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82)
2023(6126)
2022(4982)
2021(4571)
2020(3963)
2019(8830)
2018(8407)
2017(16493)
2016(8389)
2015(9344)
2014(8856)
2013(8686)
2012(7941)
2011(6968)
2010(7194)
2009(7163)
2008(6143)
2007(5423)
2006(4958)
2005(4604)
作者
(23420)
(19260)
(19073)
(18120)
(12152)
(9283)
(8845)
(7427)
(7138)
(6870)
(6455)
(6302)
(6022)
(6006)
(5997)
(5971)
(5807)
(5616)
(5584)
(5436)
(4643)
(4632)
(4502)
(4357)
(4351)
(4280)
(4265)
(4094)
(3876)
(3873)
学科
(32258)
经济(32215)
(31337)
管理(30702)
(28682)
企业(28682)
(25339)
金融(25339)
(22438)
银行(22429)
(21709)
方法(16850)
(16334)
数学(14972)
中国(14898)
数学方法(14877)
(13781)
财务(13758)
财务管理(13746)
企业财务(13442)
(11346)
中国金融(10959)
业经(9132)
(7272)
(7225)
地方(6967)
体制(6443)
理论(6221)
信息(6198)
(5680)
机构
大学(116838)
学院(115808)
(49301)
管理(48566)
经济(48382)
理学(41778)
理学院(41455)
管理学(40930)
管理学院(40737)
中国(34799)
研究(33671)
(27349)
(22656)
财经(21998)
(20037)
中心(19425)
(18832)
金融(18496)
科学(18374)
(17554)
(17105)
财经大学(16778)
银行(16491)
(15992)
经济学(15968)
(15846)
(15497)
业大(15270)
经济学院(14540)
商学(14272)
基金
项目(76389)
科学(62127)
基金(59277)
研究(55026)
(50777)
国家(50397)
科学基金(45254)
社会(36931)
社会科(35354)
社会科学(35347)
基金项目(31730)
自然(29700)
自然科(29152)
自然科学(29146)
(28972)
自然科学基金(28728)
教育(24372)
(24119)
资助(23692)
编号(22345)
成果(18436)
(16868)
(16677)
重点(16627)
国家社会(15933)
项目编号(15736)
创新(15670)
(15201)
人文(15168)
教育部(15167)
期刊
(46415)
经济(46415)
研究(32394)
(30678)
金融(30678)
(24673)
中国(20984)
学报(17653)
管理(16783)
(15035)
科学(14934)
大学(12849)
学学(12187)
财经(11871)
(9894)
农业(8852)
图书(8579)
理论(8383)
经济研究(8120)
财会(8068)
实践(7735)
(7735)
技术(7608)
业经(6954)
会计(6876)
情报(6766)
教育(5601)
书馆(5555)
图书馆(5555)
问题(5479)
共检索到176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新平  汪宜霞  
新股长期表现欠佳是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综合新股长期表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从行为金融理论和信息效率两个方面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了解释。分析表明 ,非理性的市场参与者、无效的相关信息造成了新股发行市场对于新股盈利前景的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只有在长期内才能逐渐得到修正 ,从而导致新股长期表现欠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廖理  张伟强  
本文通过对1997~1999年上市新股的3年期表现的研究发现:(1)无论采用等权平均法还是市值加权平均法,新股的3年期回报要高于同期市场回报;(2)新股的发行量、首日换手率和首日市净率对新股的3年超额回报具有显著影响,而上市时间、上市地点、发行价格、首日超额回报、首日市盈率和行业等因素不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岚  刘澄  皇甫玉婷  
以我国2009—2012年创业板市场为样本,在实证检验IPOs长期表现基础上,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情绪分别考虑,进一步分解两种情绪中的理性和非理性成分,考察对于新股长期表现的影响,得出个人投资者情绪非理性成分反向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理性成分正向影响新股长期表现的结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祥钟  
本文以2008年底前中国沪深两地上市A股为样本,对新股现金分红后长期表现进行研究。匹配股票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新股上市后三年内现金分红2次和1次分别是判断长期股票收益率和长期净资产收益率的重要分界线。回归分析表明,中国股票分红后长期收益率与新股上市后三年内现金分红次数呈正相关关系;分红后未来净资产收益率与新股上市后三年内分红次数大体也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整体上支持新股上市后三年内现金分红次数对股票长期表现具有信号效应的观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梅瑞  周观君  
考察沪深市场1997年1月1日至2001年6月30日间上市的A股股票在上市后3年内的收益状况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新股表现出显著的短期弱势、长期强势特征;与自编指数相比较,若以中信综指、中信风格指数为市场基准,将造成对大盘、中盘和小盘新股长期收益状况的认识偏差。同时,考察相关因素对新股长期收益状况的影响后发现,上市首日抑价水平和换手率较低的新股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而抑价水平和换手率较高的新股投资价值则较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丁松良  
新股长期弱势是首次公开发行问题研究中的三个“异常”现象之一,本文对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新股的长期走势问题作了一个实证研究。我们采用沪深股市在1994年至1999年之间上市的735只股票作为样本数据,考察新股上市后三年的长期走势,结果发现新股在上市后表现出短期弱势、长期强势的走势特征。从因素分析来看,不同市值组的走势表现出较大差异,新股长期走势符合流行效应解释、差异性预期解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丹  
本文运用大样本考察我国新股发行长期收益 ,在市场综合收益率调整后发现我国新股上市后存在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的期限为 7个月。作者用壳资源价值的概念对新股长期价格行为进行了解释 ,并提供了相关的实证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高峡  
国外学者对一些成熟市场中增发新股(SEO)公司的长期表现进行了研究,论文选取了我国34家增发新股的公司为样本,对其长期超额收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SEO公司长期累计超额收益为负,论文对此与其他有关国家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顺林   黄文一   李晓慧  
注册制改革后,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员工被允许参与新股的战略配售,本文检验了科创公司员工参与战略配售对新股定价和上市后长期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参与战略配售的公司,其IPO新股回报率显著更高。回报率较高的原因是员工参与配售提升了首日收盘价(二级市场溢价),而非降低了发行价(一级市场抑价)。员工参与战略配售的公司,上市后的会计业绩和市场表现更佳,表明新股质量更高。进一步分析表明,新股定价效应受员工获配份额高低的影响,与员工未参与战略配售的公司相比,员工配售获配份额较低的公司一级市场抑价程度显著更低,而获配份额较高的公司一级市场抑价程度更高。原因可能是份额较低的公司员工参与的主要目的是传递积极信号,以提升发行价;而份额较高的公司为了让员工分享上市红利,主动调低了发行价。本文的结果表明,科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员工参与配售提升新股定价效率,让员工分享上市红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成虎  胡啸兵  柳会珍  
本文将网络金融信息流信息量及其算术变动量引入到EGARCH模型中,对沪市A股价格ARCH效应进行网络金融信息流角度的再解释。结果显示,引入前期网络金融信息量后,EGARCH模型拟合度得到了显著改善,对价格变动量序列自相关异方差部分的解释力明显增强;实证回归的方程式中信息量的系数准确刻画出了样本序列ARCH效应依赖网络金融信息流的程度。可以认为,网络金融信息量对价格变动量随机扰动项的贡献率是较高的。此研究同时也为网络金融信息流与金融市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探索性的研究范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牛霞  何广文  宋俊艳  
本文研究了我国A股市场2006年6月19日至2007年6月30日之间109只IPO股票抑价、长期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流通下A股IPO交易首日有正的初始超额收益,一年、三年均获得负的长期异常收益。初始超额收益受市场波动、事前不确定性、中签率和上市首日换手率的影响显著;一年期收益受市场波动、事前不确定性和初始超额收益影响显著;三年期收益受市场波动、发行价格、事前不确定性和上市首日换手率影响显著,初始超额收益对三年长期收益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振山  姚秋  
本研究试图发现分析师的独特视角能否为投资者带来超乎市场收益的高回报。我们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来源,运用28家券商的分析师关注数据,考察分析师关注度的影响因素及剔除这些因素后的剩余关注度与新股收益率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分析师关注度受到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承销商资历、所属行业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发现上市公司通过IPO抑价向承销商转移利益的证据。通过简单分组比较、Fama-French四因素模型剔除后的分组比较以及Fama-Macbeth回归发现,分析师剩余关注度对股票收益率存在正向影响,即分析师具有超出普通投资者的专业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明睿   马融   马文杰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赋能如何更好地帮助企业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探索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改善企业ESG表现,包括ESG综合表现以及E、S、G单项表现。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通过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以及代理成本降低促进企业内部成长改善企业ESG表现,又能通过降低外部交易成本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来优化外部环境改善ESG表现。进一步本文发现金融科技可以显著地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缓解经营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晓燕   曹金铭  
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利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探究金融科技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ESG表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具有资源效应、治理效应以及信息效应,能够通过促进信贷资源获取、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信息透明度来提升企业的ESG表现,且媒体关注与金融科技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具有替代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法治化水平较高、金融监管较强地区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的ESG表现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程崇祯  江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