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5)
- 2023(10203)
- 2022(8661)
- 2021(7881)
- 2020(6490)
- 2019(14375)
- 2018(14448)
- 2017(26833)
- 2016(13882)
- 2015(14912)
- 2014(14441)
- 2013(13653)
- 2012(12486)
- 2011(11318)
- 2010(11713)
- 2009(11211)
- 2008(10410)
- 2007(8956)
- 2006(8387)
- 2005(7622)
- 学科
- 济(71842)
- 经济(71760)
- 管理(41475)
- 业(32157)
- 企(27791)
- 企业(27791)
- 方法(20529)
- 地方(18008)
- 数学(17438)
- 数学方法(17306)
- 财(16969)
- 中国(16926)
- 制(16369)
- 业经(14994)
- 学(14133)
- 农(13972)
- 体(13149)
- 融(12649)
- 金融(12648)
- 地方经济(12472)
- 银(12282)
- 银行(12274)
- 行(11929)
- 体制(10262)
- 理论(9576)
- 农业(9228)
- 贸(9224)
- 贸易(9216)
- 环境(9211)
- 易(8878)
- 机构
- 学院(189281)
- 大学(188900)
- 济(89043)
- 经济(87436)
- 管理(71566)
- 研究(67441)
- 理学(60623)
- 理学院(59960)
- 管理学(59211)
- 管理学院(58798)
- 中国(52417)
- 财(44310)
- 京(38194)
- 科学(35822)
- 财经(33716)
- 所(32418)
- 经(30689)
- 中心(30298)
- 经济学(28986)
- 研究所(28729)
- 江(28594)
- 经济学院(25666)
- 范(25477)
- 师范(25282)
- 财经大学(24987)
- 院(24312)
- 北京(24009)
- 农(23623)
- 州(22409)
- 业大(21326)
- 基金
- 项目(120251)
- 科学(96527)
- 研究(93389)
- 基金(88581)
- 家(75635)
- 国家(75008)
- 科学基金(65295)
- 社会(63066)
- 社会科(59802)
- 社会科学(59789)
- 基金项目(45707)
- 省(45608)
- 教育(42813)
- 自然(38383)
- 划(37735)
- 编号(37638)
- 自然科(37529)
- 自然科学(37523)
- 自然科学基金(36873)
- 资助(34758)
- 成果(31476)
- 部(27211)
- 重点(27202)
- 国家社会(27020)
- 发(26873)
- 课题(25893)
- 创(25304)
- 制(24650)
- 教育部(24482)
- 性(24286)
共检索到301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江庆勇
近年来,引入行为经济学成为监管改革的国际潮流,但梳理和评价这段历史经验的文献尚未出现。基于行为经济学的监管政策具有保留自由选择权利、成本较低和效果更显著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这类政策主要包括信息简化、默认选项与便利性设计与调整、突显信息设计和调整、纠偏和冷静期制度五种。政府监管引入行为经济学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行为经济学的证据仍然比较薄弱,某些结论具有情境依赖性,政策效应不显著或难以衡量,具体政策措施难以确定。尽管如此,行为经济学的监管应用仍然前景光明。
关键词:
行为经济学 监管 轻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郝静明 张莹
2018年4月8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我国的金融监管从"一行三会"时代正式跨入了"一委一行两会"时代。金融监管体制又一次进行了重大调整。新的监管框架是否能够提升监管效力,满足金融发展的需求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主要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为例,使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有效性,并以我国监管体制沿革为基础,从分业与混业监管、机构与功能监管、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不同阶段金融监管的成效,并在此视角下,对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成效做出展望。
关键词:
成本收益分析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实践改革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张冬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何提高市场的信息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政府会计监管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对政府会计监管的几个主要理论论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能对政府会计监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有所裨益。
关键词:
政府会计监管 会计信息 经济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保婵
基于行业准入资格的考虑,2014年国务院将一系列行业准入资格的审批制度取消,包括注册资产评估师等11个职业的资格管理权力下放至行业自律管理,这意味着评估服务进入市场化管理阶段。本次政府的简政放权,目的在于降低评估服务市场就业创业门槛,激发创业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刺激评估服务市场的发展。评估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监管机制,因此研究建立有效的评估服务市场监管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桂花
新常态下,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必将全面推进,其中,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型是关键。该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交叉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市场化的制度内涵,指出金融监管有效性的决定因素在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经济理性程度及结构制衡。在此基础上,该文分析了中国金融监管的问题来源以及突破路径依赖的方法。最后该文建议,新常态下金融监管的模式应该从静态控制转向动态结构平衡。具体地,监管理念上从自上而下转向结构制衡;监管方式上由分业监管转向混业监管;监管目标上鼓励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普庆 周德翼
目前,我国实行的分段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如何提高监管效率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尝试应用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弊端的剖析,结合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比较分析以及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积极探索,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及逻辑。最后通过上文的分析比较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并提出一体化监营模式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监管体制 产权经济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进营
随着财政、税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级国家金库对代理国库的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对确保国库资金安全、防范国库资金风险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取得代理国库资格前后的行为选择,阐释了代理国库的经济效应和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代理国库的监管对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辜仲谅 江嘉骏 刘玉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业整体收入中的占比逐渐增大,针对银行业收费的监管也受到管理层重视,但相关监管措施仍不完善。本文通过梳理文献中关于银行业收费监管的相关研究,对比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监管条例的异同,从行为经济学中有限注意的视角,发现当前对于银行收费的监管条例过于笼统,缺乏根据场景及消费者行为的适应性条款与创新的收费模式。本文结合学理研究与实践经验,对银行业收费监管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鲲鹏
商业银行的新政治经济学: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金融监管"风暴"商业银行的新政治经济学:银行的意义远高于银行本身,其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金融助推器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体制下,银行的意义都远远高于银行本身。银行的经营目标,亦非如一般公司企业那样,仅仅是单纯地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而是在一系列复杂纠葛的社会目标和商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鲲鹏
商业银行的新政治经济学: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金融监管"风暴"商业银行的新政治经济学:银行的意义远高于银行本身,其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金融助推器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体制下,银行的意义都远远高于银行本身。银行的经营目标,亦非如一般公司企业那样,仅仅是单纯地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而是在一系列复杂纠葛的社会目标和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石龙
本文以法律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及其监管进行分析,其前提是基于创业板的市场主体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他们在创业板市场资源稀缺性的制约下,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基本工具追求收益最大化,通过"看不见的手"——竞争机制的调节形成市场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引入"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得出对创业板市场进行监管的基本手段是法律规制,同时结合我国创业板的立法实践对解决创业板市场失灵加以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尧
当前中国上市公司强制信息披露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在内容、时间、方式、风险因素和监管措施五个方面存在问题,导致难以解决"行为利用"这种新形式的市场失灵,不利于保护以有限理性人和"新型投资者"为特点的中小投资者。对此,不仅应依据"基于偏差完善法律"的传统策略,还应依据行为法经济学视角下的"通过法律消除偏差"策略,以较为温和的"助推"式监管进行完善。
关键词:
行为法经济学 上市公司 强制信息披露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穆良平 张静春
本次金融危机是宏观货币因素与微观监管因素密切作用的结果。尽管要有效应对金融危机,需要全球着手应对资本跨境流动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的问题,并同时加强微观金融监管、建立起稳健的金融体系,但在现实中,改革实际上是一个各方利益的博弈过程,尤其是既得利益集团坚决抵制改变依靠资产泡沫快速攫取利润的增长方式,使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在未来的金融体系下,一方面全球失衡可能重新积累;而另一方面金融监管则将依然欠缺有效性。虽然发达经济体的初衷是维护本国金融利益,但正如事实已经表明的,这样的体系并不利于其实现长期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金融监管改革 资本流动 货币体系 稳健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仙慧
在跨国金融机构的竞争、示范效应和国内金融机构效率追求的双向驱动下,我国混业经营趋势日渐迅猛,而这对我国现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2015年6月的股灾,所昭示的证监会和银监会的不协调,更是凸显了当下协调机制改革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法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革新,并通过绩效分析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方案,得出:在国务院设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专司三会协调及与人民银行的协调,是较为得当的选择,同时就中国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制度构建与完善,提出了初步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唐永军
企业的垄断行为一直为西方经济理论所诟病,但纵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反垄断监管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发现,政府监管并没有完全按照经济理论进行实践,而是依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经济主体展开"双重标准"。伴随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国际资本与跨国公司占据我国的市场份额日益增多,对我国反垄断监管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保证中国企业守住阵地,实现"走出去"的政策目标,必须辩证地认识反垄断监管的"双重标准",以实现经济效率为反垄断监管的目标,通过相机抉择保证我国政府反垄断监管的适度性与灵活性。
关键词:
反垄断监管 国有企业 相机抉择 国家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