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28)
- 2023(4174)
- 2022(3469)
- 2021(3620)
- 2020(2954)
- 2019(6775)
- 2018(6684)
- 2017(12699)
- 2016(7120)
- 2015(8261)
- 2014(8516)
- 2013(8292)
- 2012(8101)
- 2011(7256)
- 2010(7730)
- 2009(7550)
- 2008(8169)
- 2007(7707)
- 2006(7174)
- 2005(6799)
- 学科
- 济(30587)
- 经济(30531)
- 管理(22814)
- 业(21581)
- 企(19282)
- 企业(19282)
- 方法(12053)
- 财(10156)
- 中国(9714)
- 学(9124)
- 数学(8912)
- 农(8662)
- 数学方法(8620)
- 理论(8376)
- 制(7986)
- 业经(7134)
- 务(6698)
- 财务(6675)
- 财务管理(6652)
- 企业财务(6344)
- 银(6271)
- 银行(6265)
- 融(6043)
- 金融(6043)
- 行(5919)
- 教育(5813)
- 农业(5562)
- 和(5427)
- 策(5354)
- 体(5345)
- 机构
- 大学(114247)
- 学院(111206)
- 济(44157)
- 经济(43001)
- 管理(38761)
- 研究(38459)
- 理学(32041)
- 中国(31783)
- 理学院(31662)
- 管理学(30884)
- 管理学院(30689)
- 京(25289)
- 财(24258)
- 科学(22654)
- 所(20268)
- 财经(18252)
- 江(17988)
- 研究所(17668)
- 中心(17371)
- 北京(16864)
- 范(16669)
- 师范(16542)
- 经(16325)
- 农(15893)
- 州(14768)
- 经济学(14118)
- 院(13381)
- 财经大学(13363)
- 师范大学(13340)
- 业大(13233)
- 基金
- 项目(60782)
- 科学(47306)
- 研究(46144)
- 基金(43615)
- 家(37301)
- 国家(36930)
- 科学基金(30978)
- 社会(29062)
- 社会科(27061)
- 社会科学(27052)
- 省(22556)
- 教育(22262)
- 基金项目(21623)
- 划(19422)
- 资助(19274)
- 编号(19238)
- 自然(19004)
- 成果(18572)
- 自然科(18562)
- 自然科学(18558)
- 自然科学基金(18222)
- 课题(13932)
- 部(13803)
- 重点(13744)
- 性(12822)
- 教育部(12169)
- 发(12140)
- 大学(12093)
- 项目编号(12016)
- 创(11781)
共检索到186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光伟
《资本论》文本的一个突出的特质是表达行动内涵。《资本论》中的行动理论在意蕴与模式上和标准的社会学理论相比,特质规定是丰富的阶级实践工作内涵。这种研究具象出"实践态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之类似但内涵逻辑殊异的是哈贝马斯努力建构的"交往行动的理论"。后者和经济学上的新制度主义理论废墟相类似,其带来了哲学上的"科斯问题":试图从行动图型上抹掉"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的构造。这是对行动与理论统一关系的严重背离。在具体理论构建上:哈贝马斯的问题还在于过多强调了交往和其他行为模式的差别,而较少注意它们的结合和统一;与之相反,通过运用"整体范畴",各种行为模式在《资本论》中艺术地结成一体。因此,是否追循"行动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乐
作为后马克思主义或当代激进左翼的代表性学者,朱迪斯·巴特勒的批判理论在国内学界的影响已经从女性主义扩展到了主体、政治和文化。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朱迪斯·巴特勒的批判理论一方面揭示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症候,另一方面却凸显出概念与现实、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内在矛盾。诚然,巴特勒的身体政治学和女性主义借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甚至与马克思主义者分享了同样的批判立场和理论意图,但是却仍然由于客观性的匮乏成为了身份政治的理论奥援,错失了来自阶级社会及其内在矛盾的革命性。
关键词:
批判理论 政治 性别 历史唯物主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俊峰
注意力作为注意力经济运行增长的源动力,同时也构成了产生共鸣的窗口。数字技术与资本的勾连,使得人的注意力在经济发展中遭受异化,从而使得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回应呈现为“缺乏关系的关系”格局。因而,只有通过对注意力经济形态进行存在论研究,阐述注意力的本真存在形式,解析注意力在资本装置下的异化态势,促动人们从行动上来反抗资本逻辑对日常生活的深度渗透与入侵。同时,通过对注意力经济形态的认识论层面的批判和价值论层面的反思,才能扬弃主客二元结构的思维方式,消除这种思维方式所构筑物性的资本逻辑,重新审视注意力与剩余价值的关系,从而为超越资本找到克服注意力异化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注意力经济 异化 身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洪卫 雷博华
詹姆斯·奥康纳对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有其独到的认识和创新之处,他认为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劳动”这一概念,不仅是实现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联姻的关键,也是其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通过“社会劳动”,奥康纳肯定了历史唯物主义中内含的生态学基因,也在继承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基础上以外在完善和补充的方式将文化和自然因素引入到历史唯物主义中,构建起“社会劳动、自然和文化”的三位一体理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对我们思考全球化时代下经济、生态问题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洪卫 雷博华
詹姆斯·奥康纳对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有其独到的认识和创新之处,他认为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劳动”这一概念,不仅是实现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联姻的关键,也是其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通过“社会劳动”,奥康纳肯定了历史唯物主义中内含的生态学基因,也在继承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基础上以外在完善和补充的方式将文化和自然因素引入到历史唯物主义中,构建起“社会劳动、自然和文化”的三位一体理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对我们思考全球化时代下经济、生态问题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绍辉 孙熙国
近代以降,正义理论的谱系主要存在社会契约论和功利主义两大范式。在批判与超越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正义理论的生成逻辑先后经历了马克思青年时期对正义思想的追寻、对资产阶级正义理论的批判,再到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资本论》对正义的科学阐述的过程。在其内在理路上,历史唯物主义正义理论的根基在于必须超越政治的、法律的领域而深入到社会的、经济的领域;马克思强调在普遍存在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的社会条件下空谈正义只会徒增共产主义运动的障碍,因此必须倡导真实的、科学的正义理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出科学的正义理论及其实践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基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正义 资本论 物质生产实践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宫敬才
通行哲学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表述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检视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便可明了,这些表述有缺陷,大量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没有得到表示存在的机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命名为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包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劳动哲学本体论、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围绕如何认识社会历史问题而展开,结果具有方法论性质。劳动哲学本体论是马克思思想整体的哲学基础,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完成了哲学本体论思想史中的革命且大功告成。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劳动为本体来看待人及其历史,就人论人地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理论是错误的。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劳动的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是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艺特点的理论成果之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文娟
人类社会总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实现发展的。对共同体的理解和思考,不仅需要从宏观角度加以整体把握,更需要从微观层面上对个人进行关照。对“现实的个人”的关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价值旨归。马克思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真正共同体”的存在基础,并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真正共同体”的根本价值目标。面对现代共同体中个人发展的现实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从重建共同感、修复交互性和重塑主体性入手,以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实现“真正共同体”远大理想奠基,以此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的问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灿 王越子
现代主流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契约"性质的,并建构交易费用范畴来分析企业内部的契约关系,但这种关系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中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而被认为是一种法权关系和交易关系。事实上,企业契约背后隐含着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表现为复杂的权力支配关系或层级关系,而不是平等的交易关系。因此,企业是"权力"性质的。深化认识企业的"权力"性质,可以从企业权力分析的历史向度问题以及企业权力的内生性质等方面来拓展。这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企业权力现象及其权力关系演变的视角或方法。
关键词:
企业性质 契约性质 权力性质 唯物史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健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标志性著作。它酝酿于1845年春,成书于1846年5月。当时,工人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对工人运动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其中"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对德国工人运动的危害更为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必须"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①34,于是这部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就应运而生。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华初
前苏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教条化主要表现在斯大林时期,而斯大林对唯物史观的教条化与苏联早期的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密切的联系,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唯物史观做了简化处理,并固定而形成了教条。
关键词:
斯大林 历史唯物主义 教条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时家贤 郭玉伟
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中创立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从整个发展过程看,历史唯物主义经历了三重语境。第一重语境:通过"哲学信仰清算"确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二重语境:通过"政治经济学"诠释,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从抽象到具体形态的转换,使历史唯物主义最初概念、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具体化,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生存、发展的规律;第三重语境:通过提出"历史合力论"完成了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洽,使得上层建筑中那些隐含的、不被重视的观念范畴显性化,使国家、市场、社会等观念备受关注,从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话语体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爱龙
福柯和奈格里的生命政治陷入了绝对权力与抽象主体的两极对立之中。与之相反,历史唯物主义所确立的实践逻辑将生命政治牢固地锚定在生命政治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充分敞开权力生产与主体生产的存在论根据。在实践逻辑的意义上,资本所建构的生命政治生产体系将个体置入个人权利之"解放"与社会治理之"规训"的张力中。一方面,生命政治生产宣告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破产,使资本对个体的规训达到了"全景敞式"的高度;另一方面,生命政治生产开启了另类解放模式,致力于将最原始的生命存在——身体建构为最崇高的生命形式,将一向作为政治之否定环节的自然生命扬弃为政治的肯定环节。因此,生命政治生产"自由奇点"的降临依赖于新型共同体的建构。以劳动为中介,个人权利与社会治理才能实现历史的和具体的统一,身体才能实现存在论的翻转,从被奴役的"赤裸生命"翻转为表征自由个性的"类存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宏政 杜晓雯
自然伦理包括两个向度,即"抽象人性论向度"和"历史唯物主义向度"。在抽象人性论向度上,自然伦理坚持从人性出发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并坚持自然中心主义立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超越了抽象人性论向度,开创了自然伦理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马克思的自然伦理在根本上是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他通过"摆脱物的依赖"和"历史辩证法"扬弃了抽象人性论,打开了自然伦理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