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7)
2023(5299)
2022(4282)
2021(4116)
2020(3510)
2019(7917)
2018(7326)
2017(15006)
2016(7626)
2015(8516)
2014(8161)
2013(8211)
2012(7372)
2011(6567)
2010(6866)
2009(7125)
2008(6175)
2007(5628)
2006(5224)
2005(4862)
作者
(19765)
(16444)
(16439)
(15489)
(10466)
(7857)
(7529)
(6448)
(6100)
(5791)
(5492)
(5488)
(5200)
(5110)
(5085)
(5077)
(5034)
(4789)
(4705)
(4557)
(4145)
(4001)
(3808)
(3786)
(3784)
(3657)
(3645)
(3475)
(3329)
(3262)
学科
(33385)
(31523)
企业(31523)
(29593)
经济(29550)
管理(28613)
(24908)
金融(24908)
(21811)
银行(21804)
(21220)
(17234)
中国(14890)
(14298)
财务(14276)
财务管理(14255)
企业财务(13878)
方法(13596)
(13323)
数学(11673)
数学方法(11630)
中国金融(10895)
(9680)
体制(8991)
业经(7783)
(7778)
(6533)
理论(6184)
地方(6098)
公司(5219)
机构
大学(106862)
学院(105467)
(46516)
经济(45659)
管理(43235)
理学(37227)
理学院(36953)
管理学(36585)
管理学院(36401)
中国(32691)
研究(30237)
(26144)
财经(20866)
(20741)
(19026)
(17327)
金融(16977)
中心(16764)
(16404)
财经大学(15983)
银行(15839)
经济学(15518)
(14879)
(14818)
科学(14723)
(14013)
经济学院(13891)
人民(13885)
商学(13851)
商学院(13760)
基金
项目(63964)
科学(51467)
基金(48917)
研究(48034)
(40829)
国家(40466)
科学基金(36358)
社会(32506)
社会科(30988)
社会科学(30984)
基金项目(25847)
(23597)
自然(22964)
自然科(22503)
自然科学(22500)
自然科学基金(22170)
教育(22141)
资助(20363)
(19481)
编号(19348)
成果(16598)
(15015)
重点(14015)
(13881)
教育部(13840)
人文(13748)
国家社会(13527)
(13523)
项目编号(13259)
创新(12865)
期刊
(48630)
经济(48630)
研究(32884)
(29113)
金融(29113)
(24058)
中国(18718)
管理(16566)
学报(13278)
科学(12066)
财经(11565)
(10939)
大学(10681)
学学(10064)
(9669)
经济研究(8192)
财会(7854)
教育(7434)
业经(6827)
技术(6695)
会计(6500)
理论(6300)
农业(6140)
问题(5625)
实践(5613)
(5613)
通讯(5252)
会通(5230)
国际(5218)
(5029)
共检索到165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米黎钟  李国平  
购并成功的比例并不高,购并也很少为投资者创造财富。行为金融学家提出了两种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公司管理者仍然热衷于购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竹  
用行为金融学的非有效市场理论等分析美国公司丑闻发生的机理,可以看出:非有效资本市场中存在的股票溢价现象,不仅是公司丑闻发生的必要外部环境,而且更造成了公司经营目标的异化;市场迎合理论和市场时机理论共同作用于非有效资本市场,大大增加了公司管理者非理性化恶性转变的可能。行为金融学理论对美国公司丑闻的分析,为我们认识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是建设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奇志  
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心理学方面的发现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股票市场的研究中,尤其是对投资者 :行为的研究方面。本文运用经济学家最为感兴趣的一些心理学发现,解释了某些投资者的行为,最后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现实状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锁云  李静萍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是20世纪8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它试图解释金融市场中实际观察到的,或是金融文献中论述的,与传统金融理论相悖的异常现象(Anonymous Phenomenon)。按照传统金融理论的假设,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理性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卉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简称EMH)是经典经济学的基础,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法玛在1970年提出的。它的提出为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石。但是自从有效市场假说被正式提出后,30多年来围绕EMH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经济学家们在不断发现支持有效市场假说证据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相悖的现象,这些异象向这一假设提出了有力挑战。本文通过详细阐述有效市场假说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论上和现实经济中出现的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现象,探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是否从根本上解释了这一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楚鹰,刘露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培垌  
本文介绍了行为金融学,对理性投资者在有效市场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挑战展开研究,并结合我国投资市场的有效性、资产定价、证券市场黑庄频频,崇拜股评及高换手率等大量异常现象,利用行为金融学对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在现代金融环境下如何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实现投资行为的高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鹏举  
文章介绍了与股票市场收益异常波动相关的泡沫理论,反馈交易行为,股票收益的动量和反转等市场现象。说明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交易行为导致了股票收益的自相关,而收益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引起了异常扩散,由于扩散的方差大于标准布朗运动的方差,造成收益概率密度函数的厚尾现象,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共存的市场模型,可以给以上现象一个一致和完备的解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玲  高俊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巨灾风险债券自发行以来所附带的风险收益就远高于同等级传统债券的收益。尽管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已证明"溢价之谜"确实存在,但从传统理论角度出发的研究并不能充分解释巨灾风险债券高溢价的成因。本文尝试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以获得较合理的解释补充。通过探讨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因素在巨灾风险债券溢价之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得出结论:风险厌恶、固定教育成本、模糊厌恶和羊群效应等行为导致了溢价之谜的出现。这些影响因素的发现不仅是对国际巨灾风险债券市场中的高溢价现象进行解释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科学发行巨灾风险债券提供了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学梁  杨春鹏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进展为传统的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文章根据噪声交易者模型,考虑了噪声交易者的认知偏差和反应不足,构建了一种新的价格冲击模型,对于噪声交易和股票流动的关系给出了一种新的行为金融学解释,并且通过设定参数进行模拟,具体描绘了噪声交易对于股票流动性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国文  任伟红  
本文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表现特征;运用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大小的具体因素;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进行了解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阮文娟  黄国良  
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一直是金融界的一个难解之谜。在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同样存在。金融界对于这一谜题的探讨,标准金融学从管理费用、流通性等方面予以解释,解释力不强;相比较而言,行为金融学的解释更加有说服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齐艳秋  
本文从投资学的角度对我国购并市场上的“中策现象”与“德隆模式”进行了阐释。认为购并活动只有符合投资学的一般规律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而这种投资学理论的运用将成为我国未来购并市场发展的主导动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志浩  刘倩  
本文结合行为金融和计算实验方法建立包含三类交易模式的异质跨期人工金融市场,分别在期望效用和前景理论框架下描述投资者决策方式对资产价格波动特征的影响。其中,基于前景理论框架的情绪交易包含二维风险态度、参考点效应、主观概率扭曲等多种心理因素。通过与上证50ETF波动特征的对比,本文验证了该模型对于异象观测的有效性;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模型中市场环境和心理参数是价格波动特征改变的决定性因素。进一步,本文对不同参数取值下价格形成系统进行收益率横截面分析,发现系统环境和投资者心理因素对市场波动特征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系统环境的改变能够引起收益率极端值增加和市场尾部风险累积,而心理因素仅引发收益率围绕均值的波动增加。这表明投资者认知局限和决策偏好导致的有限理性对市场波动的影响较为间接和温和,维护市场稳定更重要的措施应着眼于市场环境的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