
(97734)
国家(96935)
科学基金(83362)
社会(74158)
社会科(69347)
社会科学(69330)
(59911)
基金项目(58497)
自然(52609)
教育(52453)
自然科(51437)
自然科学(51419)
自然科学基金(50508)
(50378)
编号(45913)
资助(43714)
成果(38662)
重点(34571)
(33813)
(33319)
课题(32570)
(32217)
(31578)
国家社会(30809)
创新(29579)
教育部(29281)
期刊
(105058)
经济(105058)
研究(68115)
中国(53394)
学报(37981)
(37616)
(35801)
科学(34295)
管理(34056)
教育(29778)
大学(29376)
学学(27545)
农业(23556)
(21929)
金融(21929)
技术(19137)
财经(18145)
业经(17647)
经济研究(16267)
(15644)
问题(13496)
(12102)
(11845)
图书(11699)
科技(10644)
现代(10129)
(10099)
理论(9841)
(9638)
论坛(9638)
共检索到352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宏伟  谢楠  赵丹  
"碳锁定"是阻碍低碳技术扩散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制度因素是碳锁定形成的重要导因,因此从制度层面解释碳锁定的形成机理有助于探寻碳解锁的根本路径。文章从行动者网络、规则体系和社会嵌入三个方面分析"碳锁定"的制度化机理。研究表明:碳基技术体制的行动者群体内部的趋同压力,以及不同技术行动者群体之间的协调压力可能阻碍碳基技术的低碳化替代;规则体系是碳基技术体制最"深层次的结构",会对碳基技术经济实践产生认知性锁定效应;"社会嵌入"机制会导致碳基技术体制与其相互嵌套的社会系统产生互补性,进而强化"碳锁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兴栋  邵砾群  霍学喜  
传统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是当代中国并存的两种经济形态,乡土社会情景在农村依然存在,社会网络对农户行为决策影响的研究存在争论。基于农户技术网络嵌入视角,采用山东、陕西、甘肃960个苹果种植户调查数据与Mvprobit计量方法,检验过度嵌入是否导致农户生产存在"技术锁定"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关系网络对农户技术转换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网络嵌入确实导致了苹果种植户生产的"技术锁定"问题,苹果种植户技术网络嵌入强度越高,苹果种植户技术转换概率越低;同质性关系网络对苹果种植户技术转换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异质性关系网络对苹果种植户技术转换的影响正向显著,表明优质关系网络资源获得能够提高苹果种植户技术转换概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越  陈帅  盛斌  
本文基于2000~2006年的《中国知识产权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高度细化合并数据,考察制造业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研发创新行为的问题。研究发现: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外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以及高技术企业的作用尤其明显。进一步,本文从技术外溢的过度依赖、技术吸收能力以及发达国家的"俘获效应"等3个角度,探究企业嵌入价值链没有产生预期的技术升级效应的原因。同时,本文还以中国加入WTO的外生冲击构建因果识别机制,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不同价值链嵌入程度企业的自主研发行为,发现在考虑WTO冲击后价值链嵌入仍然对制造业企业研发行为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该效应对高价值链嵌入度企业的抑制作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实现中国制造的价值链攀升,需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引入外部竞争机制以及更深度地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全球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冰强   康星  
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多元价值共振与价值衍生的和谐状态,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顺应时代潮流、呼应时代命题的核心抓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归根结底是要解决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面临的发展保护难协调、复合效益难实现的问题。“生态银行”所具有的绿色发展衡平理念、规模效应管理方式以及市场多元化参与手段等独特品性,使其具有了嵌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充分可能。通过探寻“生态银行”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在法理上的连结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筑牢自然资源法律规范根基的前提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搭建起由国家“生态银行”实施方案为指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以及绿色金融法律规范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进而从“生态银行”概念的法律确认、名称使用的规范统一以及相关制度的具象表达三个维度,实现“生态银行”嵌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从事理分析到制度构建的逻辑上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涛  陈金亮  罗仲伟  
社会网络和制度环境是影响战略联盟形成的重要情境因素,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单一情境进行分析,很少从二元情境来解释。本文基于理论融合构建跨层次分析框架,阐述二元情境下战略联盟形成的嵌入机制。首先,回顾了战略联盟形成的网络观和制度观,通过对社会网络和制度环境的关联分析,提出两种理论在解释战略联盟形成时具有互补性;随后,基于二元性对二元情境与组织二元进行分析,明确了二元情境与组织二元的关联和差异;进而,通过对社会网络和制度环境进行维度细分,确定了联结性和合法性、中心性和公平性、联结性和公平性、中心性和合法性四个亚组织情境;最后,分析了亚组织情境中战略联盟形成的组织嵌入行为,提出在中心性和合法性、中心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杰义  刘裕琴  曹金霞  
以国际学习为中介变量,以东道国制度环境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海外网络嵌入性影响国际化绩效的理论模型。基于长三角地区353家外向型制造企业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海外网络嵌入性对国际化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且,国际学习在海外网络嵌入性与国际化绩效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道国制度环境在海外网络嵌入性与国际学习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东道国制度环境在海外网络嵌入性与国际化绩效关系中也起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咏梅  赵宇翔  朱庆华  
[目的 /意义]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全面分析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运行机制。[方法 /过程]采用访谈方法,通过行动者网络转译的4个步骤进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过程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现存障碍在于各行动者的认知差异、高层管理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的缺乏、各行动者参与的激励不足、馆藏资源亟须整合等方面,提出通过强调高校的核心行动者地位,赋予各行动者利益,完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理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华  
网络关系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既有研究认为网络关系嵌入能够推动区域技术创新。然而随着区域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关系"为基础的创新过程是否会对以"契约"为核心的制度环境造成影响,"关系"与"契约"是否能够对区域技术创新带来协同创新效应?上述问题还未获得明确的解释。本文基于浙江两大传统产业集群中266家企业的数据资料,采用"联系频率、共同投入资源、合作内容的丰富程度和合作满意度"来衡量企业的网络关系强度;同时,基于要素获得性的角度,选用"企业家资源、专业人力资源的市场环境和融资渠道多样化"等指标来衡量特定区域的制度环境,证实网络关系的强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效应;在考虑制度环境这一影响因素后...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金祥  高建东  
在我国目前劳资关系法律规制的状态下,将话题囿于劳动者有无集体行动权以及集体行动是否合法的层面上,就权利实现的角度而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劳动者集体行动治理的制度化建构需要以实践中的问题来审视集体行动权的权利属性。从私权关系来看,集体行动属于私力救济性质的自助行为;从社会权关系来看,集体行动权属于劳动者团体的自我决定权。无论是私力救济权还是劳动者团体的自我决定权均存在严格的权利界限。劳动者集体行动的治理应当明确权利的界限,以这种权利界限为基础进行制度化建构,处理好劳动者集体行动的类型化区分及其一般条款的关系、劳动者的可支配行为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久鑫  郑绍濂  
“嵌入性”视角是目前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其含义是 :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结构 ,而社会结构的核心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网络 ,嵌入的网络机制是信任。而社会网络的含义是 :社会结构应该界定为网络的系统 ,社会成员按照联系点有差别地占有稀缺资源和结构性地分配这些资源 ;应该按照行为的结构性限制而不是行动者的内在驱力来解释行为 ;要关注分析人们对社会资源的获取能力 ,而不能仅仅强调人们对某些特定社会资源的占有程度。管理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需要借鉴各学科的优秀成果 ,本文引入基于社会网络的嵌入性观点 ,对组织进行重新审视 ,以期为管理学者提供新的研究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明华  潘孟阳  
由于网络技术和网络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消费者与社会网络群体成员的互动越来越强,关系嵌入对消费者网络团购购买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在社会网络视角下,引入品牌信任作为中间变量,建构关系嵌入、品牌信任和团购意愿的理论模型,探讨关系嵌入对消费者网络团购意愿的影响,并运用SPSS和AMOS统计软件对调研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嵌入的关系强度对消费者的品牌能力信任有正向影响,关系嵌入的规范性影响和互惠对消费者的品牌品质信任、品牌善意信任和品牌能力信任有正向影响,品牌品质信任、品牌善意信任和品牌能力信任对消费者的网络团购意愿有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宏伟  
本文在对Unruh"碳锁定"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碳基技术体制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锁定",并且指出了"碳锁定"与碳基技术体制演化之间的关系。经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碳基技术体制逐渐形成,并相继形成技术锁定、制度锁定、系统锁定和社会锁定,最终导致"碳锁定"的出现。只有通过社会技术景观、关联体制和缝隙创新等外部力量与碳基技术体制的内在动力机制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碳解锁",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战略管理体系对"碳解锁"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碳解锁"战略管理体系是由战略层、计划层和操作层等三个层次的管理活动构成的循环系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纪峰  
区块链嵌入碳资产管理会计有利于提升碳资产价值,辅助企业实施碳资产管理业务。就现阶段而言,企业碳资产管理会计仍存在数据管理混乱、信息披露质量差、碳履约程序繁杂问题,不利于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区块链具有分布式组网、加密算法与共识机制等技术优势,能够提升碳资产识别精准度、碳资产核查可信度与碳资产价值转换效率。因此,结合区块链技术设计碳资产管理会计技术性方案,并构筑集碳资产识别、碳资产披露与碳资产决策三大子系统在内的碳资产管理会计体系,可助力企业提高碳资产价值。同时,为提升体系运行稳定性,针对性提出强化服务接口管理,提高体系运行效率;提升数据传输安全性,保障体系运行可靠性;出台标准化管理应用制度,规范体系运作模式;部署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夯实体系运作基础的应用建议,期望赋能企业合理管控碳资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钦约  
企业创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嵌入社会网络的程度,因此深入探讨企业家嵌入社会网络的机制能够更好地揭示创业企业的成长历程。本文首先回顾了企业家社会网络嵌入的内涵、假说及类型,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了企业家嵌入社会网络的动力、过程、周期以及绩效,进而揭示了企业家社会网络的构建机理和成长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沙颖萍  袁仕陈  
民间金融根源于金融交易双方的私人关系,尤其取决于双方的信任程度。要发展民间金融,必须扩展金融参与者的社会网络边界,提升社会网络质量,并优化社会网络结构。由于社会网络的规模扩展、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都取决于参与者的信用水平,因此,金融参与人必须立足于诚信,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声誉,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立体式社会网络体系,实现社会网络的嵌入,从而增强与网络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最终扩大民间金融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