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6)
- 2023(7419)
- 2022(6148)
- 2021(5601)
- 2020(4562)
- 2019(10104)
- 2018(9941)
- 2017(18953)
- 2016(10006)
- 2015(11456)
- 2014(11621)
- 2013(11342)
- 2012(11288)
- 2011(10523)
- 2010(10982)
- 2009(10613)
- 2008(10645)
- 2007(10123)
- 2006(9408)
- 2005(8515)
- 学科
- 济(68267)
- 经济(68104)
- 管理(30547)
- 业(24640)
- 方法(22752)
- 企(22493)
- 企业(22493)
- 数学(16863)
- 数学方法(16659)
- 地方(16376)
- 学(15916)
- 中国(15468)
- 业经(14872)
- 理论(12604)
- 农(12211)
- 地方经济(12133)
- 财(10898)
- 和(10857)
- 制(9479)
- 融(8739)
- 金融(8738)
- 农业(8080)
- 银(8018)
- 银行(8005)
- 经济学(7901)
- 行(7764)
- 环境(7688)
- 体(7557)
- 策(7451)
- 发(7190)
- 机构
- 大学(167150)
- 学院(162952)
- 济(75703)
- 经济(74169)
- 管理(60104)
- 研究(58514)
- 理学(51067)
- 理学院(50467)
- 管理学(49584)
- 管理学院(49273)
- 中国(43720)
- 京(35107)
- 财(34696)
- 科学(33396)
- 所(29346)
- 财经(27358)
- 研究所(26161)
- 中心(25792)
- 江(25136)
- 经济学(24857)
- 经(24637)
- 范(23498)
- 师范(23308)
- 农(22513)
- 北京(22390)
- 经济学院(21846)
- 院(20017)
- 财经大学(19998)
- 州(19812)
- 业大(19723)
- 基金
- 项目(97762)
- 科学(78049)
- 研究(72872)
- 基金(72644)
- 家(62084)
- 国家(61533)
- 科学基金(53139)
- 社会(51115)
- 社会科(47235)
- 社会科学(47219)
- 基金项目(37191)
- 省(36251)
- 教育(33694)
- 自然(31585)
- 自然科(30897)
- 自然科学(30890)
- 自然科学基金(30376)
- 划(30051)
- 资助(29891)
- 编号(28755)
- 成果(25471)
- 部(22349)
- 重点(21836)
- 国家社会(21250)
- 发(21126)
- 教育部(19918)
- 课题(19838)
- 人文(19249)
- 创(19053)
- 大学(18993)
共检索到26152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敬伟 蒲勇健
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说的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是单纯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基础上的公平互惠理论,强调了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公平、互惠与合作,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公平、互惠与合作是和谐社会的经济要素。而且,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公平互惠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微观经济理论基础,并可依据这一理论对和谐社会进行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董志勇 黄必红
一、社会偏好的模型理论 在经济学里,均与寡,牵涉到人类社会两种最基本和重要的活动,那就是生活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人们对于公平的认识和体会,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用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公平问题,并将其分析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伦理学的交叉领域,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春学
自由市场制度会产生效率,但不会自动产生"社会福利";合理的社会政策是可以与个人自由相容的。这种观点是借助于个人面对某些随机模式时表现出来的社会偏好来论证的。通过"无知之幕"的构思排除了个人的特殊地位对其主观偏好的影响之后,借助于人际间的比较,我们可以证明,每个人都将会表现出两种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偏好:一是对"公平的"制度安排的偏好,它们将能够有效缓和"出身"与"运气"等随机因素对个人前景的巨大累积性影响;二是再分配的社会偏好,它将个人对不平等的社会反感,合理化为个人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厌恶。这些偏好都可以是理性的个人自愿选择的产物,因而,力图实现这些偏好的明智政策,自然不会与个人自由相冲突。根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南林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目前人们对他的认识还停留在意义和发展途径上,其理论体系很不完善。本文在追溯"低碳经济"的历史、列举国内外学者专家研究"低碳经济"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引出研究"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重点探讨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提升了对"低碳经济"的理论认识。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基础理论 经济学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罗栋梁
人类的强互惠倾向使得人类之间的非亲缘合作成为可能。会计具有自愿性强互惠的基础,在会计发展的初期,会计的规模足够小、没有集权的中央统治机构、会计个体由许多无血缘关系的个体组成等,构成了自愿性强互惠的基础。经过不断发展,会计已经能够随时实施专门性的强互惠利他惩罚,并逐步形成一种制度,即会计成为职业化强互惠。复式记账、会计准则、外部审计、自愿信息披露等是会计的强互惠证据。但是,会计作为职业化强互惠,不同于其他的职业性强互惠如政府等。总之,会计产生和发展于强互惠,将行为经济学引入会计学的研究,为构建会计经济学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会计经济学 强互惠 行为经济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军
作为两种最基础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仅关系企业正常的运行,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来自于对劳资关系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成分的把握和引导。本文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劳资关系变迁的规律,并从博弈论、外部性和利益相关者治理三个维度探究了劳资关系所具有的内外部和谐机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延伸。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社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和谐深入发展,其中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与组成部分。为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经济基础,有必要妥善处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大力发展教育、努力扩大就业、切实提高收入、有效拉动消费与促进经济发展,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扩大就业、提高收入与拉动消费的良性循环,不断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伟
党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文献,标志着对社会主义认识上树立了一种新观念。如果说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是阶级斗争的社会,邓小平时代的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那末现在的社会主义是和谐社会,由斗争哲学转向和谐哲学,这在指导思想上是一个重大变化。这一战略决策,丰富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加了新的内容,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顺利发展,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使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晓亮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应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既要尊重社会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各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文章提出,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公私矛盾和劳资矛盾这两种基本的经济关系,公私兼顾和劳资两利是处理这两类经济矛盾的基本原则。文章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妥当处理分配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创造财富的效率与分配财富的公平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林
从中国人本经济学的视角审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实质,与传统的和主流的经济学有重大区别。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社会大转型的基本国情,我们只能在“以人民群众为本”的真实发展中求和谐。对此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直面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实际冲突求发展;确立化解冲突的发展思路减少无助者;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建构利益与权利分享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晓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长期的宏伟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加快经济增长与社会成员共同发展协调一致,我们追求的GDP应是"和谐GDP",和谐也是生产力等思考,以期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经济增长 和谐GDP 生产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韦鸿
主流的交易经济学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是:和谐社会是帕累托有效的;和谐社会是收入和财富分配严格公平的。冲突经济理论则分析人们面临各种利害冲突时如何通过某种机制而实现共赢,通过建立某种制度机制而实现共赢的过程就是社会和谐的过程。经济学视角下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思路为: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让市场制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政府配合市场、尽力促进初始收入相等,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建立和谐的解决冲突的制度及提高司法办事效率。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主流的交易经济学 冲突经济理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南岳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和谐社会带来的三点思考:和谐社会呼唤主流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研究范式的变革;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社会和谐GDP的增长;和谐也是生产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玉国 刘专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