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5)
2023(11604)
2022(10042)
2021(9320)
2020(7939)
2019(17606)
2018(17501)
2017(33331)
2016(18547)
2015(21048)
2014(21298)
2013(20208)
2012(18341)
2011(16739)
2010(16971)
2009(15975)
2008(15305)
2007(13831)
2006(12474)
2005(11310)
作者
(50710)
(42000)
(41626)
(40004)
(26349)
(19886)
(19173)
(16219)
(15914)
(15045)
(14129)
(14070)
(13275)
(13125)
(13004)
(12870)
(12861)
(12347)
(12202)
(11916)
(10719)
(10300)
(9997)
(9515)
(9509)
(9485)
(9477)
(9364)
(8578)
(8262)
学科
(69874)
经济(69773)
管理(55681)
(47460)
(39928)
企业(39928)
方法(28119)
数学(24751)
数学方法(24352)
中国(22049)
(20034)
(19301)
(18492)
业经(15786)
地方(15646)
(13317)
贸易(13310)
(13052)
银行(13037)
(12948)
(12857)
(12517)
(12324)
理论(12175)
(11934)
金融(11931)
环境(11901)
(11759)
财务(11714)
财务管理(11683)
机构
学院(262301)
大学(253698)
(102523)
经济(100105)
管理(95420)
研究(83298)
理学(81233)
理学院(80298)
管理学(78855)
管理学院(78390)
中国(63799)
(53253)
(52370)
科学(49358)
(41192)
财经(40512)
(39950)
中心(38064)
(37027)
师范(36741)
研究所(36730)
(36398)
(34980)
北京(33790)
业大(33082)
(32508)
技术(32486)
经济学(31441)
(30503)
财经大学(29686)
基金
项目(166402)
科学(131737)
研究(128793)
基金(116935)
(99848)
国家(98992)
科学基金(85007)
社会(80183)
社会科(75840)
社会科学(75819)
(68177)
教育(63332)
基金项目(61108)
(56788)
编号(55878)
自然(52380)
自然科(51105)
自然科学(51092)
自然科学基金(50085)
资助(47628)
成果(45971)
课题(40703)
重点(38493)
(37124)
(36772)
(35408)
(34847)
(34118)
项目编号(33351)
(33025)
期刊
(119500)
经济(119500)
研究(79436)
中国(55472)
教育(41920)
(40690)
管理(36903)
学报(33912)
科学(32620)
(31748)
技术(27044)
大学(26707)
学学(24916)
(24799)
金融(24799)
农业(21609)
业经(20609)
财经(20284)
经济研究(19504)
(17464)
职业(15962)
问题(15454)
(13098)
商业(12743)
(12618)
论坛(12618)
理论(11928)
技术经济(11890)
统计(11766)
现代(11294)
共检索到394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艳  王海岳  姜乐军  
文章从行动者中心制度主义视域出发,认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存在价值理念先进性不够、评价方法全面性不够、评价标准个性化不够以及评价主体专业性不够等诸多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在理念上要注重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兼顾、在方法上要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标准上要注重类别层次与岗位特点相统一、在评价主体上注重专业性和多样性相融合等优化策略,以期改进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管弦  
经过多年探索,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并未得到根本上的提升,与其外适性、职业性质量观指导下的行业企业的质量标准还有差距。归根结蒂,制度的僵滞与异化,成为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提升的桎梏。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制度束缚表现为高职院校过度依赖外部管理制度,缺乏探索质量规律的内生动力;政府制度安排不尽合理,提升质量的下位管理制度供给不足;高职院校内部制度设计者单一,不能全面反映质量标准。要改善办学质量的制度束缚,可以通过转变外部制度控制办学质量的方式、配套下位管理制度、完善制度文本来进行策略构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喻莉  王中华  
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但是在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质量观开始转型。在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大学教师评价体系需要进行改革,从评价理念到评价目标,再到评价内容和评价原则等方面开始重构,构建现代大学教师评价制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师慧丽  王淑芮  
职业院校学生成长生态系统的优化对于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行动者网络作为研究共同体网络形成、维护与演化的工具,可以为职业院校学生成长生态系统优化提供契合的理论指导。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检视发现: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成长生态系统仍然存在行动者利益保障诉求机制不完善、内部网络关键接点支撑力不足、动态响应外部需求不畅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职业院校学生成长生态系统优化须及时厘清系统中各人类行动者的角色定位和利益诉求,建立公开透明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系统内部关键网络接点的支撑力,重视数据互联在目标导向的系统动态更新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高丁  聂强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所需。制度化是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制度治理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基础。高职院校现有的内部治理体系普遍存在权力的配置不均、运行失衡、监督缺位等问题,究其根源是制度困境问题,需要持续强化制度意识、理性构建制度体系、有效落实制度执行、健全完善制度反馈,把制度治理效能转化为内部治理效能,实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钰孜  张欣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向普通高等院校漂移与趋同的现象,因此强调高职院校多元发展是必然趋势。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消亡过程中的政策漂移、行业漂移和学术漂移等因素可以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警示作用,在新制度主义理论中,漂移与趋同现象受到主体观念认识、利益驱动和制度同构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为确保我国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需要在政府层面加强政策牵引以坚定未来方向,在院校层面突出专业特色以保障多元发展,在师生层面构建共同体以树立师生信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炎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改革的重要遵循,教师评价改革需要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教师评价改革需要促进人的劳动能力提升、教师评价改革需要推动人的社会关系进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改革重要且必要的价值取向,良法善治的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必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构建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在评价标准上,将学校事业发展与个人全面发展相结合;在评价方法上,将分类定量评价与分层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理念上,将人文关怀精神与多元专业思维相结合;在评价单元上,将个体业绩评价与团队业绩评价相结合;在结果运用上,将落实奖励惩罚与加强沟通反馈相结合,推动教师评价从“指挥棒”向“推进器”转换,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教师全面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金春  唐玉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温丙帅  孙建波  
在对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及成果评价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评价制度组建原则、受评客体范围及与评价制度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建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科学的社会服务及成果评价制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长生  厉毅  
开放大学政策是我国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对其变迁逻辑进行分析,为理解开放大学政策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历史制度主义理论为视角,综合分析收集到的有关开放大学政策文本发现:我国开放大学政策经历了改革破冰、战略转型和深化改革三个阶段;宏观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变化,经济发展、利益关系、教育观念等多元政治变量以及相关政治行动者与政策的互动是影响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的主要结构因素;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和高昂的变革成本等因素所产生的自我强化机制,导致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但在路径依赖中也实现了一定的政策微调和政策置换。基于对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逻辑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建设在未来要关注宏观制度情境变化、把握政策创新契机和构建完善的政策框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秋雨   陈良   俞慧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制度也面临着改革的契机与挑战。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制度主要从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专业建设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但是在师德师风、服务社会发展、为产业培养人才等方面,尚未较全面有效地反映在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制度上。主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制度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重构评价主体,优化主体结构,统一评价指标,细化指标权重,创新评价方法,强化纵向评价”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评价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淑维  
在国家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改革的契机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发展的关键点。在界定教师评价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及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以宁波市高职院校为例梳理分析了高职院校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分类分层评价与建立互换机制相结合、自主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的构建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孟瑞  易晶怡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在落实教育管办评分离要求,明晰"管"和"办"的职责边界和合理划分政府、学校与社会各方责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该制度试点实施过程中,在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监管责任、维护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构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和深入推动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优化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顶层设计,调整优化观测指标与要素,合理设置检测样本来源,增强复核机构的代表性和独立性,并使该制度与教育督导制度有序衔接,应成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紧迫任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黎明  
文章认为现代大学制度下教师发展遵循服务学校战略、以人为本、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教师专业化、教师创新能力和组织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要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存在的内涵建设有待加强、培养模式单一、价值观偏离、评级制度不合理等问题,探索出现代大学制度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途径,包括搭建发展平台、评估发展需求、完善教师发展培养体制、健全监督和评价机制、以个体发展带动群体发展。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施晓光  
印度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发轫于18世纪中叶,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殖民地政府在这个时期通过建立高等教育制度,完成了印度高等教育现代化。本文采取历史文献分析方法,复现其高等教育制度变迁过程,并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阐释影响印度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外在动力和内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