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7)
- 2023(12187)
- 2022(9898)
- 2021(9291)
- 2020(7998)
- 2019(18166)
- 2018(17859)
- 2017(35448)
- 2016(18590)
- 2015(20732)
- 2014(20232)
- 2013(20029)
- 2012(18227)
- 2011(16453)
- 2010(17023)
- 2009(16497)
- 2008(15370)
- 2007(13665)
- 2006(12325)
- 2005(11136)
- 学科
- 济(77774)
- 经济(77695)
- 业(54760)
- 管理(53986)
- 企(44681)
- 企业(44681)
- 方法(38482)
- 数学(35091)
- 数学方法(34536)
- 融(28034)
- 金融(28033)
- 中国(27191)
- 银(26304)
- 银行(26262)
- 行(25395)
- 财(22715)
- 农(20187)
- 制(18270)
- 学(16745)
- 业经(16367)
- 贸(16012)
- 贸易(15996)
- 易(15664)
- 务(15271)
- 财务(15230)
- 财务管理(15207)
- 企业财务(14586)
- 农业(13571)
- 地方(12975)
- 理论(12583)
- 机构
- 大学(271597)
- 学院(269992)
- 济(115315)
- 经济(113124)
- 管理(105230)
- 理学(91570)
- 理学院(90681)
- 管理学(88978)
- 管理学院(88528)
- 研究(85892)
- 中国(72852)
- 京(55525)
- 财(55171)
- 科学(51000)
- 农(45500)
- 财经(44670)
- 所(42881)
- 中心(41185)
- 业大(40604)
- 经(40539)
- 研究所(38957)
- 江(37837)
- 经济学(36800)
- 农业(36236)
- 北京(35038)
- 财经大学(33511)
- 经济学院(33395)
- 范(31629)
- 州(31204)
- 师范(31183)
- 基金
- 项目(177325)
- 科学(139276)
- 基金(130963)
- 研究(124790)
- 家(115124)
- 国家(114212)
- 科学基金(97797)
- 社会(81342)
- 社会科(77451)
- 社会科学(77428)
- 基金项目(68807)
- 省(68101)
- 自然(64236)
- 自然科(62864)
- 自然科学(62845)
- 自然科学基金(61747)
- 教育(58010)
- 划(57870)
- 资助(54933)
- 编号(49657)
- 重点(39678)
- 成果(39556)
- 部(39515)
- 创(37521)
- 发(36963)
- 创新(35076)
- 科研(34587)
- 教育部(34186)
- 国家社会(34101)
- 课题(33241)
- 期刊
- 济(118356)
- 经济(118356)
- 研究(78000)
- 中国(46395)
- 学报(43823)
- 财(41255)
- 融(40600)
- 金融(40600)
- 农(39916)
- 科学(38658)
- 管理(38107)
- 大学(33182)
- 学学(31695)
- 农业(26043)
- 教育(22904)
- 财经(22617)
- 技术(21821)
- 经济研究(21040)
- 业经(19307)
- 经(19259)
- 问题(16025)
- 统计(14818)
- 贸(14101)
- 理论(13963)
- 技术经济(13708)
- 商业(13663)
- 策(13608)
- 业(13262)
- 国际(13023)
- 实践(12530)
共检索到393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培垌
本文介绍了行为金融学,对理性投资者在有效市场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挑战展开研究,并结合我国投资市场的有效性、资产定价、证券市场黑庄频频,崇拜股评及高换手率等大量异常现象,利用行为金融学对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在现代金融环境下如何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实现投资行为的高效率。
关键词:
行为金融学 投资策略 非理性 预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奇志
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心理学方面的发现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股票市场的研究中,尤其是对投资者 :行为的研究方面。本文运用经济学家最为感兴趣的一些心理学发现,解释了某些投资者的行为,最后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现实状况。
关键词:
行为金融学 投资者行为 过度自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锁云 李静萍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是20世纪8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它试图解释金融市场中实际观察到的,或是金融文献中论述的,与传统金融理论相悖的异常现象(Anonymous Phenomenon)。按照传统金融理论的假设,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理性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国文 任伟红
本文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表现特征;运用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大小的具体因素;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封闭式基金 折价现象 行为金融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阮文娟 黄国良
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一直是金融界的一个难解之谜。在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同样存在。金融界对于这一谜题的探讨,标准金融学从管理费用、流通性等方面予以解释,解释力不强;相比较而言,行为金融学的解释更加有说服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黎文武 张松
行为金融学从羊群行为、认知偏差、动态效应和处置效应等角度揭示投资异常现象的原因。本文基于上述因素提出基金应如何避免和利用“行为偏差”和“羊群行为”,以及如何利用反馈交易策略。2001年我国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发行以后,基金再次引起市场的极大关注。由于开放式基金是按照净值进行申购和赎回的,其业绩好坏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进而又关系到开放式基金自身的规模大小甚至存在与否。为此,本文从行为金融学出发,解释投资异常现象的原因,找出影响基金投资决策的内在因素,以有助于投资基金改进投资策略、提升投资水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卉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简称EMH)是经典经济学的基础,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法玛在1970年提出的。它的提出为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石。但是自从有效市场假说被正式提出后,30多年来围绕EMH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经济学家们在不断发现支持有效市场假说证据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相悖的现象,这些异象向这一假设提出了有力挑战。本文通过详细阐述有效市场假说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论上和现实经济中出现的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现象,探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是否从根本上解释了这一现象。
关键词:
有效证券市场假设 随机游走 行为金融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米黎钟 李国平
购并成功的比例并不高,购并也很少为投资者创造财富。行为金融学家提出了两种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公司管理者仍然热衷于购并。
关键词:
购并 自以为是 过度自信 市场驱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鹏举
文章介绍了与股票市场收益异常波动相关的泡沫理论,反馈交易行为,股票收益的动量和反转等市场现象。说明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交易行为导致了股票收益的自相关,而收益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引起了异常扩散,由于扩散的方差大于标准布朗运动的方差,造成收益概率密度函数的厚尾现象,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共存的市场模型,可以给以上现象一个一致和完备的解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段相域
自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Kahneman)提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以来,针对传统金融学理论假设弊端而兴起的行为金融学理论已成为金融学界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将传统金融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为个人投资者的决策分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从当前国内外主流行为金融学理论出发,总结归纳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心理特征与风险偏好,旨在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理性、全面的投资分析与建议。
关键词:
行为金融学 前景理论 有限套利理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绍娟 王新宇
IPOs抑价现象所谓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s),也称新股,是企业第一次向公众出售股票,并随即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形成一个流动的交易市场(Ritter,1998)。新股低价上市(Underpricing),即公司的股票常常以过低的价格发行,从而使申购到新股者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并导致公司上市前的现有股东遭受重大损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新股发行价显著低于其上市首日或初期的收盘价。新股超额收益现象的存在,意味着IPOs市场存在效率损失,并直接表现为上市公司可募集资金的减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竹
用行为金融学的非有效市场理论等分析美国公司丑闻发生的机理,可以看出:非有效资本市场中存在的股票溢价现象,不仅是公司丑闻发生的必要外部环境,而且更造成了公司经营目标的异化;市场迎合理论和市场时机理论共同作用于非有效资本市场,大大增加了公司管理者非理性化恶性转变的可能。行为金融学理论对美国公司丑闻的分析,为我们认识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是建设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借鉴。
关键词:
行为金融学 美国公司丑闻 非有效市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玲 高俊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巨灾风险债券自发行以来所附带的风险收益就远高于同等级传统债券的收益。尽管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已证明"溢价之谜"确实存在,但从传统理论角度出发的研究并不能充分解释巨灾风险债券高溢价的成因。本文尝试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以获得较合理的解释补充。通过探讨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因素在巨灾风险债券溢价之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得出结论:风险厌恶、固定教育成本、模糊厌恶和羊群效应等行为导致了溢价之谜的出现。这些影响因素的发现不仅是对国际巨灾风险债券市场中的高溢价现象进行解释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科学发行巨灾风险债券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巨灾风险债券 溢价之谜 行为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