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0)
2023(5575)
2022(4675)
2021(4194)
2020(3473)
2019(7598)
2018(7527)
2017(14161)
2016(7509)
2015(8619)
2014(8698)
2013(8516)
2012(8587)
2011(8058)
2010(8428)
2009(8125)
2008(7969)
2007(7485)
2006(7015)
2005(6482)
作者
(23769)
(20249)
(20111)
(19256)
(12970)
(9611)
(9035)
(7812)
(7684)
(7163)
(7038)
(6655)
(6593)
(6480)
(6356)
(6125)
(5991)
(5801)
(5796)
(5612)
(5426)
(4862)
(4836)
(4672)
(4547)
(4525)
(4367)
(4257)
(4163)
(3942)
学科
(57028)
经济(56977)
管理(22839)
(17285)
方法(16439)
地方(15188)
(14354)
企业(14354)
数学(14058)
数学方法(13893)
(13089)
地方经济(11730)
中国(11427)
业经(9846)
(8692)
(7762)
(7359)
(7203)
金融(7203)
经济学(6891)
理论(6597)
(6514)
银行(6501)
环境(6492)
(6321)
(6226)
(6163)
农业(6055)
(5874)
产业(5727)
机构
大学(125785)
学院(123177)
(59990)
经济(58846)
研究(45858)
管理(44280)
理学(37281)
理学院(36819)
管理学(36160)
管理学院(35923)
中国(34721)
科学(26495)
(26396)
(25980)
(23539)
研究所(21019)
财经(20536)
中心(20313)
经济学(19862)
(19360)
(18471)
(18382)
经济学院(17447)
(17108)
师范(16938)
北京(16837)
(15638)
业大(15466)
(15173)
财经大学(14910)
基金
项目(73080)
科学(57817)
基金(54210)
研究(52904)
(46890)
国家(46517)
科学基金(39697)
社会(36195)
社会科(34235)
社会科学(34226)
基金项目(27735)
(27181)
自然(24084)
教育(24024)
自然科(23561)
自然科学(23555)
自然科学基金(23143)
资助(22820)
(22451)
编号(20262)
成果(17744)
(16387)
(16361)
重点(16291)
国家社会(15576)
教育部(14400)
课题(14040)
(13966)
人文(13962)
大学(13936)
期刊
(77027)
经济(77027)
研究(42238)
中国(24994)
(20102)
学报(19359)
管理(18744)
科学(17712)
(16919)
大学(14819)
学学(13902)
经济研究(13009)
(11945)
金融(11945)
财经(11914)
教育(11789)
农业(11196)
技术(10936)
(10474)
业经(9458)
问题(9436)
技术经济(8143)
统计(7519)
(7214)
世界(7010)
国际(6454)
图书(6373)
(6352)
经济问题(6030)
经济管理(5951)
共检索到201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董志勇  黄必红  
一、社会偏好的模型理论 在经济学里,均与寡,牵涉到人类社会两种最基本和重要的活动,那就是生活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人们对于公平的认识和体会,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用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公平问题,并将其分析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伦理学的交叉领域,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敬伟  蒲勇健  
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说的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是单纯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基础上的公平互惠理论,强调了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公平、互惠与合作,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公平、互惠与合作是和谐社会的经济要素。而且,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公平互惠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微观经济理论基础,并可依据这一理论对和谐社会进行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维石  
小群体中互惠行为是常见的交往方式,因其司空见惯和跨学科特性使其背后行为机理并未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实际上,它伴随人类社会而生,先于市场交易机制而存在,是更加古老的交往机制。依附于人的社会性与生理性特征,它在一定范围内一直存在着,并且比市场交易机制更加有效。与市场交易机制不同,它不需要划分产权,也没有交割环节,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自我执行机制。施惠者的行为成本低廉,而受惠者获益则较高,施惠者与受惠者的成本与收益分立且不对称催生了互惠行为。互惠行为者的心理账户是小群体互惠行为的行为经济学机制,它可以有效抑制互惠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小群体中当事人较高频率的互动也有助于限制其机会主义行为。除了效率之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小黔  万迪昉  黄湛冰  
基于国有电力企业的实际调查数据对互惠行为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阐述,并对如何利用互惠行为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进行了定量分析,为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行为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罗栋梁  
人类的强互惠倾向使得人类之间的非亲缘合作成为可能。会计具有自愿性强互惠的基础,在会计发展的初期,会计的规模足够小、没有集权的中央统治机构、会计个体由许多无血缘关系的个体组成等,构成了自愿性强互惠的基础。经过不断发展,会计已经能够随时实施专门性的强互惠利他惩罚,并逐步形成一种制度,即会计成为职业化强互惠。复式记账、会计准则、外部审计、自愿信息披露等是会计的强互惠证据。但是,会计作为职业化强互惠,不同于其他的职业性强互惠如政府等。总之,会计产生和发展于强互惠,将行为经济学引入会计学的研究,为构建会计经济学提供了基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继云  
经济学的行为研究总的来说遵循由隐含的、先验的幕后假设逐步走向台前的路径。以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行为假设的修正为起点,行为研究的枝蔓逐渐扩散开来,并在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分支中扎根,从多角度认识经济行为的细微末节,将经济学研究推向更为微观的领域,逐步实现向有限理性的真实经济活动面貌回归。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云波  黄祺雨  
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基于广义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社会信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居民社会信任水平,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凭借“普”“惠”的特性,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缩小收入差距(经济公平)、释放发展机会(机会公平)促进社会信任水平的提升。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居民及农村地区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大,男性、学历高、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的居民在使用数字普惠金融过程中受益更多。因此,大力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提升当前普遍较低的社会信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高鸿桢  
实验博弈论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仅考虑局中人物质利益的博弈模型不足以说明局中人的行为。本文介绍了公平互惠模型以及以心理博弈为框架的互惠博弈模型,认为将公平和互惠纳入博弈模型是经济建模的巨大进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董志勇  
本文从行为经济学的公平游戏入手,通过在新加坡、中国上海和兰州的实验,研究在不同性别、文化、年龄、职业和教育背景的情况下有关公平心理及其决策结果的问题,探讨不同区域和阶层人们的公平心理,较为深入地分析总结了各种影响经济生活中对公平问题不同理解和行为差异产生的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印生  舒坤良  郭鸿鹏  
本文以山东省苍山县农机服务组织的实地调查为依据,认为农机服务组织成员普遍存在公平与互惠行为偏好且对农机服务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了农机服务组织成员公平行为偏好的存在性、公平与自利的辨证关系及最后通牒博弈对成员公平行为的影响,运用"不公平厌恶"对农机服务组织成员合作博弈的"囚徒困境"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互惠行为在农机服务组织中的存在性及农机服务组织成员的互惠行为表现,构建了农机服务组织中互惠成员和自利成员的互动关系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同建  蒲勇健  
在知识经济时代,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之一,互惠性偏好对经济人的理性偏好进行了强烈的挑战,从而导致互惠性企业理论对理性管理理论的冲击。互惠性理念在企业管理机制中具有一定的存在性和革命性,促进了管理行为的优化和管理机制的变革,进而有效地改进了企业的运营绩效。基于相同的企业环境,借助于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的传导机制,互惠性与理性经济效应的比较性分析深刻地揭示了互惠性偏好的前沿性,验证了互惠性管理策略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存在着显著的应用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丁丁  
经济学“理性”假设只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三种主要的理性假设之一 ,这些假设的目的是要理性地解释被观察到的各种“行为” ,从而对行为赋予意义。对于人类行为的另外两种理性化方法是 :行为学意义上的理性假设和现象学意义上的理性假设。在过去二十年里 ,由于大量的脑科学实验数据的积累 ,关于身体的现象学研究 ,呈现出与基于认知科学的行为学研究的合流趋势 ,构成了一个新的理解人类理性的框架。这篇文章旨在说明这一新的理解框架 ,并试图进一步界定经济学理性假设的适用范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厉以宁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经济学伦理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如果能把二者之间的关系讲清楚了,那么可以认为,经济学伦理问题的研究就前进了一大步。我准备在过去阐述的基础上,针对效率与公平所涉及的经济学中的伦理问题,再作进一步的阐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吕文慧  
效率与公平问题是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关系以及组合模式,国内理论界众说纷纭。笔者试从一个新的视角——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重新阐释效率与公平问题。笔者认为:第一,既要重视收入分配公平,又要重视社会公平;第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最优组合需要市场和政府双管齐下;第三,我国当前应实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原则。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肖经建  
本文介绍近年来消费经济理论在美国的一些新的发展,主要介绍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心理学教 授卡利门的前景理论。另外也介绍了两个结合心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研究消费经济行为的实例。本文希望对那些对行为经济 学感兴趣的消费经济学家有所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