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22)
- 2023(17216)
- 2022(14583)
- 2021(13723)
- 2020(11429)
- 2019(26433)
- 2018(25834)
- 2017(49601)
- 2016(26656)
- 2015(30160)
- 2014(29894)
- 2013(29586)
- 2012(27234)
- 2011(24657)
- 2010(24612)
- 2009(22945)
- 2008(21600)
- 2007(18963)
- 2006(16578)
- 2005(14911)
- 学科
- 济(107998)
- 经济(107868)
- 管理(75312)
- 业(71474)
- 企(58847)
- 企业(58847)
- 方法(49997)
- 数学(43998)
- 数学方法(43628)
- 中国(35390)
- 融(30009)
- 金融(30001)
- 财(29001)
- 农(28415)
- 银(28258)
- 银行(28213)
- 行(27217)
- 制(24062)
- 学(23656)
- 业经(23202)
- 贸(22151)
- 贸易(22130)
- 易(21523)
- 地方(21452)
- 农业(18732)
- 务(18557)
- 财务(18483)
- 财务管理(18450)
- 理论(17702)
- 企业财务(17647)
- 机构
- 大学(378312)
- 学院(374344)
- 济(157956)
- 经济(154752)
- 管理(146928)
- 研究(130694)
- 理学(126790)
- 理学院(125408)
- 管理学(123441)
- 管理学院(122780)
- 中国(106148)
- 京(80876)
- 科学(77819)
- 财(73444)
- 所(65264)
- 中心(60707)
- 农(60425)
- 研究所(59495)
- 财经(59290)
- 经(54194)
- 业大(54139)
- 江(53392)
- 北京(51689)
- 经济学(49333)
- 范(47989)
- 师范(47501)
- 院(47430)
- 农业(47415)
- 经济学院(44592)
- 财经大学(44471)
- 基金
- 项目(255560)
- 科学(201754)
- 基金(188347)
- 研究(186920)
- 家(164491)
- 国家(163185)
- 科学基金(139964)
- 社会(119227)
- 社会科(113120)
- 社会科学(113092)
- 基金项目(99353)
- 省(96154)
- 自然(90563)
- 自然科(88511)
- 自然科学(88489)
- 自然科学基金(86935)
- 教育(85102)
- 划(82225)
- 资助(78166)
- 编号(75030)
- 成果(61251)
- 部(57663)
- 重点(57394)
- 发(54098)
- 创(52991)
- 课题(51504)
- 国家社会(49934)
- 教育部(49710)
- 创新(49532)
- 科研(49123)
- 期刊
- 济(167070)
- 经济(167070)
- 研究(114903)
- 中国(73381)
- 学报(59198)
- 科学(55026)
- 财(54658)
- 农(53673)
- 管理(53326)
- 融(47725)
- 金融(47725)
- 大学(45053)
- 学学(42488)
- 教育(39158)
- 农业(36355)
- 技术(30019)
- 财经(29727)
- 经济研究(28006)
- 业经(25490)
- 经(25371)
- 问题(21707)
- 业(19433)
- 理论(19160)
- 贸(19060)
- 图书(17684)
- 技术经济(17387)
- 实践(17165)
- 践(17165)
- 国际(17018)
- 世界(16886)
共检索到560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胜刚
噪声交易的存在构成了金融产品交易的一部分 ,实证研究表明 ,中国证券市场主体的噪声交易过度问题相当严重 ,表现在机构投资者对股价的操纵、中小投资者的盲目跟庄等方面。中国证券市场主体过度噪声交易的原因是存在体制性缺陷。为此 ,应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噪声交易。
关键词:
行为金融 噪声交易 证券市场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宋飞 李明
噪声交易广泛存在于我国的证券市场中,从而导致证券市场的振幅进一步加大,大涨大跌的局面时有发生。通过选取我国证券市场2003至2007年A股数据,首次实证检验了影响噪声交易的因素,得出低股利政策、夸小性会计盈余操纵和市场超额收益率是导致其产生的根源。因此,应提高股利的支付水平、加大投资者的教育和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以减少证券市场中的噪声交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丁宏术
与成熟国家证券市场的噪声交易零的特征不同,中国证券市场噪声交易直接影响投资者行为,导致证券市场功能紊乱。其原因在于中外证券市场经历了不同的制度演化路径,中国证券市场制度产生的基础既不是自然演变,也不是投资者的内生需求,而是基于经济改革及企业融资的需要,由政府"有形之手"通过强制制度变革建立起来,中国的噪声交易与证券市场演变过程中的制度安排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
噪声交易 制度演变 市场机制 融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继 吴越涛
由于噪声交易者通常是非知情交易者,他们的首要目的是实现手持证券的流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但其对市场有效性的作用有限,过多的噪声交易对市场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噪声交易是一把双刃剑,我国证券市场要谨慎对待,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其不利影响。
关键词:
噪声交易 有效市场 市场流动性 证券市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国良
用网络行为金融大数据研究行为金融开启了金融研究的新范式。对2009—2012年以"股票"为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和上证A股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的相关性较强,这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是弱有效市场。通过检验"600138中青旅"个股下跌前一段时间的金融关键词搜索量要显著高于上升前一段时间的金融关键词搜索量,验证了投资者的规避损失心理,说明网络行为大数据隐藏有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与行为信息,高效的网络传播对非理性心理具有放大作用。在金融领域运用大数据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金融创新,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交易成本,也可以降低金融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最终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焯华 黄珂
本文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代理关系下的有限套利模型和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基金投资收益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代理关系和心理账户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影响显著;对于基金的代理人——基金经理而言,建立有效的基金经理人信用评级制度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机构投资者,同时可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虎 谢香
2006年以来,由美国的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及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本文分析了整个样本期内的风险特征,TARCH模型表明,在此期间市场不存在信息的非对称性效应,信息在市场上有较高的持续性。另外,本文以上证综指的最高点为界,将自2005年6月起的上海股票市场分段,分析上海证券市场在次贷危机前后的风险变异性特征。其中"牛市"阶段股市收益率用GARCH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而在"熊市"阶段,收益率表现为平均期望收益率为负的非正态分布,说明在此阶段股价的不可预测性和市场的相对有效性。同时,"熊市"阶段波动性相对于"牛市"阶段也更为剧烈。同时,将美联储的加息政策事件作为事件窗口,通过检验发现...
关键词:
ARCH效应 非对称性 市场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楚鹰 鲁威
中国作为转轨经济中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为羊群行为特别是非理性羊群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并且将其结果与发达国家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对中国证券市场整体羊群行为进行了检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存在着显著的羊群行为,而且比发达国家的市场更为显著,更有可能是非理性的羊群行为。
关键词:
羊群行为 CCK模型 CH模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孙培源 施东晖
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政策干预频繁和信息不对称严重的市场环境下,我国股市在市场极端波动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特别是市场处于大涨时羊群行为更加明显,这反映了我国投资者存在追涨的倾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田素华 吴士君
本文以周和月为考察时段分别测算中国证券市场总风险水平、系统性风险水平和十个主要行业的风险特征。研究发现 ,尽管 1 993- 1 998年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 1 999年中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又有所回升 ,2 0 0 0年下降到最小值后 ,2 0 0 1年又几乎恢复到 1 996年的水平。因此 ,中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比例较大的特征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我们还发现 ,以不同时间段测算的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异 ,而且每个年度的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比例的变动趋势也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中国证券市场 风险结构 系统性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玮 谭秋燕
“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上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长期以来,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股票市场剧烈波动和引发市场系统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往对美国金融市场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存在典型的羊群效应,而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更加典型。对这个问题作一个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
关键词:
羊群行为 机构投资者 行为金融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明 李家和
本文运用"噪声交易"、"过度自信"、"羊群行为"、"惯性反转"、"规模效应"等行为金融学原理清晰地分析了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及市场的各种"非理性"行为。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制定从理论、思路、内容3个方面提出了新的建议。
关键词:
证券市场 非理性 行为金融 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淘 杨慧青 费若愚 杨帆
本文认为处置效应是一种“非理性交易行为”,即该行为较大概率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造成不利影响。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本文对基于交易盈亏的处置效应与基于交易次数的处置效应进行了验证。同时,考虑到处置效应对应的交易行为,从最大止损比例、平均止盈比例、平均止盈天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建模,构建了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整体倾向于尽早止盈、更晚止损,即处置效应普遍存在。通过多维度分析,不同处置效应程度的投资者的收益率有明显的区分度。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特征的投资者处置效应也有明显的差异,包括学历、年龄、性别和地域等五大维度。本文的研究结果主要集中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推动行为金融学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落地应用;二是通过量化“处置效应”这一行为特征来对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捕捉和观察;三是通过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投资者在“处置效应”上的表现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处置效应”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处置效应 有限理性 非理性行为 止盈止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汤敏 薛彤
本文以LSV模型作为计算基础,通过运用PCM方法将羊群行为度引入了时间维度。在此基础上,对30家QFII投资机构从2004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的持股明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QFII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具有较为显著的羊群行为的结论。另外,不同研究时期QFII羊群行为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深层次上讲也是和中国股市的大环境分不开的。文章最后根据以上结论分析了QFII羊群行为产生背后的原因及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QFII 羊群行为 时间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